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麵包的流程
家庭自製烤麵包方法 :
1,溫水加蜂蜜,加酵母(按說明用量),拌勻,靜置15分鍾。
2,麵粉加酵母水,揉成面團,醒發2小時,發至原體積2倍大。
3,做成想要的麵包型狀,醒發1。5小時,刷上蛋液。
4,烤箱予熱至220度,烘烤35分鍾。
椰蓉麵包的做法
站站的方子,比較適合大批生產,我用的量是這樣:2大匙糖,1/2小匙鹽,2小匙乾酵母,1/2量杯牛奶,1/4量杯椰奶,1/4量杯水,4大匙瑪琪琳(或者黃油),普通麵粉3量杯,一隻雞蛋。
做法:
1)牛奶椰奶和水攪在一起,用微波爐轉一下,溫熱(溫熱就好,太熱了會燙死酵母的),加糖,加酵母,攪拌溶化。
2)站站說麵粉要過篩,那就過篩,加鹽,加雞蛋,用溶好的牛奶水和面,揉成面團以後,分幾次揉入瑪琪琳,一直揉至光滑,這一步,實在累蹄子,一邊揉,一邊想,應該買個麵包機了。然後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一倍大。
3)買來的碎椰蓉加雞蛋一個瑪琪琳一大匙糖適量,攪拌成椰蓉餡兒。
4)用拳頭擊打發好的面團,放出氣泡,在案板上分成小塊兒。擀成厚皮兒,把餡兒放在皮上。
5)像包包子一樣包起來。
6)包好以後,封口向下,放在案板上。
7)小心地擀成橢圓形的片兒,不要用力太大,椰蓉餡兒會跑出來。
8)對折。
9)均分4刀,翻一下,使得椰蓉餡兒露出。我分割的小塊兒太小了,擀不大,所以,做出來的東西,矮胖矮胖的,不像站站做的那樣,像佛手。
10)做了幾個,開始不耐煩,就把剩下的面擀成一個大餅,剩下的椰蓉餡兒都均勻攤上去,順手撒了一把家裡存的吃也吃不完的葡萄乾兒。捲起來,切成段兒。
11)二次發酵,又長了一倍大的時候,放進預熱350F的烤箱,烤15分鍾左右,表面顏色變成好看的黃色就是熟了。這個是米有葡萄乾兒的。
***麵包的面可以用你喜歡的任何一種配方,我是用的這個。
材料:高粉395G、鹽5G、奶粉8G、糖55G、蛋1個、酵母10G、水160G、油50G
做法:
1、揉面,揉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光)且面能拉出薄膜來。揉好後用保鮮膜覆蓋放在抹油的盆中在室溫下進行基本發酵,發至約二倍大,用手指粘少許麵粉輕輕扎洞,洞不會回縮或繼續下陷即為好了。
我這次有些發過了,實在是一來沒想到面能發這么快,二來是因為當時在QQ上和JMS聊得熱火朝天,都不記得及時去查看下了.....所以,那個誰誰誰....你們,都有責任哦!幸虧,成品組織不算非常棒,但還過得去。要不然哭死了。
2、基本發酵完成後,將面團分為約50G-60G/個,整理成自己想要的形狀,再進行二次發酵。夏天的二次發酵可以在整形好的面團上噴水或是抹上蛋液,置於烤箱中(烤箱關閉電源不必預熱),烤箱內置一碗溫水將面團發至二倍大,抹上全蛋液用190度烤至表面金黃即可。我這次做了四種,分別說說整形的方法。
1)蔥花麵包
將面團擀成牛舌狀,從上至上收口,收口朝下進行二次發酵。發酵完畢後將適量的蔥花、黑胡椒、鹽和色拉油調成蔥花餡,在發酵完畢的面團上用刀拉一長口,將蔥花餡填入。在麵包表皮上抹上全蛋液即可烘烤。
烤出來的成品有蔥花的香味,很是誘人
2)咖喱肉末麵包
先製作咖喱肉末餡:鍋熱少許油將肉末炒熟,裝出。用鍋內剩下的油爆香洋蔥末,下肉末、咖喱醬(粉)、鹽、雞精炒勻即可。
將面團擀成圓,包入適量咖喱餡,收緊收口,收口朝下進行二次發酵。發酵完畢後在面團頂用剪刀剪出十字口,防止烘烤過程中爆裂。刷上全蛋液即可烘烤。
3)梅花火腿麵包
將面團擀成牛舌狀,包入一根火腿成長條狀,收緊收口,用刀將面團切割4刀或5刀,要將火腿切斷,但火腿下方的麵皮不要切斷(暈,這個描述看得懂么?),將每段面團頭尾交叉錯開擰好,擰成梅花形,進行二次發酵。發酵完畢後在中間填上蔥花餡,刷上全蛋液即可烘烤。
4)小麵包
將面團擀成牛舌狀,從上至上收口,收口朝下進行二次發酵,發酵完畢後抹上全蛋液即可烘烤。
這種麵包就不必多說了,想必每個人都會做的,很簡單。
趣味自製麵包
介紹幾種以超市中常見的切片、漢堡胚、不夾餡的小餐包、起酥等為材料,自己動手調理花式麵包的方法。
㈡ 為什麼有時候揉面揉不出薄膜
