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速滑手可以碰地嗎
短道速滑運動員在轉彎的時候會用手摸地,這么做其實是為了防止摔倒。
短道速滑運動員都會戴著訂制的手套,左手手套指尖有加固的塗層,就是為了減小運動員轉彎扶冰時,手指跟冰面之間的摩擦力。
短道速滑運動員在轉彎時會有離心力,用手扶冰可以防止自己因為離心力而摔倒。
『貳』 短道速滑的知識
短道速滑的知識
短道速滑的知識,因為冬奧會的原因,讓我們很多人都認識到了短道速滑,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以下分享短道速滑的知識。
短道速滑的知識1
1.短道速滑一圈有多少米?
短道速滑場地長為60米,寬為30米,一圈的長度是111.12米。
不同項目對應不同圈數,500米比賽要滑4圈半,1000米要滑9圈,1500米是13圈半,3000米要滑27圈,5000米則是45圈。
2.短道速滑速度有多快?
看上去非常快,但實際上和你在城市裡開車的速度差不多,優秀運動員一般能滑到50km/h的速度。
3.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區別?
區別還是非常大的。冰刀、場地、比賽方式都有不同。
速度滑冰場地一圈是400米,兩人一組進行比賽,場地中有分道線,每過一圈交換一次內、外道。短道速滑一般是4至6人一組,場地中無分道線,可在任何位置超越。
4.短道速滑是不是固定向一個方向滑?
對!就是逆時針方向。
這是多數人天生的習慣性方向,現有的短道速滑冰刀也是按照逆時針方向設計的,不信你穿上一雙比賽冰刀鞋順時針滑一滑,保證一拐彎就摔倒。
5.短道速滑的冰刀好像有點特殊?
事實上,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的冰刀各有不同。
短道速滑的冰刀又長又薄,而且為了過彎方便,冰刀不是固定在鞋底的正中間,而是有一定的傾斜角度,一般來說,左右腳冰刀均向左傾斜約15度。
速度滑冰的冰刀只有一個固定點,是「拖鞋式」.花樣滑冰的冰刀則帶有鋸齒和凹槽。
6.短道速滑的冰刀割到人怎麼辦?
被冰刀割破的確不是鬧著玩的`,因為短道速滑的冰刀非常銳利。因此,任何短道速滑比賽都對運動員的服裝有嚴格要求,運動員的防護服是用特殊纖維製成的,其原料與防彈背心所用的相同,冰刀割不破;
此外,運動員還必須穿護膝、護脛、護頸,戴頭盔,尤其是護頸和頭盔,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出現生命危險。
7.運動員還要戴上手套?
主要是為了安全。
運動員的手套也是防切割的,而且在高速過彎時,你會發現運動員的左手一般都會扶向冰面,因此手套的手指部分一般都會使用特殊材料製作。
8.怎麼判定犯規?
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一般來說,「故意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妨礙,推拉,撞擊,阻擋其他運動員」,即可被視為犯規,但比賽時情況千變萬化,很多時候裁判都需要看慢動作重放才能予以准確判定。
但比較確定的是,如果被認為是犯規者,則被取消成績,如果你受犯規干擾摔倒,摔倒前處於領先,一般會被判定晉級。
9.短道速滑的道次怎麼劃分?
不同比賽有不同規定。
比如在溫哥華冬奧會上,預賽分道是抽簽決定的,而進入下一輪後則按照成績排定道次,成績最好的在第一道,也就是占據優勢的最內道。
10.接力賽的規則是怎樣的?
每隊有4人參加,對每人所滑具體圈數並沒有嚴格規定,但為了保持較高速度,一般來說都由第一個出發者滑一圈,最後一個接力者滑最後兩圈,中間每過1圈半至兩圈接力一次。
短道速滑的知識2
什麼是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
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88年短道速滑首次被冬奧會列為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很適合亞洲人學習:
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裡面的亞洲人明顯更占優勢一些。短道是技巧更占上風,不在於誰的速度更快,而在於比其他人更快。所以,在短道,不僅韓國選手厲害,中國、日本甚至今年來連哈薩克的選手都不錯。
當然傳統強國加拿大、美國、義大利,最近崛起的歐洲強隊荷蘭、俄羅斯、匈牙利也都很有實力。黃種人厲害,白種人也不差。不過在短道速滑裡面,很少有大個,超過1米75,都算絕對大個;當然個也不能太少,矮於1米60,比賽中一旦合理碰撞,就會吃虧。
兒童幾歲適合學習?
