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操作高氯酸,帶丁腈手套還是聚乙烯手套還是不戴手套好呢
高氯酸和橡膠反應,一般不戴手套的。微生物實驗室用乳膠手套,分子實驗室用一次性手套,化學用丁腈藍色手套。
我覺得戴幾層聚乙烯手套更安全。
乙烯手套薄,操作也比較靈活吧,用完就扔,挺好。
B. 高氯酸銨使用注意事項
在使用高氯酸銨時,需要嚴格遵循一系列安全措施。首先,在現場檢測時,可以採用非水滴定快速測定方法,如在《Propellants, Explos., Pyrotech.-1990》中所述。實驗室監測則推薦使用亮綠萃取高氯酸根離子的流動注射歧管技術,如《Anal.Proc.》1989年刊載的文章。高氯酸銨可通過吸入、食入或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對眼、皮膚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
急性毒性方面,大鼠經口攝入的LD50為3500mg/kg。高氯酸銨是一種強氧化劑,應避免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質(如硫、磷或金屬粉末)混合,否則可能引發爆炸。在高溫下,它也可能分解產生氨和氯化物。因此,工作環境必須保持無煙火、進食和飲水的限制,工作後需進行淋浴和更衣,保持個人衛生。
對於呼吸防護,建議在可能接觸粉塵時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眼睛接觸應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並就醫。身體防護上,應穿著聚乙烯防毒服,手部則需戴橡膠手套。皮膚接觸污染物時,要迅速脫去並用大量清水沖洗。對於吸入和食入的意外,應迅速撤離並提供適當醫療救助。
在處理濺灑或泄漏時,應隔離污染區域,限制人員進出,應急人員應佩戴自給式呼吸器和一般作業工作服。避免直接接觸泄漏物,並確保它不與有機物、還原劑或易燃物接觸。少量泄漏時,可採取掃除並轉移到安全地方,用水沖洗,稀釋後的水需妥善處理。大量泄漏則需收集並送至專門的廢物處理場所。
高氯酸銨應儲存在陰涼乾燥的不燃材料庫房中,與可燃物、硫磺等物品分開,防止受熱和潮濕,搬運時需輕拿輕放,避免碰撞。
(2)高氯酸用什麼手套好擴展閱讀
硼氫化鈉為無機化合物,外觀是白色粉末,容易吸水潮解,可溶於水和低級醇。硼氫化鈉的還原反應可以在鹼性的水、醇溶液中進行,沒有氫化鋁鋰那麼脆弱。反應結束時可以酸化(稀鹽酸即可,pH=1)分解硼氫化鈉,中止反應。可能會有白色固體析出。分解硼氫化鈉的方法是加檸檬酸(用量為硼氫化鈉摩爾量的二分之一)和稀鹽酸(或稀醋酸)共同調PH為酸性,多攪拌,注意低溫,少量多次。
C. 進行腐蝕品的裝卸作業應該戴( )手套
橡膠手套
腐蝕作業過程中必須戴橡膠手套,同時戴好防護眼鏡、圍裙、膠鞋等勞保用品。
擴展:
腐蝕品特性:強烈的腐蝕性、毒性、易燃性、氧化性。
強烈的腐蝕性
1.對人體有腐蝕作用,造成化學灼傷。化學灼傷與火燒傷、燙傷不同。化學灼傷在開始時往往不太痛,待發覺時,部分組織已經灼傷壞死,所以較難治癒。
2.對金屬有腐蝕作用。腐蝕品中的酸和鹼甚至鹽類都能引起金屬不同程度的腐蝕,使其遭受腐蝕損壞。可以腐蝕玻璃。
3.對有機物質有腐蝕作用。能和布匹、木材、紙張、皮革等發生化學反應。
4.對建築物有腐蝕作用。如:酸性腐蝕品能腐蝕水泥地面,主要是由於這類物品具有或酸性、或鹼性、或氧化性、或吸水性等。
毒性 多數腐蝕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氫氟酸、溴素、五溴化磷等。
易燃性 部分有機腐蝕品遇明火易燃燒,如:冰醋酸、醋酸酐、苯酚等。
氧化性 部分無機酸性腐蝕品,如:濃硝酸、濃硫酸、高氯酸等具有氧化性能。
腐蝕品分為酸性腐蝕品、鹼性腐蝕品、其他腐蝕品三項。
1.酸性腐蝕品
酸性腐蝕品危險性較大,它能使動物皮膚受腐蝕,它也腐蝕金屬。其中強酸可使皮膚立即出現壞死現象。這類物品主要包括各種強酸和遇水能生成強酸的物質,常見的有硝酸、硫酸、鹽酸、五氯化磷、二氯化硫、磷酸、甲酸、氯乙醯氯、冰醋酸、氯磺酸、溴素等。
2.鹼性腐蝕品
鹼性腐蝕品危險性較大。其中強鹼易起皂化作用,故易腐蝕皮膚,可使動物皮膚很快出現可見壞死現象。本類腐蝕品常見的有氫氧化鈉、硫化鈉、乙醇鈉、二乙醇胺、二環己胺、水合肼等。
參考文章:腐蝕性簡介和常見的腐蝕品-網路經驗
D. 高氯酸鉛三水合物安全措施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口罩,穿防毒服,戴橡膠手套。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如木材、紙、油等)接觸。穿上適當的防護服前嚴禁接觸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泄漏物,置於干凈、乾燥、蓋子較松的容器中,將容器移離泄漏區。
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還原劑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禁止震動、撞擊和摩擦。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