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外的品牌服裝為什麼在中國賣這么貴
因為美國的競爭激烈,國外壟斷了市場所以在中國才賣的這么貴。
還有美國一線大牌阿瑪尼。短袖T恤打折後僅售15美元(約合人民幣102元)。相同的T恤在中國的售價為七八百美元,打折幅度很小。在中國,這些品牌的中檔服裝價格在1000元左右,已經成為中產階級的消費目標。在美國,許多本地品牌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即使它們是新品牌,它們也以其新穎的設計理念和強大的市場渠道佔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外國歐洲品牌希望在美國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不得不降低價值。從業務的角度來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必須降低價格。在壟斷市場上,價格必然會更高。因此,在中國市場上許多國際品牌的定價自然符合該法律。
Ⅱ 往往中國製造的東西在國外的價格比國內低很多,為什麼
中國出口國外的商品一般在國內都處於壟斷地位,所以價格比較高,比成本要高的多;出口後雖然有關稅之類的費用,但要和別的國家競爭,所以價格很低
Ⅲ 怎麼查詢中國產品在國外的價格
可以去一些外企獨資,在國內有分公司的做工業品分銷的企業詢問一下,這種企業總部就設在外國,一般對國外市場產品的價格較熟悉。據我所知道的像美國的有一家叫固安捷的你可以去看一下。我朋友以前試過,效果還可以。
你可以去看一下www.grainger.com.cn。希望能幫到樓主,覺得有用別忘了給分,哈哈
Ⅳ 難以理解!中國的許多產品在國外為什麼定價那麼低
中國產品在國外定價低的主要原因:
1.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產品成本低。
2.缺乏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同樣的產品和別人的報價相同就不會有訂單,因此只好壓價出售。
3.國內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也是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低廉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企業為了進入國際市場,往往與同行業企業進行低價競爭,最後吃虧的還是中國人。
摩托車在越南的遭遇、絲綢服裝在法國遭遇都是最好的例子。希望同胞們能一直對外,不要再搞窩里斗;希望國家的有關行業協會能夠發揮作用,制止國內企業的低價競爭。
Ⅳ 在美國的易趣網上看上一條裙子,大概郵費的多少
郵寄方式各不相同,價格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從美國郵寄一條裙子到中國郵費並不貴,人民幣幾十元吧,但是賣家是否願意賣到中國是一個問題.
你可以先看看賣家設定的銷售范圍(ships to)和運費欄(shipping costs),如果是worldwide,並且標明運費,那麼你所要支付的就是成交價加運費,如果沒有表明運費,那麼最好先問一下賣家,如果賣家的銷售范圍不包括中國而你貿然拍下,老外很可能會給你個差評
只是個人經驗
Ⅵ 新加坡的物價如何,我看新劇破天網,湯穎買衣服是在商場買的衣服18,裙子12塊,不是地攤貨啊,怎麼那麼便
新加坡的物價的確基本上是中國的兩倍但是也是要看具體的物品的,好像一般的日用品和衣服鞋子之類的,我感覺價錢還要比中國便宜些。(就好像不久前網上有一帖子比較杭州跟波士頓的物價,結果是杭州的物價要比波士頓高多了。)所以湯穎在商場買的衣服18新幣,裙子12新幣在新加坡是挺正常的,不是地攤貨來的!!!當然啦,這樣價格的衣服和裙子都不是名牌,名牌是不可能這么便宜的。
作為一個外國人在新加坡生活,我覺得現在最貴的是新加坡的房租,要是按照每平米的房租價格來看的話,新加坡真的是有點貴的嚇人,現在的公寓普通房13-16平米,地點好一些的要租到1000新幣左右(合5000多人民幣),就這一點就是很貴的了!!!
