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衣種類 » 海寧為什麼稱為皮衣之都

海寧為什麼稱為皮衣之都

發布時間: 2022-09-09 23:42:38

⑴ 海寧皮衣的海寧皮革業發展史

海寧, 錢塘江畔的一座小城,以洶涌澎湃的海寧潮聞名於世。然而就是這么一座只有65萬人口的小城卻締造了一個「中國皮都」的神話。
在海寧,平均3秒就能生產一隻票夾。
平均48秒製成一組牛皮革沙發套。
平均1.3秒誕生一件皮衣。
海寧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皮都」。2005年,海寧皮革業總產值達130億元,皮革皮件業經濟總量列全國第一;皮革服裝產量全國第一,生產皮衣2500萬余件,佔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皮革交易量全國第一,其中皮毛經營量佔世界皮毛經營量的四分之一;皮革服裝及相關產量出口額達58億元,列全國第一。
海寧皮革業已這樣璀璨 「1926年創辦的海寧製革廠,是海寧皮革業發展史上第一傢具有現代工業意義的企業,迄今已有80年歷史」。
海寧皮革業發端可追溯到1926年。當時在海寧硤石,人們在棚戶里,利用水缸、棍子等簡陋的生產工具,用鹽酸硝皮法硝制皮革。到解放前,在海寧雙山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皮革作坊。
1956年,眾多的皮革小作坊公私合營,建立了地方國營海寧製革廠,產供銷全部實行計劃經濟生產模式。
70年代海寧製革廠走向輝煌。1973年擁有173人的製革廠,發明了豬皮絨面服裝革,得到國家輕工業部的重視,在海寧召開了全國8省1市現場會,推廣豬皮絨面服裝革的生產技術與經驗,這是海寧建縣以來少有的全國性會議。 上世紀80年代,海寧製革廠的職工紛紛出來辦廠,從不產皮的海寧,因為掌握了皮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製革技術,而在與其他地區的競爭中佔到了先機。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這一時期創辦起來小型皮革廠大約有20多家,但是規模都比較小,知名度也不高,真正使海寧皮革一炮走紅的是雪豹集團。
1984年雪豹集團公司的前身——海寧辛江皮件服裝廠創立。1989年,上海金陵中路雪豹商城開業,雪豹首開品牌皮衣專賣商場。伴隨著「雪豹,寶中之寶」的廣告語,上海灘時髦人士趨之若鶩在商城前排起長隊購皮衣,甚至出現了憑票購買的火爆場面。
90年代初期,海寧許多皮革廠家開始仿效雪豹創品牌,一時間,海寧興起了二三百個皮革品牌。1992年,海寧全市鎮辦、村辦和個私辦皮革企業達到了200家,海寧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皮革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培育。既鼓勵公有制性質的集體和鄉鎮企業發展,也允許個體私營企業創辦皮件廠,從而在全市迅速形成了大力發展皮革產業的氛圍。
1993年,是海寧皮革業發展歷程上又一值得紀念的時間。海寧興建了國內第一家大規模配置皮革產業資源的專業市場——海寧中國皮革城。可以這樣說:皮革業的興起是皮革城建立的根本原因和動力,但是反過來皮革城的建立又大大提升了區域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皮革產業的發展。
從1994年起海寧市每年舉辦一次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原海寧中國皮革服裝展銷會),該博覽會是中國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皮革博覽會之一,成為中外皮革界的盛會。 為適應我國加入WTO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國內外皮革市場激烈競爭環境。從1999年12月起,海寧市委、市政府在市區西北部創建海寧中國皮都科技工業園。
現有皮革品牌骨幹企業進入園區,其中投資在500萬元以上企業11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6家,開發面積近700畝,總投資超過了2億元,形成了100萬件皮革服裝和800萬件(套)皮革製品生產和銷售的能力。目前一個規劃布局合理、產業優勢明顯、環境服務一流的全國著名特色工業園已經初具規模。海寧衣都倩品服飾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此。
進入中國皮都科技工業園的企業,最大的特點是企業創新和競爭意識明顯增強,有的企業不惜重金聘請高級設計師,在服裝款式、用料、縫制工藝上狠下工夫,以體現企業的個性和新意,具有獨特的風格;有的企業在管理上捨得投入,加快了引進管理人才的步伐,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企業層次和形象。園區無論在管理上還是設計、營銷方法等方面出現了你追我趕、你有我超的競爭態勢。這些企業為海寧皮革業在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海寧衣都倩品服飾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個的佼佼者。
在皮革產業的縱深發展上,海寧人是不遺餘力的。目前重點發展的汽車製革與皮革箱包,進一步拉長了海寧皮革產業鏈。在海寧皮都路西側,皮革城箱包皮具加工區在這里建設,總建築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
海寧的皮革業「強筋壯骨」,向著世界皮革製造業基地目標邁進了一大步,目前海寧皮革業不僅成為海寧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更是代言了中國皮革產業的快速發展!

