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冬天來了,古時候的北方人都是怎樣過冬的呢
如今,臨近冬天,北風盛行,人們都穿上或者用上了各種各樣保暖的工具,例如:保暖內衣、暖寶寶貼、暖水袋等。那麼,在古代,人們是怎樣進行保暖的呢?
當然,除了這些保暖衣物跟器具之外,古人為了禦寒就會選擇在冬季吃一些養生的食物來補充熱量。在食物的選擇上,會挑一些性暖的,比如:生薑、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古人還會飲酒抗寒保暖。直到明清時期,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自此,火鍋就成了全中國人民的抗寒利器!
Ⅱ 古代人不知道寒潮是什麼,他們怎麼過冬
首先,有其他替代品保暖。對於富貴人家來說,雖然沒有棉被,但他們可以使用皮草。古代也沒有保護野生動物一說,獵戶在捕捉到野獸後,便會將其皮毛剝下,拿去賣錢。富貴人家不芹州缺的就是錢,他們買來動物的皮毛製成毯子、被子,冬天可以舒舒服服地過冬。如《論語》中就曾說過:「狐貉之厚以居」,意思是狐貉皮毛很厚,可以拿來做墊子。
那窮人怎麼辦呢?窮人也有窮人的辦法。他們買不起絲綢,用不起皮毛,但他們可以用稻草、柳絮、蘆葦花等植物來填充被膽。雖然保暖效果不如棉花,但總比沒有強。當然,也有人使用破布來當被子。如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就曾說道:「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可見當時一貧如洗的杜甫就是用的破布製成的被子,因為常年使用,所以蓋起來又冷又硬,像鐵一樣。文章圖片2
其次,使用烤爐。上面說的辦法,不管是用動物皮毛製成的被子,還是用破布、柳絮製成的被子,都只是能起到局部保暖的功效。但人不可能一直躺在被子里吧?所以還需要將整個家裡的溫度給升起來。而這時候,烤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錢人家裡使用的是上等木炭,用完之後家裡不僅保暖,而且不會污染空氣。普通百姓用的則是下等木炭或柴火,只要夠勤快,柴火是不缺的。而一些人為了晚上睡覺時暖和點,通常會靠近烤爐睡覺。文章圖片3
最後,用暖手爐。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富家公子,或者王公大臣在冬季時手裡會捧著一個香爐似的東西,這個就是暖手爐。暖手爐又稱懷爐,樣式輕巧,在零下40度的寒冷地帶也可正常使用,就如同今天的「暖寶寶」。對於禦寒保暖,答彎具有非常大的功效。清首悶這種東西,平常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無非就是樣式與保暖效果的差別罷了!所以說,即使沒有棉被,古人也能平穩地度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