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國內的麥當勞廚房要求員工戴手套而國外都是徒手。
衛生部規定。我國沒有明確規定。但出事有法律
⑵ 麥當勞是怎樣來的
提起麥當勞,可是家喻戶曉。那個金黃色的「M」字遍布在城市裡的各個角落,已經成為一個醒目的標志。但是說到克羅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沒有克羅克,麥當勞也許至今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麥當勞王國了。人們常說,麥當勞兄弟創造了麥當勞,而克羅克創造了世界名牌。任何一個世界品牌的路程都不是簡單的,而克羅克打造麥當勞品牌的過程尤其艱辛。
從推銷紙杯起步的精明人
1902年10月,雷蒙德·克羅克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少年時的克羅克是個很平常的少年,但是與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他經常胡思亂想,編織各種各樣的夢想,冷不丁地冒出幾個發財的小點子。
17歲,克羅克開始四處尋找工作,當時的他對讀書沒有興趣,很早就輟學了。他在幾個旅行樂隊里彈過鋼琴,又在芝加哥廣播電台擔任音樂節目的編導。從1929年起,在隨後的25年中,克羅克一直從事推銷工作,先在佛羅里達幫人推銷過房地產,後到美國中西部賣過紙杯。作為推銷員,他幾經周折,屢嘗失敗的滋味。克羅克後來回憶道:「在佛羅里達推銷房地產失敗之後,我徹底破產,身無分文。那時,我沒有大衣,沒有風雨衣,甚至連一雙手套都沒有。我開車進入芝加哥穿過寒冷的街道回到家時,簡直要凍僵了。」
但辛苦總是有回報的,因為銷售紙杯業績突出,他被提升為紐約百合紙杯公司西部分公司的部門經理。在含辛茹苦了15個年頭之後,克羅克的事業有了一點成就,過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在這時,他認識了一個普林斯的機械師,普林斯發明了新式多功能奶昔機,一次可同時灌裝5杯奶昔,而舊式的只能灌一杯。克羅克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決定辭去苦心經營的紙杯推銷工作,專門推銷這種奶昔機。為此,他的負債將會達到10萬元,這在當時,不啻於一個瘋子的作為,妻子也極力反對。
但是克羅克並不害怕,自己認定的事情是有市場潛力的,為什麼不去做呢?一輩子做個紙杯推銷員,庸庸碌碌,這是多麼可怕,事物是前進的,如果停滯不動,那自己也將行將就木了。繁忙緊張的推銷工作,他每天只睡4~6小時,他似乎又回到了原先創業的時候。但是憑借冒險和拼搏,他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富有的中產階級。這時他已經52歲了,身患關節炎、糖尿病,還割去了膽囊,按說,已經該安享晚年了。但是他並不滿足。
新的起步——麥當勞
那是1954年的一天,克羅克作為經銷奶昔機的老闆,發現聖伯丁諾市一家普通餐館一下子就定購了8台奶昔機。以往可從沒有人一次就要買這么多機器呀。出於生意上的需要,他認為必須弄清楚這是怎麼回事,就特地趕到了聖伯丁諾。
