⑴ 儷言商標已注冊哪些類別
儷言已注冊商標第24類(織物及其替代品;家庭日用紡織品;紡織品制或塑料制簾。)
該商標所屬行業范圍:布,無紡布,手綉、機綉圖畫,紡織品毛巾,床單(紡織品),紡織品或塑料簾,被子,睡袋(被子替代物),枕套,毛毯
此商標注冊的群組詳情包含:
2401:紡織品,布料
2402:特殊用織物
2403:紡織品壁掛
2405:毛巾,浴巾,手帕
2406:床上用品
2407:室內遮蓋物
⑵ 除了春聯外,還有
【對聯之稱謂】
[編輯本段]
楹聯,通稱對聯。《辭海》:楹聯,也叫「楹帖」、「對聯」、「對子」。懸掛或粘貼在壁間柱上的聯語。楹,即房柱或門柱。過去對聯常常刻寫在楹柱上,楹聯名稱由此得來。楹聯是對聯的雅稱,用起來有強調其文學性質的意味。對聯是楹聯的泛稱和俗稱。在一般情況下兩者可以通用。此外,楹聯還有許許多多五花八門的別稱。具體分述於下:
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聯語。這個詞有「對聯這一語言藝術」之意。如清代前期丁應鼎著《海門聯語》。現在將對聯稱作「聯語」也十分普遍。
2、聯句。聯句本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共作一首,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後常用作對聯的別稱,意思是對聯是由兩邊字數相等的句子組成的藝術。如清林紓有《春覺齋聯句》,俞樾有《曲園聯句》,近人薩嘉榘有《林則徐聯句類集》,而明朝林兆恩、清朝楊夢鯉等人的聯書都只稱《聯句》。
3、聯對。對聯的倒語。語出清梁章鉅《楹聯續話》:「嚴問樵官山左時,寅好中聯對,多出其手。」如近人蔡郕有《聯對作法》、王文儒有《聯對大全》,今多用於文章。
4、對句。本來是指對上他人所出之句,後即作對聯別稱。如清梁紹王《兩般秋雨庵隨筆》中雲:「嘗見有人寫對句雲:『拳石畫臨黃子久,瓶膽花插紫丁香。』」今多用於文章。
5、對語。對偶詞語之意。如清陸以恬《冷廬雜識•對語敏捷》雲:「對語不難,難在每捷。」
6、對子。對聯的通俗叫法。寫對聯叫做對子,對對聯叫對對子。
不常用的有如下多種:
1、儷言、儷語。本是以對偶形式出現的方辭,後偶作對聯代稱。儷語,取語句成雙配對之意。如清費師洪有《延旭軒儷語》,顧曾烜有《方宦儷語》等。 儷言,猶儷語。如清徐世昌有《藤墅儷言》。
2、駢言、駢語。義同儷言,由漢魏時的「四六體」駢文演變為對聯而名。如駢句:「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3、偶語、偶句。本指相對私語,後取偶為「相對」之義作對聯別稱。如近人有《偶語百聯》。清梁恭辰《楹聯四話》:偶句有多用虛字者,亦自生動可喜。
4、楹帖、帖子。義同楹聯。常用於書名和其他,如清羅昌荃《楹帖采腴》。梁章鉅《楹聯叢話》:楹帖始於桃符。 曲瀅生《宋代楹聯輯要》:楹聯一名帖子。
5、楹句、楹語,義同楹聯。如清末江峰青《里居楹語錄》、清楊浚有《冠悔堂楹語》,近人徐鋆有《澹廬楹語》,鄭豐稔有《楹語享帚》等。清趙藩有《介庵楹句輯抄》,近人趙式銘《睫巢楹句》、《楹句雜錄》等。
6、桃符。由春聯源於桃符而得名。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雲:「春聯者,桃符也。」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至少從漢朝起就有,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雲:「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由於對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對聯為「桃符」。
7、連語。取上下聯相連之意而名,今僅見章太炎取自己的對聯書名為《荊漢大師連語》。