⑵ 中國最大的皮革生產基地在哪兒

中國皮革之鄉:海寧


1、海寧地處長江三角洲南冀,浙江省北部,南瀕錢塘江,東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海寧陸地面積近7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海寧被譽為「中國皮革之都」,是全國重要的皮革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擁有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皮革專業市場——海寧中國皮革城。海寧皮革產業規模、工藝技術、主要經濟指標和知名品牌數量均居國內前列,其中皮革服裝產量、皮革交易量、皮革服裝外貿出口供貨值三項均列全國第一。2007年全市皮革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0.81億元,銷售收入127.9億元。

2、海寧皮革產業規模、工藝技術、主要經濟指標和知名品牌數量均居國內前列,其中皮革服裝產量、皮革交易量、皮革服裝外貿出口供貨值三項均列全國第一。2007年全市皮革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0.81億元,銷售收入127.9億元。

3、海寧中國皮革城於1994年建成開業,發展至今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皮革專業市場,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市場」、「浙江省重點市場」、「浙江省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市場」、「浙江省五星級文明規范市場」,「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4、海寧中國皮革城於2005年10月18日遷入新城,總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000多戶,高峰時期日客流量達5萬人次。海寧中國皮革城經營方式為批零兼營、綜合服務。批發以展示、訂貨為主,面向國際、輻射全國,零售主要面向「長三角地區」的中高收入階層及旅遊團隊。海寧中國皮革城是一個以品牌店、專賣店為主的現代化、商場化的大型皮革專業市場,也是「長三角地區」功能齊全、購物方便、環境優雅,集展示、購物、餐飲、休閑於一體的高檔旅遊購物中心。

5、海寧中國皮革城目前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皮革專業市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皮革城內的經營者把皮革城作為商品展示的窗口,商品交易的平台,信息發布的平台,國內外眾多的商家在皮革城進行訂貨批發。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市民已把皮革城作為一個休閑購物中心。海寧中國皮革城還與長三角地區及其他省市的五百多家旅行社合作推出休閑購物游。2006年皮革城接待客源超過24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6%,皮革城已培育了一個相對穩定、並不斷增長的客源群體。