這就是麥當勞兄弟開的餐廳,1937年,這對猶太人兄弟——麥克·麥當勞和迪克·麥當勞來到美國開了這個汽車餐廳。銷售這種每隻15美分的漢堡包,並對經營方式進行了重大改革,採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紙餐具,提供快速的服務。這種獨一無二的漢堡包小餐廳經營方式大獲成功。後來麥當勞兄弟開始建立了連鎖店,並親自設計了金色雙拱門的招牌。到1954年,擁有10家連鎖店的麥當勞漢堡包餐廳,全年營業額竟達20萬美元。盡管如此,目光短淺的麥當勞兄弟並未意識到自己的發明具有極大的潛力。
但是,麥當勞卻以其特別的方式震撼了克羅克。當時正是中午,小小停車場里擠滿了人,足有150人之多,在麥當勞餐廳前排起了長隊。麥當勞的服務員快速作業,竟然可以在15秒之內交出客人所點的食品。這種作業方式,克羅克可從未見過。
「我從未為買一個漢堡包而排隊。」克羅克故意大聲說,以期引起顧客的注意。
「哦,」客人中立刻有人搭話說,「您也許不知道這里的食品價格低、品質好,餐廳干凈,服務又周到。何況速度這么快,別看排隊人多,一會兒就能買到。我可是這里的常客。先生,您不妨也試一試?」
聽了顧客這番話,克羅克馬上察覺到麥氏兄弟已經踏進了一座「金礦」。他立刻進店找到這兩個猶太人,問他們生意這么好,為何不多開幾家餐廳?當時,他心裡盤算的還只是奶昔機,如果每家麥當勞餐廳都買他8台機器的話,他就會發財了。但是,迪克·麥當勞卻搖了搖頭,指著附近的山坡說:「你看到上面那棟房子了嗎?那就是我們的家。我喜歡那塊地方,要是連鎖餐館開得太多了,我們就忙得甭想回家了。」
很顯然,麥氏兄弟身在「金礦」不識「金」。】
克羅克憑著多年的經驗,意識到機會來了。他看準了麥當勞,決心開辦連鎖餐館。第二天,他就與麥氏兄弟進行協商。麥氏兄弟很快就答應給他在全國各地開連鎖分店的經銷權,但條件相當苛刻,規定克羅克只能抽取連鎖店營業額的1.9%來作為服務費,而其中只有1.4%是屬於克羅克的,0.5%則歸麥當勞兄弟。一心想干一番大事業的克羅克,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條件。
1955年,克羅克在芝加哥東北部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麥當勞特許經營店。雖然在此之前麥當勞兄弟也特許他人經營,但管理上都是極為混亂,嚴重影響了麥當勞的聲譽。而該店體現了克羅克對快餐店的理解,那就是重視品質、服務、衛生和經濟實惠。當時一位在場的人說:「餐館這么干凈,明亮,色彩繽紛。食品的烹調過程像是在做示範一樣,向顧客公開展示。那些不銹鋼裝置閃閃發光,員工的制服整齊潔白。」克羅克對餐館的衛生要求非常嚴格。店鋪開張早期,他天天都要到餐館去,見到地上有骯臟的東西就撿起來。
在一開始,克羅克就打算把該店作為未來加盟店的樣板,所以他創建了一套極其嚴格的經營制度。以後建立特許經營系統時,克羅克也嚴格執行這一制度。這就是著名的以QSCV(Quality——漢堡包質優味美、營養全面;Service——服務快速敏捷、熱情周到;Cleanness——店堂清潔衛生、環境宜人;Value——價格合理、優質方便)為核心的統一經營系統。所有以後要加盟的連鎖店都要嚴格按照這個標准執行,否則就關掉。
當時的克羅克極為辛苦,像一個年輕人每天工作10個小時,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在麥當勞失敗,我就走投無路了,這是一場生死之戰。」而這家連鎖店一炮打響,創造了年收入15.8萬元的好成績。
到1960年,麥當勞公司5周年之際,其連鎖店已發展到228家,銷售總額突破3800萬美元。麥當勞成功了,這可以說完全是克羅克的功勞!