很開心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對於為什麼有時候揉面揉不出薄膜,以蛋黃酥舉例從我個人結合生活經驗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與選擇的麵粉類型有關如果想盡快揉出薄膜,盡量選擇高筋麵粉,我們一般用的普通麵粉蛋白含量太低,而高筋粉蛋白含量高,韌性強,這樣揉的時候更容易揉出薄膜,也容易拉絲,更適合做麵包、面條類。
2.與麵粉內加的東西有關麵粉內加的酵母、鹽、糖、水分黃油都是影響面揉出膜的因素,麵粉內可以加糖粉、雞蛋、牛奶能增加面的柔度和韌性,更容易揉出薄膜。
3.與揉面的姿勢和時間有關揉面的時候從里向外一直搓,搓出去的面團收回來繼續搓,反復的搓,時間稍微長點更好。
4.與面團發酵時間長短有關我們揉一會然後用保鮮膜包住醒一會,然後繼續揉。這樣反復揉面,更容易揉出薄膜。一般面發酵大概20分鍾左右,醒兩次以上。
5.與和面的柔軟度有關和面的時候盡量去和軟一些,軟的面團,韌性更大,揉的時候更容易出現薄膜,硬的面團,沒有韌性。
以上就是我揉面過程揉出薄膜的希望經驗,與大家共享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大家好,我是拉麵那些事兒 ,本人從事蘭州牛肉麵行業多年,對於麵食的製作是專業級別的,揉面揉不出薄膜,這是什麼原因,下面我就從專業角度去講一下!
個人主頁有一系列蘭州拉麵製作視頻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遍
看了很多回答對於肉面出現不了薄膜的回答,說了很多原因,看似說的都很有道理,其實沒有幾個正確的。
面團出現薄膜需要具備幾點因素:
1.面團中的水與麵粉充分融合
2.面團經過充分的醒面過程
3.揉面過程要將面團揉到位
面團出現薄膜時說明了面團中的水與麵粉的比例正合適,且面團中的水份分布均勻充分與麵粉融合後的結果。而這樣的面團再經過揉面一系列操作後,會有一個特點也就是面團表面光滑且細膩。一般能出現薄膜的面團都具有外表光滑細膩的特點,但是並非所有光滑細膩的面團都可以出現薄膜。
個人主頁有鹵菜各種做法的講解和鹵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時解答鹵菜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原因就是 :面團薄膜的形成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就是面團中含有良好的麵筋網,所以才會有接近透明狀態的薄膜,如果面團中沒有良好的麵筋網,那麼面團一拉扯就會撕裂。
醒面的過程即是麵筋生成的過程
如果面團中水與麵粉的比例正合適,但是卻沒有充足的醒面時間,那麼面團也很難出現薄膜,無論是麵筋網還是水與麵粉都需要一個融合生成的時間。
分享拉麵專業知識,講解專業拉麵技巧,關注我教你在家自學蘭州看哈
揉面即是強筋的過程
有句話說的好,打倒的媳婦,揉倒的面,意思就是說面團揉的越多越勁道,揉面之所以能夠強筋是因為,面團經過醒面後,雖然生成了良好的麵筋網,但是麵筋網的排列卻不夠緊密,所以我們會發現面團醒過後體積會變大,所以我們揉面的過程即使壓縮面團體積的過程,同樣數量的麵筋網,面團的體積越小其筋度就越高,所以其柔韌性和延伸性也就越好,這就是為啥想要出現薄膜,揉面過程十分重要。
個人主頁有各種鹵菜做法的講解和鹵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時解答鹵菜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1.水與麵粉的比例不正確
發酵類麵食製作的面團需要根據麵粉的吸水性以及具體的麵食製作調整水的用量,一般都是一斤麵粉放250克-270克。過多或者過少的水都不利於薄膜的出現。
非發酵類麵食所用的水在235克-260克之間。
個人主頁有牛羊肉湯各種做法的講解和高湯製作經驗分享,定時解答調湯製作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2.揉面手法不對,導致面越揉越硬
大多數人揉面的手法用力技巧其實都是錯誤的,面少的話還能揉動面,但是如果說一袋子面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揉不動,這主要是因為揉面的姿勢和用力技巧導致的。專業人士揉面用的是身體的力量,以胳膊為支點,身體重心前傾的慣性力量傳遞到胳膊上,然後在到手上,這才是正確的揉面方法,而大多數人是用胳膊和手碗的力量,所以面揉不光滑或揉不透則很正常,因為揉面的力量不夠,所以揉面的次數就會增加,而這樣不正確的揉面方法會把面揉糟了,所以很難出現薄膜。
