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速滑的危險性
當然了!對於任何人都是存在蘆鍵危險的,不過在短道速滑中,過硬的技術對於安全是有一定的保障的。
通常情陪虧巧況下在普通滑行中不存在危險,因為一般都不會摔到(無論彎道直道,只要你技術過關就沒有問題,一般人稍加練習和適應就可以在速滑中保持平衡)。傷害一般都因為摔倒,摔倒多發生於起跑入第一個彎道和彎道超越的過程中。如果只有一個人摔倒,撞上防護牆不會有太大事情。如果摔倒後影響到其他人,並且他們和你摔倒在同一區域上就很危險。因為冰刀非常鋒利,而且速滑冰刀比鞋子要長。因此很容易造成對身體頭部撞擊和切割傷害!!配備裝備能盡量減輕避免傷害,並不能完全沒有傷害。
如果練習速滑一定要做好防護。
你需要准備
1、短道速滑安全頭盔。(符合ASTM標准)頭盔必須形狀規則,不能有突起。空晌
2、耐切割皮革制連指手套合成材料手套等。
3、防割、防扎的護腿。
4、長袖長褲身服(防割、防扎有緩沖作用)。
5、軟墊或軟墊的硬殼護膝。
6、護頸。
7、冰刀管必須封閉,刀根必須是圓弧形。半徑最小10毫米。刀管最少有兩點固定在鞋上,沒有可動的部分。(這一條使比賽中規定的,一般跑鞋都符合這個標准)
而且在練習中一定要有專人指導,一般個人是不提倡練習的!而且對於場地的要求也很嚴格,在普通冰場上是不能玩的!如果你業余鍛煉穿跑鞋滑滑倒是沒有問題。
Ⅱ 短道速滑規則是什麼
規則
比賽場地面積為30米60米,跑道每圈周長111.12米,高伏比賽採用分組預賽、次賽、復賽、決賽的淘汰制,抽簽決定道次。比賽出發時,多名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滑行過程可以隨時超越對手。運動員必須戴防護頭盔和防護手套,身穿防切割服參加比賽。短道速滑1980年首次出現在冬奧會上,當時為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設男子1000米、女子500米和男女接力四項。1994年利勒哈默爾增加到男女500米、1000米和男女接力六項。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又增加了男女1500米,短道速滑已經增加到了八個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比賽由每組4名選手(有時5人或6人)進行比賽,集體出發沿逆時針繞圈滑行。這是一項多輪淘汰賽,每次比賽的前兩名晉級下一輪,直至決賽。短道速滑比賽中超越非常困難。超越通常戚瞎攜發生在直道的外道,如果領先者留下很大的空隙,也可能在彎道的內道完成。比賽中經常會出現摔跤現象,結果可能導致相當數量的申訴和取消資格。接力比賽由四名隊員按預先確定的順序依次完成,每一棒要滑一圈半或者兩圈。神沒接力交接棒由一名隊員推動另一名隊員完成。在隊友滑行過程中,其餘三名隊員在賽道的內部等待。
Ⅲ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區別在哪裡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區別在哪裡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區別在哪裡,速度滑冰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從英格蘭和荷蘭迅速傳入其他國家。速度滑冰分為標准場地速度滑冰和短跑道速度滑冰兩種。那麼你知道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區別在哪裡嗎?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區別在哪裡1
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有什麼區別?