打造一個帝國
雖然克羅克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他還是很憂慮,因為他不是麥當勞真正的擁有者,他想成為真正的主人,把麥當勞發展成一個王國。巧的是,麥氏兄弟並沒有這樣的雄心壯志,他們說:「我們有那麼多的卡迪萊克,有那麼多的房子,再有錢,有什麼用?」於是,他們提出了270萬美元的天價,克羅克簡直氣瘋了,但是人在屋檐下,又能怎樣?他只好向銀行貸款,簽下這個不平等契約。
1961年,簽完契約的克羅克終於成為了麥當勞的老闆,他可以大展拳腳了。
他更加嚴格的執行QSCV標准。在質量上,凡是炸薯條超過7分鍾,漢堡超過10分鍾未售出,一律扔掉。為了保持地方清潔,克羅克規定他的員工必須做到:男人每天要刮鬍子,修指甲,不留長發。婦女不準塗指甲油,不可化妝過度,頭上要戴發網。顧客一走,服務人員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丟落在地面的紙片,馬上要撿起來。餐館內還不許出售香煙和報紙。在這一系列規定的保證下,麥當勞餐廳的店面總是保持窗明、地潔、桌面凈。由此,麥當勞聞名全美國。
克羅克的經營之術,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效益。公司的形象也因經營有方樹立起來。隨之而來的,就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注重廣告宣傳,也是克羅克大獲成功的一個因素。麥當勞每年花在廣告宣傳上的費用高達幾個億。1981年,公司的廣告費為3.2億美元,佔全年營業額的4.5%。1963年,公司還創造了「麥當勞叔叔」這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來做廣告。「麥當勞叔叔」頭上頂著一隻裝有漢堡包、麥乳精和土豆條的托盤,鼻子上裝有一對麥當勞杯子,腳上的鞋子像兩塊
大麵包,其形象相當商業化。這個小丑般的形象,給顧客留下可親可愛的感覺,特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麥當勞叔叔」成了全美電視廣告上為麥當勞做宣傳的代言人。
任何一個企業成功之後,都不免將它的事業從國內轉到國外,麥當勞也不例外。
1970年麥當勞決定向海外市場進軍時,幾乎無先例可循。因為那時美國服務業到海外投資的先例並不多,范圍也僅局限於美洲。麥當勞欲開發其事業的國家都沒有快餐廳。這些國家的中產階級,覺得到外面去吃飯是件大事,需要的是華麗、整潔的衣冠,白桌布,以及一道道的大菜。因此,麥當勞准備輸出的不僅是漢堡包一類的食品,而且是一種飲食文化,其難度可想而知。
麥當勞最初嘗試在加勒比地區以及加拿大、荷蘭等國發展連鎖店時,曾遭到失敗,但後來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麥當勞總裁藤田針對日本的國情採取了獨特的辦法。在日本的麥當勞公司從老闆到員工,必須百分之百的日本化,使麥當勞的食品從外表看不出是進口的美國貨。如果堅持這是美國貨,顧客會因為不喜歡美國而不買此食品。1971年,克羅克同意了藤田的方案,與他簽訂了合作協議,美日雙方各出資一半。藤田以富有戲劇性的行銷手段,展開宣傳攻勢,使麥當勞在一夜之間便名揚全日本。
克羅克在總結了日本的成功經驗後,便以一個與日本相同的模式在全球開發市場:找一個合夥人,給予他相當股份和自主權,讓他自由發揮。
就這樣,一座座麥當勞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在世界各國安家落戶了。
如今麥當勞已經和萬寶路、可口可樂成為了美國眾人皆知的三大名牌。麥當勞是美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而克羅克依然帶著有病之軀,奮斗不止,1984年1月14日,這位84歲的高齡老人依然不知疲倦,在加州聖迭戈巡視,他手拿望遠鏡仔細觀察麥當勞的經營情況,還發現了幾個缺點,當他准備寫出來的時候,筆滑落了,他倒了下去,再也沒能夠站起來,克羅克為麥當勞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在麥當勞公司總部的辦公室里,還懸掛著克羅克生前喜愛的座右銘:
世上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恆心。
「才華」不能:才華橫溢卻一事無成的人並不少見。
「天才」不能:是天才卻得不到賞識者屢見不鮮。
「教育」不能:受過教育而沒有飯碗的人並不難找。
只有恆心加上決心才是萬能的。
也許,這就是克羅克贏得事業巨大成功的訣竅之一。
by. 圈圈叉叉丶燦爛
⑶ 麥當勞藍色手套正確用法
正確用法如下:
1.先用一隻手,比如左手抓住右手藍手套的指尖,脫下右手藍手套。
2.然後用戴著白手套的右手從與左手掌心相對的方向插進左手藍手套里。
3.最後向外取出藍手套。
整個過程可以杜絕白手套沾染藍手套的外側,從而杜絕交叉污染。
麥當勞:
麥當勞(McDonald's)是全球大型跨國連鎖餐廳,1955年創立於美國芝加哥,在世界上大約擁有3萬間分店。主要售賣漢堡包,以及薯條、炸雞、汽水、冰品、沙拉、水果等快餐食品。
麥當勞餐廳在中國大陸早期譯名是「麥克唐納快餐」,直到後期才統一採用現今的港式譯名。而在民間,因為麥當勞和「牡丹樓」的音近,牡丹樓也被當作是麥當勞的一個昵稱,但並不普遍。
2017年8月23日,麥當勞宣布要求全球的肉雞供應商2018年開始逐步停止使用人類抗生素,以防止出現更多的超級細菌。 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麥當勞排名第10位。 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百強排名第九位。
⑷ 麥當勞餐廳的員工製作食品的時需要佩帶手套嗎
麥當勞採取了嚴格的管理流程規范,要求員工在接觸食材時必須戴有手套,並以藍白顏色區分接觸生熟食材所戴手套,防止食材的二次污染。
⑸ 求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的成功經歷和怎麼創辦麥當勞
1902 年10月5日,麥當勞創辦人雷.克羅克在美國伊利諾思州芝加哥誕生。 1903 美國人熟識的漢堡包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安那采購展覽會上面世。 1940 理查德.麥當勞與莫里斯.麥當勞兄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貝納迪諾創建了 「Dick and Mac McDonald」 餐廳, 是今日麥當勞餐廳的原型。 1948 餐廳引入「快速度服務系統」原則。 簡稱「快餐廳」 1955 行政總裁雷.克洛克在伊利諾伊州的德斯普蘭斯以經銷權開設了首個麥當勞餐廳,也是公司的第九個分店。第一天的營業額是366.12美元。 1960 雷.克洛克正式將「Dick and Mac McDonald」餐廳更名為「McDonald's」 1961 雷.克羅克以270萬美元收購麥當勞兄弟的餐廳。 漢堡包大學在伊利諾斯州的埃爾克格羅夫村成立,為全世界的麥當勞經理提供專門訓練。 1962 麥當勞售出第10億個漢堡包,羅納德麥當勞叔叔在華盛頓市首度亮相 1967 麥當勞在加拿大開設第一家國際餐廳 1968 「巨無霸」面世,麥當勞成立國際業務部 1972 麥當勞資產值達到10億美元 1973 第一間麥當勞叔叔之家在賓夕法尼亞洲費城設立。麥當勞叔叔之家專門為下在接受癌病或其他致命疾病治療的兒童的家人而設立。 1977 麥當勞正式在全國餐廳中增加多款套餐 1980 麥當勞成立25周年,麥當勞在香港開設第1000家國際餐廳,國際營業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 1984 售出第500億個漢堡包;麥當勞創辦人雷.克羅克病逝,享年81歲;為了紀念雷.克羅克,公司成立了麥當勞叔叔兒童慈善基金,旨在資助各類兒童計劃,范圍遍及醫療保健、醫療研究、教育藝術、公民與社會服務。 1988 第10,000家麥當勞餐廳成立 1989 麥當勞在中國(深圳)及蘇聯(莫斯科)開設第一家餐廳 1992 麥當勞在中國北京開設第一家餐廳 1993 麥當勞在中國廣州開設第一家餐廳 1994 麥當勞在中國福州開設第一家餐廳 1998 麥當勞在中國湖南長沙開設第一家餐廳