⑶ 海寧有什麼好玩的東西拜託各位了 3Q

海寧潮最佳旅遊時間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海寧潮一日兩次,白天稱潮,夜間稱汐,中間間隔12小時,農歷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環一周,潮頭最高時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尤以每月農歷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個觀潮佳日,「海寧天天可觀潮,月月有大潮」。 購物 斜橋榨菜:中國榨菜、歐洲酸菜和日本醬菜,被譽為國際三大名腌菜,以海寧「斜橋」牌為代表的浙式榨菜與川式榨菜齊名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斜橋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 海寧紫薇甘蔗: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為浙江著名土特產和國內馳名甘蔗佳品。其汁清甜爽口,清熱生津,消痰止渴,潤燥利腸,消渴解酒、降火下氣。 「海寧三把刀」以葯刀、葉刀、廚刀馳名,名氣大,牌子老,價鈿便宜質量好。 皮貼畫:三年前誕生於「中國皮革之都」浙江省海寧市的皮貼畫,經過海寧市有關部門精心培育,如今已經從海寧皮革產業鏈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蘊含深厚文化的旅遊產品。 特色活動 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 農歷八月十六到八月十九 每年在海寧鹽官舉辦的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在繼承傳統觀潮風俗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豐富多彩的大型歌舞和傳統民俗風情展示活動,再現了古代沿江百姓祭潮治患、喜慶安瀾的恢弘場面。 嘉興南湖旅遊節 每年5月 有放荷花燈、水上拔河(搶荷花)、踏白船、劃艇表演等水上游覽項目。旅遊節期間,還舉辦粽子節、農民畫展、民間藝術展及攝影書畫展等民間活動。 西塘旅遊文化節 農歷四月 節慶期間有「四月初三」西塘民間廟會、西塘風情攝影展、杜鵑花展、嘉善黃酒傳統工藝陳列和美食展等活動。 編輯本段海寧特產 海寧皮革:海寧皮革業包括製革、皮衣及其他皮革製品,是海寧工業的第一大產業,占整個工業總產值的28.7%。外貿出口額達15.21億元,占外貿出口總值的43.83%。皮革工業從業人員4.44萬人,占工業從業人員的21.8%。海寧皮革產品已遍及全國各地,並遠銷世界上40多個國家。海寧享有「中國皮革、皮衣之鄉」、「皮衣之都」之美稱。皮革工業為海寧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海寧製革業主要生產牛、羊、豬服裝革、鞋面革、沙發革、裘革、兩用革。皮革製品包括皮衣、皮手套、皮票夾、皮包等。。「浙江皮革服裝城」在海寧的建立,為海寧皮革產品的市場拓展,帶來了無窮的商機。海寧已擁有了象「雪豹」、「蒙努」等名牌皮件產品,有 34家企業的產品取得真皮標志。 斜橋榨菜:中國榨菜、歐洲酸菜和日本醬菜,被譽為國際三大名腌菜,以海寧「斜橋」牌為代表的浙式榨菜與川式榨菜齊名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斜橋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種有「紅衛半碎葉」等,生產實行標准化。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品銷售渠道的拓寬,海寧榨菜加工業迅速崛起,涌現了大批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專業加工企業,並創建了一批在大陸、港台乃至歐美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名優品牌,產品遠銷日本、泰國、馬來西來、美國、加拿大及港澳地區。 長安宴球:海寧的「長安宴球」是一道美味佳餚,長安人一提起「長安宴球」大都會以一種自豪的口吻向你滔滔不絕地介紹:「宴球」是長安的一道名菜,寫進《長安鎮志》的。 硤石燈彩:海寧硤石燈彩是著名的工藝美術品。它始於唐而盛於宋,經歷了千百年的錘煉,形成了以手工藝、書畫為一體的地方民間文化特色,具有高度的工藝價值和美學價值,早在宋代已被列為皇宮貢品。海寧硤石燈彩以針刺紋精巧細美見長,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金石、刺綉等藝術門類之大成,寓詩情畫意於內,有亭台樓閣、飛禽走獸、龍燈彩舟、玲瓏古塔、走馬花籃等。 紫薇甘蔗: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為浙江著名土特產和國內馳名甘蔗佳品。其汁清甜爽口,清熱生津,消痰止渴,潤燥利腸,消渴解酒、降火下氣。 海寧三把刀:以葯刀、葉刀、廚刀馳名,名氣大,牌子老,價鈿便宜質量好。

⑷ 全國最大的皮革城在哪裡

在海寧。

中國皮革城創辦於1994年,2005年實施異地擴建,是迄今中國規模最大的皮革專業市場,全國皮革業龍頭市場,全國皮革服裝、裘皮服裝、皮具箱包、皮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價格信息、市場行情、流行趨勢的發布中心。曾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市場」、浙江省重點市場和浙江省百城萬店無假貨專業示範市場等榮譽稱號,2005年10月被評為「浙江省五星級文明規范市場」。