無論從場地、裝備和規則,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都有很明顯的差別——
比賽場地一大一小,賽道距離一長一短
速度滑冰賽道長度為400米,與夏季奧運會田徑賽道距離相同。短道速滑比賽賽道長度則為111.12米(364.6 英尺)。 這兩條賽道也被俗稱為「大道」和「短道」。
更具體的場地數據,「大道」分內/外兩道,道寬5米。內冰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冰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 「短道」比賽場地面積為30×60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場地兩端弧形彎道處擺放黑色橡膠塊,作為標志線,也增加比賽的安全性,運動員不得滑入標志線內(直道區則沒有標志線)。
一個比時間,一個比名次
速度滑冰沒有預賽、半決賽和決賽,直接一輪定勝負。兩位選手同時出發,誰先抵達終點並不重要的,誰更快完成(用時最短)才是贏家;
速度滑冰採用計時賽賽制,分幾輪進行。因此每組組內排名非常關鍵,前幾名才有機會晉級到下一輪的比賽里;
可以理解為,速度滑冰與時間賽跑,短道速滑則是參賽者之間的直接PK。
截然不同的冰鞋構造
短道速滑需要應對更多急彎,冰鞋的質地普遍較速度滑冰更硬(更強的.支撐包裹),來幫助選手更好的控制滑行軌跡;
速度滑冰的冰鞋冰刀刀刃更窄更平,這樣蹬冰面積大而摩擦阻力小。更矮的鞋腰也有助於降低身體重心,減少空氣阻力,來幫助盡可能的高速滑行。速度滑冰的冰刀前部與鞋底固定,後部/鞋跟則可以分離開來。做氏這樣當運動員做出抬腿動作時,刀片仍然與冰面接觸;
短道速滑的冰刀底部會有一定弧度,與冰面接觸面積很小,便於在彎道時滑弧線前進。冰刀的刀身較高,即便經過彎道身體傾斜度很大,冰鞋也不會接觸到冰面;
兩純慶散種冰刀另一個區別在於長短——短道速滑冰刀平均長度在30-45厘米,速度滑冰冰刀長度在40-55厘米。
極致的速度追求 VS 強制性的安全裝備
短道速滑有一定的對抗性,外加更多彎道和更頻繁的超車,比賽經常出現摔倒和碰撞,危險系數遠高於速度滑冰。因此運動員必須佩戴安全頭盔、護目鏡、耐切割手套、護腿板、護膝等保護裝備。包括頸部也都要求佩戴專門的護頸;
而速度滑冰相對就沒那麼多安全性方面的顧慮,選手穿著的連體速滑服主要目的在於降低高速滑行中的風阻(他們的最高速度能超過60公里/小時)。
純粹的速度較量 VS 速度+技術的比拼
在技戰術方面,短道速滑要比速度滑冰豐富得多。選手們會採用領先類、拖後類、掩護/配合類等戰術,來成為最後的贏家——比賽緊張刺激之餘,多了很多不確定性。
留意短道速滑選手左右手的手套,它們並不一樣——短道速滑逆時針方向進行,因而左手會在彎道中充當一個平衡支點,所以左手手套上也會有額外的凸起扣子,來幫助這一行為。圖/wiki
曾在冬奧速滑拿到4金1銀1銅的約翰·奧拉夫·科斯Johann Olav Koss,也創造了總計1998天占據Adelskalender速滑榜單榜首的傳奇神跡。
最後,如果觀察兩項運動員的身材,還可能發現速度滑冰的選手往往比短道速滑的更為高大一些。這也是後者在面對較多彎道時,低重心帶來的先天優勢。
當然,這兩項運動的選手依然存在換項的情況。通常來說短道速滑選手的運動生涯相對更短,後期也會轉練速度滑冰從而延長運動周期。
速度滑冰和短道差拍速滑的區別在哪裡2
1、場地不同:
速度滑冰的比賽是在周長400米的跑道上進行,跑道由兩條直線和兩條180度的弧線連接而成,道寬5米,分為外道和內道。外跑道的外圈半徑為25米,而內跑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
短道速滑比賽場地面積為30米X60米,跑道每圈周長111。12米,直道長28。85米,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
2、冰刀不同
速度滑冰冰刀刀體一般很長,刀刃窄且平,蹬冰面積大,摩擦阻力小,鞋腰矮以便於降低身體重心,減少空氣阻力。
短道速滑冰刀的刀身一般較短、較高,刀刃底部有弧度,與冰面接觸面積很小,便於在彎道時滑弧線前進。
