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地震來了手套有什麼用
擴展閱讀
粉色短皮衣怎麼內搭 2025-05-12 15:46:12
皮衣封底劑怎麼用 2025-05-12 15:10:50

地震來了手套有什麼用

發布時間: 2022-06-12 09:36:48

㈠ 地震應急包內應准備什麼物品

物品清單:

1、防災求救類,3000赫茲防災應急高頻哨、10米反光逃生繩繩;

2、防災照明類,3-4小時特製蠟燭、防風防水雙頭火柴、便攜型多功能應急手電筒;

3、防災防護類,防塵口罩、防滑手套、防災應急雨衣、地震日本專用壓縮毛巾手套;

4、防災生活類,保溫應急毯、保溫帳篷、超薄保溫睡袋、多功能折疊鏟中號、15L折疊水桶、多功能工具斧頭、多功能鉗;

5、防災急救類,急救包空包、創可貼、創可貼、紗布綳帶、綳帶、棉球、金屬鑷子、剪刀、無紡布膠帶、酒精消毒片、棉簽。

(1)地震來了手套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分類:

普通地震應急包可在地震發生後提供自救呼救、個體防護、照明、生活用品、急救用品等用品,讓受災人們能夠積極自救,並且為他們爭取出等待救援的時間的一系列物品,以及保障災後基本生活。由於地震是群災之首,所以大部分廠商的防災應急包都將地震風險作為主要應對風險;

救援用地震應急包,為地震救援人員使用。普通人在地震後要撤離建築,離開災害現場,而救援人員恰恰相反,他們在地震後需要進入災害現場執行救援任務,因此,救援用地震應急包反除了提供救援人員自我基本保護和生活用品外,還包括專用搶險救援裝備。

㈡ 地震中運用了那些高科技設備,在進入災區,搜救等環節

1,生命探測儀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搜救及檢測儀器,主要通過感應人體所發出的超低頻電波產生的電場(由心臟產生)找出「活人」位置。人體發出的超低頻電場可穿透鋼筋混凝牆、鋼板、木板、甚至水,因此,只要有生命跡象,不論其是否清醒、昏迷、身陷瓦礫堆或躲在集裝箱中,均可用生命探測儀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找到。生命探測儀空曠探測范圍可達500米,可透過80厘米厚的普通鋼板,探測到生命。而更加神奇的是,該生命探測儀只探測到人的生命,對其他動物的生命不起作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蛇眼」探測器。到瓦礫深處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倖存者埋在瓦礫堆中,用手去一點點地挖開瓦礫顯然太慢,用重型機械去移動又有可能傷著人。各種搜索儀器可以幫上忙。「蛇眼」就是一種搜索儀器,它的學名叫「光學生命探測儀」,是利用光反射進行生命探測的。儀器的主體非常柔韌,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礫堆中自由扭動。儀器前面有細小的探頭,可深入極微小的縫隙探測,類似攝像儀器,將信息傳送回來,救援隊員利用觀察器就可以把瓦礫深處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很多博物館和超市用的防盜裝置就是這種光學探頭加觀察器的儀器
3,熱紅外生命探測儀。熱紅外生命探測儀具有夜視功能,它的原理是通過感知溫度差異來判斷不同的目標,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王教授說,這種儀器有點像現在商場門口測體溫的儀器,只是個頭比那個大多了,而且帶有圖像顯示器。
4,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靠的是識別被困者發出的聲音。人類有兩個耳朵,這種儀器卻有3 —6 個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動感測器,它能根據各個耳朵聽到聲音先後的微小差異來判斷倖存者的具體位置。說話的聲音對它來說最容易識別,因為設計者充分研究了人的發聲頻率。如果倖存者已經不能說話,只要用手指輕輕敲擊,發出微小的聲響,也能夠被它聽到。關鍵是雜訊的影響不能太大。
5,小氣墊。小氣墊可力撐數十噸重物。找到了倖存者就該施救了。這可是個力氣活,有時要抬起沉重的樓板。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氣墊就能完成這個工作。這種氣墊比枕頭大不了多少。沒充氣時癟癟的,只要有5 厘米的縫隙就能把它塞進去。然後用氣瓶把裡面的氣壓加到8 個大氣壓,「氣鼓鼓」的墊子就能頂起樓板了。氣墊的材料相當講究,最早人們用鋼絲網添加橡膠來做,後來改用新型材料高強度芳族聚醯胺,這種材料非常堅韌,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帶上這種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鋒利匕首的刀刃。
液壓鉗張口咬斷鋼筋
6,救援機器人。前不久,日本科學家研製了一種蛇形機器人,並稱它不久就能在地震救援中發揮作用。這種機器人的原理類似於前面提到的「蛇眼」搜索儀器。跟「蛇眼」相比,蛇形機器人更靈活,它的每一個關節都有一個微型馬達為其提供動力,活動更為便捷。
救援工具再神勇,也比不上人們在地震來臨時的自救措施。高樓住戶不要盲目跳樓逃生。可以盡量躲在衛生間等空間狹小的地方,注意要躲在承重牆邊上,千萬不要挨著不承重的隔離牆、裝飾牆。另外,大衣櫃邊上、桌子旁邊也可以躲一躲,前提是這些傢具都足夠敦實。