8、聯偶。聯語上下駢偶,故稱。如近人曾國才有聯書名《桔園聯偶》。
9、詩余。取對聯是詩的變體而名,民國郭立志《曾文正公聯語輯錄•序》雲:「聯語亦詩余也。」
10、詩鍾。本是興起於晚清的一種文字游戲,其方法是取意義絕不相同的兩個詞或分詠,或嵌字。如以尺、蜂為題詠二句:「燈下量衣催五夜,房中釀蜜正三春」。因其對仗工整與對聯相同而作代稱。
11、小道。因過去對聯地位低下所雲,庄俞《應用對聯粹編》:「聯語,小道也。」 這種看法現在已得到了糾正,正白啟寰先生一副對聯所雲:「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庄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12、小品。因對聯字數少、篇幅小而稱之。陳方鏞《楹聯新話》:薛慰農……所撰聯語小品,亦膾炙人口。
另外,對聯還有一些簡稱,如:楹、對、偶、聯,多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使用。如《俗語集對》、《巧對錄》、《四書對》等書中的「對」,即指對聯。又如《集宋四家詞聯》、《絕妙好聯》等書中的「聯」,均指對聯。除以上這些稱謂外,集合性的稱呼尚有對錦、對類、偶語、楹鏡等。而且小類中尚有一些別稱。如集句對,稱集聯、集對、輯對,集字也稱集言,又可據所集內容冠以「集」或「聯」,如集陶潛詩句的稱集陶,集陸游詩句的稱集陸,集經書的稱聯經,集《莊子》的稱聯庄等等。亦可不用集、聯字而另創名稱,如清呂佩芬集唐詩的聯書稱《采唐集》,何栻集蘇軾詩的聯書稱《納蘇集》。再如輓聯,也稱輓詞、挽句、挽言等等,不一而足。
至於聯書的名稱,根據其性質,更是各式各樣。如似詩話的稱聯話、聯趣;存本、匯集本稱聯存、聯錄、聯輯、聯選、聯集以至於聯萃、聯海等等;美稱更有聯瑜、聯璧、聯珠、聯錦、聯粹等等。
對聯種類
對聯種類
1 春聯 : 春節期間貼於門上的對聯。例如: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處處桃花頻送暖
年年春色去還來
2 楹聯 寺院、廟宇楹柱上的對聯。如:
財神廟聯
頗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到底給誰是好。
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怎樣教我開銷。
樂天烏龍寺聯
雲影波光天上下
松濤竹韻水中央
3 輓聯 悼死者之對聯。
黃興挽七十二烈士聯: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小鳳仙悼蔡松波之輓聯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4 俗聯 通俗易懂之對聯。 如: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5 婚聯 祝賀結婚所用的對聯。如:
百年恩愛雙心結,
千里姻緣一線牽。
春風堂上初來燕,
細雨庭前乍開花。
6 賀喜聯 祝賀結婚、生子、喬遷等喜事的對聯。如:
喜今日心心相印
望來聯寶寶逗人
7 中堂聯 掛於客廳、居室醒目處配合字畫的對聯。如: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8 趣聯 妙趣橫生之對聯。 如: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垂。
無山得似巫山好
何葉能如荷葉圓
9 戲聯 專詠戲劇之對聯。如:
三五人,可作千軍萬馬。
六七步,能行四海五州。
10 題贈聯 題贈友人之對聯。如:
欲除煩惱須忘我
歷盡艱難好做人
11 集句聯 用古文、詩詞中的句子合成的對聯。如:
讀書破萬卷(杜甫)
落筆起群英(李白)
開業聯、裝飾聯、行業聯、雜聯、喜(婚)聯、壽聯、會務聯
⑶ 大家幫忙統計一下女裝品牌!!!