⑹ 為什麼有 麥當勞 的地方 就有 肯德基
這是肯德基的經營策略。麥當在一個地方開店的策略是:先市場考察,建基地種土豆等,然後准備齊全後再開店
在這以後,肯德基喜歡跟著麥當勞開店,這樣就省去了他很多的前期資金,這是肯德基的經營策略
1、因為麥當勞和肯德基在選擇開店地址上非常慎重,通常都會對當地以及開店區域進行調查,基本上他們都會選擇在人口密集、具有消費潛力、優勢地段和年輕人聚集的地方開店,所以從選址上他們是有共同性的。
2、其次做餐飲基本上都比較喜歡集中,因為很多城市都有餐飲一條街,這和餐飲行業自身消費習慣有關。
3、基本上喜歡吃快餐的人,如果看到肯德基人滿了,就會選擇麥當勞,兩家店離的近,也容易獲得目標群的認可。
⑺ 麥當勞什麼時候佩戴藍色一次性手套
麥當勞這個時候佩戴藍色一次性手套:在觸碰生肉時。
麥當勞的負責加工的員工,一上班按照流程清潔衛生之後,會帶上白手套。在需要處理生肉,以及需要開展清潔工作等有可能造成交叉污染的情境下,要及時在白手套外面加上一副藍手套,完事之後要立即脫下,丟進指定的垃圾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杜絕交叉污染,先用一隻手,麥當勞對脫藍手套有規定的流程:左手抓住右手藍手套的指尖,脫下右手藍手套,然後用戴著白手套的右手從與左手掌心相對的方向插進左手藍手套里,向外取出藍手套,整個過程可以杜絕白手套沾染藍手套的外側。
麥當勞衛生標准
麥當勞給顧客創造了一個衛生狀況值得信賴的空間,麥當勞具有所謂的「Q、S、C+ V」精神,「C+ V」中的「C」表示環境清潔,它的環境清潔主要包括: 店鋪必須做到窗明幾凈,環境裝飾舒適、優雅,嚴格的製造與服務的衛生標准,良好的店員精神面貌。
就拿其衛生標准來說,規定得十分嚴格: 工作人員不能留長發,女職工必須要戴上發網,店鋪內不允許出售香煙與報紙,器具必須全部用不銹鋼製作。要求一旦顧客在店鋪內丟落紙,必須馬上撿起來。關於職工的儀態舉止,則制定了一整套的行為規范,比如統一服飾、說話方式、不能同顧客發生口角等,甚至規定: 與其背靠著牆休息,不如走起身打掃等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 麥當勞
⑻ 世界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哪
世界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加州的聖貝納迪諾。
1940年,莫里斯和理查德跟隨他們的父親從蒙羅維亞遷往加州的聖貝納迪諾,他們開了一家快餐店。提供大約40種燒烤菜餚。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兩兄弟發現,餐廳的收入幾乎都來自於他們出售的漢堡包。於是他們便簡化了菜單,專注於出售漢堡包,薯條,奶昔,飲料以及蘋果派。
1948年以後,他們進一步簡化了自己的菜單,並正式更名為「麥當勞」。於是,一個世界快餐連鎖的奇跡便這樣誕生了。
這家餐廳擁有500個座位,是麥當勞(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共投資4000萬港元。在開幕儀式上,麥當勞(深圳)有限公司給深圳社會福利中心捐款15萬元。
麥當勞由此揭開了搶占內地快餐市場的大幕。
幾年下來其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恐怕連麥當勞公司都始料未及。如今黃色的「M」標志在中國的大中城市隨處可見。而滿懷新奇自豪地排隊購買麥當勞的景象至少是不復見了。
⑼ 麥當勞詳細制度
衣著整齊 帽子帶好,前面不能有頭發。不能留指甲,不許帶戒指。
每小時用殺菌洗手液洗手,產區員工每小時更換手套。
大堂員工半小時巡視廁所,搗垃圾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