㈢ 地震的緊急逃生技巧、避難措施以及急救措施包括有哪些

地震安全逃生手冊

事先進行准備,可以減少地震帶來的沖擊。做一些適當的應急儲備,並告訴你的家人在災難中和災難之後該做些什麼。
當災難發生時,你很可能在72小時之內得不到任何救助。因此,至少要學會如何撐過這72個小時。
地震中地面的運動一般不會造成直接傷亡。大多數傷亡是由建築物的坍塌以及次生災害造成。

日常准備從細從精
物資儲備
為突發狀況准備趁手的應急物品。
1. 水
每人每天至少需儲備3.8升的水,並按此標准一次備夠72小時之用。一般情況下,一個活躍的正常人,光飲用水每天就需要消耗1.9升。為了保證足夠的量,應考慮以下因素:
(1) 個體需求量因年齡、體質、活動量、飲食、氣候等而有差異;
(2) 兒童、哺乳期婦女、病人需水量更大;
(3) 高溫天氣會使需水量成倍增加;
(4) 醫療緊急情況會需要更多的水。
建議你購買一些瓶裝水。要注意保質期。
如果你准備用自己的容器裝水,你應該從軍用品或者野營用品專門店購買那種不漏氣的、專門儲存食品的盛水容器。在裝水之前,要用餐具專用洗滌劑和水清洗容器,並用水沖凈,以免洗滌劑殘留。容器內的水必須定期更換。除了水之外,還需要一些凈化用的葯片,比如哈拉宗(Halazone)、高碘甘氨酸(Globaline),但在使用這些葯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瓶子上的標簽。請向專業人士或醫護人員咨詢上述葯品的使用!
2. 食品
准備足夠72小時之用的聽裝食品或脫水食品、奶粉以及聽裝果汁。干麥片、水果和無鹽乾果是很好的營養源。
請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選擇那些讓你容易口渴的食品。選擇無鹽餅干、全麥麥片和富含流質的罐裝食品。
(2) 只儲備無需冷藏、烹飪或特殊處理的食品,類似食品可供選擇的有很多。
(3) 別忘了應包括嬰兒和特殊飲食需要者的食品。你還應該准備一些廚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動開罐器。
3. 應急燈和備用電池
在你的床邊、工作地點以及車里放一盞應急燈。不要在地震後使用火柴或蠟燭,除非你能確定沒有瓦斯泄漏。
4. 攜帶型收音機等
大多數電話將會無法使用或只能供緊急用途, 所以收音機將會是你最好的信息來源。如有可能,你還應當准備電池供電的無線對講機。
5. 急救箱和急救手冊
在家裡和車里准備一個急救箱,同時,備一本由本國紅十字會製作的《標准急救和個人安全手冊》或類似手冊。讓你的家人學習一些基本的急救和人工呼吸課程。
6. 滅火器
在你的家裡和車里都要配備滅火器。一些滅火器僅適用於特定的火源——電引發的火災、油脂引發的火災,或者煤氣引發的火災等。ABC(多用途乾粉)滅火器可安全使用於任何種類的火源。當地消防部門可以教你如何正確地使用滅火器。
7. 特殊用品
准備必要的特殊用品,比如葯品、備用眼鏡、隱形眼鏡護理液、助聽器電池、嬰兒物品(嬰兒食品、尿布、奶瓶和奶嘴)、衛生用品(小濕巾和手紙)等家人所需的物品。
8. 重要文件和現金
確保在自動取款機、銀行和信用卡系統癱瘓時,有足夠的現金可用。同時,保留信用證明、身份證和一些重要文件的復印件,比如存摺、保險單和財務記錄等。
9. 工具
除了准備一個管鉗和一個可調扳手(用來關閉氣閥和水管),你要有一個打火機、一盒裝在防水盒子里的火柴和一個用來呼叫援救人員的哨子。
10. 衣服
如果你所處的地區天氣寒冷,必須要考慮保暖。地震過後你可能無法取暖,要考慮到禦寒衣服和睡覺用品。確保每個人有一整套換洗的衣服和鞋子,這包括夾克衫或外衣、長褲、長袖衫、結實的鞋、帽子、手套和圍巾、睡袋或暖毯(每人一件)。
11. 寵物用品
為你的寵物尋找一個安全的地點,准備一些必需品,確保你的寵物有準確的身份證明以及最新的獸醫登記,同時准備好一個寵物籠和一條皮帶。