紅袖坊 RED HOUSE 蔓延 SPREAD 俏密兒 Q.MIER 天恩 T.EN T.EN 百麗羅莎 Pretty·Rosa 坤奇 CUNCI 第五季 娜天 伊可愛 E&YOU YOUareYOU 迪絲丹 DISIDAN 薰衣草 lavender 粉藍 BBLLUUEE 錦衣多國際品牌女裝 jeado 咔瑪其 太平鳥 Peacebird SJ shangjian 柏盈 PARKYAN MEKAR美卡拉 MEKAR 帕多娜 PADONA 雅嘉圖 IYTO 香影 蘭紋 lanven 丹詩格爾 欣煌tuxer tuxer 伊布都 IBUDU 義大利焰之舞 TCLID OUTFEEL(歐特飛爾) outfeel 跑跑店 POPOSHOP 黛妮維珂 Denivco 卡琪露茜(KQILX) KQILX HUEDY
O』SLAFAYE/歐納菲 假日風情 N6N [email protected](百e) NUNCA NUNCA 雪歌 xueGe 風格 Sarsir尚喜 義大利艾萊 法國瑪莉艾絲 MARY ISIS K.MAYA(凱迪·米拉) 上流家族 Gentle People Family 憶玫 菲依尼尼 法國因為ZOLLE 表面 BIAO MIAN 維格wegalaxy 紅唇 珈/赫珈爾苑 瑪詩可/MAXICO MAXICO 愛奴嬌 A·Joy 紅貝緹 honbillie 黑眼睛 Black Eyes 康泰絲 YINLIM(妍琳) 法國讓·帕圖 R·Patoo 布蘭尼絲 BRITNEYS 愛神 VENUS 婕儷絲 JENNIE』S 碧鷗絲 IBIOIS 雨晴緣Happy-online HAPPYONLINE 傑絲碧爾 Jaspeer
嘉露帝 GARROUDI GARROUDI 奧菲曼 OFIMAN T.B2 T.B2 名品折扣 凡恩 fine 楓軒 fengxuan W.europe(香港西歐) 太和TAHAN Z&Z 貞珍 Z&Z Girl Line/格子廊 Girl Line EXUN(衣訊) EXUN 香港莫名 MOING 君帛JUNBO 靚網 洛迪絲Rodison 鳳翔歌 米諾妮雅 Menonia 春尚SpringSun 圖騰(TOTEM) V&Z Cocci可姿·伊 Cocci 維格 wegalaxy 海棠夜雨 艾蒂溫絲 AITIWENZ (milanzi)米蘭姿 MILANZI vilan/慧蘭 vilan/慧蘭 千細 QIANXI 穎秀(禮服) WingShow 百姓羅衣 無箴衣坊 Vocci Eva 哈根 HAGEN 傲慢季節 ommenche
美侖美奐 MerryFun 詩琴畫衣 C&F 萬之冠 瑪瑋絲 Marvelous 遇見(UIAN) UIAN Twins-manu(孖女) 迪賽尼斯 DCDesignice 韓麗服飾折扣 絲蒂雅文 SIDYAWEN 阿桑蔻 Asankou TITI Let's go for ladies Diary黛兒 MYSCISSORS 希色 COCOMATCH 緹諾(TINYO) TINYO Easterly伊索言 Easterly Pasibao(帕斯寶) Pasibao 費依 FAYEE OYL 歐雅麗 聖柰薇爾·榭 露黛爾 Ludair 冰之女 COOLLADY 歲月如歌 語軒 拉斯密2 LXM·TWO 哈德利(HADLEY) GM&JD GM&JD 卡莎迪婭 COSDEAR 雪貝尼詩 Shebenice Gitti 吉蒂 Gitti E=hv 量子 E=hv
歐影 O'YING OLISI(歐力絲) OLISI 維王 FIBRES KING 馨雪兒 SUNSHINE se,doots 貴菲秀 久久圓 "OH MA!!" Maternity Wear 拍普兒 PAIPUER zhongdian(中典) 扣扣 K.KENNY ARTSPLAT 義大利DGVI F'ANOTHER名邦 F'ANOTHER DOCEAN TOPFANNS TOPFANNS 古加菲 kofe 逸品天香 歌蔓牽 GMainqqi YS-BOY源森仔 ANYCOOL ANYCOOL Beam Wind X-GE西格 X-GE MHN 曼依諾 布丁妮 琰牌 JADES 韓國ECA ECA 憶花尋 匯誠(制衣) NIKAR 妮卡兒 NIKAR 卡索 Castle 漵 she collection
⑷ 對聯的別稱是什麼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
春聯來源於古代的桃符,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長期延續下來的民族風俗文化。
桃符演變為春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到了宋代時,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在當時仍稱為「桃符」。如王安石詩中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
明代時,春節貼春聯的民俗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在民間推廣春聯,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清代時,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又有了很大提高,春聯開始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4)儷言女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人們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很好選擇。