個人主頁有詳細拉麵製作視頻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下
3,揉面技巧:輔料的使用
揉面的時候准備些植物油,均勻塗抹在雙手上,這樣揉面的時候可以防止面破皮且不粘連,而且能夠最大程度上增加揉面的工作效率,植物油也具有給面團增加光滑度和增加延伸性的作用呦!
個人主頁有一系列蘭州拉麵製作視頻教程和拉麵各種配方的分享,本人定時分享:
各種麵食做法的講解,各種鹵菜製作講解和鹵菜香料配方分享,各種湯類製作講解和調湯經驗分享
揉面揉不出薄膜的原因有好多種,面團太硬和太軟都揉不出薄膜,一定要把面團做成軟硬適中的面團,在把面團放在面版上使勁揉,大約揉十五分鍾,薄膜就揉出來了
其實按照物理和化學的解釋來說,出膜是為了讓麵包中黏性最高的部分揉出來,具有很強的拉力和黏性。這樣放入的酵母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才會被包裹在黏性很大的麵包的氣孔中而逐漸長大,體積變到2倍以上。如果不出膜,黏性沒達到,就很難包裹住而二氧化碳,也就體積難以膨脹,就會做出一團死面。
您好
為什麼有時候揉面揉不出薄膜?
首先說用酵母發面是可以過夜的,之前我經常這么做,每隔地方溫度不一樣,也因為懶不想把活一天都幹了,所以經常頭一天晚上發面,第二天用
說一下酵母
酵母是一種真菌微生物,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都能夠存活,發酵主要是利用了酵母的生命活動,產生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其他物質,能夠讓面團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變得蓬鬆柔軟,在整個發酵過程當中,酵母一直是處於活躍狀態。
面團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氣,促使面團膨脹的過程。當酵母菌在面團內部有氧的環境下,將澱粉轉化為糖並消耗掉的時候,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時,面團的體積就會膨大,就發了起來。
和面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當然你也可以用冷水,我只是希望發面過程盡量短一些,能節約時間。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面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面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面團就硬,這樣的面團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面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某個新手親身證明2:1和出來的是年糕。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面團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濕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
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過期的酵母失去了活性,就失去了酵母發酵的作用,切記。
二次發酵也很重要:在蒸之前,最好再進行二次發酵,生坯在蒸鍋中靜置約20分鍾-30分鍾左右,建議不要忽略這一步。經過二次發酵的饅頭或包子,蒸出來肯定會比缺少這一步的好。天氣熱,蒸鍋里裝冷水,因為氣溫高容易發酵;天氣冷,蒸鍋里就裝熱水,更有助於二次發酵。