抗震准備
地震發生時,你應該關閉家中的水電設施來降低災害風險。平時要教會能擔負起責任的家庭成員如何關閉燃氣閥門、電閘以及水閥。如果你需要更多關於水電設備的信息,請向當地供電、供水和燃氣供應部門咨詢。
一定要確保:
(1) 切斷保險絲或跳閘;
(2) 關閉煤氣閥門;
(3) 關閉自來水閥門。
隱患排查
你可以通過在家中進行「地震隱患排查」來尋找地震中可能出現的隱患。你需要做的只是巡視你的房間,設想地震時房中會發生什麼,用你的常識來進行預測,找出隱患。
一些可能的隱患有:
(1) 在地震中可能會倒塌的又高又重的傢具,比如書架、櫥櫃,或是定製的組合櫃,應當設法固定;
(2) 可能會從管道上脫離並碎裂的熱水器;
(3) 可能發生移動、扯壞煤氣管道或電線的物品;
(4) 懸掛在高處較重的盆栽植物,有可能脫鉤墜落;
(5) 掛在床上方較重的相框或鏡子,有可能在地震中墜落;
(6) 櫥櫃或別的櫃子劇烈晃動時,櫃子的插銷可能會松動打開;
(7) 放置在開放式儲物架上的易碎品或重物可能會墜落摔碎;
(8) 石制煙囪可能壓垮無支撐的房頂並崩塌;
(9) 易燃液體,如油漆及清潔劑,應儲存於車庫或是室外儲物室中(而不是室內)。
請設法逐個排除這些隱患,妥善安置各種重物,把不妥的重物重新放置。
防震演習
當發現房屋開始搖晃時,第一時間就能確知去哪兒躲避非常重要。如果在地震發生前就做好了准備和演習,你和家人就能在察覺震感的第一時間及時、正確地作出反應。防震演習可以讓每個家庭成員知道如何應對地震。
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知道各個房間的安全及危險地點在哪裡:
(1) 安全地點:最佳安全點是堅固的傢具下面或旁邊,例如書桌或其他硬質桌子之下;有支撐的拱廊下,緊貼內部承重牆的地方也較安全;
(2) 危險地點:窗戶、懸掛物件、鏡子、壁爐以及較高的未固定傢具邊。
通過親身體驗如何在安全地點安身來鞏固這些知識,對兒童尤其重要。
在進行以上演練後的幾天或幾周內,進行緊急演練,以鞏固知識。
做好應付震後受災情況的身心准備。
避震逃生冷靜應對
如何安全度過地震
當地震還在持續時,將你的活動范圍限制在周圍某個安全地點幾步以內,在晃動停止、確認安全後再離開室內。
1. 如果你在室內
蹲下,尋找掩護,抓牢——利用寫字台、桌子或者長凳下的空間,或者身子緊貼內部承重牆作為掩護,然後雙手抓牢固定物體。如果附近沒有寫字台或桌子,用雙臂護住頭部、臉部,蹲伏在房間的角落。
遠離玻璃製品、建築物外牆、門窗以及其他可能墜落的物體,例如燈具和傢具。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在床上,請待在那裡不要動。抓緊枕頭保護住你的頭部。如果你上方有可能墜落的重型燈具,請轉移至最近的安全地帶。
在晃動停止並確認戶外安全後,方可離開房間。地震中的大多數傷亡,是在人們進出建築物時被墜物擊中造成的。
要意識到可能會斷電,火警以及自動噴淋裝置可能會啟動。
切勿使用電梯逃生。
2. 如果你在室外
待在原地不要動。
遠離建築區、大樹、街燈和電線電纜。
3. 如果你在開動的汽車上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快靠邊停車,留在車內。
不要把車停在建築物下、大樹旁、立交橋或者電線電纜下。
不要試圖穿越已經損壞的橋梁。
地震停止後小心前進,注意道路和橋梁的損壞情況。
4. 如果你被困在廢墟下
不要點火柴。
不要向周圍移動,避免揚起灰塵。
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
敲擊管道或牆壁以便救援人員發現你。可能的話,請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況下再選擇呼喊——因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塵並消耗體能。