春聯的貼法:
要看選擇什麼樣的橫批,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
上下聯的區分:
一、用平仄方法來區分
看對聯的最後一個字,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三聲和四聲(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平聲)。
二、用含義方法來區分
每副對聯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在寫對聯的時候普遍把含義深刻的作為下聯,上聯的價值更多是在引導作用上。上下聯基本屬於因果關系,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三、用時間關系來區分
舊時在前面是上聯,新時在後面是下聯,這個普遍在過年時候的春聯上有所體現,常用的有生肖和辭舊歲/迎新春之類的。
四、用范圍大小來區分
一般情況下范圍小的是上聯,范圍大的是下聯,如常見的「家和國」之類詞語。
⑸ 對聯的別稱|0個字數
對聯的別稱主要有春聯、門聯、聯語等。
⑹ 儷思是怎樣的牌子
深圳儷思時裝設計有限公司是香港永華集團旗下全資服裝企業,公司運行流程以國際化標准和效率為核心,從設計、生產、銷售、到網路的每一個細節,儷思公司都全程高效運作。
自2004年創立以來,儷思公司一直以打造韓國女裝精典品質為目標,用休閑和經典詮釋出時代女性的自我與唯美。在市場運營中,儷思公司經過多年的市場實踐,形成一套完善的運營理念,將博大精深的佛學溶入到市場經營理念里,奉行「合掌經營,大利有道」的經營理念。對市場進行詳細調查及細分管理,調配資源靈活迅捷。以加盟連鎖經營的市場模式形成「雙贏」的市場競爭機制,為將來全球化品牌布局打造出健康架構。
⑺ 對聯又可以稱為什麼
「對聯」別稱知多少
1.對聯 如常江《中國對聯譚概》:「對聯是有獨立意義的對偶句,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這是普遍的稱謂。
2.對 對聯的簡稱。如《俗語集對》、《巧對錄》、《四書對》等書中的「對」,即指對聯。
3.對語 取上下語句相對之意。如繆艮、吳梅村都有《四書對語》。
4.聯 對聯的簡稱。如《集宋四家詞聯》、《絕妙好聯》等書中的「聯」,均指對聯。
5.聯句 這與古人作詩方法的「聯句」名同實異,是對聯別稱。如清林紓有《春覺齋聯句》,俞樾有《曲園聯句》,近人薩嘉榘有《林則徐聯句類集》,而明林兆恩、清楊夢鯉等人的聯書都只稱《聯句》。
6.聯對 對聯的倒語。如王文儒的《聯對大全》。
7.聯偶 聯語上下駢偶,故稱。如近人曾國才有聯書名《桔園聯偶》。
8.聯語 對聯別稱。如王壬秋《湘綺樓聯語》。
9.連語 當為聯語的別寫。近人章太炎有聯書名《■漢大師連語》。
10.楹聯 這是雅稱,本指楹柱聯,後泛指對聯。楹,即房柱或門柱。懸掛或粘貼在壁間柱上的聯語。
11.楹語 為楹聯的變稱。如清楊浚有《冠悔堂楹語》,江峰青有《里居楹語錄》。
12.楹句 猶楹句、聯句。如清趙藩有《介庵楹句輯抄》,近人有《睫巢楹句》、《楹句雜錄》等。
13.楹帖 如梁章鉅《楹聯叢話》:「楹帖始於桃符。」
14.帖子 如曲瀅生《宋代楹聯輯要》:「楹聯一名帖子。」
15.儷語 取語句成雙配對之意。如清費師洪有《延旭軒儷語》。
16.儷言 猶儷語。如清徐世昌有《藤墅儷言》。
17.偶句 如梁恭辰《楹聯四話》:「偶句有多用虛字者,亦自生動可喜。」
18.應對 對聯的口頭形式,一人出上句,另一人對下句。禹門三擊紅先勝
附:
春聯、桃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什麼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後主孟昶親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後,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於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後,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遊,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
⑻ 對聯的起源,別稱,特點是什麼
簡單來講,秦漢以前,每逢過年的時候,人們在大門左右懸掛桃符,上書「神荼(tu)」和「郁壘」(降鬼大神的名字)用以驅邪。桃符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春聯了~
據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卧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後經過宋代的普遍發展,明代朱元璋的倡導,以及清代對對聯的興盛,就發展起來了。
特點:
字數相等,斷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調和諧。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別稱:
對、對語、聯、聯句、聯對、聯偶、聯語、連語、楹聯、楹語、楹句、楹帖、帖子、儷語、儷言、偶句、應對等
回答者: 唯美時刻 - 四級 2010-8-6 19:02
對聯就和作詩差不多,講究對稱: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等等
單字數必須相同,意思可以不同,但很講究情感相似!