根據個人愛好、身體狀況、自身柔韌性,是否選擇成為專業運動員還是業余學習,建議5~8歲年齡最佳。
兒童在短道速滑前最好佩戴下列專業裝備:
1)短道速滑安全頭盔應符合現行的ASTM標准。頭盔必須有一個規則的形狀,不能有突起。
2)耐切割手套或皮革製成的連指手套,或不含羊毛的合成材料手套。
3)防割、防扎耐用材料的護腿。
4)符合97.1402號MU型安全比賽服。
5)長袖長褲連身服。
6)軟墊或軟墊的硬殼護膝。
7)冰刀管必須是封閉的,刀根必須是圓弧形。最小半徑為10毫米。刀管最少有兩點固定在鞋上,沒有可動的部分。
8)所有中國運動員必須佩戴中國滑冰協會批准使用的護頸。
短道速滑的知識3
短道速滑的起源
19世紀80年代,加拿大修建室內冰球場,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經常到室內冰球場練習。及至9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魁北克、溫尼伯等城市相繼出現室內速度滑冰比賽。
1905年加拿大首次舉行全國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錦標賽,後逐漸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1969年加拿大在第33屆國際滑冰聯盟代表大會上,向與會代表散發了《短跑道速度滑冰規則》,1975年國際滑冰聯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術委員會。
1976年首次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尚佩思舉行國際短道速滑賽。1981年起舉辦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
短道速滑項目哪一年進入中國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1981年,短道速滑進入中國。1982年,國家體委正式決定在中國開展短道速滑運動,並將其列為全國和全運會比賽項目,國際滑聯也將短道速滑列為亞洲冬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從此,在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紛紛成立了短道速滑隊。
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爾加里冬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冬季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將短道速滑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中國代表團在以往歷屆冬奧會上獲得了13枚金牌,有10枚來自短道速滑項目。無論是楊揚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為中國拿下冬奧首金,還是王濛在溫哥華冬奧會上勇奪三金,一幕幕來自短道速滑賽場上的精彩瞬間,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平昌冬奧會,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比賽中一騎絕塵,以39秒584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奪得中國男子短道速滑的冬奧首金,也是中國代表團在平昌冬奧會上的唯一一枚金牌。
雖然近兩屆冬奧會奪金數連續下滑,但在2021-2022賽季的世界盃賽中,經歷了動盪期的中國隊終於亮出了家底,從四站比賽來看強隊底蘊仍在。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總共九個小項上,新增的混合接力是中國隊實力最強的一個。在四站世界盃賽中,中國隊奪得2金1銀1銅,在所有隊伍中排名第一。北京冬奧會將這個項目的決賽安排在開幕式後的首個金牌日,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隊對這塊金牌的志在必得。
『叄』 簡述短道速滑
簡述短道速滑
簡述短道速滑,滑冰作為一項新型健身運動被越來越多多的人接受,滑冰是一項非常好玩的運動項目,滑冰不僅好玩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簡述短道速滑。
簡述短道速滑1
短道速滑就是短跑道速度滑冰。
短道速滑,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長度較短的跑道上進行的冰上競速運動,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短道速滑以名次論勝負,賽制採用淘汰制。首先小組預賽,前2-3名進入下一輪,即復賽;以此類推,復賽每個小組的前2-3名進入半決賽,半決賽的前2-3名進入決賽。通常500米、1000米決賽只有4人參加,1500米決賽可有6人參加,3000米可有8人參加。
短道速滑首先速度滑冰類似個人計時賽,短道速滑類似F1的比賽,其次短道速滑的比賽場地比速度滑冰的小,最後速度滑冰是單敗賽制而短道速滑是小組賽制。短道速滑史上唯一 一個包攬全部奧運金牌的是中國: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包攬了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接力女子短道速滑項目的全部四枚金牌。
簡述短道速滑2
