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隔離的種類
隔離的分類
隔離分以下幾種:嚴密隔離、一般隔離(呼吸道隔離、消化隔離、接觸隔離、昆蟲隔離)、保護性隔離、血液隔離。
1、嚴密隔離
①嚴密隔離的病員應住單人病室(同類患者可合住一室),通向走廊的門窗應關閉,以防飛沫向外散播。病員禁止走出病室。
②接觸此類病員,必須戴好口罩和帽子,穿隔離衣和隔離鞋,必要時戴橡膠手套。消毒措施要特別嚴格。
③病員的分泌物、嘔吐物和排泄物應嚴格消毒處理。
④病室每日用1%氯胺或其它消毒液噴霧消毒一次,也可用紫外線外線進行空氣消毒。
2、呼吸道隔離
①患同種疾病的病員安置一室,有條件的醫院應使此種病員遠離其他病區。病室通向走廊的門窗須關閉,出入應隨手關門,以防病原體隨空氣向外傳播,接觸病員須戴口罩、帽子及穿隔離衣。
②病室內每日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一次。
③病員的口鼻分泌物及痰需用等量的20%漂白粉溶液或生石灰混合攪拌後靜置2小時,才能倒掉,也可將痰液煮沸15-30分鍾或焚燒。
3、消化道隔離
①不同病種最好能分室居住,如條件不許可,也可同居一室,但必須做好床邊隔離,每一病床應加隔離標記,病員不準互相接觸,以防交叉感染。
②每一病員應有自已的食具和便器(消毒後方可給他人使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排泄物、嘔吐物、剩餘食物均須消毒。
③護理人員在接觸病員時,須按病種分別穿隔離衣,並消毒雙手。
④病室應有防蠅設備,保持無蠅,無蟑螂。
4、接觸隔離
①不同病種最好能分室居住,如條件不許可,也可同居一室,但必須做好床邊隔離,每一病床應加隔離標記,病員不準互相接觸,以防交叉感染。
②密切接觸病員時須穿隔離衣,工作人員的手或皮膚有破損應避免作傷口換葯或護理等操作,必要時戴橡膠手套。
③被傷口分泌物或皮膚脫屑污染的物品、器械、敷料等必須嚴格消毒處理。污染的敷料應焚燒,換葯器械須單獨滅菌後,再行清潔、滅菌。
④凡病員接觸過的一切物品如被子單、衣服等,應嚴格滅菌後方可清潔處理。
5、昆蟲隔離
①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由蚊傳播,病員入院後須防蚊、滅蚊,室內應設有紗紗窗、蚊帳,產噴灑滅蚊葯。
②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源為野鼠,通過蟎叮咬而傳播,故病員入院須沐浴更衣,將衣服煮沸或高壓消毒滅蟎。病室內用殺蟲劑噴灑,病員的被褥須勤曬,加強防鼠、滅鼠工作。
③斑疹傷寒、回歸熱由虱類傳播,此類病員須經滅虱處理,沐浴理衣後才能進入病室,病員的衣服也須經滅虱處理。
6、保護性隔離
①接觸此類病員時,醫護人員須先清洗雙手,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外面接觸病員為清潔面,內面為污染面)
②病室內每天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1-2次,每次30分鍾,每日用0.1%新潔爾滅擦拭床旁桌、椅和地面等物。
❷ 醫護人員進隔離區究竟要穿多少層裝備
醫護人員要進入隔離區之前要層層武裝,今天我特意看了一下視頻資料,一個護士進入隔離區之前為了讓媽媽放心,給媽媽拍了一段影像資料,一層一層穿戴各種防護裝備,我數了一下,手套,帽子,鞋套,防護服等等一共有十多層。
所有動作完畢之後,才算是穿好所有的防護裝備。經過層層保護的醫護人員就可以進入隔離區了。
❸ 穿無菌隔離衣和戴無菌手套的目的是什麼
一是保護自已,更重要的是防止自身細菌污染
❹ 疫情期間,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的時候,分別需要些什麼
假如突然接到被隔離的通知,一時間不知道准備些什麼物品。小編整理了一份隔離必備物品清單。特殊時期,備好這些從容應對疫情之下的突發情況。
首先是個人建議,最好在家中和工作單位,各准備一個拉桿箱,裡面提前放好備用物資,這樣一接到通知可以拉起箱子就走,更加方便快捷。下面來說說可能會用到的東西。
九、個人愛好
隔離期間保持良好心態也十分重要,備上這些升級裝備能幫你不那麼無聊。
* 書(不是哪裡都有好網路的,這時候書是最原始的排解無聊的工具)
* 輕便的運動器材,比如跳繩
有些小夥伴可能會因為換了環境產生睡眠障礙,准備上這幾樣東西也許能有幫助。耳塞、眼罩、自己睡得慣的枕頭。
如果你有忘帶的必需的,酒店可以提供一些東西,醫護人員可以提供的常用葯物,請一定在隔離群里反映,請相信政府、酒店會滿足必要的需求的。
❺ 新冠集中隔離需要帶什麼東西
居家隔離必備11樣物品清單
進行居家隔離前,一定先要准備好如下物品:
1. 醫用或外科口罩是目前最適合的防護口罩,如果實在買不到,只好以布制口罩或紙口罩代替,可以阻隔一些大飛沫。一般的布口罩清洗消毒後可以重復使用,但紙口罩需要每日換新,且一旦破損或潮濕就不可使用。如果沒有任何口罩,最好保持和患者一米以上的距離。
2. 帶蓋垃圾桶、密封垃圾袋放在隔離者的房間,用來裝可能沾染隔離者飛沫等分泌物的垃圾。若沒有密封垃圾袋,也可用塑料袋代替。
3. 濕巾、多層不透水紙巾一次性濕巾用於沾酒精或消毒水進行消毒。也可用抹布代替,但注意每次用完抹布,都要消毒一次。多層不透水紙巾一般是指多一層塑料薄膜的紙巾,用於處理痰液等物,避免污液滲漏。
4. 一次性塑膠手套、防護衣在處理患者分泌物、清潔消毒、清洗可能被污染的衣物時,都要使用一次性塑膠手套、穿防護衣(比如一次性塑料圍裙)。一次性塑膠手套不僅能隔絕病毒,還能減少雙手的磨損、避免病毒經手部微小傷口滲透。