所以綜合以來看,新加坡的物價還是要比國內貴一些。
新加坡的平均工資大概2500新幣(人民幣12500)左右。
Ⅶ 外貿貨的價格真的那麼低嗎
「四季青市場」里一家「Burberry專賣店」,從童裝到包包,一應俱全。
看似一模一樣的BCBG吊帶衫,在恆隆的專賣店裡,標價3150元;在陝西路一家以平價著稱的外貿連鎖店裡,掛牌180元;在離它不遠的另一家小店裡,則變成250元;而到了杭州,一個名為「四季青服裝批發一條街」的地方,它被成堆地碼在地板上,給小批發商的行價是135元……
看不懂的衣服,看不懂的價格,本報記者奔波月余,為你一一揭露。
上海是個很神奇的城市。比如,滿大街的女孩子,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弄堂西施,不論月入5位數還是年薪3萬,都有本事把自己打扮得鮮鮮亮亮,走出家門,就是淮海路上一道百看不厭的風景。
再比如,無論是掛在恆隆、梅龍鎮等高檔百貨店裡的世界名牌,還是太平洋、百盛里的本土時尚品牌,只要你認真尋覓,都能在小街上的某家「外貿小店」里,找到一模一樣的款式,價錢卻相差一半,甚至兩三個零。
如果你追究這些衣服的來歷,老闆一般會冠以「外貿多餘貨」的名頭:「中國人工便宜,大牌子都歡喜在中國設廠,做100件,總會有10來件多出來。所以啊,在我這里買不要太合算哦,東西跟大商場里一模一樣,價鈿么,肯定不會讓你肉疼……」再細問是哪裡進的貨,人家就諱莫如深了:「深圳、杭州,哪裡都有……你到底買不買?」
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可是,「多餘貨」再多,也不過這么幾件,全上海都在賣,家家都號稱正宗,信誰的?
是這個城市的一個謎。但是我們決心解一解。
經過1個多月的采訪、調查,還撬開了幾位「外貿店」店主的金口。4月1日下午,心中已大致有底的記者隨最後一位、也是最重量級的線人Tracy奔赴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親眼看她如何在這個業內「極負盛名」的集散地,批發到這些來路神秘的「世界名品」……
「外貿貨」,到底有幾分真?
四季青服裝市場,格局類似上海的七浦路市場,只不過規模遠較七浦路大。上下幾層的房子,密密麻麻七八幢,占滿了一個街區,各個市場貨色良莠不齊。
Tracy徑自帶我們進了一家比較新的市場,名叫「新杭派」。據說這里「檔次」相對較高,盤踞著許多杭州「外貿貨」的龍頭批發商。
一上2樓就有點暈———牆上掛滿上海小店裡最流行的BCBG的裙子,成箱的Esprit褲子零亂地堆在過道上,Episode的套裝,MissSixty的T恤,Jessica的襯衫,居然還有BananaRepublic這種不太常見的牌子的小裙子!
看得兩眼發直,問Tracy:「這里的東西,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Tracy微微一笑:「有真的,也有假的。」她拿去年冬天風靡一時的「BCBG」粉紅小棉襖舉例。
「新杭派」里有一家店,據說是廠家直接過來開的。估計是貨品質量不合格,被外商退回來了,箱子堆到天花板,每件的拿貨價是130元。別家的老闆看得眼熱,問「粉紅色賣得那麼好,為什麼不多做點」,老闆連連擺手:「不敢,不敢!」這樣的店,因為只賣外商挑剩的貨,賣一件少一件,貨色、尺寸反倒沒有別家那麼可心。
這件棉襖有大批仿貨,什麼顏色都有,毛線袖子比正貨短一大截的,批發價就降到80元。
再比如,正當紅的MissSixty短袖棉質T恤,軟嗒嗒毫無筋骨的,20幾塊就能拿到;想要更好的?多出10元左右就行!
