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濃的高氯酸為什麼不能用橡膠手套
擴展閱讀
粉色短皮衣怎麼內搭 2025-05-12 15:46:12
皮衣封底劑怎麼用 2025-05-12 15:10:50

濃的高氯酸為什麼不能用橡膠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6-12 23:47:33

⑴ 高氯酸硝酸1比6混合液對橡膠或硅膠有腐蝕嗎

>>1.陶瓷和玻璃:

耐酸陶瓷和玻璃對一切濃度和溫度的鹽酸都有優良的耐蝕性,雖然導熱率低,機械強度低,但由於價格相對低廉,廣泛用作含氯離子的靜態反應器、塔器、儲存容器等。

>>>>2.搪瓷:

耐酸搪瓷對一切濃度和溫度的鹽酸都無腐蝕現象。搪瓷可以製成帶夾套的反應器或冷卻器、儲槽。

圖 搪瓷碗
>>>>3.碳和石墨:

碳和石墨及其不透性品種對一切濃度和溫度的鹽酸都有優良的耐蝕性,常用作高溫高濃度氯離子工況的換熱器。

>>>>4.塑料:

大多數塑料對鹽酸都有優良的耐蝕性。一類塑料能耐一切濃度和沸點下的鹽酸,如酚醛、呋喃、聚三氟氯乙烯、聚四氟乙烯、丙烯等;另一類塑料可耐34%以下的鹽酸。如環氧、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苯醚、過氯乙烯等。只有幾種塑料完全不耐鹽酸腐蝕:尼龍、共聚甲醛、纖維素塑料。

酚醛石棉、石墨塑料:常用作30%以上濃鹽酸貯槽,亦可用作貯存10%以上的沸鹽酸。

聚氯乙烯:常用作60℃以下各種濃度工況的設備或管道內襯。

聚四氟乙烯:常用作耐酸墊圈。

>>>>5.橡膠:

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耐一切濃度的鹽酸,但大多不耐高溫,最高應用溫度80℃。

⑵ 誰能向我介紹高氯酸的性質(詳細)

高氯酸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 高氯酸
化學品英文名稱: perchloric acid
中文名稱2: 過氯酸
英文名稱2:
技術說明書編碼: 536
CAS No.: 7601-90-3
分子式: HClO4
分子量: 100.46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高氯酸 70~72% 7601-90-3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強烈腐蝕性。皮膚粘膜接觸、誤服或吸入後,引起強烈刺激症狀。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本品助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強氧化劑。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觸或混合時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在室溫下分解,加熱則爆炸。無水物與水起猛烈作用而放熱。具有強氧化作用和腐蝕性。
有害燃燒產物: 氯化氫。
滅火方法: 考慮到火場中可能存在有機物會引起爆炸,不可輕易接近。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接觸。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酸類、鹼類、胺類接觸。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禁止震動、撞擊和摩擦。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稀釋或制備溶液時,應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騰和飛濺。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酸類、鹼類、胺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未制定標准
前蘇聯MAC(mg/m3): 未制定標准
TLVTN: 未制定標准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 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優級純、分析純均在70~72%之間。
外觀與性狀: 無色透明的發煙液體。
pH:
熔點(℃): -122
沸點(℃): 130(爆炸)
相對密度(水=1): 1.76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 2.00(14℃)
燃燒熱(kJ/mol): 無意義
臨界溫度(℃): 無資料
臨界壓力(MPa): 無資料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無資料
閃點(℃): 無意義
引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溶解性: 與水混溶。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試劑、氧化劑,用於高氯酸鹽制備,也用於電鍍、人造金鋼石提純和醫葯等。
其它理化性質: 90(約)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
禁配物: 強酸、強鹼、胺類、醯基氯、醇類、水、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
分解產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經口);400 mg/kg(犬經口)

LC50:無資料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無資料。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用安全掩埋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 51015
UN編號: 1873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 O51
包裝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開口鋼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紋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事項: 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單獨裝運,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易燃物、有機物、還原劑、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並車混運。運輸時車速不宜過快,不得強行超車。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運輸車輛裝卸前後,均應徹底清掃、洗凈,嚴禁混入有機物、易燃物等雜質。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5.1 類氧化劑。