5. 含次氯酸鈉5%以上的漂白水、75%消毒酒精漂白水和酒精會成為一般家庭消毒的主要選擇,是因為它們便宜,而且方便取得。如果沒有,可用家裡70%~75%的酒精製品代替。超過75%的酒精消毒力會減弱。至於醋的消毒效果如何,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6. 肥皂、洗手液或酒精乾洗手液肥皂和洗手液洗去手上的病毒,酒精乾洗手液可以使新型冠狀病毒失去活性。
7. 洗碗精、洗衣精。
8. 每人一套獨用的毛巾浴巾、床上用品。
9. 每人一套獨用的水杯、碗筷等餐具。
10. 娛樂物品如書籍、繪本、手機。
11. 充足的、新鮮的、營養均衡的食物。居家隔離期間難以出門補充物資,可准備罐頭、泡麵、冷凍蔬菜等容易儲存的食物。隔離者或病人,這些東西最好獨享。
❻ 醫學上有幾種隔離方法
嚴密隔離凡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傳染病均需嚴密隔離,切斷其傳播途徑:適用於經飛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間接傳播的烈性傳染病,如霍亂、鼠疫、SARS(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隔離措施為:
1.患者應住單間病室,通向走廊的門窗須關閉。室內物品力求簡單並耐消毒,室外掛有醒目標志。
2.禁止患者出病室,禁止探視患者。
3.接觸患者時,必須穿隔離衣、鞋,戴口罩、帽子,必要時戴手套。
4.消毒措施務須嚴格。
5.室內空氣及地面用消毒液噴灑或紫外線照射消毒,1次/d。
6.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須經嚴格消毒處理後方可排放。
呼吸道隔離: 呼吸道隔離主要用於防止通過空氣中的氣溶膠(飛沫)短距離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流腦、麻疹等。其隔離措施為:
1.同種患者可住一室。通向走廊的門窗關閉,防止病原體隨空氣向外傳播。
2.接觸患者時戴口罩,並保持口罩乾燥,必要時穿隔離衣。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用紫外線照射或過氧乙酸噴霧消毒,1次/d。
5.為患者准備痰杯,口鼻分泌物須經嚴格消毒處理後方可排放。
腸道隔離:腸道隔離適用於由患者的糞便直接或間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傳播的疾病,如傷寒、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其隔離措施為:
1.不同病種患者最好分室居住,如條件不允許時,也可同住一室,但必須做好床邊隔離,每一病床應加隔離標志。
2.患者之間禁止交換書報及用物槿互贈食品。
3.接觸不同病種的患者時,應更換隔離衣,消毒雙手。
4.病室應有防蠅設備,保持無蠅、無蟑螂。
5.患者的食具、便器各自專用,嚴格消毒。剩下的食物或排泄物均應消毒處理後再排放。
接觸隔離:接觸隔離適用於經體表或傷口直接或間接接觸而感染的疾病,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等。其隔離措施為:
1.患者應住單間病室,不接觸他人。
2.接觸患者時,須穿隔離衣,必要時戴手套。
3.如手有破損,不宜護理此種患者。
4.凡患者接觸過的一切物品,如被單、衣物、換葯器械等均應先行滅菌處理,然後再行清潔、消毒、滅菌。
5.被患者傷口分泌物污染的敷料應焚燒。
血液一體液隔離:血液一體液隔離主要用於預防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性血液或體液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隔離措施為:
1.同種病原體感染者可同室隔離。
2.為防止血濺,應戴口罩及護目鏡。
3.若血液或體液可能污染衣服時,需要穿隔離衣。
4.接觸血液或體液時應戴手套。
5.注意洗手,若手被血液、體液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應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接觸另一個患者前也應洗手。
6.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的物品,應裝入標記污染袋,送出銷毀或消毒處理。
7.血液污染的室內表面物品,立即用5.25%氯酸鈉溶液消毒(含有效5000~10000ppm)。
昆蟲隔離: 昆蟲隔離適用於由昆蟲傳播的疾病如乙型腦炎、瘧疾等。
1.病室應有蚊帳及其他防蚊設施。
2.斑疹傷寒患者入院時,應經滅虱處理後,才能住進同病種病室。
保護性隔離:保護性隔離亦稱反向隔離。適用於抵抗力低或極易感染的患者,如嚴重燒傷患者、早產嬰兒、白血病及臟器移植患者等,隔離措施為:
1.患者住單間病室或隔離單元內。
2.接觸患者前,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外面為清潔面,內面為污染面)。
3.病室內空氣、地面、傢具等均應嚴格消毒。
4.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帶病原菌者,避免接觸患者。禁止探視患者。
❼ 穿脫防護服的順口溜
穿個人防護用品流程:
進入清潔區,著貼身衣物,輕便鞋子,固定發髻。
01
手衛生。
02
戴一次性帽子。佩戴後整理帽子至頭發、耳朵全部被包裹。