至於BCBG的真絲裙,更是真假莫辨。Tracy進過一種190元的連衣裙,賣之前特意到上海專賣店認真比對,吊帶、裙擺的做工明顯比真貨粗糙很多,依然被顧客搶個精光。她也遇見過一批260元的裙子,不是那種在標牌上假模假樣打個洞的所謂「剪牌貨」,而是被剪了半月形一刀,完全看不出牌子的那種,「那個質量,真是好……」當時,她和老闆娘琢磨許久,也摸不透這批裙子的路數。過了一段時間,仿貨出籠,做工面料次一大截,卻依然高掛BCBG旗號———「現在只要是條真絲裙,就號稱BCBG,因為實在賣得太好!」
「是不是價錢越貴,東西一定就好?」
「也不一定。進貨渠道太雜,當中有個環節出點岔子,價錢就看不懂了。是真是假,全憑你的眼力。」
如此說來,越是標牌明顯、套袋精美、成分表清楚、顏色尺碼齊全、奉送多餘紐扣布料的「外貿貨」,越是行跡可疑———真正的多餘貨,哪來那麼多輔料「買一送一」?
「外貿貨」,從哪裡出生?
逛進「新杭派」對面的「九星」市場,Tracy突然滿腹狐疑地拐進了一家店,對牢牆上的一條真絲裙左看右看。托腮發呆的看店小妹一下來了精神,「拿下來給你仔細看!」裙子是真漂亮,卻貼了個不知名的牌子,Tracy翻來覆去地看,半晌,驀地發問:「到底是什麼牌子的?」
小妹眼睛一亮:「識貨的!本來是隨便貼牌的,有個老闆也看出來了,叫我們發回去貼BCBG———沒辦法,現在就這個牌子好賣。『BCBG』明天就到,你留個電話,我通知你?」
小妹呆坐了大半天,突然被仔細詢問,立馬話多了起來:「都是廠里拿的……拿的時候沒牌子,要賣的話,想貼什麼牌子就什麼牌子嘍……現在,外貿廠生意也難做,一不當心,就被外國人整批退回來,外貿廠只好讓我們拿點貨幫著賣,我們一次也只拿幾十件……」
出得門來,Tracy悄悄說:「裙子做工很好,不一定是BCBG,但應該是出口貨……」
東張西望,再沒發現什麼入眼的,Tracy便開始講稀奇古怪的「仿貨傳說」:「記不記得去年那件賣瘋了的DKNY紅大衣?我聽說,DKNY公司管得那麼嚴,加工廠照樣能弄出500件多餘貨,不過一件沒落在內地,統統發去香港———內地批發商出300元,人家上來就喊600!……那內地怎麼辦?有的廠就弄了批仿冒呢子,照樣做了一批。反正,這件大衣我肯定沒見到真貨!」
最搞笑的,是Dior去年的一款帶帽背心,不知被什麼廠仿了,添上兩個毛線袖子,就是「DKNY03秋冬新款」……
「外貿貨」,怎麼低價買?
在「新杭派」晃盪時,正是周四下午3點多,有幾位老闆耐心地向一看就是外行的記者解釋:「呶,這件『MissSixty』的短袖T恤,零買么給你50塊,批發價39……『BCBG』啊?長裙批發價180塊。5件起批,可以不同款式,你們下趟最好多找兩個小姑娘一起來……」
我們裝模作樣拿了店卡出來,站在門口觀望的Tracy點點頭:「你們今天運氣蠻好,沒吃白眼,批發價報得也公道,看來這個時間來,是對的!」
據說,星期四是批發商的周末,加上此時離市場關門只剩1個多小時,做慣了「大生意」的老闆有空和散客聊上幾句。
若是周五下午來看,就是另一種景象———進貨的小老闆大包小包,把市場塞得水泄不通,走廊上觸目可見發往江浙各地的大紙箱,其中不乏「上海七浦路市場××號××老闆收」。
這樣的「盛況」可以持續到周日。遇上散客,或是只想批發四五件的生客,不睬你還算客氣,狠一點的,索性叉腰大罵:「什麼小號有沒有?我還不想賣給你呢!」
不過,5分鍾後,我們終於嘗到白眼的滋味。
是一家「女褲專營店」,「Jessica」、「Burberry」、「Prada」,上海小店裡開價一兩百元不等的長褲,這里應有盡有。老闆娘板著張後娘臉,冷冷站在一邊。
指著一條「Prada」:「多少錢?」她翻翻白眼,報出個「天價」:「280!」
我們咕噥了一句「那麼貴」,繼續問:「那麼這個呢?」老闆娘終於怒火上沖:「我們這里不接待零售,請你們出去!」
雖然事先打過預防針,但事到臨頭,依然頗感羞辱。Tracy趕緊安慰我們:「『新杭派』市場里的大店,在對面『九星』都有分店,那邊接待散客多些,態度會稍微好一點。你們下次來,不如在這里打好樣,再去對面慢慢淘。」
看到衣服領子上BCBG和DKNY的標牌,就血往頭上涌,想掏錢買下來?