⑸ 介紹一下海寧市

海寧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東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瀕錢塘江。全市陸地面積近700平方公里。現轄8個鎮,4個街道,總人口64萬。
海寧市中心全景
海寧歷史悠久。距今約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新中國建立後為海寧縣,1986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海寧自古學風興盛,民風淳厚,名人輩出,為文化之邦,尤以燈、潮、名人三大文化獨具地方特色。
海寧經濟發達,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29.47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4.7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99元。
效益農業加快發展
海寧桑苗、斜橋榨菜、鹽官汪菜、上河青甘蔗、小湖羊皮、瘦肉型豬等是海寧傳統的名特優產品。近年來,海寧加快發展效益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花卉苗木、優質水果、特種水產、優質肉雞等高效農產品生產穩步增長,生態家園示範點、種子種苗工程、農業園區、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無公害生產技術推廣和農業龍頭企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04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9.96億元。
工業經濟發展迅猛
海寧工業基礎良好,涉及到30個大類100多個小類,區域特色經濟優勢明顯。皮革、家紡、經編、電子、化工(醫葯)等區域特色產業加速擴張和提升,在國內乃至國際同行業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其中皮革、紡織等主導行業發展迅猛,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皮革和紡織工業實現銷售收入分別達到99.46億元和112.8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21.6%和42.6%。榮獲了「中國皮革之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和「中國經編名城」稱號。「雪豹」、「蒙努」榮獲中國名牌稱號。2004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32.52億元。
商貿旅遊日益繁榮
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59億元。年末全市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2個,其中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4個。海寧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有獨步江南的古典宮殿式建築海神廟、「水上長城」錢塘江魚鱗石塘、安國寺唐代經幢、陳閣老宅等省市級文保單位30多處。目前以「一潮三看賞四景」的觀潮旅遊為特色,以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的訪古探幽為內涵的旅遊格局已經形成。成功舉辦了2004中國國際錢江(海寧)觀潮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4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63.2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6.48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海寧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沿海開放縣(市)之一,開放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04年,全市新批「三資」企業86家,當年合同利用外資3796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126萬美元。2004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57209萬美元,其中出口110926萬美元。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實績首次雙雙進入全省十強行列。全年新批境外投資企業6家,引進市外內資11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海寧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和浙江省技術創新試點縣(市),建有全國首家縣(市)級博士後科技開發基地。海寧市是全國教育先進縣(市)和浙江省教育強市。2004年末,義務教育入學率99.98%,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為92.15%。海寧還是「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先進縣(市)」、文化先進縣(市)和體育先進縣(市)。200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發展環境日趨完善
市內公路通暢,基本形成了「兩橫六縱」的公路框架,提前實現了「一級公路通省市,二級公路通鄉鎮」的目標;市外交通便利,滬杭鐵路橫貫全境,滬杭甬高速公路和320國道、杭州繞城公路越境而過,01省道東連上海浦東,西貫杭州錢江二橋,交通十分方便。海寧的郵電、通信發達,銀行、保險、證券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
海寧的目標是:建設實現經濟文化強市、觀潮旅遊名市、現代中等城市。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市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內陸面積699.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佔87.94%,山丘佔1.81%,水域佔10.25%。地形狹長,東西長51.65公里,南北寬28.94公里。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吳淞高程。下同)。古陸殘嶼與低丘集中分布在境東北和東南部,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
區域內高陽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
海寧屬太湖流域水網地帶,境內有上塘河和運河兩個水系,河道總長1865.4公里,河網率為5.1%。水資源以河網徑流量為主,外來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開采,水資源總量6.62億立方米,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境內岸線長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頃;海塘長53.6公里,佔北岸海塘總長的33.5%。「海寧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現「海寧潮」的起點。
海寧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較豐,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9°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時,無霜期233.5天。因地處中緯度,冷暖空氣經常在此交會,有旱、澇、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市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內陸面積699.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佔87.94%,山丘佔1.81%,水域佔10.25%。地形狹長,東西長51.65公里,南北寬28.94公里。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吳淞高程。下同)。古陸殘嶼與低丘集中分布在境東北和東南部,高陽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海寧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較豐,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9°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時,無霜期233.5天。
