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漢得樂手套怎麼樣
擴展閱讀
家居服睡衣怎麼穿 2025-07-23 17:02:21
大紅花配什麼睡衣 2025-07-23 16:51:49

漢得樂手套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1-14 05:14:46

1. 有人知道上海漢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么

我兒子在漢得做咨詢顧問,前個月剛好轉正,工資5400元,出差補助2400元,機票補助1600元,電話費400元,吃住由項目客戶方全部負責,公司管理比較人性化,但入職培訓3個月很累,一周一考試,不過關就淘汰。

2. 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被贊譽的人是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把諸葛亮比作麒麟、鸞鳳、呂望(姜子牙)、張良.
出處:
徐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卧龍岡,因自號為卧龍先生

3.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把諸葛亮比作麒麟、鸞鳳、呂望(姜子牙)、張良。

出處:

徐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卧龍岡,因自號為卧龍先生

4. 「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是誰說的說的是誰

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1、原文

徐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2、譯文

徐庶對劉備說勒馬:「我因為心緒像麻,忘了一句:這里有一個奇特的人,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你為什麼不去找他呢?「劉備說:「希望能勞煩你為我請他來與我相見。」徐庶說:「這個人不可屈服讓他來,您可以親自去尋找他。

如果得到這個人,和周得到呂望、漢得到張良沒有什麼不同。「劉備說:「這人和你相比才能德行怎麼樣?」徐庶說:「我和他相比,就象劣馬和麒麟、烏鴉和鸞鳳罷了。這個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在我看來,管仲、樂毅幾乎比不上他。

這個人有經天緯地的才能,大概天下就只有一個這樣的人!」

3、出處

出自於《三國演義》

(4)漢得樂手套怎麼樣擴展閱讀

1、《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2、創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5. 三國演義 鬢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彎鳳耳,無異周得目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 被贊譽的認識

徐庶說的,贊頌的是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卧龍岡,因自號為卧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6. 漢得面試多久給結果

漢得面試應該一個星期左右給結果。
1、個人形象要干凈、整潔、大方、得體。
面試是面對面的觀察和交流,形象是一個人給人的第一感官印象,好的形象可以贏得一些加分點,考官可以通過儀表來推斷一個人的身份、學識、能力、性格、態度等,可以判斷是否符合公職人員用人標准,與公職形象是否相匹配。考生平時要注意一下個人形象,尤其是平時不注重個人形象的,進入面試前還是需要多加練習,在進入考場前可以先簡單地活動一下面部肌肉,做一下放鬆操,面帶微笑然後再進入考場,在答題過程當中保持全程微笑,展現自己的性格魅力。總體來說,公職人員的形式就是要干凈、整潔、大方、得體。

2、穩定的情緒是抗壓的第一要素。
在面試中,大部分人都會感受到壓力的,尤其是對這份職位非常重視的人,因此,在面試前,還需要進行情緒練習,保持一個良好的面試心態,用積極樂觀的正面情緒去迎接面試,而不是用悲觀、害怕和畏懼的負面情緒去面對。負面情緒會使得考官對考生印象不佳,認為考生抗壓能力差、缺乏精氣。所以,考前通過心理調適並且反復對著鏡子或錄制視頻自己反復觀看的方式來練習自己的情緒,做到情緒可控且穩定。

3、在面試神一定要堅定自信,和考官保持交流。
面試實質上是考生和考官面對面的交流,在進入考場之前做幾個深呼吸,調整好心態,提醒自己要和考官有眼神上的交流,答題過程中眼神不躲閃。通過控制視線范圍,確保讓大多數考官能感受到眼神交流,盡可能做到目光堅定自信,讓考官感受到你的自信狀態,親和力,覺得你是一個溝通能力極強、可靠又踏實的人。