發現外貿店裡的款式和專賣店櫥窗中展示的一模一樣,就相信老闆所謂的「外貿剩餘貨」?
你太天真!
如今的生產商,吃准上海人愛品牌的「軟檔」,大大玩了一把「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有些小地方的服裝廠「神通廣大」起來,連用來「駁樣」的正品衣服都不用買,看完BCBG的成衣秀,照著電視圖像就畫版開工。衣服做完了,直接縫上BCBG的標簽———5塊錢一包,假商標市場里鋪天蓋地!
Levis今年改革新款式,專櫃剛上新貨,「四季青」老闆立刻推出一批「撞釘大了,紅旗也大了」的新版Levis,批發價65元一條。
要想在良莠不齊的「外貿貨」中淘寶,沒有一雙「火眼金睛」是萬萬不能的。
因此,我們請到常常去廣州進貨的老「外貿」Wendy,和杭州線人Tracy,教你辨識外貿貨中的「極品」。
【瑕疵】
有人淘外貿衣服,最喜歡一把撈起衣服,仔細檢查衣服線腳;又或者把針織衫對著日光燈左照右照,尋覓抽絲和漏針的痕跡。一旦挑到「毛病」,就說老闆用「次貨」糊弄她們。
其實不然。有些漏洞百出的「次貨」,偏偏可能是專賣店裡那件衣衫的「孿生兄弟」。
一般來說,在國內加工的針織衫成品運到國外後,先要被老外驗貨。檢驗員挑出有問題的衣服,在瑕疵旁貼一個小紅箭頭,打包「遣送回國」。
這樣的外貿退貨,雖然有時有色差、漏針和抽絲,但用的卻是最優質的面料、配料,做工頂級,一穿上身,就能體會到「貨真價實」4個字。要是碰上的不過是脫線、掉鈕扣這類小問題,那真的是「額骨頭碰到天花板」啦!