因地處中緯度,冷暖空氣經常在此交會,有旱、澇、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耕地土質南砂北粘,結構良好,水氣協調,酸鹼度適中,適宜多種作物生長。海寧屬太湖流域水網地帶,境內有上塘河和運河兩個水系,河道總長1865.4公里,河網率為5.1%。水資源以河網徑流量為主,外來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開采,水資源總量6.62億立方米,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海寧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境內岸線長55.92公里,水域21730公頃;海塘長53.6公里,佔北岸海塘總長的33.5%。「海寧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涌現「海寧潮」的起點。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海寧是良渚文化發源地之一。據考古資料證明,距今6000-7000年間,在海寧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戰國時,海寧是越、吳、楚武原鄉、李鄉、御兒鄉屬地。秦時在海鹽縣、由拳縣境內。東漢建安八年(203)陸遜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析海鹽、由拳置鹽官縣,屬吳郡,隸揚州,為海寧建縣之始。唐武德七年(624)並入錢塘縣,貞觀四年(630)復置鹽官縣。元元貞元年(1295)升鹽官州,天歷二年(1329)改名海寧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為海寧縣,屬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復升為州。
民國元年(1912)改州為縣,直屬浙江省,民國37年(1948)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解放,建海寧縣,屬嘉興專區。1958年10月海鹽縣並入海寧縣,至1961年12月復建海鹽縣。1986年11月,撤海寧縣,設海寧市,屬嘉興市。歷史上海寧縣治長期在鹽官鎮。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遷移袁花一帶鄉間及縣境以外,抗戰勝利後設於硤石鎮,後還治鹽官鎮。1949年6月,縣人民政府移駐硤石鎮。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62‰,死亡率7.25‰,自然增長率0.37‰,年末戶籍總人口641253人,比上年末增加935人。
勞動就業工作繼續加強。充分關心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著力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全年共舉辦各種勞動力交流專場21期,提供就業崗位24432個,舉辦各種再就業培訓24期,使2260人次得到了專業技能培訓。同時,充分發揮「海寧市勞動力交流中心市場」功能,年內共安置城鎮失業職工5769人。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據勞動部門統計,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4.0%。
社會保障事業逐步完善。努力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全力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99萬人,其中企業參保人數11.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2萬人。收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8982萬元,收繳失業基金達1723萬元,勞動部門為3.86萬人次發放了失業救濟金。穩步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13萬人,其中大病統籌1.91萬人。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九陌聯燈影,前門共月華海"。海寧硤石鎮的民間元宵燈會,素以燈彩之針工精細,造型之惟妙惟肖而著稱。良宵迎燈盛況空前,享有"江南第一燈會"美譽。此時正是農歷三月什三。
海寧硤石燈彩的工藝特色主要有針、拗、結、扎、刻、畫、糊、裱八大技法。它的尤美尤奇之處,在於其獨特的針刺花紋,即是採用多種針法,完全用手工針刺工筆繪畫,製成燈片,其燈片置於燈彩上,在燈光的透視下,給人以清雅之感。
硤石燈彩不僅名聞江南,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1910年"南洋勸業博覽會"及1934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均獲得獎章和獎狀。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3年,海寧市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的勢頭,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全面完成。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8.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財政總收入18.08億元,增長23.2%;全社會因定資產投資80.22億元,增長49.5%;實際利用外資1.01億美元,增長10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05億元,增長1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13265元,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516元,增長8.6%;城鎮登記失業率4%。2003在經濟社會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經濟發展中的要素和基礎設施制約問題開始突出,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建設用地供給緊張;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加大;部分城鄉居民生活仍然困難,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還需加強;對外開放總體水平還不高,招商引資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等。
農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
全市糧食種植面積2.8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2520公頃,總產量18.16萬噸,比上年減少1.67萬噸。花卉、苗木、優質水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繼續擴大,各類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26萬公頃。畜牧業發展良好,優質肉雞和湖羊穩步增長,飼養量分別達到17963.75萬羽和43.59萬頭。全市肉類總產量4.19萬噸,比上年增長15.7%。水產品總產量2.31萬噸,增長14.4%。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5.9%。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擁有農業龍頭企業26家,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42家。農業招商工作穩步開展,工商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效益農業資金億元。農業標准化工作扎實推進,新制定農業標准備5隻,全市農業標准累計已達19隻。土地整理暨標准農田建設有序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新的提高。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76億元,比上年增長5.3%,實現農業增加值13.0億元,增長6.4%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工業經濟總理持續擴大,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90.27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實現工業總產值490.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4%。