教大家一個不用揉面也能出手套膜的方法,正常活面之後把面團放到盆里,蓋上保鮮膜封好,放到冰箱冷藏里,冷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從冰箱拿出來輕輕揉一下,一拉就出手套膜了,然後進行面團排氣,然後整形進行2次發酵,面團是原來的2倍大就可以了,就可以烤麵包啦,非常省事
手套膜想迅速出來,我教你個辦法,放冷凍室二十分鍾出來就有膜了。
下面就是我按這個程序操作的,做的電飯鍋麵包 。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下面我做的經驗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手套膜」是烘焙愛好者製作麵包時,將高筋面團揉到可以套在手上類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種狀態,俗稱手套膜。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這個手工出膜好難。我試過,汗水都出來了。就是不出膜
我最近做麵包總結出一點,就是和好面團以後,先蓋保鮮膜醒發半個小時,然後再放在案板上,像搓衣服一樣反復來回揉搓,大約需要20-30分鍾,一定會出膜,親,你的沒有出膜應該是功夫還沒有到家,下次你按照我的方法試試,一定會出膜的
㈢ 為什麼用麵包機做出的麵包像饅頭怎樣做麵包能夠更松軟
首先,家用麵包機不同品牌、型號,做出的麵包口感都不太一樣。
更重要的是,看看每次烘焙展上琳琅滿目的各類添加劑,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自己做的麵包不如外面賣的松軟。
二發注意保持發酵的溫度和濕度,發到合適的狀態後,預熱烤箱,待溫度穩定方可放入。
這些操作過程,一坑連一坑,每一個細節的失誤都會導致麵包的不完美。可是手工的美妙也在於此,一股腦交給麵包機,就很難再在每一個環節上調整,沒辦法做出更好的麵包。
㈣ 手套膜揉過了是什麼狀態 怎樣判斷手套膜揉過了
手套膜是做麵包吐司很關鍵的存在,如果你第一次揉面,一直揉不出手套膜,或者說,不知道自己揉出來的是不是手套膜,應該如何判斷呢?其實,也有一種手套膜揉過了的狀態。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判斷手套膜揉過了。
手套膜揉過了是什麼狀態
很明顯的變化,和教程中不一樣。
手工揉可以做出很好的麵包,揉面最重要的並不是超薄的手套膜,而是面團溫度的控制,夏天天氣熱手揉容易升溫,面團溫度一旦高於28度就很危險,會斷筋過發於是烤出來就很粗糙,無論用什麼工具還是手揉,面溫控制都是至關重要,你可以選擇做甜麵包開始入門,甜麵包水量少,揉面揉到8分筋就可以了不需要很薄的手套膜,吐司水量大手揉的話初學者會比較痛苦,建議你去看看一些手揉的視頻學習一下方式,夏天可以用冰水揉面或者在空調房揉面。
怎樣判斷手套膜揉過了
拉手套摸不是看最後拉出來的摸是什麼狀態,是看拉的過程中面團表現出來的抗力。
揉過了是有明顯變化的,比如面溫升高,面團發熱;還有面團坍塌不成形;麵筋斷裂。
如果手套膜揉過了是需要重新再做的,不然你想吃的拉絲吐司效果就沒有了,如果懶得去做,那就直接這樣烤起來,說不定效果還可以呢?
㈤ 面團擴展階段和完全階段的區別
一、出筋
揉面的過程:面團逐漸形成有組織有韌性的麵筋的過程。最初麵粉和其他材料混合的時候是十分鬆散的狀態,這時並沒有形成麵筋。隨著麵包機的揉制和攪拌,麵粉慢慢開始成團,看不到鬆散的麵粉,此時說明面團已經開始出筋了。
出筋的面團:麵粉已經可以成團,但表面會比較粗糙,麵筋的韌性也不夠強。一般我們用中種法製作麵包時,中種面團揉至到這樣的初級階段(出筋)就可以了。
(5)怎麼出手套膜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1、面團發酵:
1、一般面團基礎發酵溫度在28度,濕度為75%,一發在麵包機60—80分鍾左右發酵完成,具體時間還要看面團的狀態而決定。
2、二次發酵溫度38度左右,濕度為85%,二發放在烤箱里發酵,這里重點要說如果你的烤箱發酵溫度高於40度,不建議打開烤箱的發酵功能。
可以接盆熱水放在烤箱里,烤盤放在比較靠上的位置,利用熱水的溫度和濕度來發酵面團,30分鍾取出熱水試下溫度,水涼的話再換一盆熱水。熱水我們就可以用家裡熱水器45度熱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