地震過後注意事項
1. 檢查傷情
如果有人呼吸停止,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有流血的外傷,立即直接壓迫傷處止血;不要移動重傷員,除非有傷情擴大的緊急危險;用毛毯包裹傷員,以保持體溫。
隨身攜帶用干電池供電的收音機,以獲取最新的救援消息和新聞報道。
臨海居住的人們要警惕可能會引發的海嘯。海嘯是地震引發的海浪。若當地政府發布了海嘯預警,要意識到危險的海浪正在逼近,這時要盡快撤到內陸的高地。
不要使用電話,除非傷勢嚴重。
當附近有掉落的碎片和玻璃碴時,一定要穿鞋。
2. 檢查隱患
盡可能熄滅火苗。如果火勢已無法熄滅,要迅速離開家中,盡可能通知消防隊,並提醒鄰居。
用干電池供電的手電筒檢查房屋。進屋前就要打開手電筒,因為如果屋內煤氣泄漏,打開手電筒可能會引起火花。檢查燃氣管道、電線和水管,檢查電器的受損情況。如果聞到煤氣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關掉從外面進屋煤氣管道的主閥門。在供電局來你家做安全檢查之前,不要再合上電閘。
謹記:在燃氣閘關閉後,必須由專業人員重新打開。不要點燃火柴來尋找燃氣泄漏處。
注意:若懷疑煤氣管道泄漏,不要撥動電源開關或使用電器,因為產生的火花會點燃泄漏的燃氣。
如果家裡電線受損,要切斷電源。如果情況不安全,要離開房屋,尋求救援。
切莫觸摸掉落的電線或受損的電器。
檢查建築是否有裂縫和損壞,尤其是煙囪與磚牆周圍。如果建築有坍塌的跡象,要迅速撤離。除非確定煙囪沒有受損,也沒有裂縫,否則不要使用壁爐。
清除溢出的葯品、漂白劑、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液體。
如廁前要檢查水管與下水管道,確保它們完好無損。
塞好浴缸與水槽的下水口,以免污水倒流。
檢查水與食物供應。如果水源被切斷,可使用熱水器里的水或融化食用冰塊救急。扔掉所有可能會變質或受污染的食物。
檢查壁櫥和食櫥, 開門要當心。 注意躲避架上可能掉落的物品。
緊急狀態下, 如需做飯, 只有在戶外才能使用木炭和煤氣烤架。
不要駕車,除非情況危急。不要穿越受災區域去看熱鬧,這樣只會妨礙救援行動。為使救援車輛通行無阻,要保持街道暢通。謹防餘震。餘震雖然一般較主震弱,但也足以造成進一步損害,並使建築物更脆弱。除非警方、消防隊或救援組織請求你提供協助,否則請遠離受損害的區域。
附錄 重要電話號碼及聯系地址
地震時你和家人可能會失散,所以,請在以下的空白處記下重要信息,以便失散後相互聯系。記住,在大地震後的24小時內,如非緊急情況,請不要打電話。
的工作地址:
電話/手機:
的工作地址:
電話/手機:
的學校地址:
電話/手機:
學校採取措施:讓學生留在學校 疏散學生
的學校地址:
電話/手機:
學校採取措施:讓學生留在學校 疏散學生
一位外地親友的名字和電話/手機號:
應急物資存放地:

㈣ 地震來了怎麼辦

緊急避險

(1)緊急避險的重要性。經驗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從人們發現地光、地聲,感覺有震動,到房屋破壞、倒塌,形成災害,有十幾秒,最多三十幾秒的時間。這段極短的時間叫預警時間。人們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事先有一些准備,又能臨震保持頭腦清醒,就可能抓住這段寶貴的時間,成功地避震脫險。

有人調查過唐山地震倖存者中的974人,發現其中258人採取了避險措施。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脫險,佔72.9%。說明只要避險方法正確,脫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則。破壞性地震突然發生時,採取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的方法是應急避險的好辦法。當然,如果身處平房或樓房一層,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點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陝西華縣8 級大地震的記載中也總結到:「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說,突然發生地震時,不要急著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時等待地震過去,還是有希望存活的。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緊急避震的一條重要原則。

為什麼地震瞬間不宜奪路而逃呢?

這是因為:

—現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層樓房,根本來不及跑到樓外,反倒會因樓道中的擁擠踐踏造成傷亡。

—地震時人們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時房屋劇烈搖晃,造成門窗變形,很可能打不開門窗而失去求生的時間。

—大地震時,人們在房中被搖晃甚至拋甩,站立和跑動都十分困難。

除了「伏而待定」這一原則外,地震時還應注意不要顧此失彼。短暫的時間內首先要設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脫險,才可能去搶救親人或別的心愛的東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裡更安全呢?經驗表明:

a. 如果你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傢具下,如寫字台、結實的床、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牆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到外牆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

c. 如果你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要迅速抱頭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樂池下躲避;門口的觀眾可迅速跑出門外或體育場場內。

d. 如果你在室外,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築、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牆建築、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院所。地震停下後,為防止餘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築物內。

e. 如果你在百貨商場,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盡量避開玻璃櫃。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

f. 如果你在工廠的車間里,應就近蹲在大型機床和設備旁邊,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

g. 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護住頭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雙手護住後腦,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後,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

h. 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

i.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應迅速把明火滅掉。

(4)正確應付地震時的特殊危險。當遇到燃氣泄漏時,可用濕毛巾或濕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開關電器,注意防止金屬物體之間的撞擊。

當遇到火災時,要趴在地下,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逆風匍匐轉移到安全地帶。

當遇到有毒氣體泄漏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風方向跑到上風地帶。

㈤ 如何准備地震後應急物資

日常需要准備震後避難使用的應急物品。主要包括方便食品、飲用水,消炎、止痛、止血以及防治感冒、腸胃炎等常見病和家人易犯病為主的常用葯品;以及手電筒、火柴、蠟燭、洗漱用具、衛生用品等。需要定期檢查或更換,統一放在應急包內,易於拿取。