規模企業運行良好,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43.57億元,增長41.9%;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9.7%,實現利稅總額27.59億元,其中實現利潤17.9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2.1%和49.9%,在全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柱作用進一步顯現。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皮革、經編和家紡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31.97億元、121.75億元和47.18億元。全年完成工業生性投入突破50億元。全年完成工業生產性投入突破50億元。比上年增長77.2%。企業的自我積累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工業用電量達13.2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1%。開發區工業園區整合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資40.2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33.68億元,成為市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11項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綜合得分達236.48分,繼續保持嘉興市首位。
商貿、旅遊、金融等較快增長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9.99億元,增長29.6%。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海寧中國家用紡織品博覽會和海峽兩岸經編產業發展研討會等一系列「節會活動」,有力地帶動了商貿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旅遊業投入力度加大,「宰相府第風情街」等旅遊項目建成運行。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23.0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27億元,分別增長19.1%和33.9%。通信、網路、中介等服務業繼續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態勢明顯,住房、汽車、教育等消費熱點進一步形成。全年物價穩中趨升,累計居民價格消費指數為101.3%。金融總量持續擴張。年末全市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186.55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9.21億元,增長25.7%;各項存款余額達127.75億元,增長51.8。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22億元,比上年增長49.5%,其中限額以上民間投資完成35.57億元,「百億工程」進展順利,全年累計完成投資40.80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0.9%。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全市27項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1.35億元,其中交通建高完成投資1.61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投資4.02億元,電力設施完成投資1.29億元。硤斜公路、硤尖公路(袁花至尖山段)竣工通車,220千伏長安民誼輸變電工程和110千伏錢江輸變電工程建成運行,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文化館)交付使用,景雲橋舊城改造和洛塘河北側綠化工程基本完工,教育中心、市委黨校等重點項目啟動實施,重點鎮污水處理聯建項目、農橋改造、新海寧賓館(暫定名)和經濟適用房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快建設。
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快。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城鎮集體企業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勞動關系轉換加快,累計改制率達到92.1%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國度加大,新批股份公司2家,1家股份公司實現增資擴股。積極推行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市場經濟秩序得到理一步整頓和規范,「信用海寧」建設加快,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5家,合同利用外資2.70億美元,增長105.6%。外貿出口增勢強勁,全年自營進出口8.05億美元,增長78.1%。外貿出口隊伍迅速擴大,全年新增獲權企業70家,有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99家。對外經濟合作穩步發展,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新批境外合作項目3個。
科技和教育事業有新的發展
全年列入國家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2項,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園區信息化啟動工作進展順利,信息化示範企業建設全面開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南苑小學建成投入使用,海寧一中後續工程進展順利,海寧中學整體改造一期工程和市實驗小學擴建工程相繼完工。基礎教育升學率保持較高水平,全年初中升高中比例達到90.11%。創新辦學體制,全市第一所民辦助的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海寧市友誼學樣投入使用。
就業和社保等工作積極推進
勞動力的市場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扎實推進,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幫助1700餘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全市養老保險人數5.4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6.13萬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5.64萬人。繼續堅持「兩個確保」,低收入居民、困難企業職工和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抗擊「非典」疫情,公共衛生應急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鄉公交和供水一體化工作加快推進。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績,人中出生率保持較低水平。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浙江省東北部,北緯30°32',東經120°41'
漢語拼音:Haining Shi
行政區劃代碼:330481
郵政編碼:314400
政府地址:長埭路164號
鄉鎮管轄:轄4個街道、8個鎮:硤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馬橋街道、許村鎮、長安鎮、周王廟鎮、鹽官鎮、斜橋鎮、丁橋鎮、袁花鎮、黃灣鎮
硤石街道
2003年,轄8個行政村(荷葉、聯和、軍民、永豐、南漾、雙合、西環、楊匯橋)、18個社區(南苑、東苑、東山、由拳、新華、西山、相院、鵑湖、東關廂、水月亭、沙泗浜、南關廂、海青橋、農豐、長田、高豐、長園、群利),辦事處駐地公園路21號。
海洲街道
2003年,轄5個行政村(民和、伊橋、金龍、張店、雙鳳)、14個社區(塘橋、海洲、文苑、成園、梨園、梅園、白漾、聯塘、南郊、新莊、新橋、聯合、東長、西郊),辦事處駐地南苑路402號。
海昌街道
2003年,轄12個行政村(迎豐、利民、雙喜、雙山、雙馮、涇長、長山、星光、金星、光耀、勤民、黎峰)、8個社區(碧雲、硤西、金利、火炬、隆興、硤東、東郊、丁公堰),辦事處駐地碧雲北路88號。
馬橋街道
2003年,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辦事處駐馬橋社區62號。
許村鎮
面積91.1平方千米。2003年,轄30個行政村、3個社區,鎮政府駐地許村閘口路88號。
長安鎮
面積91.9平方千米。2003年,轄28個行政村、7個社區,鎮政府駐地長安鎮青年路49號。
周王廟鎮
鹽官鎮
面積56.0平方千米。2003年,轄24個行政村、3個社區,鎮政府駐地原郭店集鎮建設路。
斜橋鎮
丁橋鎮
袁花鎮
黃灣鎮