回答者: 張公孑 - 一級 2010-8-8 08:50
對於對聯的起源,楹界對此有多種說法,一般都認為最早的對聯是五代時蜀主孟昶的桃符題詞。關於孟昶題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張唐英的《蜀檮杌》、黃修復的《茅亭客話》、梁章鉅的《楹聯叢話》、還有譚嗣同的《石菊影廬筆識》等都有所載。《蜀檮杌》一書中說,「蜀未歸宋之前,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版於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雲:『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後蜀平,朝廷以呂余慶知成都,而長春乃太祖誕節名也。」個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據《宋代楹聯輯要》所載,孟昶花園中有百花譚,兵部尚書王瑤題句曰:「十字水中分島嶼,數重花外見樓台。」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園林對聯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時期除夕題聯已成習俗。最早的對聯當屬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和他妹妹劉令嫻所作。譚嗣同的《石菊影廬筆記》有這段記載,說的是劉孝綽罷官不出,自題一聯於門上:「閉門罷慶吊,高卧謝公卿。」其妹也作一聯:「落花掃仍合,從蘭摘復生。」雖然聯句欠工,但語句皆為駢麗,又題於門上,可以說它們是我國最早載於史書中的對聯了。這要比孟昶的那副對聯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學者認為,對聯的成熟年代應為隋唐。這也是多數人予以認可的說法。梁朝初年,永明體產生以後,只是為對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而做為一種文學品類,並未形成體系。南朝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它的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中雖對「聲律」、「麗辭」做過精闢的見解,對詩、騷、賦、樂府、頌贊、祝盟、銘、碑、哀弔、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諸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效十種文體作了詳盡的闡述,卻未提到對聯,這說明對聯雖有早於劉孝綽者,但當時並未形成文體,或者並未引起文學家們的關注。但是有不少學者認為,對聯產生律詩(五代、唐代)以後,這種說法爭議較大,反對者認為,關於對句之間的平仄問題,在唐朝之前已經得以解決,律詩中的句數,用韻相粘的問題和對聯並不相干。
到了隋唐時期,永明體日漸興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歡將一些精彩之筆凝注於對句上,一時形成「摘句欣賞評品」的時風。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杜甫的「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白居易的「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也難。」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詩人們的參與下,對聯藝術得到了弘揚。除白居易外,唐代詩人大都有名聯傳世。如李白的題湖南嶽陽樓聯:
天水一色
風月無邊
杜甫題寫的諸葛亮故居聯:
三顧頻煩天下事
兩朝開濟老臣心
駱賓王題杭州觀潮亭聯:
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藏有李世民的對聯墨跡,為唐太宗御筆親題: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門上粘貼對聯已是一種普遍的風俗。王安石在它的《元日》一詩中這樣寫到:「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趙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詩中這樣寫道:「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這說明,在當時聯語作者已不在少數了。題聯的范圍也有所擴展,對聯已普遍成為名勝古跡、寺廟廊院等處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像寺僧契盈陪吳越忠懿王錢倜游黃浦江時,為碧波亭題聯: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著名文學家蘇軾也為廣州真武廟題聯:
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
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
到了元代,由於種種原因,對聯較之前朝顯得冷落了些,流傳下來的也少,現在能見到的只有楊瑞、趙孟頫等人的少數作品,如楊瑞的自題寓所聯:
光依東壁圖書府
心在西湖山水間
趙孟頫題西湖靈隱寺聯: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對聯形式,微妙地在元雜劇中得以運用,如關漢卿的雜劇《救風塵》在結尾處寫到:
安秀才花柳成花燭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這也算對聯的一種新的形式吧。
對聯真正達到鼎盛時期在明清兩代。明清時期,統治階級對駢體文及對聯非常重視,還將其列入科舉考試之中。因此得中的進士、舉人,無人不通應對。由於皇帝垂青,身邊大臣無不精研對工,以贏得主子的賞識。因一副對聯而改變一個人命運者有之。為此楹風日盛,文人墨客以題聯巧對為幸事,訪勝尋古之際,不免撰聯題字,以壯雅興。
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並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楹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楹聯大家,如解縉、唐寅、徐渭、楊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解縉。
到了康乾盛世,楹聯藝術日臻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乾隆皇帝是一個喜歡賣弄風雅的風流天子。他每逢出遊總是到處題詩撰聯,只是被稱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題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西暖閣的聯寫得還算不錯,聯曰:
燕賀鶯遷,樂意相關禽對語;
蘭草桂蕊,生香不斷樹交花。
在清代300年間,涌現了無數楹聯高手,如紀曉嵐、翁方綱、阮元、鄭板橋、俞樾、袁枚、何紹基、孫髯翁、梁章鉅等都有傑作傳世。在這一時期,對聯的范圍逐漸擴大,凡是記述、抒情、議論都可入聯,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長聯形式。孫髯翁所撰昆明大觀樓聯開歷史長聯之先河,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張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聯又長於大觀樓聯。最長的要屬鍾雲舫的「擬題江津臨江樓聯」,長達1612字,為迄今為止的長聯之最。晚清時期,對聯的寫作手法有了很大的創新,不過隨著語言的變化和白話文、新體詩的出現,長聯的平仄要求不像過去那麼嚴格了。由於長聯的出現,使得清代的對聯在我國楹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時期,出現了譚嗣同、章太炎、康有為、梁啟超、楊度、嚴復、王闓運、林則徐、張之洞、鍾雲舫等楹壇高手。隨著對聯的興盛和發展,還出現了一些匯集、記敘對聯的專家學者,梁章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寫的《楹聯叢話》等幾本專著,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資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漁洋、譚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專著傳世。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軍閥混戰和外寇的入侵,中國陷入了苦難的深淵。國無寧日,民不聊生。於是出現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之作。這之中尤以四川劉師亮為馳名。他於1929年創辦《師亮隨刊》,頗有影響。他氣質灑脫,語言幽默、詼諧,作品諷刺性強,在社會上產生很大的反響。其他還有馮玉祥、孫中山、柳亞子、郁達夫、郭沫若等,都寫過較有影響的名聯佳作。
解放以後,特別是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傳統文化得以復興。改革開放的大潮給對聯這一古老的文體注入了新的思想內容。全國各地楹聯學會如雨後春筍,楹聯愛好者越來越多,各地楹聯大賽和征聯活動紛紛舉辦。我們高興地看到,對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對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回答:2007-02-19 01:17