【扣子】
衣服扣子「貨不對版」,也是「好貨」標志之一。
大品牌因為恐懼「盜版」,會嚴格控制原材料進出。下單後,他們按照生產數量向廠家提供衣服的面料以及鈕扣、拉鏈等輔料。
考慮到生產報廢率,廠家一定能得到比預計多一點的面料,但配套的輔料就沒那麼多了。做完訂單後,制衣廠通常面料有剩,扣子用光。這時,就有廠家「廢物利用」,用多餘的那批面料,再隨便找點扣子做一批衣服。
這批衣服盡管細節粗糙,但主料挺括,也是外貿貨中不可多得的「極品」。
【接縫、拼花、拉鏈】
彩條衫、大花面料的裙子,最考驗外貿制衣廠的做工。
手工精緻的衣服,彩條走向、花樣排布,事先都會有安排。衣服肩膀、袖口、腰身介面處,左右兩邊相同顏色的條子正好對牢,走向相同;花朵的每一片花瓣都嵌得「天衣無縫」,拼出一朵完整的花。
這樣的做法,不僅要事先設計周全,而且極浪費面料。有些高級成衣面料,1米之內都不會有重復的花樣,可想而知,拼出一朵花,要浪費多少料子。
還有,遇到不同面料拼接的外套,最好「考驗」一下拉鏈的「承受力」。質量好的拉鏈,一氣呵成,毫無滯頓;不過關的拉鏈,拉到兩種面料的介面處,會卡在半當中。
【剪牌】
不要相信老闆所謂的「剪牌貨」,那種標牌上不痛不癢打個小洞、剪個小角的,都是哄外行人的「噱頭」。
真正被迫銷毀的「剪牌貨」,一剪刀下去決不會留情。要麼是剪個月牙形,把商標上的字全摳掉;要麼就是把商標「連根拔」,只剩下兩道商標縫線依稀可見。反正不能讓你認出來。
【面料】
真正定奪一件「外貿貨」的品質,說到底還要摸面料。
就說今年滿街都是的那件BCBG黑色皺褶吊帶衫吧。專賣店掛著的那件3150元的,衣料輕薄軟透,掂在手上,彷彿握住一片雲彩。四季青里款式相同、也用真絲做成的那件,開價只要135元,乍一摸也算柔軟趁手,但和真貨一比,就有點喬其紗的味道了。
好面料,就是要柔軟舒適,卻不失筋骨。比如,支數高的純棉質地厚,多洗幾次也不容易變形;好的大衣面料,隱約有一層光澤,揉搓幾次不會起球;羽絨衣要觸手柔軟,摸不到羽毛梗,還有防鑽絨的隔層……
因此,Tracy和Wendy最後一致建議「多摸,多看,多比較」。
「如果同樣的款式專賣店裡有,最好費點心思,一件件比對過來,這才是鑒別『外貿多餘貨』的至高境界!說不定,你真能在小店裡摸出件一模一樣的!」
沖殺「四季青」最實用指南
●最節省成本:去杭州休假時順便到「四季青服裝批發一條街」走一遭。
●最需要提醒:關門時間是下午4:30,千萬別磨蹭。
●最容易忘記:想貨比三家,卻不帶紙筆記下店鋪號,迅速在幽暗的市場里迷路。
●最有用工具:皮尺。除了要絕對熟悉自己的三圍褲版,還要記好自己合身衣服的關鍵尺寸,方便在市場里挑衣。
●最有人氣顧客:可愛甜美的小女生,打動精明老闆娘的心腸,老闆也捨不得狠狠斬你。
●最失敗顧客:顯得很精明,明明是散客,還要拙劣無比地扮演批發商角色,為幾塊錢與老闆扯皮。他會不睬你,並且送上惡語一句:「沒錢就別來,這里又不是給你淘便宜貨的地方!」
●最悲慘下場:千萬,絕對,一定要收起你被寵壞的脾氣!如果遇上惡老闆,趕緊裝沒聽見,速速走人。不然,全市場的野蠻老闆都會圍上來同仇敵愾一起痛罵你………
「外貿貨」家族群相
充斥上海的「外貿貨」,看看都長得差不多,但仔細比較,優劣差別可就大了。要是你不懂其中究竟,就去混小店、逛「四季青」,保管被老闆斬得血淋淋!