⑹ 海寧皮衣的介紹

海寧興建了國內第一家大規模配置皮革產業資源的專業市場——海寧中國皮革城。可以這樣說:皮革業的興起是皮革城建立的根本原因和動力,但是反過來皮革城的建立又大大提升了區域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皮革產業的發展。

⑺ 浙江海寧主要的產業是什麼

第一產業:農業

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34.56億元,農作物總種植面積45.39千公頃,現有耕地面積33140.46公頃,花卉、苗木、蔬菜等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迅猛。全市有農業龍頭企業41家,各類專業合作社、協會220家。全市有無公害農產品88個,綠色食品25個,有機食品1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78個。

第二產業:工業

海寧工業基礎良好,區域特色經濟優勢明顯。在皮革、精編、家紡三大特色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太陽能、包裝、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和食品六大產業蓬勃發展,以時尚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兩大千億產業也在你追我趕,奮勇直上。

第三產業:旅遊

海寧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形成了以「一潮三看賞四景」的觀潮旅遊為特色,以人文景觀和歷史的仿古探幽為內涵的旅遊格局。以鹽官古城為核心的百里錢塘國際旅遊長廊是觀賞錢塘江涌潮奇觀的最佳區域,長廊內生態環境優美,田園風光宜人,鄉村風情濃郁。

(7)海寧為什麼稱為皮衣之都擴展閱讀:

海寧,隸屬於浙江省嘉興市,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東鄰海鹽縣,南瀕錢塘江,與紹興上虞區、杭州蕭山區隔江相望,西接杭州餘杭區、江干區下沙,北連桐鄉市、嘉興秀洲區。東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瀕錢塘江。1986年撤縣設市 。

海寧之名,始見於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寓「海洪寧靜」之意。 其境內名勝「錢江涌潮」,自唐宋便已盛行,聞名國內外,「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至今仍吸引八方賓客,一睹涌潮奇景。

海寧市歷史綿長,各界名人輩出,是李善蘭、王國維、蔣百里、徐志摩、金庸等眾多文化名人的故鄉。海寧市氣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素有「江南第一燈市、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皮革之都」的美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寧

⑻ 海寧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旅遊時間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海寧潮一日兩次,白天稱潮,夜間稱汐,中間間隔12小時,農歷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環一周,潮頭最高時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尤以每月農歷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為大,故一年有一百二十個觀潮佳日,「海寧天天可觀潮,月月有大潮」。
購物簡況

斜橋榨菜:。
海寧紫薇甘蔗:。
「海寧三把刀」以葯刀、葉刀、廚刀馳名,名氣大,牌子老,價格便宜質量好。
皮貼畫:誕生於「中國皮革之都」浙江省海寧市的皮貼畫,經過海寧市有關部門精心培育,如今已經從海寧皮革產業鏈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蘊含深厚文化的旅遊產品。
特色活動

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 農歷八月十六到八月十九
每年在海寧鹽官舉辦的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在繼承傳統觀潮風俗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豐富多彩的大型歌舞和傳統民俗風情展示活動,再現了古代沿江百姓祭潮治患、喜慶安瀾的恢弘場面。
嘉興南湖旅遊節 每年5月
有放荷花燈、水上拔河(搶荷花)、踏白船、劃艇表演等水上游覽項目。旅遊節期間,還舉辦粽子節、農民畫展、民間藝術展及攝影書畫展等民間活動。
西塘旅遊文化節 農歷四月
節慶期間有「四月初三」西塘民間廟會、西塘風情攝影展、杜鵑花展、嘉善黃酒傳統工藝陳列和美食展等活動。
十大景點

是由浙江省海寧市廣大市民參與評選和專家評議而選定的十大著名景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佳地,曾為海寧市的旅遊事業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不少商家和藝人也圍繞「海寧十景」這一主題大做文章,該市舉辦的「多彩潮鄉」旅遊商品大獎賽上,就見到以「十景」為題的指甲鉗、公交卡工藝圖案,作品精彩別致。還有展示在市區洛塘河公園燈箱上的十景國畫作品更是美輪美奐。
評定的「海寧十景」:
1.天下奇觀—海寧潮
2.宰相府第—宰相府第風情街
3.廟宮迷蹤—海神廟
4.觀潮勝地—觀潮勝地公園
5.華彩皮都—海寧中國皮革城
6.紫薇攬秀—西山公園
7.智標晨旭—智標塔
8.詩樓新月—徐志摩故居
9.靜安精舍—王國維故居
10.路仲探幽—路仲古鎮
注意事項