起源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早在19世紀80年代,加拿大許多滑冰愛好者,開始追求速度,它們在滑冰場圈了一個適合的場地後,開始嘗試速滑的競速比賽。這是短道速滑的前身。1988年短道速滑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2年成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
技術要求
短道速滑技術可分為:起跑技術、直道滑行技術、彎道滑行技術、沖刺技術、超越技術等。
起跑技術一般包括三個動作階段,即起跑預備姿勢、啟動和疾跑。
直道滑行技術在直道滑行基本姿勢的基礎上,兩腿交替連續完成蹬冰、收腿、下刀、支撐滑行,並配合擺臂形成完整的直道滑跑動作。
彎道滑行技術既要保持高速滑行,又要扣住8m半徑的彎道。在彎道滑行的區段也是體現戰術意圖的重要區域。
沖刺技術當臨近終點且運動員相距較近時,沖刺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以送刀式沖刺為例,在接近終點的滑行過程中,將重心落在有利於克制對手一側的腿上,將另一側腿迅速前伸,保持平衡沖過終點。
超越技術是取得比賽勝利至關重要的因素。超越可以分為主動性超越(包含速度性超越和技術性超越)、非主動性超越、彎道超越、直道超越和沖刺超越。
比賽項目
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和2022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設項相同,共設9個小項,分別是:
男、女500米,男、女1000米,男、女1500米,男子5000米接力,女子3000米接力,混合團體接力。
場地
比賽場地冰面最小尺寸為30×60米,賽道為橢圓形,每圈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內側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場地兩端弧形彎道處擺放黑色橡膠塊,作為標志線,增加比賽的安全性,運動員不得滑入標志線內。直道區則沒有標志線,可以任意滑行。
裝備
短道速滑項目需要的裝備有:安全頭盔、耐切割手套、防切割安全比賽服、護目鏡、冰刀、護頸、護腿板。
比賽規則概述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賽、次賽、半決賽、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由每組4-8名選手集體出發,每次比賽的.前2-3名晉級下一輪,直至決賽。
接力比賽由4名隊員按預先確定的順序依次完成,每一棒要滑一圈半或者兩圈。接力交接由一名隊員推動另一名隊員完成。在隊友滑行過程中,其餘3名隊員在賽道的內部等待。
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981年,開展短道速滑運動。1983年,舉辦首屆全國短道速滑比賽。1985年,成立短道速滑國家集訓隊。2018年,武大靖為中國獲得冬奧會首枚金牌。
簡述短道速滑3
短道速滑在室內冰球場進行的速度滑冰比賽,是速度滑冰發展演變的分支,但已自成獨立的競賽項目。1988年第15屆冬季奧運會列為表演項目,1992年第16屆冬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短跑道速度滑冰源於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1905年加拿大首次舉行全國錦標賽,次年美國也舉行了全國比賽,後來又多次舉行兩國間的比賽,並逐漸傳入歐洲和日本等。
國際滑冰聯盟於1978~1980年試舉辦了3次國際錦標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於1981年在法國的麥頓舉辦第1屆世界短跑道速滑錦標賽,以後每年舉辦一屆。
短跑道速滑比賽的項目通常是:男、女的單項均為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另有男子5000米接力和女子3000米接力比賽。1992年第16屆冬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的項目,男子為1000米和5000米接力,女子是500米和3000米接力。比賽時運動員必須頭戴護盔,手戴防護手套,身穿長袖連身服,冰刀後跟必須呈圓弧形。
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長度較短的跑道上進行的冰上競速運動。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75年,國際滑冰聯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術委員會。1981年起,開始舉辦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
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爾加里冬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冬季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將短道速滑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由國際滑冰聯盟管理,該組織於1892年在荷蘭成立。國際滑聯組織的短道速滑比賽主要有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世界短道速滑青年錦標賽等。
『肆』 首金次金全囊括,短道速滑奪金背後究竟有怎樣的力學黑科技
2月5日,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決賽,中國隊代表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任子威以2分37秒348的成績獲得冠軍,這是本次冬奧會上中國隊的首枚金牌。2月7日,任子威再奪第二金。短道速滑,顧名思義就是賽道很短,需要選手在有限的路程內,提升自己的速度。這裡面,力學的運用不可或缺。