3、比賽形式
速度滑冰選手被分成兩人一組,道次安排和出發順序由抽簽決定。同組的兩位選手在發令槍響後,繞著冰道逆時針滑行,率先達到終點的獲勝。
短道速滑預賽一般由4名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一般獲得前2名的選手進入下一輪比賽,而之後的比賽站位則由上一場比賽的成績決定,排名第一則站一道,以此類推。需要經過預賽,次賽,半決賽,決賽;最後,決賽第一名獲得冠軍。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區別在哪裡3
場地
速滑競賽跑道最大周長為 400米,最小為333.33米,內彎道半徑不能小於25米或大於26米,每條跑道寬5米,最窄4米。短道速度滑冰,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
裝備
速度滑冰比賽的冰刀由刀片,刀身,前刀架,前大刀架,前托盤,後刀架和後托盤組成。速滑鞋底由硬質皮革製成,冰鞋用螺釘或鉚釘固定在鞋底上。由於速度滑冰的主要特點是速度,速滑刀身長,刀刃窄而平,冰面積大,摩擦阻力小,腰部短,從而降低重心和減少空氣阻力。
短道速滑運動員需要戴安全頭盔,由防割手套或皮革製成的手套,或不帶羊毛的合成手套,防割護腿,適用於耐用材料;帶墊子或靠墊的硬殼膝蓋,所有運動員必須戴國際滑冰協會批準的護頸。短道滑冰鞋的特點是葉片底部有短葉片和弧形。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小,便於電弧在拐角處前進。滑冰的刀刃很高。當刀片大幅傾斜時,滑冰鞋不會碰到。
起源
10世紀開始,出現用骨制的冰刀滑冰。到1250年左右,荷蘭盛行釘在木板上的鐵製冰刀,綁在鞋上,在冰面上滑行。17世紀,鐵製冰刀有了改進,有人發明了管式鐵製冰刀,使速滑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加拿大的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Ⅳ 速滑的規則有哪些
速前臘絕滑的規則:
一、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賽、次賽、半決賽、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4到8名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預賽站位通過抽簽決定,之後的比賽按照上一輪比賽成績確定站位,成績好的站內道。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 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
二、所有運動員必須佩戴下列裝備:
1、速滑安全頭盔應符合現行的ASTM標准。
2、耐切割手套或皮革制局物成的連指手套,或不含羊毛的合成材料手套。
3、防割、防扎耐用材料的護腿。
4、符合慧姿97.1402號MU型安全比賽服。
5、長袖長褲連身服。
6、軟墊或軟墊的硬殼護膝。
7、冰刀管必須是封閉的,刀根必須是圓弧形。最小半徑為10毫米。刀管最少有兩點固定在鞋上,沒有可動的部分。
8、所有運動員必須佩戴中國滑冰協會批准使用的護頸。
Ⅳ 短道速滑這一項目,運動員需要哪些裝備呢
運動員需要配備比賽衣褲、頭盔和護頸。
戴護頸有什麼作用?
之所以有這個要求,是因為佩戴護頸器可以保護運動員的頸部。因為我們發現運動過程中可能會有損傷,很多人在運動過程中直接摔了出去。如果不戴護頸,運動員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摔倒。所以對於運動員來說,佩戴護頸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頸椎不受壓迫,同時也是為了保護頸椎在下落過程中不受過度傷害。而且佩戴護頸器時要注意,一定要使用指定的產品。有很多運動員在練習,或者比賽,都會有摔倒的可能性,這樣的事件非常危險。