㈥ 地震了應該怎麼辦

你也是太原的嗎陽曲又4.6級震了別怕因為怕也沒有

地震通常都是突如其來的,我們無法准確預測,從而採取規避措施,由於更多的原因(如和諧穩定、官方辟謠等等導致的民眾防範意識鬆懈),我們甚至在地震來臨時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地震,或者慌亂之下下意識的進行躲避、逃跑,但由於方法不對,而導致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比如慌亂之下有人會跳樓,結果只是小震,樓沒事,人摔壞了,再比如大家爭相往外跑,發生了踩踏,導致不必要的傷害,這種情況其實是普遍存在的,其原因是我們基本上沒有接受過相關的自救培訓,甚至腦中就沒有相關的知識,在災難來臨時不知所措,盲目行動,或者採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是錯誤的,從而導致傷亡(比如跳樓)。

俗話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不能作為我們不去掌握自救知識的擋箭牌,小震不用跑,因為沒事,大震跑不了,因為你跑不出去,可是跑不出去並不意味著就會死掉,無論多大的地震,將建築物整體破壞掉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完全可以採取有效的措施,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

這個部分我將分為兩部分來說,一是准備,二是行動

教室里也許不方便但寢室里你一定要准備一個防震袋,因為這些物品也屬於常用品,即使不地震,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而其他的物品和准備,有一些是比較重要的,但是各人情況不同,視自己情況而定吧,我認為還是比較靠譜的,所以摘過來

生活用品宜精不宜多。如手電筒、調頻收音機、葯品、嗽洗用品、食品水壺、糖、鹽、打火機、小刀、繩索、手套等

衣袋裡最好裝上一個小小的急救卡片,註明姓名、地址、工作單位、電話號碼、本人血型、聯系人姓名等項內容,便於他人營救時參考

2、行動

地震發生時,關鍵是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防護對於保證生命安全,減少人員傷亡是至關重要的。通常可能造成危險的是比較強烈的近震。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振動較為明顯,應迅速逃生。逃生應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則,注意保護頭部。

可暫時躲避重牆較多,跨度較小的地方,注意避開外牆體等薄弱部位,並且可以使用枕頭、被子等物,或直接用雙手保護頭部

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若環境和體力許可,應設法逃生。如無力脫險自救,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員。

如果地震時,你正在教室上課或宿舍學習、休息等,當你感到地震時,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頭頂在頭上,選擇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場所,屈身蹲在排椅、課桌或堅實的傢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後,再有秩序地撤離到空曠處,若房屋受損造成危房,不要急於返回取東西,以免接著可能發生的餘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壓埋。

-----------------------------------------

以下是其他貼吧復制的有興趣看看

地震時個人避險

破壞性地震從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作為個人,如何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避險的抉擇呢?

1在樓房:迅速遠離外牆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跳樓,也不能使用電梯。

2在平房:來不及跑出戶外時,可迅速躲在桌子、床下和堅固傢具旁或緊挨牆根,注意保護頭部。

3在戶外:避開高大建築物,遠離高壓線、大的廣告牌。

4在工作間: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辦公傢具旁。

5在公共場所:在車站、劇院、教室、商店、地鐵等場所,要保持鎮靜,就地選擇躲藏處,然後聽從指揮,有序撤離。不要盲目跳樓,也不要擁擠在樓梯、過道上。避震時要保護好頭部、、頸部、眼睛、口、鼻等身體重要部位。躲避時要低頭,並用手護住頭部,有可能時,可用身邊的物品,如書包、被褥等頂在頭上;要防止灰土、毒氣等侵入口鼻,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有的地震震前的瞬間會出現地光、地聲、初期震動等現象,這些現象被稱為預警現象。在這短暫的自然預警時間內,採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脫險的成功率會大大增加。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遠離建築物的空地;在室內,房屋倒塌後能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的地點;也是我們常說的避震空間。