先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短道速滑的賽場,賽場外形尺寸60米長、30米寬,賽道呈類橢圓形,周長111.12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度28.85米。這樣一個賽道,只有直道是可以加速的,彎道的時候能夠保持自己不減速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基本上沒有彎道加速的可能。
想要在有限的空間內,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快的速度,有3種類型的方法:素質、姿態和裝備。素質是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大家都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想要速度更快,必須有足夠的力來支撐。所以,運動員需要不斷的訓練,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讓自己有足夠的爆發力和耐力。
姿態是指運動員姿態的規范性。短道速滑追求極致的速度,平均速度約有50km/h,差不多是市區小 汽車 的車速了。這樣的速度之下,姿態的規范性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學過流體力學的同學都知道,空氣阻力與阻力系數、迎風面積、空氣密度、速度平方成正比。根據這個公式,速度越快,會導致有更大的空氣阻力。空氣密度是恆定的,無法改變。作為運動員,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動作姿態。不同的姿態下,阻力系數和迎風面積都不一樣,只有標准規范的動作姿態,才能降低阻力系數和迎風面積,從而進一步提升速度。
最後就是裝備了,它充分體現了運動的 科技 含量。裝備分兩種,一種是平時訓練用的,另一種是比賽穿戴用的。像剛剛說的,規范的姿態怎麼確定?難道是靠運動員的個人感覺?這顯然不太合適。航空領域用來吹飛機的風洞就可以用來給運動員吹姿態,這才是真正的黑 科技 。我國的風洞水平全球領先,設計一個運動員用的風洞簡直太easy了。風洞可以模擬風速,運動員改變姿態,通過感測器就可以測出不同姿態下的阻力變化,從而確定一個阻力最小的姿態。
穿戴式的裝備包括冰刀、防割緊身衣、頭盔、手套等。這些裝備在保護運動員的同時,需要盡量降低各種阻力。前面說過空氣阻力,緊身衣和頭盔也能起到降低空氣阻力的目的,衣服什麼材質、頭盔什麼造型,這些都需要風洞實驗的驗證。冰刀和手套則是為了降低摩擦阻力。冰刃壓迫冰面,兩者之間產生冰渣和水,起到了潤滑的作用,從而在運動的時候降低摩擦力。短道速滑的手套也是專用的,在拐彎過程中,由於需要提供向心力,人體向圓心傾斜,為了穩住身體,手可以扶住冰面撐住身體。這個專用的手套,指尖的手指扣是特殊材料製成,一般是樹脂或膠質,能夠降低手與冰面的摩擦力。
正是這些力學黑 科技 ,特別是風洞的運用,才能讓短道速滑運動員更快、更強。還有哪些運動也用到了風洞?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伍』 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為什麼1000米是分開滑,1500米是一起滑
張虹是長道的速度滑冰,每組2人分開滑
周洋是短道速滑,場地比速度滑冰要小,每組多人競技
『陸』 為什麼速度滑冰選手要穿戴食指套它有哪些保護作用
滑冰選手穿戴手指套,不僅可以保護手指不被低溫凍傷,在高速運動中也可以防止手指被風壓割傷。
速度滑冰作為一項追求速度和人體極限的冬季運動,它本身的訓練強度和需要的人體爆發力是非常之高的。因此為了保護許多冬季選手的身體安全,他們不僅會穿戴各式各樣的滑冰防護服,對於手指也會穿戴手指套來進行保護。這樣才能夠減少選手在滑冰當中,因為手指凍傷而產生的分心情況。
一:因為環境原因,滑冰選手要穿戴合適的防護裝備來保護自己。
速度滑冰對於時間的要求和速度是非常苛刻的。許多選手為了達到比賽時的完美狀態,都會在線下進行極長時間的艱苦訓練。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某些摔倒或者碰撞事故。穿戴合適的防護裝備,不僅能夠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健康,也是為了能夠最大化的發揮出他們的運動潛力。
『柒』 為什麼速度滑冰選手要穿戴食指套它有何作用
速度滑冰選手帶指套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手指。一方面可以防止自身的手被風壓割傷。另一方面在冰冷環境訓練時,手指套也可以保護手指不被凍傷。
速度滑雪作為冬奧會當中追求速度以及人體極限的一項速滑運動。運動員為了保護自身的身體安全,是需要做好各項裝備的穿戴和護理。滑冰手套可以保護運動員的手指。防止運動員在長時間的鍛煉當中手指凍傷影響訓練效果。而且由於速度滑雪速度過快,手臂在擺動當中也有可能會有被風壓割傷的風險。
一:滑冰選手帶指套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手指。
眾所周知。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滑雪運動員,他們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冠軍,都會在場下進行艱苦的比賽訓練。而由於滑雪場地一般都是非常寒冷的。如果不帶指套保護自身的手指皮膚。在常規訓練當中就會導致手指有凍傷的危險。都會對這些滑雪運動員的訓練成果造成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