03
戴醫用防護口罩。
一手托住口罩外側面,將口罩緊貼面部,另一手拉下方系帶至於頸後雙耳下,拉上方系帶至於頭頂部,注意避免系帶壓迫耳朵。塑形。行氣密性測試。使用中口罩如遇污染或潮濕,應及時更換。
04
穿防護服。
取防護服,注意避免接觸地面,檢查有效期及完好情況。拉開拉鏈,先穿下半身,再穿上半身,後戴帽子,系好拉鏈、扣子、密封條,雙人互檢。若防護服未能完全貼合面部,可用膠帶輔助固定。
使用中防護服如破損,應及時更換。
05
戴護目鏡。
一手托住護目鏡,另一手拉系帶至於頭頂部,調整位置,確保皮膚黏膜完全被防護用品遮蓋。
06
戴內層手套。
內層手套最好為深色。檢查有無破損,穿戴後確保防護服袖口完全被包裹。手套如破損,應及時更換。
07
穿靴套。穿隔離衣。
檢查,穿著後確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離衣如遇血液體液污染或破損,應及時更換。
08
穿隔離衣。
檢查,穿著後確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離衣如遇血液體液污染或破損,應及時更換。
09
戴外層手套。
檢查有無破損,穿戴後確保隔離衣袖口完全被包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對多名患者進行診療操作時,不同患者間應更換手套;手套如破損,應及時更換。
10
穿鞋套。
11
相互檢查。
寫上名字,以便同事之間相互辨識。
脫個人防護用品流程:
出隔離診療區。
01
手衛生。
02
噴淋。
兩人間距大於1m,由頭頂至鞋底Z字形噴灑消毒液,注意噴灑鞋底以及避開面部。
03
脫隔離衣連同外層手套。
脫時注意雙手避免觸碰隔離衣內側,脫下的隔離衣避免觸碰身體前側,動作輕緩,全程避免抖動。將外層手套一同脫下。
04
手衛生。
11
摘一次性帽子。
上身稍前傾,屏息閉眼,提起帽頂由後向前摘下。
12
手衛生,沐浴。
❽ 穿隔離服要戴手套嗎
需要。穿隔離服的防護標准: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防護手套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定期進行自身消毒,結束工作後,要及時、規范洗手,換洗工作服,保持個人衛生。
此外穿隔離,如果要帶手套的話,那麼我們一定是在口罩帽子全部帶好第一層隔離已經穿上的時候,再把手套帶上,通常如果是在比較嚴重的疫情病區的話,我們是需要穿兩層衣服,帶兩層手套的,所以第一層手套應該是在第一層隔離穿好以後就立馬帶上。
穿隔離衣正確順序是:
手持衣領取下隔離衣,將隔離衣清潔面朝向自己,污染面向外,衣領兩端向外折,露出肩袖內口;穿衣袖的時候一手持衣領,另一隻手伸入一側袖內,舉起手臂,將衣袖穿好。
系衣領時,兩只手持衣領,由前向後理順領邊,扣上領口;扎袖口扣好袖扣或繫上袖帶;將腰帶在背後交叉,回到前面打一活結系好。
❾ 標准預防的隔離種類有哪些
標准預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後可能污染時,脫手套後,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洗手。
2、手套:當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損的皮膚黏膜時應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醫務人員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轉移給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預防醫務人員變成傳染微生物時的媒介,即防止醫務人員將從病人或環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傳播。在兩個病人之間一定要更換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護目鏡和口罩:戴口罩及護目鏡也可以減少病人的體液、血液、分泌物等液體的傳染性物質飛濺到醫護人員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離衣:穿隔離衣為防止被傳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滲出物、飛濺的水和大量的傳染性材料污染時才使用。脫去隔離衣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環境。
5、污染的儀器和醫療設備的處理。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於下一個患者時根據需要及時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6、急救場所出現需要復甦時,用簡易氣囊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
7、醫療廢物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嚴格分類,銳器放進銳器盒中處理,防止針刺傷。
8、環境、物體表面的消毒滅菌。對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進行定期清潔,遇到污染時隨時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