⑶ 測氟時配製總離子強度緩沖溶液時, 高氯酸有劇毒,該如何正確操作。。。

高氯酸,無機化合物,氯的含氧酸。是無色透明的發煙液體。高氯酸在無機酸中酸性最強。可助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酸類、鹼類、胺類接觸。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禁止震動、撞擊和摩擦。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稀釋或制備溶液時,應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騰和飛濺。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酸類、鹼類、胺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⑷ 操作高氯酸,帶丁腈手套還是聚乙烯手套還是不戴手套好呢

高氯酸和橡膠反應,一般不戴手套的。微生物實驗室用乳膠手套,分子實驗室用一次性手套,化學用丁腈藍色手套。
我覺得戴幾層聚乙烯手套更安全。
乙烯手套薄,操作也比較靈活吧,用完就扔,挺好。

⑸ 化學葯品管理制度,誰能告訴我啊!

化學葯品及試劑溶液品種很多,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險性。對其加強管理不僅是保證分析數據質量的需要,也是確保安全的需要。

一、化學葯品的存放管理要求

1.化學試劑必須入庫,由專人保管,非化驗人員不得進入試劑室,外來人員嚴禁私拿亂放。

2.易燃易爆試劑應存放 於通風良好的房間內,室內通風要求良好,同時不應和易然物放在一起。嚴禁在化驗 室存放大於20L的瓶裝易然液體。

3.相互混合或接觸後可以產生激烈反應、燃燒、爆炸、放出有毒氣體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合物稱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這種化合物多為氧化性物質與還原性物質。

4.腐蝕性試劑應合理存放,禁止磕碰、打擊,以防瓶子破裂造成事故。

5.要注意化學試劑的存放期限,一些試劑在存放過程中會逐漸變質甚至形成危害物,像醚類、烯烴等在見光條件下接觸空氣可形成過氧化物,放置越久越危害,一般存放周期不超過一年。

6.化學葯品均應避免陽光直曬及靠近熱源,要求避光的試劑均應;裝於棕色瓶中或用黑紙包好。

7.發現試劑瓶上標簽掉落或將要模糊時應立即貼制標簽,無標簽或標簽無法辨認的試劑都要當成危險品處理,不可隨便亂扔,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8.劇毒品應存放於專門的櫃中,建立領用需經審批,雙人簽字制度,同時要求管理或使用人員應熟悉葯性。

19. 庫房管理人員要認真負責,保持室內乾燥、潔凈、通風、避光,試劑排列有序。E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處理

在化驗工作中經常會產生有毒的廢液、廢渣以及廢氣,尤其是某些劇毒物質,如直接排出就可能污染周圍的空氣和水源,造成環境污染,結合我化驗室現狀,特介紹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1.無機酸類.將廢液慢慢到入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中,中和後用大量水沖洗。

2.無機鹼類.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和,大量水沖洗。

3.含氟廢掖.加入石灰使之生成氟化鈣沉澱。

4.含重金屬廢液的處理.加入鹼液使之變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澱,經過濾分離後處理。

5.六價鉻廢液.可用亞鐵經過濾分離後處理。還原成三價鉻,加入鹼液使之變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澱。

6.少量的廢氣一般可由通風裝置直接排到室外,但排氣管必須高於附近屋頂3米。

三、常見化學燒傷的急救與治療

燒傷物質
急救與治療方法

鹼類:KOH、NaOH、NH3.H2O、CaO等
立即用大量水洗滌,再用稀乙酸溶液(20g/L)沖洗或撒上硼酸粉,最後用清水沖洗,消毒拭乾後,塗上燙傷油膏,用消毒紗布包好。

酸類:H2SO4、HCL、HNO3、

甲酸、苦味酸
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用碳酸氫鈉飽和溶液洗滌,最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消毒拭乾後,塗上燙傷油膏,用消毒紗布包好。

鉻酸鹽:鉻酸、重鉻酸鉀
先用大量水沖洗,再用硫化銨溶液沖洗或用5%硫代硫酸鈉溶液清洗。

氫氟酸
先用大量冷水沖洗,再用5%的碳酸氫鈉溶液洗,然後用甘油與氧化鎂(2:1)懸浮液塗抹,並用消毒紗布包好。

氯化鋅、硝酸銀
先用大量水沖洗,再用5%的碳酸氫鈉溶液洗。

四、一些特殊葯品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1.開啟易揮發的試劑瓶(如濃鹽酸,濃氨水等)時,尤其在夏季或室溫較高情況下,應先經流水冷卻後再打開,且不可將瓶口對著自己或他人,以防氣液沖出引起事故。

