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鍋邊饃的做法
做法如下:
(1)准備材料:雞蛋1個、普通麵粉100g、水適量、鹽1/2小勺、香蔥適量、食用油1小勺;
(2)麵粉中調脊猜老入適量水,攪拌均勻;
Ⅱ 兒時媽媽的味道—鍋邊饃
當我初次有了記憶的時候,自己已經是穿著開襠褲的男子漢,在廚房門口光著個屁股,雙腿叉開騎在板凳上,兩只手使勁得拽著四腳條凳的一頭。手一邊使勁地拉著凳子頭,兩腳一邊往地上一蹬,板凳便把自己朝著想要的方向載過去了,農村叫這種小朋友的 游戲 叫「騎馬馬」。
但廚房中的那個身影卻依舊清晰卻又覺得模糊,在貧困的年代,能吃的並不是很多。媽媽的味道讓我永遠也不能忘記,使人回味悠長,每每憶起媽媽做的鍋邊饃,心中便像是冬季的暖風般吹在臉上,亦像是夏季的雪糕吃進嘴裡後的一股清涼,然後在自己的喉嚨打個圈圈,經過食道不留下任何痕跡直接進入到腸胃,瞬間的飽腹感侵襲全身。
媽媽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的人。對於60、70、80後的人來說,媽媽的味道是時間最好的。她們把所有的因窮困而帶來的飢餓都攬在了自己身上,把明或世間最好的美味留給了我們。鍋邊饃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
鍋邊饃看似非常簡單的食物。可是在那個年代,哪怕是吃飽一頓飯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鍋邊饃也是渴望而不渴求的充飢食物。麵粉相對來說其他食物更具有營養價值,雖然大家都不知道麵粉中所含的蛋白質等物質是什麼,但是麵粉能夠填飽肚子。農村種植的作物還是以小麥為主。
鍋邊饃看似簡單,做起來其實非常的復雜。曾經的鍋邊饃並沒有像現在的鍋邊饃一樣。因為以前做鍋邊饃大多時候都只能在蒸米飯的時候附帶做兩個鍋邊饃,而現在的鍋邊饃通常是在燒菜的時候將鍋邊饃放在燒菜旁,藉助燒時候的熱度來煮好鍋邊饃。
鍋邊饃的製作工藝復雜,鍋邊饃好不好吃,一是揉面團的質量,二是鍋中的溫度控制。揉面的質量是非常的關鍵,水分的把控必須要適中。媽媽揉面團的時候總是佝僂著身子,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搬地揉面團,並一邊揉一邊加點水。作為孩子的我總是天真無邪地在外面騎著板凳,偶爾將頭抬起頭看著廚房中那個汗流浹背的身影,我們無法理解媽媽在忙碌什麼,期待的是下一秒就能吃上美味的鍋邊饃,心理總是嘀咕著為什麼還沒有做好,心裡總是那麼地急不可待。
面團揉好後,需要用手將面團捏成一小塊一小塊地附到鍋邊,然後鍋中的柴火一定要弄成小火。對於柴火煮飯來說,火候的控制是一門最講技術的活。因為柴火的火苗那一秒種會熊熊燃燒,是我長到成年後都沒有控制住的。而媽媽的控火能力自然是非常的強的,每次做純滑的鍋邊饃帶著一點鍋巴,邊緣香脆,裡面細嫩Q彈。咬上一口更激褲伍像是吃著QQ糖,從嘴甜點胃。
Ⅲ 鍋邊饃饃怎麼做
材料:小麥粉適量,土豆一個,小白瓜一個,豇豆一把,胡蘿卜一個,蒜2瓣
步驟:
1
土豆,小白瓜,胡蘿卜切成條,豇豆摘成中段,備用。
2
小滑李麥粉根據自己的需要加,然後加冷水,開始揉面團,揉到不粘碗的時候就可以了。
3
菜油燒信巧熱,放入蒜,也可以加一點點干辣椒,爆香,加入土豆,小白瓜,胡蘿卜,豇豆,萵筍炒,炒一會就放入冷水,把菜淹住即可。
4
火放小,然後把面分成一個個的小劑子,拍成扁扁的圓面團,分別貼在鍋的邊滑讓鍵上,不要挨著水,要貼穩,不要掉進水裡了。
5
然後就蓋上鍋蓋開大火煮,煮到菜都熟了,饃饃也就熟了,起鍋前放鹽巴味精,即可。
Ⅳ 四川鍋邊饃的做法步驟圖,四川鍋邊饃怎麼做
用料
中筋麵粉卜山鄭 200g
玉米粉 100g
白糖 50g
鹽 2g
酵母 2g
泡打粉 唯悔 2g
水 型頌 320g
四川鍋邊饃的做法
所有乾性材料放入盆中,注意酵母不要直接接觸鹽和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