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共0條評論...以下是特別推薦給您的相關問題對聯平仄哪裡有關於元旦的對聯幾幅(要有橫批)?求慶祝元旦的對聯?誰有帶有橫批的對聯 15分對聯中的橫批只能是4個字嗎?上(下)聯的字數不能...其它回答 共10條回答評論 ┆ 舉報
飛龍在天
[學者] 對聯的起源,是指對仗句式最初從作為一種修辭的對偶中分離出來獨立使用的時間。
對聯到底起源於何時,尚無確考。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對聯起源於桃符。但在桃符上寫「神荼」、「郁壘」二神名,其目的只是為了辟邪,直到《淮南子》記述有關二神時,尚無獨立使用對仗句的意識,「神荼」與「郁壘」也非對仗句子。因此,這種說法很難站住腳。另一種認為,對聯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理由是《宋史·蜀世家》記載有「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提句。但從後來發現的材料看,在孟昶以前的唐代,已經有人作對聯了。因此,把對聯的起源時間定在五代,為時過晚。
譚伺同似乎看到了這一點,他在《石菊影廬筆識》中,把對聯的起源時間定在梁代。他說:「考孝(梁代)劉孝綽罷官不出,自題其門曰:『閉門罷慶吊,高卧謝公卿』,其三妹續曰:『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此雖是詩,而語皆對仗,又題於門,自為聯語。」但這個結論同樣不嚴密。因為,對聯上下聯末句句腳要求一仄一平,而「卿」與「生」都是平聲,且正好押韻,因此兩人是在作詩,而不是對聯。
還有人把對聯的產生定在西晉,謂「雲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是我國最早的對聯。這也是難以另人接受的。考證結果,說明這兩句之合於對仗,不過是二人自報家門時的一種巧合而已。
對聯的產生時期- 唐
對聯產生於唐代,是有史實根據的。陸續發現的一些出現於唐代的實實在在的對聯作品,便是有力的說明。方東先生就在《霞浦縣志》和《福鼎縣志》上發現三幅唐代的堂室對聯:
大丈夫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
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台閣佔山巔。
(這是唐代進士林嵩所題自己讀書草堂之聯,時間在(860--873))
還有兩幅對聯為陳蓬所題。
一:
竹籬疏見浦;
茅屋漏通星。
另一:
石頭磊落高低結;
竹戶玲瓏左右開。
陸續發現的唐代對聯逐漸增多,這至少說明唐代對聯的確實存在。導致對聯產生於唐代的理由,絕非偶然。從對聯產生的途徑可以說明。
對聯的產生途徑,除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而外,最關鍵的就是律詩。律詩除排律外,八句中要求中間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且合一定的平仄,對聯也講對仗平仄。這說明對聯最本質的東西,是從律詩直接繼承和發展而來的。根據很多史料記載,唐代很多詩人創作時,並非先得全詩,而是將律詩中比較精彩的中間兩聯寫出,最後再配全詩。賈島《憶江上吳處士》一詩就是如此。據《唐才子傳》載:
(賈島)逗留長安,雖行坐寢食,苦吟不濯。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遂吟曰:「落葉滿長安。」方思屬聯,杳不可得。忽以「秋風吹渭水」為對,喜不自勝。
此對後來入了詩,因此沒有被作為對聯。沒有能夠獨立成聯,這說明律詩之「聯」與對聯,有聯系又有區別。由律詩之「聯」轉化為對聯,還有一定得條件。這一點,香港的梁羽生先生在《律詩之「聯」不同於對聯》一文中,介紹得非常透徹。他舉例說,杜甫的《蜀相》中的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可說是概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獨立出來作為武侯祠的楹聯;但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鶯空好音」就不能獨立出來作為武侯祠的楹聯。
除了律詩以外,在唐代,也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從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對聯的產生。這些因素,主要是聯句、摘句和書壁等。
聯句,是舊時作詩的一種方式。由兩人或多人共同作一首詩,相連成篇。後來習慣於一人出上句,續者對成一聯,再出上句,輪流相繼。這種作詩方式唐代很常見。《孟浩然集序》中記載:(浩然)間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嘆其清絕,咸擱筆不復為繼。
聯句在唐代,又擴展為酒令、口號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摘句,就是把一篇作品中特別精彩的句子摘出來單獨使用。程千帆先生在《關於對聯》一文中說:將一篇作品中特別精彩的句子摘出來,單獨加以賞析,此風起於六朝,盛於唐。白居易18歲入長安時,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中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句,就被廣泛傳誦。