大兒子:「原單貨」
國外大品牌提供面料、版型,到國內尋找廠家生產。質量合格的,就是專賣店裡的「真貨」。
「原單貨」就是生產廠家從不到3%的「計劃報廢物資」中摳出一點,偷偷加工的成衣。它和「真貨」的惟一區別,不過是「庶出」而已,數量很少,碰著了算你運氣。
還有一種「原單貨」,是因為種種質量問題,被品牌商拒收的「外轉內銷」,有時數量頗多,但質量卻比不上前一種。
二兒子:「跟單貨」
「原版」面料,搭配一批國內輔料,湊合出原來的款式,這就是「跟單貨」。雖然「跟單貨」做工馬虎點,細節差點,但畢竟與「大兒子」有一樣的版型和面料,關鍵是「血統」相同,「二兒子」穿上身,大體樣子不會變。
小兒子:「追單貨」
當廠家的原版面料全部用完,「外貿貨」批發老大們又追著他要貨,怎麼辦?好在版型仍在手上,就在國內采購一批類似的面料充數,這就叫「追單貨」。
假兒子:「仿單貨」
質量最差的一種,也是市面上最泛濫的一批。眼見「原廠三兄弟」橫行無敵,小廠看得眼紅,便跟著「駁」。「仿單」大戶只要瞄一眼巴黎時裝發布會上的成衣照片,就能仿出來。Wendy說,一件真絲襯衫,找小廠仿單,500件起做,50元一件就行!質量嘛,能給你折騰出個大概,就對得起50塊了!
這一家子,從大到小,「血統」越來越不純正,數量倒是越來越多。能買到哪一種,全憑你眼力!
Ⅷ 為什麼中國的東西在國內和國外價格不一樣為什麼國外的東西在國內那麼貴依然有那麼多人買
簡介
價格歧視( price discrimination)
一般說來,價格歧視是指一家廠商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產品或服務索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價格。它還可指一家廠商的各種產品或服務價格之間的差額大於其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所有的購買者都對同質產品支付相同的價格。如果所有消費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識,那麼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產品之間的價格差別就不存在了。因為任何試圖比現有市場價格要價更高的產品銷售者都將發現,沒有人會向他們購買產品。然而,在賣主為壟斷者或寡頭的市場中,價格歧視則是很常見的。
[編輯本段]價格歧視的存在需要一些條件
1.廠商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反比。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在某一成本下區分開,該成本不超過區分他們所能帶來的收入。即廠商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市場細分。
3.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
4.不同的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並且為廠商所知。即廠商了解購買集團對產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編輯本段]價格歧視通常有下述形式
一、直接差異定價
直接差異定價指廠商可以確定消費者的不同消費偏好,並因此確定價格。假定消費者市場由四個同等規模的子市場 A、B、C、D組成,各子市場中的消費者的意願價格分別為40、30、20和10,單位生產成本為5,且假定每一個消費者最多購買一個單位產品。如果採取單一價格,那麼最優價格肯定是4O、3O、20、10中的一個。價格是40時,銷售量是 l,利潤等於35(40—5);價格是3O時,銷售量是2,利潤等於50(30×2—5×2);價格是2O時,銷售量是3,利潤等於45(20×3—5×3);價格是10時,銷售量是4,利潤等於20(10×4—5×4);所以最優價格是30,最大利潤是50。如果採取差異定價,使各子市場的價格分別等於消費者的意願價格,那麼利潤將有明顯提高,此時利潤等於80(40—5十30—5 f20—5十10—5)。
盡管直接差異定價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但在實際中往往存在若干問題:
(l)消費者的意願價格難以測定;
(2)市場難以細分;
(3)難以為特定的子市場確定價格;
(4)無法保證消費者之間的轉賣行為;
(5)消費者可能認為差異定價是不公平的;
(6)市場細分和定價費用可能過高。