即使他們很熟練,也可能發生事故,所以每個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都應該保護好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Ⅵ 速滑的訓練中,要怎麼注意自身的防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大部分人們都會在自己空閑的時間去做一些體育運動,來增強自己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一些人們喜歡速滑,他們認為速滑是一個非常健康的運動,但是我們要知道,在我們速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防護,否則就會使得我們的身體在速滑當中受到侵犯。
最後,就是在我們速度滑冰之前,一定要認真聽從教練或者是老師的講解,要知道,當我們剛學速度滑冰的時候,有一個經驗豐富的人給我們講解,可以說能夠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這樣有利於我們快速的掌握這項技能,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在穿上冰刀之後千萬不要在冰面上打鬧,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增加我們摔倒的風險。
Ⅶ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在本質上有哪些不同
短道速滑,顧名思義,就是在短道上進行的冰上比賽。這兩個事件之間局御最明顯的區帶臘鎮別是課程的長度。標准速滑賽道周長400米,而標准短道賽道僅為111.12米。舉例來說,速滑需要更強的力量,而短道速滑需要更高的技術。賽道設置的不同。速度滑冰(不含集體起跑)以內跑道和外跑道兩種線為標志,選手應遵循滑冰規則,一條內跑道和一條外跑道。短道速滑賽道從來沒有細分,滑冰選手可以在沒有交叉賽道的情況下任意滑行。
冰鞋是否固定,冰鞋尺寸、高度、寬度。滑板前端與鞋面固定,滑板後端與鞋跟可分離。速度滑冰的主要特點是速度快,所以速度滑冰的葉片長、窄、平,冰踏板面積大,摩擦阻力小。短道速滑的溜冰鞋是與鞋一起固定的。葉片短,與冰的接觸面積小,容易滑動和轉彎蠢粗。這種冰鞋有較高的刃體,所以當冰鞋有很大的傾斜度時,冰鞋不會碰到冰。短道速滑是我國冬季運動項目的傳統優勢。
Ⅷ 為了保證安全滑冰時身上不應攜帶什麼物品
身上不應攜帶有尖銳及容易弄傷身體的物品。
溜冰前,先要做一些熱身動作。開始溜冰時,要有10至20分鍾的輕松慢溜。
人多時,應避免做突然停止或轉身的動作。當離開或進入溜冰場時,應小心及避開迎面而來的其它溜冰者。
當跌倒時,記住要盡快起身及留心迎來的其它溜冰者。初學者應佩戴輕便頭盔、護掌、及護膝,以策安全。停止溜冰後,要做些輕松運動使身體冷靜下來,方可離開溜冰場。
滑冰(skating),亦稱「冰嬉」,很多人認為,滑冰是從外國傳來的「洋玩意」,事實上,早在宋代,我國就已經有了滑冰運動,不過,那時不叫滑冰,而稱之為「冰嬉」。「冰嬉」包括速度滑冰、花樣滑冰以及冰上雜技等多種項目。
自然場地:
1、要選擇安全的場地,在自然結冰的湖泊、江河、水塘滑冰,應選擇冰凍結實,沒有冰窟窿和裂紋、裂縫的冰面,要盡量在距離岸邊較近的地方。初冬和初春時節,冰面尚未凍實或已經開始融化,千萬不要去滑冰,以免冰面斷裂而發生事故。
2、初學滑冰者,不可性急莽撞,學習應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保持身體重心平衡,避免向後摔倒而摔壞腰椎和後腦。在滑冰的人多時,要注意力集中,避免相撞。
3、結冰的季節,天氣十分寒冷,滑冰時要戴好帽子、手套,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身體暴露的部位發生凍傷。
4、滑冰的時間不可過長,在寒冷的環境里活動,身體的熱量損失較大。在休息時,應穿好防寒外衣,同時解開冰鞋鞋帶,活動腳部,使血液流通,這樣能夠防止生凍瘡。
人工場所:
1、身上不要帶硬器,如鑰匙、小刀、手機等,以免摔倒硌傷自己。