書壁,即將詩句寫在壁上。唐代一些詩人和書法家都喜歡如此。無錫惠山有唐代張祜題壁聯:「小洞穿斜竹,重街夾細沙」便是一例。
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有詩的隔句對的特殊影響。這些限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可以結合有關書籍自己課外閱讀吧。
總之,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在唐代,各方面的條件都具備對聯的產生,不管通過何種途徑,對聯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都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對聯的發展時期-宋元明
唐代以後,對聯便逐步推廣開來。到宋代就正式向各個領域深入了。吳越廣順初(951年),龍華寺僧人契盈一日陪吳越王游碧波亭,適逢黃浦江潮水初滿,舟楫如雲,契盈稱可謂:
三千里外一條水;
十二時中兩度潮。
時人稱為佳對,便題到了碧波亭上。這時游覽題聯,曰之為勝跡聯。南宋紹熙五年(1194),朱熹築滄州精舍,自書一聯: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這是書齋題聯。南宋權臣賈似道鎮淮揚時,上元張燈,客有摘句作燈門聯:
天下三分明月夜;
揚州十里小紅樓。
這是燈門題聯。壽聯和輓聯在宋代也已經出現。同時,對聯開始用於文學作品中,也在宋代。宋話本小說,常常用對聯進行章節的總結。總之,對聯在宋代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並逐漸被人們喜愛。
元代對聯錄載不多。趙子昂奉忽必烈之命所書的兩副對聯,是為元帝歌功頌德的,影響比較大。書於大殿上的一副錄王維的詩句: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書於應門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趙子昂還在揚州迎月樓題了這樣一聯: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明初,由於朱元璋的提倡,對聯得到了一次大的普及。「春聯」這個名稱,就是朱元璋提出來的。史書載,朱元璋建都金陵後:「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為了檢查執行情況,朱元璋還「微行出觀」,據說,他還專門為一家閹豬的題寫了這樣一聯:
雙手劈開生死地;
一刀割斷是非根。
朱元璋還有一副題寫秦淮河的對聯:
佳山佳水佳月佳風,千秋佳地;
痴色痴聲痴情痴夢,幾輩痴人。
由於朱元璋對對聯的重視,上行下效,於是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春聯的推廣,有力地促進了對聯的發展。
對聯的鼎盛時期-- 清代
命清以來,出現了無數撰寫對聯的高手。明代的解縉、清代的孫髯翁、鄭板橋紀曉嵐、曾國藩、俞樾等。有關他們的對聯軼事,至今還在流傳。他們所寫的對聯,有的已集而成冊。
對聯匯集,遠在宋元兩代就已經出現。周守忠的《姝聯》、錢德蒼的《玉堂巧對》就是。明代揚升庵所著的《榭華啟秀》,是今天所見到的較早的一部對句專集。
清代,凡值大典慶成,皆有進御文字,為對聯的鼎盛時期。康熙、乾隆年間曾有兩次編輯楹聯,因未見其書,不知面目如何。清代汪升刻了一部《評釋古今巧對》匯集了康熙以前的趣聯巧對,可稱當時趣巧對聯的集大成者。乾隆年間,李謙堂所著《聯經》,共四卷,集儒家經語或根據經意自撰成聯。有影響的還有:王有光的《吳下諺聯》,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影響最大。個人專集有曾國藩的《求闕齋聯語》、左宗棠的《盾墨餘沈》、俞樾的《楹聯錄存》等等。章太炎、吳恭亨等也有專門的對聯集,而且中多精華。還有諸如《對聯匯海》、《對聯大全》之類的聯集。
清代對聯的發展在四個方面比較突出:一是越寫越長。號稱「海內第一長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有180字,已屬洋洋大觀,但就字數來說,清代光緒以來有不少對聯都超過了它。如吳可讀題甘肅舉院長聯、鍾耘舫題成都望江樓長聯、俞樾題杭州西湖彭玉麟祠長聯、潘柄烈題武昌黃鶴樓長聯、張之洞題屈原湘妃祠長聯等等,每副從192字到1612字不等,可謂鴻篇巨制。二是越寫越巧。把許多藝術手法都運用上了(以後在「對聯的藝術技巧」中將詳細介紹,在此不再贅述)。三是使用越來越普遍和廣泛。風景甚佳有景物聯;某人去世,有輓聯;感於世情,有喻志聯;交朋會友,有娛興聯。諸如此類,官民皆有。四是對聯獨有的整套格律-----馬蹄韻不僅形成,而且已經完善(這在以後的講解中有專門介紹,也不再展開)。總之,對聯在清代以來,進入了它的空前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