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袖籠和袖孔是同一個部位嗎如果不是,請解釋一下
袖籠 與人體手臂下部圍狀弧線相吻合,形狀與尺寸均來自於人體,在服裝研究中,通過解剖人體,觀察人手臂與身體接觸部分的形狀而得出!主要用於服裝製作常見尺寸部位的的專業名稱
袖窿armhole:也叫袖孔、夾圈,是大身裝袖的部位
肩縫 shoulder seam:在肩膀處,前後衣片相連接的部位。
領嘴 notch:領底口末端到門里襟止口的部位。
門襟 front fly,top fly:在人體中線鎖扣眼的部位。
里襟 under fly:指釘扣的衣片。
止口 front edge:也叫門襟止口,是指成衣門襟的外邊沿。
搭門 overlap:指門襟與里襟疊在一起的部位。
扣眼 button-hole:紐扣的眼孔。
眼距 button-hole space:指扣眼之間的距離。
袖窿 armhole:也叫袖孔、夾圈,是大身裝袖的部位。
駁頭川 lapel:里襟上部向外翻折的部位。
平駁頭 notch lapel:與上領片的夾角成三角形缺口的方角駁頭。
戧駁頭 peak lapel:駁角向上形成尖角的駁頭。
胸部 bust:指前衣片前胸最豐滿處。
腰節 waist:指衣服腰部最細處。
擺縫 side seam:指袖窿下面由前後身衣片連接的合縫。
底邊 hem:也叫下擺,指衣服下部的邊沿部位。
串口 gorge line:指領面與駁頭面的縫合線,也叫串口線。
駁口 fold line for lapel:駁頭翻折的部位,駁口線也叫翻折線。
下翻折點:指駁領下面在止口上的翻折位置,通常與第一粒紐扣位置對齊。
單排扣:里襟上下方向釘一排紐扣。
雙排扣:門襟與里襟上下方向各釘一排紐扣。
止口圓角 front cut:指門里襟下部的圓角造型。
扣位 button position:紐扣的位置。
滾眼 bound button hole:用面料包做的扣眼。
前過肩 front yoke:連接前身與肩合縫的部件,也叫前育克。
翻門襟:也叫明門襟貼邊,指外翻的門襟貼邊。
領省 neck dart:指在領窩部位所開的省道。
前腰省 front waist dart:指開在衣服前身腰部的省道。
腋下省:指衣服兩側腋下處開的省道。
前肩省 front shoulder dart:指開在前身肩部的省道。
肚省 fish dart:指在西裝大口袋部位所開的橫省。
橫省 side dart:腋下擺縫處至胸部的省道。
脅省 underarm dart:衣服兩側腋下處的省道。
通省 open dart:也叫通天落地省,指從肩縫或袖窿處通過腰部至下擺底部的開刀縫。如公主線即是一種非凡的通省,它最早由歐洲的公主所採用,在視覺造型上表現為展寬肩部、豐滿胸部、收縮腰部和放寬臀擺的三圍輪廓效果。
刀背縫 princess seam:是一種外形如刀背的通省或開刀縫。(公主縫,公主線,公主褶)
前後披肩 front or back shoulder cape:覆蓋在肩部前後的部件。
上裝後身的部位名稱
總肩寬 across back shoulder:指在後背處從左肩端經後頸中點(第七頸椎點)到右肩端的部位。
後過肩 back yoke:也叫後育克,指連接後衣片與肩合縫的部件。
背縫 center back seam:又叫背中縫,是指後身人體中線位置的衣片合縫。
背衩 back vent:也叫背開衩,指在背縫下部的開衩。
擺衩 side slit:又叫側擺衩,指側擺縫下部的開衩。
後搭門 back overlap:指門里襟開在後背處的搭門。
領窩 neckline:指前後衣片在肩部縫合後,再與領子縫合的部位。
後領省 back neck dart:指開在後領窩處的領省,多呈八字形。
後肩省 back shoulder dart:指開在後身肩部的省道。
後腰省 back waist dart:指開在後腰部的省道。