2、穿冰鞋時,前兩三個扣眼的鞋帶可稍松,後面的鞋帶要系緊,腳腕在鞋裡不晃動為合適。
3、服裝厚度、松緊度以不妨礙運動為宜並戴手套,以免摔倒時擦傷皮膚。兒童可戴護具。
4、站立時兩腳略分開約與肩同寬,兩腳尖稍向外轉形成小八字,兩腿稍彎曲,上體稍前傾,目視前方。身體重心要通過兩腳平穩地壓到刀刃上,踝關節不應內或外倒。
5、滑行時要俯身、彎腿,重心向前,這樣就是滑倒了,也會往前摔,不會摔尾骨。初學者最常見的毛病就是滑行中直立身體,引起重心不穩摔倒尾骨,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側身用手撐地,減少沖擊。同時避免頭部撞到冰面或者過低。
6、滑行中盡量避免互相牽手,以免一起摔倒,造成傷害。
7、選擇適合自己的冰鞋種類和尺碼,在比較開闊的地方適應一下,學習一段時間能夠自己滑行時一定學會幾種停止方法。
8、檢查冰刀刃部有沒有嚴重磨損,防止蹬冰無力和側滑。
9、如果滑行有方向性,請不要逆向滑行。滑行通道中也避免急停。
10、不要在其他初學者身邊作花樣動作,或者擦肩而過。以免其受到驚嚇摔倒引起你和他人受傷。
11、不開闊的地方和人比較密集的地方,不要一味求快或者相互競賽。
12、不可避免沖撞的時候不要自己摔倒來減速和躲避,重心側向傾斜,有利於避免正向沖撞和躲閃,保護好頭部和胸部,可以伸手緩沖撞擊。
13、線或皮質手套必須有一副,免得摔倒後讓後面人的冰刀劃傷手。
14、摔倒後要立刻跪在冰面上,並慢慢起來,如果不能及時爬起要有同伴的保護,無人陪同時要自己監視周圍人的動向,防止他人撞擊造成意外傷害。
15、絕對不要躺在冰面上或者坐在冰面上很長時間,因為他人滑行時冰刀(特別是速滑刀)可能會戳到軀乾和頭部造成嚴重傷害!!如果需要他人幫助,可以呼叫周圍的人。
16、同伴摔倒了,若沒有必要,盡量不拉他起來,特別是在你穿冰鞋的時候!可能會造成你的摔倒,給你和對方帶來二次安全威脅。
17、滑行中感覺鞋子不合適一定不要怕麻煩,多次調節,直到合時為止。
18、如果冰刀蹬不住冰,或者側向打滑請立即去磨刀。
19、如果冰面質量突然改變,應該立即減速。
20、不要在不同場地打冰球!包括用冰球棍擊打冰球、將球放入場地用鞋子踢、揮舞冰球棍等。這些都會對場內人員造成嚴重安全威脅,特別是兒童。如果有人這么做,請遠離,或者通知場地管理人員。
Ⅸ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速度滑冰雛形最早出現在荷蘭,而後逐漸發展成為競速運動。而且滑冰運動可以很好的增強人體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以及柔韌性,以下了解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1
短道速滑比賽中的知識點
①只能搶跑一次,第二次搶跑將被判罰出局;②搶占內道是第一個贏得比賽的時機;③有良好的彎道技術才能不讓後來者超越自己;④彎道時身體傾斜角度越大,身體後方運動員越沒有空間超越;⑤彎道降速時是很好的超越時機;⑥發生滑倒及被滑倒後連帶摔倒的幾率很大;⑦短道速滑選手必須全副武裝防止受傷;⑧沖刺的一剎那仍要保持高度警惕。
短道速滑比賽規則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發展到如今分為男女個人比賽和團體賽。男女個人比賽項目均包括500米、1000米及1500米3項。男女團體比賽項目均需要4名隊員接力完成,男子團體賽滑行距離為5000米,滑行45圈;女子團體賽滑行距離為3000米,滑行27圈!
按照一般情況,500米、1000米短距離比賽的參賽選手為4~6名,前2~3名選手可以晉級下1輪比賽;1500米以上長距離比賽參賽選手為6~8名,前3~4名選手可以晉級下1輪比賽。預賽時滑道站位由抽簽決定,後續比賽按照上1輪比賽成績確定滑道站位,成績好的站在內側滑道!
短道速滑犯規動作分為兩種!一是起跑犯規行為:運動員在發令員喊出「准備」之後,如故意放慢准備動作,造成其他運動員起跑犯規,該運動員則會被判「延誤警告」。起跑時運動員冰刀任何部位在起跑線上或越過起跑線,都會被判起跑犯規。
每組比賽總共只允許1次起跑犯規,第2次起跑犯規的任何運動員都會被判犯規並需在裁判的`指引下迅速離開冰面!