2. 裝過強腐蝕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應由操作者親手洗凈,如曾使用毒物進行工作,工作完畢應立即洗手。

3. 濃硫酸與水混合時必須邊攪拌邊將濃酸徐徐注入水中,且應在耐熱容器內進行,不得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否則引起爆炸或燒傷事故。凡在稀釋時能放出大量熱的酸鹼,稀釋時都應照此規定操作。

4. 氫氟酸燒傷較其它酸鹼燒傷更危險,如不及時處理,將使骨胳組織壞死。使用時最好戴上橡膠手套,操作完畢後應立即洗手防止意外燒傷。

5.高氯酸的使用規則。1)濃熱高氯酸是強氧化劑,與有機物或還原劑接觸會發生爆炸,所以應避免與此類物質接觸,並且在高氯酸操作時不能戴手套。2)熱的濃高氯酸與某些粉狀金屬作用時,因產生氫可能引起爆炸,所以應防止其單獨與金屬粉未作用。

6. 產生有毒氣體,或揮發性酸氣的操作,如配製氨水溶液等必須在通風櫃內進行。同時取用腐蝕性葯品時盡可能戴上防護眼鏡和戴手套。

7.加熱易燃溶劑如酒精必須在水浴或嚴密的電熱板上,不得用火或電爐直接加熱易燃易爆試劑。

⑹ 裝稀鹽酸的試劑瓶試劑瓶可以用橡膠塞嗎 為什麼

不可以,酸液可以腐蝕橡膠,使膠塞老化,稀鹽酸雖然濃度較低但仍會發生危險
高氯酸更不可以,高氯酸化學性質
強氧化劑。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觸或混合時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在室溫下分解,加熱則爆炸。無水物與水起猛烈作用而放熱。具有強氧化作用和腐蝕性

⑺ 高氯酸鹽的危害

成分/組成: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高氯酸 70~72% 7601-90-3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強烈腐蝕性。皮膚粘膜接觸、誤服或吸入後,引起強烈刺激症狀。主要成分: 含量:優級純、分析純均在70~72%之間。
外觀與性狀: 無色透明的發煙液體。
溶解性: 與水混溶。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試劑、氧化劑,用於高氯酸鹽制備,也用於電鍍、人造金鋼石提純和醫葯等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用水漱口,如沒有胃潰瘍,應飲用1%碳酸氫鈉溶液,如有胃潰瘍或不清楚時,服用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鎂片劑。就醫。
毒性:高氯酸的酸性是自然形成的酸性物質中酸性最強的物質 消防措施:危險特性: 強氧化劑。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觸或混合時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在室溫下分解,加熱則爆炸。無水物與水起猛烈作用而放熱。具有強氧化作用和腐蝕性。
有害燃燒產物: 氯化氫。
滅火方法: 考慮到火場中可能存在有機物會引起爆炸,不可輕易接近。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 操作處置與儲存編輯本段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酸類、鹼類、胺類接觸。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禁止震動、撞擊和摩擦。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稀釋或制備溶液時,應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騰和飛濺。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酸類、鹼類、胺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 高氯酸鹽可存在於環境、飲用水和食物鏈中因而微量水平的高氯酸鹽也在母乳中發現。科學證據表明,這些微量的水平不會對嬰兒健康產生風險。高氯酸鹽可以被碘中和,根據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FDA)規定所有美國奶粉都喊有碘。高氯酸鹽不會不會被代謝為別的物質,不會在人體內蓄積,停止服用後會被排泄掉。
美國環境保護局和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FDA)近年對高氯酸鹽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已建立了安全的參考標准。在一些嬰兒奶粉中發現的微量水平的高氯酸鹽遠低於安全參照值。美國衛生當局強調指出,嬰兒配方奶粉是安全的。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FDA)不建議任何年齡的消費者因為高氯酸鹽改變他們的飲食或飲食習慣 。(轉載)

⑻ 使用高氯酸戴什麼手套

高氯酸是常見的最強酸了,但是氧化性低於次氯酸的。手套要防酸的那種。

⑼ 高氯酸鈉的接觸控制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未制定標准
前蘇聯MAC(mg/m3): 未制定標准
TLVTN: 未制定標准
TLVWN: 未制定標准
工程式控制制: 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粉塵時,建議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
眼睛防護: 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