1. 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是觀賞海寧潮的最佳時節,您千萬不可錯過。一般觀潮的話,需要提前40分鍾侯潮,潮水由遠至近也就是10分鍾左右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提前守候。
2. 海寧距離上海、杭州都很近,鐵路交通便捷,每天晚上也有直達兩地的火車,約一個小時左右,不想在海寧入宿的旅客,可以當天返回。
3. 皮革製品鑒別方法:在市場上出售的皮革製品主要有五種革面,鑒別時主要是看毛孔、看亮度、憑手感。
1. 牛皮:分布均勻緊密,毛孔細小,呈圓形,皮面光亮平滑,質地豐滿細膩,用手觸摸的話會感覺堅實而富有彈性,用力擠壓皮面,有細小褶皺出現。
2. 羊皮:用羊皮製作成的皮製品,皮質細膩、柔軟,表面有光澤,但沒有牛製品那樣明亮,用力擠壓會有明顯的折皺,穿在身上會感覺很舒適。
3. 豬皮:革面毛孔圓而粗大,凹凸不平,手感硬實,與牛皮相比,更粗糙。
10名優特產

海寧皮革製品,斜橋榨菜,慶雲千張,長安宴球,鹽官菜刀、冬菜,丁橋八寶雞。
海寧皮革
海寧皮革業包括製革、皮衣及其他皮革製品,是海寧工業的第一大產業,占整個工業總產值的28.7%。外貿出口額達15.21億元,占外貿出口總值的43.83%。皮革工業從業人員4.44萬人,占工業從業人員的21.8%。海寧皮革產品已遍及全國各地,並遠銷世界上40多個國家。海寧享有「中國皮革、皮衣之鄉」、「皮衣之都」之美稱。皮革工業為海寧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海寧製革業主要生產牛、羊、豬服裝革、鞋面革、沙發革、裘革、兩用革。皮革製品包括皮衣、皮手套、皮票夾、皮包等。「浙江皮革服裝城」在海寧的建立,為海寧皮革產品的市場拓展,帶來了無窮的商機。海寧已擁有了像「雪豹」、「蒙努」等名牌皮件產品,有34家企業的產品取得真皮標志。
斜橋榨菜
中國榨菜、歐洲酸菜和日本醬菜,被譽為國際三大名腌菜,以海寧「斜橋」牌為代表的浙式榨菜與川式榨菜齊名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斜橋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栽培的主要品種有「紅衛半碎葉」等,生產實行標准化。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品銷售渠道的拓寬,海寧榨菜加工業迅速崛起,涌現了大批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專業加工企業,並創建了一批在大陸、港台乃至歐美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名優品牌,產品遠銷日本、泰國、馬來西來、美國、加拿大及港澳地區。
長安宴球
海寧的「長安宴球」是一道美味佳餚,長安人一提起「長安宴球」大都會以一種自豪的口吻向你滔滔不絕地介紹:「宴球」是長安的一道名菜,寫進《長安鎮志》的。是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賜名的。
海寧三把刀
以葯刀、葉刀、廚刀馳名,名氣大,牌子老,價錢便宜質量好。
海寧烏龜
蔣張林養殖烏龜面積51畝[9]海寧被列入首批省級民間融資管理創新試點,鱷龜,綠毛龜,金頭龜,花龜,九彩龜,七彩龜等21多個品種,注冊「龍頭閣」牌,產品先後獲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獎。

⑼ 中國皮革之都在哪

浙江海寧啊 無可非議 因為我就是皮革專業的學生 我國生產皮革 幾個比較大的地方也就是 浙江海寧 廣東花都 深圳 福建晉江 河北辛集 現在北方也有幾個規模比較大的皮革工業園在發展 像大連 長春 大慶等等 但是這些相對海寧還是有差距的 畢竟海寧規模更集中 生產更規范

⑽ 被稱為「皮革之都」的海寧在哪個

海寧在浙江省北部,屬於嘉興地區,和杭州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