二是賽道滑行中的犯規行為:短道速滑滑道較短,多名運動員同時滑行,可以隨意穿插,因此賽制允許運動員在一定程度上有身體接觸,但以推擠、沖撞、脫離滑道、降速、踢人出局等方式阻礙和干擾其他運動員前進的將被視為犯規。運動員一旦被視為犯規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2
短道速滑一圈是多少米
短道速滑一圈是111.12米。另外,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簽決定。
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短道速滑採用什麼賽制
短道速滑以名次論勝負,賽制採用淘汰制。首先小組預賽,前2-3名進入下一輪,即復賽;以此類推,復賽每個小組的前2-3名進入半決賽,半決賽的前2-3名進入決賽。通常500米、1000米決賽只有4人參加,1500米決賽可有6人參加,3000米可有8人參加。運動員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出發。
首輪比賽站位通過抽簽決定,其後各輪次均按照上一輪比賽成績分配道次,成績優者排在內道。比賽途中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
如用身體碰撞、絆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則受到取消比賽資格的處罰。違規被取消資格的選手無法進入下一輪的比賽。禁止脫離跑道、降低速度、沖撞、踢出局。
中國隊破短道速滑混合接力世界紀錄
在10月21日晚結束的2021-2022短道速滑世界盃2000米混合接力賽中,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組成的中國隊打破世界紀錄!在2000米混合接力賽第一組比賽中,由黃大憲、金雅朗領銜的韓國隊率先以2分38秒451打破世界紀錄。然而僅僅5分鍾後,第三組出場的荷蘭選手舒爾廷和隊友就以2分38秒094刷新了這一紀錄。
隨後,中國接力隊彰顯實力——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又將這一紀錄提高到2分37秒747,順利晉級半決賽。在21日其他比賽中,武大靖在男子500米第13組出場,以40.557秒位列小組第一成功晉級。在女子1500米1/4決賽中,中國選手張雨婷獲得第二組第一,韓雨桐獲得第四組第一,晉級半決賽。
如何看懂短道速滑
短道速度滑冰,簡稱短道速滑,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1992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短道速滑速度看上去非常快,但實際上和你在城市裡開車的速度差不多,優秀運動員一般能滑到50公里/小時的速度。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3
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有啥區別?
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有在賽場大小、賽道設置、選手裝備以及上場人數上的差別。
1.賽場大小。短道速滑場地面積相對較小,為30×60米,速度滑冰場地相對較大,周長400米,道寬5米。內冰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冰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
2.賽道設置。速度滑冰賽道有標志線並且分為內道和外道;而短道速滑賽道則沒有細分。
3.選手裝備。短道速滑運動員需要佩戴安全頭盔以及一系列耐切割、防扎的手套、護腿、護膝、護頸。而速度滑冰由運動員需身穿經過一系列嚴格風洞測試後用以減少風阻的帶帽連身服。
4.上場人數。速度滑冰比賽中,一般每組2名運動員同時出發。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項目,6人一排同時出發;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等短距離比賽一般4名選手同時出發,1500米及以上長距離比賽則是6-8名運動員同時出發。
短道速滑項目介紹
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長度較短的跑道上進行的冰上競速運動。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75年,國際滑冰聯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術委員會。1981年起,開始舉辦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
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爾加里冬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冬季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將短道速滑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由國際滑冰聯盟管理,該組織於1892年在荷蘭成立。國際滑聯組織的短道速滑比賽主要有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世界短道速滑青年錦標賽等。
速度滑冰項目介紹
速度滑冰(Speed Skating)是以冰刀為工具在冰上進行的一種冰上競速運動。在國際體育分類學上屬於滑冰運動。它是指在規定距離內以競速為目的的滑冰比賽,簡稱速滑,是冬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腳著冰鞋在冰面上滑行,藉助冰刀的刀刃切入冰面形成穩固的支撐點,通過兩腿輪流蹬冰、收腿、下刀,滑進動作以及全身協調配合向前快速滑行。
速度滑冰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早在十一二世紀,在荷蘭、英國、瑞士以及斯堪的納維亞一些國家的早期文獻中就有關於將動物骨骼綁在腳上在冰上快速移動的記載,這是滑冰運動的早期雛形。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速度滑冰從英格蘭和荷蘭迅速傳入其他國家,滑冰俱樂部也由此紛紛建立。19世紀70年代,一些國家建立全國性滑冰組織的要求開始產生。1879年,第一個全國性的滑冰領導機構—英國滑冰協會創立。
1893年1月,在國際滑聯的領導下,第一屆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男、女速度滑冰分別於1924年、1960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速度滑冰最高級的組織機構國際滑冰聯盟,1892年在荷蘭成立。中國的最高級組織機構為中國滑冰協會,1980年在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