地震後自救互救

震區群眾,尤其是家庭、鄰里之間的自救互救,是減少地震時人員傷亡的有效手段之—。

1.被埋壓人員首先要鼓起求生的勇氣,要消除恐懼心理,能自我離開險境者,應盡快想法脫離險境。

2被埋壓人員不能自我脫險時,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清除壓在自己身上的物體,特別是腹部以上的壓物,等待救援。可以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暢,防止煙塵嗆入窒息。

3.被埋壓人員要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以保存體力,等待救援。應利用一切辦法與外界聯系,可用石塊敲擊物體,或在聽到外面有人時才呼救。

4.被埋壓人員應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擴大安全生存空間,最後向有光線和空氣流通的方向移動,以脫離險境。若無力脫險時,應盡可能減少體力消耗,在可活動空間里,設法尋找代用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5.組織家庭、鄰里互救。家庭人員和鄰里熟知被埋壓人員位置,可及時進行搶救。在救人中要注意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器物等聲音。

6.要根據房屋結構、發震時刻等特點,通過詢問或傾聽,確定被團人員位置後,再行搶救,防止意外傷亡。

7.救人時要先搶救建築物邊沿瓦礫中的倖存者。在瓦礫堆中,要及時搶救處在房屋底層或未完全遭到破壞的地下室中的倖存者。

8.地震時搶救目標應先是醫院、學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員密集的地方。在搶救被埋壓者的過程中,人們要密切配合,救死扶傷。

9.救援要講究方法,首先應使被救者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若傷員不能自行出來,不能強拉硬拖。救援時可用小型輕便的工具,如鏟、錘、鑿、棍等。使用時注意安全,特別是在接近被困人員時,更應小心,不用利器硬挖。

注意:這部分內容是這個帖子的最重要的部分,請大家耐心的、詳細的、仔細的閱讀,並將某些知識牢牢記住,有條件的可以進行一下演練,以確保不會再地震發生時臨場慌亂,不知所措。未雨綢繆,不過是少打幾場撲克、少逛一次街而已,但是其作用不是打撲克逛街能夠相比的。另外,如果大家感興趣,還可以上網搜索更多的相關知識,

㈦ 日本地震時做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地震防範及自救措施完全手冊

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2011年3月11日發生里氏9.0級地震,這是自1900年以來人類歷史上發生的最強烈地震。在這個地震海嘯核輻射一起爆發之時,在為受難同胞祈禱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高警惕 ,學好應急措施。

一、什麼是地震? m

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的震波,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預防對策

我們已經回顧了在地震剛開始時候的情景,也分享了一下心得體會。但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地震之前,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去降低地震的危險。

首先,大多數的人都是第一次遇到地震。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下引發的地質災害,人不自覺會感到恐懼。這種恐懼會讓人做出一些傻事,比如遇到地震就直接從窗口跳出去。在地震多發的國家,比如日本和美國的部分地區,政府和公益組織會組織一些活動,讓人們親自體驗一下虛擬的地震,以降低人們的恐懼和緊張感,以便在地震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反應。這種有意思的玩具叫做地震體驗車。

簡單應急包括的物品

1、用於自救的棉線手套;

2、應急的食物和水,都是罐頭裝,方便安全地長時間保存;

3,用於照亮的蠟燭,火柴或者應急燈;

4、超薄保溫雨衣一件,這種銀色的雨衣可以有效防止身體熱損失,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來盛水;

5、用來裝所有應急物品的高強度尼龍袋一個。其他可以選配的物品,還包括尼龍繩,高頻哨子,防災頭巾,口罩,水壺,葯品和收音機等等。。

二、地震自救措施: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防震知識並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並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干凈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系,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卧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並且要盡早深埋屍體,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後的大疫。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具旁邊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強震過後如何自救?

1、地震發生後,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牆,聽聽是否有倖存者聲音。

2、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並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4、地震是一瞬間發生的,任何人應先保存自己,再展開救助。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地震時的9條須知

1、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裡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2、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

㈧ 發生地震的時候,應該考慮和准備的事和東西有哪些

1、地震前應做哪些准備呢?