下裝的部位名稱
上襠 seat:又叫直襠或立襠,指腰頭上口到橫襠間的距離或部位。
燙跡線 crease line:又叫挺縫線或褲中線,指褲腿前後片的中心直線。
翻腳口 turn-up bottom:指褲腳口往上外翻的部位。
褲腳口 bottom,leg opening:指褲腿下口邊沿。
橫襠 thigh:指上襠下部的最寬處,對應於人體的大腿圍度。
側縫 side seam, out-seam:在人體側面,褲子前後身縫合的外側縫。
中襠 leg width:指人體膝蓋四周的部位。
腳口折邊:褲腳口處折在裡面的連貼邊。
下襠縫in-seam:指褲子前後身縫合從襠部至褲腳口的內側縫。
腰頭 waistband:指與褲子或裙身縫合的帶狀部件。
腰上口:腰頭的上部邊沿部位。
腰縫 waistband seam:指腰頭與褲或裙身縫合後的縫子。
腰裡 waistband lining:指腰頭的里子。
褲(裙)腰省 waist dart:褲(裙)前後身為了符合人體曲線而設計的省道,省尖指向人體的突起部位,前片為小腹,後片為臀大肌。
褲(裙)襇 pleat:褲(裙)前身在裁片上預留出的寬松量,通常經熨燙定出襇形,在裝飾的同時增加可運動松量。
小襠縫 front crutch:褲子前身小襠縫合的縫子。
後襠縫 back rise:褲子後身襠部縫合的縫子
領袢 collar tab:領子或領嘴處裝的小袢。
吊袢 hanger loop:裝在衣領處掛衣服用的小袢。
肩袢 shoulder tab,epaulet:裝飾在服裝肩部的小袢。肩袢通常沒有實用功能,只做裝飾或標志用,如職業服及軍服上面的肩袢。
袖袢 sleeve tab:裝在袖口處,或兼有收縮袖口作用的小袢。
腰袢 waist tab:裝在腰部的、為了穿入皮帶或腰帶用的小袢。
腰帶 waistbelt:用以束腰的帶子。
線袢 french tack:用粗線打成的小袢,多在夏裝連衣裙上使用。
掛面 facing:又稱過面或貼邊,指裝在上衣門里襟處的衣片部件。
耳朵皮 flange:在西裝的前身掛面里處,為做里袋所拼加的一塊面料。
滾條 binding:指包在衣服邊沿(如止口、領外沿與下擺等)或部件邊沿處的條狀裝飾部件。
壓條:指壓明線的寬滾條。
塔克 tuck:服裝上有規則的裝飾褶子。
袋蓋 flap:固定在袋口上部的防脫露部件。
H是臀圍
S是肩寬
L是衣長\褲長
B是胸圍
N是領圍
Ⅱ 服裝袖山與袖籠的尺寸怎麼算,有明確的嗎或是從某些原理計算出來
1. 服裝袖籠和袖山的尺寸並非固定不變,它們取決於服裝的款式、製作工藝、活動需求以及與身體相關部位尺寸的比例。
2. 對於一般的時裝款式,袖籠的大小通常是胸圍的一半,這是一個經驗值。袖籠過大可能會限制活動范圍,而較小的袖籠則適用於需要更多活動的緊身衣,這同樣依賴於面料的彈性。
3. 在女裝設計中,當衣服無袖時,袖籠通常位於人體腋下下方2厘米處。袖山和袖籠的關系如同跑道內圈與外圈,由服裝款式、製作和面料特性決定。袖山的大小通常比袖籠略大,這個差值可能在0至3厘米之間,但泡泡袖等特殊款式除外。
4. 袖山的吃勢量是服裝製作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袖山吃勢量指的是袖山弧線比袖窿弧線略長,以形成袖山圓勢,使袖形更加美觀和飽滿。
5. 不同類型的服裝袖子吃勢量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襯衫類袖子的吃勢量為2厘米左右,套裝類袖子為3厘米左右,茄克衫袖子可能為0,外套類袖子則為4厘米左右。這些數值可根據袖型和袖山高度進行調整。
6. 袖山的做縫倒向也會影響袖山吃勢量。如果做縫倒向衣袖,袖山需要較大的吃勢量;如果做縫倒向衣身,則袖山吃勢量相對較小;如果是分縫,則袖山吃勢量介於兩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