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更常見的是下面介紹的間接差異定價。
二、兩部分定價
即價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固定價格,一是單位產品價格。因為單位產品乎均價格隨銷售量的增加而趨於下降,所以此方法可被視為數量折讓的一種。與單一價格相比,固定價格的存在可以使廠商獲取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從而提高利潤。
圖 l 假定圖 l表明一同質市場,且消費者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線。採取單一價格時,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邊際利潤等於邊際成本時利潤最大,此時,價格為 P*,消費者剩餘為 F*;而採取兩部分定價時,可以將固定價格定為 Fc,單位價格定為邊際成本c,這樣固定價格就成為唯一的利潤來源,廠商獲取了全部消費者剩餘。
圖 2 那麼廠商是如何利用兩部分定價實現價格差異的呢? 首先,廠商可以將固定價格定得偏高,以排除某些消費者,因為這些消費者如果購買的話,固定價格將超過其消費者剩餘。 其次,廠商可以對不同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平均價格。如圖2所示,如果存在大量的 A類消費者,那麼最優的定價策略是固定價格為 A類消費者剩餘,而單位價格則高於邊際成本,這樣,兩類消費者都不會被排斥,而且 B類消費者所付的乎均價格低於 A類消費者支付的平均價格。
三、區域定價
區域定價是最常見的數量折讓方式的定價策略,至少有兩個邊際價格,固定價格可有可無。圖3表示一個無固定價格的三區域定價策略。
圖 3 當購買量小於或等於 Ql時,單價為P1;當購買量介於 Ql和 Q2之間時,超過Ql的部分的單價為 P2;當購買量大於 Q2時,超過 Q2的部分的單價為 P3。
為了說明區域定價的優越性,我們可以將其與兩部分定價作個比較。假設(F1,Pl)是圖2所示的最優兩部分定價。現在考慮:固定價格仍為 Fl,另外,購買量小於或等於 Qb時,單價為 Pl,Qb以上的部分的單價為 P2,這樣,A類消費者的購買量仍為 Qa,但 B類消費者的購買量將從 Qb上升到 Qb』,而且,由於 P2大於成本 C,利潤也會提高。
四、產品線定價
現在的廠商往往向市場推出多條產品線、多種產品,因為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佔領貨架對廠商來說非常重要,多種產品可以使廠商佔領更多貨架空間,所以產品線的管理和定價問題對廠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產品線由多個產品組成,這些產品的差異在於屬性配置上的不同,而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例如寶潔公司光洗衣粉系列就有7種產品,所以產品線定價時的一個潛在的困難是不同產品之間的替代問題。
圖 4 在圖4(a)中,兩條消費者意願價格曲線相交,所以廠商可以以 RyA向 A出售 Y產品,以 Blg向 B出售 X產品,而且不會出現替代現象,因為 X產品的價格高於 A的意願價格,Y產品的價格高於 B的意願價格。
在圖4(h)中,兩條消費者意願價格曲線沒有相交。如果仍採取(a)中價格,A就轉向 X產品,即 X將替代 Y,因為購買 X產品時,A可以獲得(Rxa— Rxb)的消費者剩餘。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的方法是:將 Y的定價從 Rya降到Rya—(Rxa— Rxb)以下,這樣 A購買 Y將比購買 X獲得更多消費者剩餘。
如果替代問題比較嚴重,即 Y的價格需要下降許多,那麼可考慮刪除替代產品,即減少產品線長度。例如,假定 A、B消費者數量分別為 Na和Nb,若 NB* Rxb+Na(Rya—Rxa+Rxb)< NA dr Byn,那麼刪除 X產品,只以Rya的價格向 A銷售 Y產品將對廠商更為有利。
五、產品集定價
廠商有時會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產品作為一個產品集進行銷售,這一般也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產品集由不同產品組成,一是產品集由相同產品組成。