有臨震預報時

分配各人震時應急任務鑒於地震來臨非常突然,家庭成員在平時應對防震避震的具體工作有所分工,免得震時全家人心慌意亂,無所適從,以至耽誤了逃生的時間。因此,家庭防震會議需要明確各人震時的職責和任務,例如作為父親負責滅火、斷電、作為媽媽負責提帶避震物品,初中或高中學生護送老人,等等。明確疏散路線和避難地點,並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徑。

一般說來,避難地點以靠近家居為原則。疏散時萬一大家失散,需要訂出聯絡方法。如相約的地點,採用與眾不同的物體標志等。

准備避難和營救物品在有地震預報的情況下,家庭成員每個人都應准備防震袋,生活用品宜精不宜多。如手電筒、調頻收音機、葯品、嗽洗用品、食品水壺、糖、鹽、打火機、小刀、繩索、手套等。家庭成員的衣袋裡最好裝上一個小的急救卡片,註明姓名、地址、工作單位、電話號碼、本人血型、聯系人姓名等項內容,便於他人營救時參考。震前尚需准備一些簡單的營救工具,如撬棍、錘子、斧頭、小鋼鋸等,一定放在震後能夠立即拿到的地方。如樹上、房頂上、開闊的庭院中等。

室內傢俱布設要合理 大件傢俱擺在牆體薄弱處,桌下、床下不放雜物,床鋪最好在離門近處擺放。服裝物品固定位置存放,遇到夜震也能順手穿衣、穿鞋、拿東西避震。

室外環境要清楚 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數,一旦發生地震,應如何躲逃為上策;甬道樓梯不可停放自行車和堆積雜物,以防地震來了影響暢通。

2、發生地震我們去地震應急避險場所。

應急避險場所是減災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可以提高全市的應急避難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強應對突發事件和各類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提高公眾的安全感。為了安全,應急避險場所都是建立在比較空曠的地方和設施相對完善的地方,本著平災結合、一場多用、綜合減災的原則建立,公園、學校、體育館、草地、廣場等都能成為應急避險場所。我市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市的具體實際,於2005年啟動了地震應急避險場所的建立工作,先後建立了以太子河公園、青年湖公園為主的地震應急避險場所。隨著城市的發展,樓群越來越密,樓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我市總體發展規劃建設中,還應建設更多的更具人性化的地震應急避險場所,使之真正達到一場多用。應急避險場所分為臨時應急避險所和長期避險場所。臨時應急避險場所主要指發生災害時受影響建築物附近的小面積空地,包括小公園、小花園、小文化體育廣場、小綠地,學校操場以及抗震能力非常強的地下人防設施。這些用地和設施能夠起到發生災害後幾小時內供受災居民臨時避難的功能。此類避險場所對於受災市民防災避險減少傷亡來說最為重要。而長期避險場所用地面積要大,是容量較大的城市和區級公園綠地,可以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具體建多少才能滿足整個遼陽市城區的需要,這要看最後的規劃。建設應急避險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

借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10條地震應急須知:

(1)地震晃動時間一般約為1分鍾左右,這時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安全。首先要在中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勞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大地震時,不可能找來消防車來滅火。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早期滅火很重要。地震時關火的機會有三次:第一次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出現小晃動時,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再一次關火;第三次在著火之後,即便發生失火,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火點較近的地方。

(3)地震發生後不要慌張的向戶外跑。因為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從高處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

(4)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因此要有一但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生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

(5)在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是很為危險的。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落下來砸傷人,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反而更安全。

(6)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就地震而言,地下街道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也會立即亮起來,請鎮靜地採取行動。如發生火災,以壓低身體姿勢避難。

(7)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像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在都市中心區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關好車窗,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人一起行動。

(8)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地震時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險。在海岸邊,發生地震時,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注意收聽海嘯警報,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險。

(9)避險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社區等為單位,在負責人際警察等待帶領下採取徒步避險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險。對於病人等的避險,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適時體現社區居民地震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的作用。

(10)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正確把握信息,相信政府,絕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