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唐代女裝特點
1、慢束羅裙半露胸
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2、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這種服飾早在初唐即已出現;不僅在中原地區流行,西北地區的婦女也同樣喜歡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從短襦延邊出來的一種服飾,一般都用對襟,穿在胸前結帶。也有少數用「套衫」式的,穿時從上套下,領口寬大,呈坦胸狀。
半臂的下擺可以顯現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樣束在裙腰的裡面。從傳世的壁畫,陶佣來看,穿著這種服裝,裡面一定要襯內衣(如短襦),而不能單獨使用。
3、唐代婦女喜好戎裝、男服
「軍裝宮娥掃眉淺」,則描繪了宮中女子穿著戎裝的情景。武宗時,王才人因著與武宗同樣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誤認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時,士人們的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
侍女們也紛紛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圓領服,頭裹襆頭,足蹬烏皮靴。唐代婦女並無華夷之別的觀念,開元天寶年間,在長安、洛陽等大都市的街頭,處處可見身著翻領、窄袖緊身胡服、腰系蹀躞帶的漢族女子,體現了盛唐帝國婦女們開放、健美的精神風貌。
(1)什麼國家女裝包裹的最嚴實擴展閱讀:
唐代女子服裝,分衣裙、冠帽、鞋履幾類。唐制規定,女服分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種為後妃命婦女官於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穿著的大、小禮服,後者為日常穿著。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為單衣,襦有夾有絮,僅短至腰部。
裙子長而多幅。此外還有襖、半臂、縵衫等。襖為夾衣,長於襦而短於袍。半臂是短袖的緊身上衣,套於衫外,流行於唐前期。縵衫是女子歌舞時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脫。
其衣裙顏色豐富多彩,以紅、綠、紫、黃色最為流行,如時人所雲「紅裙妒殺石榴花」、「藕絲衫子藕絲裙」、「折腰多舞鬱金裙」等,衫、襦、襖、裙上多有織文和綉文。
如唐詩所描述:「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衣料有絲綢、棉布、葛、麻、毛等,而以絲綢最為常用。
❷ 穿漢服應該搭配什麼樣的褲子
穿漢服穿什麼褲子
如果是需要把腿部露出來衣服的話,隨便穿個寬松的棉麻褲子即可。不過漢服大多數都是上衣下裙,裙子只要不透是不需要穿的。如果要是大擺轉圈圈的話,裙子裡面就隨意穿自己喜歡的打底褲即可。
漢元素的衣服有很多種款式,大致的就是分兩類。一類是比較正統的漢服,就是比較復合歷史的那種。其中又有很多不同的款。這類漢服的女裝是不需要打底褲的啊,正常的風也吹不起來裙擺。相對包裹的也比較嚴實。男裝的話我不是很了解,但印象中男裝好像是有褲子搭配的,外袍開叉高的,內搭也應該是有褲子配的。然後另一類漢服就是改良版的~不傳統,可以隨時穿出去那種~有點民國風吧。那一類衣服如果料子不是很薄的話也是不需要穿打底的。
1、首先得講究整體。最簡單的做法是,上下裝全套搭配,最好是一個或兩個主色,不要超過三個主色,否則,會過分喜氣洋洋而落入俗套,搞得人眼花繚亂。
2、年輕時尚風格:用中式長褲(裙)搭配
,織錦緞或麻質的中式長褲不論是直筒還是寬腿,都可以搭。如果偏好飾品,再加上一條古典風格的長項鏈,哪怕出席重要宴會也綽綽有餘。
3、用中式開襟彩色上裝搭配黑色七分褲,再搭配細高跟鞋,都市感油然而生。只要身材保持得好,連衣裙永遠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是半身裙,得盡量配短裝或兩件套。
❸ 伊斯蘭教的女裝(Hijab,Burqa,Niqab)有什麼區別。(抱歉不知道這三種衣服中文怎麼說)
伊斯蘭教的女裝(Hijab,Burqa,Niqab)的區別在於它們是不同的服飾。
Hijab是頭巾,用來遮蓋婦女頭發的;Niqab是面紗,有些伊斯蘭國家要求婦女把臉部也遮擋起來;Burqa是罩袍是阿拉伯國家、及一些伊斯蘭國家裡女性的傳統服飾,也是多數這些國家的規定。
Hijab是一塊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布,看起來像一條圍巾,折疊後包住頭,系在下巴上,用來遮蓋頭發和脖子,只露出臉。
Niqab是一種頭巾和面紗的組合,覆蓋在頭部部、耳朵和脖子,只露出眼睛。Niqab經常延伸到背部中央和胸部。
Burqa是一種罩袍,從頭到腳覆蓋整個身體。穿上它後,婦女從頭到腳就被包裹地嚴嚴實實,只能透過眼前一小塊網紗看到外面的世界。
(3)什麼國家女裝包裹的最嚴實擴展閱讀
穆斯林女性到達青春期後,出現在成年男性或者是非穆斯林女性面前都需要佩戴面紗或者頭巾,Hijab是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穆斯林女性服飾。
Niqab可以和burqa或其他衣服一起穿。常見於阿拉伯、巴林、科威特、卡達、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以及東南亞、北非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
在一些伊斯蘭文化中,burqa是女性外出的日常裝束,回到家才能移除。Burqa是遮蓋得最嚴實的穆斯林服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