在第一種情況下,廠商銷售產品集的原因在於:如果消費者對產品集中的不同產品的偏好是負相關的,那麼單獨銷售產品或者會使產品定價太低,或者會排斥某些消費者。而採取產品集銷售既不會降低利潤,也不會排斥消費者。通過產品集,廠商將異質市場同化為一個同質市場。
例如,某一廠商銷售兩種產品 A和 B,消費者市場由兩個同等規模的子市場 X和Y組成,其意願價格分別為(12,4)和(4,12),假設各產品的單位成本都低於4。如果採取單個產品銷售,則 A的價格為12,B的價格為4,X不會購買 B,Y也不會購買 A。但是如果將 A和 B作為一個產品集進行銷售,則 X和 Y對產品集的意願價格都是16,這樣,銷售額從24上升到32,且不會排斥任何消費者。 但是,這種產品集策略也存在一個缺點,即消費者的意願價格可能低於產品的邊際成本。例如,假定上例中產品單位成本均為6。假如產品單獨銷售,利潤為12。而採取產品集時,X對 B和 Y對 A的意願價格均小於邊際成本,則利潤降為8。這時,採取單獨銷售則對廠商更為有利。
在第二種情況下,廠商採取產品集是為了增加銷售。最常見的例子是體育套票和音樂會套票等。以年度體育套票為例,假設年度比賽場次為 N,總成本為 E,預定價格為 P,廠商在確定 P時可以通過抽樣調查了解願意以價格 P購買套票,而觀看場次為(1.2.3…N—1.N)的消費者的數量,由此得到總的收益,然後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確定最優的 P。
上面討論的都是單純產品集銷售,實際中更多採取的是混合銷售,即同時採取單獨產品銷售和產品集銷售。
在市場營銷組合(產品,價格,地點和促銷)中,促銷是最常用和最靈活的。價格促銷作為促銷的一部分,其任何形式都屬於價格歧視。以商品券為例,19世紀80年代,舒斯特設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米爾沃基市的百貨公司就開始給其顧客發行商品券,到今天為止,美國已有大約250家商品券公司。40%的市場由斯佩里和哈欽森綠色商品券公司控制。這些公司的商品券只有約5%沒有被收回。那麼,為什麼百貨公司要發行商品券呢?
眾所周知,產品的全部價格不僅要包括貨幣價格,而且要包括隱含的時間機會成本,這里的時間包括換尋產品和購買產品(以及消費產品的時間)。我們可以假定,人們對於免除購買所費時間估價越高,人們致力於尋找低成本的購買安排就越少。換句話說,一個對於時間的估價相對高於貨幣收入的人,為了節省購買時間,將更多地用貨幣支出來代替花費的時間,他將用更少的時間去發現更低的價格。因此,較高地估價時間的人同並不這么高地估價時間的人相比,在任何給定的商店裡都表現出彈性較低的需求曲線。 讓我們假定時間價值和一個人的相對財富有很強的相關關系,以及較富有的人時間價值比較貧窮的人更高。那麼,在一個給定的商店,一個較富有的人的需求價格彈性將比一個較貧窮的人更低。現在零售商面臨兩類消費者,一類消費者的需求彈性相對小一些,一類消費者的需求彈性相對大一些。零售商的問題是區分兩類消費者,並向較富有的消費者索取較高的價格。一種方法就是對那些樂於花費時間成本的顧客提供一個回扣,回扣形式就是商品券。因此,想要回扣的人必須收集並保存商品券,然後在指定的地點換成商品。所有這些活動需要時間,這樣,我們所假定有較大需求彈性的較貧窮的人,為他們購買的商品支付了較低的價格,因為他們換掉商品券時,就能得到商品。而需求彈性較小的富有的消費者由於時間成本的緣故拒絕這些商品券。他們的購買不享有任何回扣,
價格歧視可以分為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三級價格歧視
①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被稱為完全價格歧視。
②只要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叫二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不如一級價格歧視那麼嚴重
③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叫三級價格歧視.
Ⅸ 中國出口給外國的商品是按什麼價格來的
對,外貿出口黑了老百姓,便宜了鬼子們。
外貿出口低價銷售就是賣國!
Ⅹ 在國外有哪些賣得很貴的中國貨
馬應龍痔瘡膏,馬應龍痔瘡膏是一款在國外能夠與老乾媽齊名的國貨產品。繼老乾媽刷爆美國亞馬遜後,馬應龍痔瘡膏在外國也好像發生了什麼奇怪的化學反應,外國人將它譽為「中國神奇葯膏」。它拯救了他們的難言之痛,不打針,不吃葯,只需輕輕塗抹,就讓老外重新獲得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