7. 求古文翻譯

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牆頭不能粉刷。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牆頭無法裝飾。」如今漢在秦之後立國,國家的現狀就象爛木頭、糞牆頭,(陛下)雖然有治理好的願望,卻沒達到目的的辦法。朝廷的法令一下達,違法犯罪的案件反而出現了;陛下的詔令一頒布,弄虛作假的現象反而發生了。這就像用熱湯為沸水降溫,抱柴去救烈火,只能使沸水更加沸騰、烈火更加旺盛而沒有一點益處。微臣有一個比喻,琴瑟之間不協調(就不能奏出好的音樂),嚴重的必須重新調試才能演奏;政策因脫離實際而不能推行,嚴重的必須認真糾正才可使國家得到治理。琴瑟應當重新調試而不去調試,縱然有技藝高超的樂工也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政策應當變更而不去變更,任你是多麼賢明的君主也不能將國家治理好。所以說,漢得天下以來,(陛下)時刻想著將國家治理好而至今沒有達到目的,失誤就在於應當變更過去那些不合時宜的政策而沒有變更啊。古人有這樣一句話:「站在水邊感嘆魚兒肥美可食,不如回去結網前來捕撈。」現在大漢朝建立大統希望將國家治理好已經七十多年了,(與其在舊制度的基礎上慘淡經營、維持現狀)不如重新制定新的政策取代過時的舊政策;有了這種變革,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國家治理好了,自然災害就會一天一天減少,福祿禎祥就會一天一天增多

8. 周公得呂望,漢王得張良是什麼意思

意思:周公指周文王,呂望指姜子牙。漢王指劉邦,張良為漢開國之臣。周文王得到姜子牙,大業可成,劉邦得到張良,大業也可成。這句話說的是明君得到賢良,一般用於形容得到有力的助手,如虎添翼。

出處: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原文節選:

正望間,忽見徐庶拍馬而回。玄德曰:「元直復回,莫非無去意乎?」遂欣然拍馬向前迎問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

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

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卧龍岡,因自號為『卧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雲莫非即『伏龍、鳳雛』乎?」

庶曰:「鳳雛乃襄陽龐統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玄德踴躍曰:「今日方知伏龍、鳳雛之語。何期大賢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備有眼如盲也!」

後人有贊徐庶走馬薦諸葛詩曰:「痛恨高賢不再逢,臨岐泣別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卧龍。」徐庶薦了孔明,再別玄德,策馬而去。玄德聞徐庶之語,方悟司馬德操之言,似醉方醒,如夢初覺。引眾將回至新野,便具厚幣,同關、張前去南陽請孔明。

(8)漢得樂手套怎麼樣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題材來源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

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中唐史學家劉知襲在《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可見這個時期三國故事已廣泛流傳於民間。

晚唐李商隱的《驕兒濤》中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說明至遲在晚唐時三國故事已婦孺皆知,宋代通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並且已經表現出「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

金元時代三國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雜劇中有許多三國故事劇。據《錄鬼簿》和《太和正音譜》記載,僅元雜劇中就有近三十種演述三國故事的作品。《輟耕錄》中記載的金院本有《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間(1321—1323)出現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該書是民間傳說中

三國故事的寫定本,約八萬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兩欄,上欄圖相,下欄正文。全書以司馬仲相斷獄故事為人話,正話從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結束於諸葛亮病死。

從平話的內容和結構看,已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但整體描寫粗枝大葉,文詞鄙陋不通,故事情節離奇,多不符合正史記載,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似乎還是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

從上述的記載和殘留的作品看,從晚唐到元末,在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愈來愈豐富,這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成書過程

元末明初,羅貫中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礎上,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三國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稱為嘉靖本,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

繼嘉靖本之後,新刊本大量出現,它們都以嘉靖本為主,只做了些插圖、考證、評點和文字的增刪、卷數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等,內容沒有大的改動。

社會影響

《三國演義》用一種比較成熟的演義體小說語言,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小說體裁,這不僅使當時的讀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書商們繼續編寫和出版同類小說的熱情。

自嘉靖以後,各種歷史演義如雨後春筍,不斷問世,從開天闢地,一直寫到當代。據不完全統計,今存明、清兩代的歷史演義約有一二百種之多。

清代乾隆年間,有一侍衛被擢拔為荊州將軍,家人皆大喜祝賀,唯此人不樂反哭,眾人奇怪,問原因,此人答道:荊州這地方,連關公關爺爺尚且守不住,現在派我去,明明是害我呀!

這則載錄於《竹葉亭雜記》中的趣聞,不正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三國演義》對後人精神世界影響之深么,都已經讓這位老兄拎不清文學與現實了。

《三國演義》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國讀者的歡迎。在明隆慶三年(1569)已傳至朝鮮,崇禎八年(1635)有一種明刊《三國志傳》就入藏於英國牛津大學。

自日僧湖南文山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作出了有價值的探討和極高的評價。

節選譯文:

正眺望間,忽然看到徐庶拍馬而回。劉備暗想:「元直返回,難道是不再去了嗎?」欣然拍馬向前迎上問道:「先生這次回來,必定有了新的想法。」

徐庶勒馬對劉備說:「我剛才心亂如麻,忘記了把一件重要事情告訴使君。這里有一名奇士,就在襄陽城外二十里處隆中居住,使君怎麼不前去尋訪?」劉備說:「我煩勞元直替我請來相見。」

徐庶說:「這人不能輕易前來,使君你要親自前往聘請。如果得到這人輔佐,就如同周朝得到呂望,漢朝得到張良。」劉備說:「這人的才乾和先生相比怎麼樣?」

徐庶說:「如果拿我來比,就好象是駑馬比麒麟,寒鴉配鸞鳳,這人經常自比於管仲、樂毅。據我觀察,管仲、樂毅才能也趕不上這個人。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大概是當今天下第一人!」劉備喜道:「我想知道這個人姓名。」

徐庶說:「他是琅琊陽都人,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是大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他的父親叫諸葛珪,字子貢,曾經當過泰山郡丞,早年亡故,諸葛亮跟著他叔父諸葛玄長大。諸葛玄和劉表有交情,所以投奔了荊州,安家在襄陽。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帶著兄弟諸葛均在南陽耕種。

諸葛亮喜好吟唱《梁父吟》的山東曲調。他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山岡叫做卧龍岡,因此自號為卧龍先生。這人是絕代奇才,使君應當趕緊前去聘請。如果這人肯出山來輔佐你,根本不用擔心天下不定!」

劉備說:「當初水鏡先生曾經對我說過:『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先生所說的難道就是伏龍、鳳雛嗎?」徐庶說:「鳳雛是襄陽龐統,伏龍指的正是諸葛孔明。」劉備說:「今天我才知道伏龍、鳳雛的意思。

真沒有想到大賢就在眼前!不是先生說破,我還會繼續有眼如盲!」後人有贊徐庶走馬薦諸葛詩曰:「痛恨高賢不再逢,臨岐泣別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卧龍。」

徐庶推薦了諸葛亮後再次辭別劉備,策馬而去。劉備聽完徐庶的話,才領悟到司馬德操所說,似醉方醒,如夢初覺。領眾將回到新野後便准備厚禮,攜同關羽、張飛前去南陽聘請諸葛亮。

9. 語文閱讀題 如何解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

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堪當大任的人才,如果(劉備)得到諸葛亮,就會像周公得到姜太公,劉邦得到張良一樣。

出處: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

白話釋義:

玄德說:「這人比先生才能德行怎麼樣?」也許說:「因為我比他,就象劣馬一起麒麟、冷鴉配鸞鳳啊。這個人每次曾自比管仲,樂毅;在我看來,管仲、樂毅幾乎不到這樣的人。這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了!「玄德高興地說:「我想知道這個人的姓名。」


(9)漢得樂手套怎麼樣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元末明初,羅貫中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礎上,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三國演義》。

現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稱為嘉靖本,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

繼嘉靖本之後,新刊本大量出現,它們都以嘉靖本為主,只做了些插圖、考證、評點和文字的增刪、卷數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

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等,內容沒有大的改動。

10. 誰說的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被譽為的人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徐元直走馬薦諸葛

正望間,忽見徐庶拍馬而回。玄德曰:「元直復回,莫非無去意乎?」遂欣然拍馬向前迎問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

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卧龍岡,因自號為『卧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
徐庶說的,指的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