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為什麼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
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貳』 手套膜是一鼓作氣揉還是醒一會兒揉一會兒
大家都知道,做麵包很多配方都需要揉出手套膜,這樣麵包才能拉絲,而手套膜最大的『剋星』就是高溫。一旦面團溫度過高,你就會離手套膜越來越遠,面團變得糟糟的。
今天咱們就以蜂蜜小麵包為例子。教大家如何在高溫的天氣手揉手套膜,只要掌握這個方法,手套膜就變得很輕松,不需要廚師機,只用雙手,也可以10分鍾搞定。夏季,教你10分鍾揉出手套膜,記住這2點,做出松軟拉絲小麵包
【手揉手套膜,夏季版】
蜂蜜脆底小麵包
配方:
200克高筋麵粉,40克糖,3克耐高糖酵母,1個雞蛋,80克牛奶,20克黃油,2克鹽,適量蜂蜜和白芝麻。
做法:
1、首先將除牛奶,鹽,黃油外的材料放到一起混合均勻,然後倒入牛奶,一邊倒一邊攪拌。不要一次都加完,預留10克左右。因為麵粉牌子不同吸水性也會不同,而且雞蛋也有大有小,這些都可以通過調節牛奶的量來實現。
但是這個配方整體來講過是非常濕潤的,液體量比較大,這是因為手揉手套膜不斷接觸手的溫度,搓開收起的過程都會比廚師機更快的流失水分。所以需要更大的液體量,但同時也有一個缺點,就是製作初期你會覺得他非常的黏手。
2、揉到沒有乾麵粉,就可以把它轉移到案板上開始揉面了,想要軟面不沾到滿手都是,就需要藉助一個刮板,一隻手利用掌心往外推面,另一隻手把面團刮回來,反復重復這個動作,你會發現面團越來越不粘手,而且搓出去收回來也會更加的光滑,沒有麵疙瘩。
然後檢查面團的狀態,可以拉出比較厚的膜,此時的面團是光滑的,也就是咱們平時蒸饅頭的狀態。
但是這個狀態做麵包是不夠的,如果是氣溫比較低,這時候可以加黃油繼續揉到拓展階段,但是夏天氣溫高,就需要讓面團休息一下,利用冰箱冷藏,讓麵筋自己形成,同時給面團降溫。
3、冷藏的時間最短30分鍾,也可以延長到半天的時間,看自己的時間安排。
然後拿出冷藏好的面團重新放回案板,加入軟化好的黃油和鹽,將它們包入面團中,繼續重復揉搓的動作,慢慢的黃油吸收,此時的面團是柔軟不粘的。再配合幾個摔打的動作就可以快速完成揉面了。
摔打的動作是一手拿住面團的一端,然後摔在案板上,面團就會變成長條形,然後將手裡的面團頭與案板上的面團疊合在一起,露出光滑面,繼續摔打,繼續疊合重復這個動作。大概5分鍾左右,用手取一小塊面向四外拉開,可以看到非常光滑有韌性的手套膜,不會輕易的破裂,用手戳洞,邊緣光滑即可。
4、揉出手套膜後,團成光滑的面團,放到碗中密封醒發至2倍大,醒好的面是這種按壓有很多氣泡的樣子,給它轉移到案板上,揉搓排氣以後下成6個相同大小的劑子。
5、把劑子團勻後,放在案板上擀成牛舌狀,因為這個面團的水分很大,可以適當加一點乾麵粉,然後翻個面,把一端壓薄片,從厚的一端捲起來,捲成一個卷,再從中間切開備用。
然後准備脆底:碟中放一勺蜂蜜一勺水攪拌均勻,另一個碟中放一勺麵粉,三勺砂糖,四勺白芝麻攪拌均勻備用,電飯鍋內抹一層黃油,然後把切好的小劑子蘸一下蜂蜜,再蘸一下白芝麻,整齊地碼放在電飯鍋中,蓋上蓋子不要開火,二次醒發20分鍾。
6、20分鍾後你會發現麵包已經醒發的白白胖胖的了,用手輕輕按壓可以回彈,這時候就可以開火了,加熱40分鍾即可。
7、40分鍾後我們的電飯鍋版蜂蜜小麵包就做好了,因為沒有用烤箱,所以現在看起來顏色還是白白胖胖的,可是味道非常好聞,一股蜂蜜的甜味和淡淡的奶香味,我們把小麵包拿出來看一下。
拿出來以後,你會發現蜂蜜小麵包的底部讓你立刻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外皮金黃酥脆,打開後內部松軟拉絲,入口綿柔細膩,真的超級好吃。
這么好吃的蜂蜜脆底小麵包,做零食也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做法簡單,無需廚師機也可以揉出手套膜,無需烤箱也可以做麵包,方法簡單,配方詳細,你還在等什麼?趕緊行動起來吧!
『叄』 怎麼製作麵包更柔軟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將需要做麵包的材料放入碗中攪拌均勻,揉成面團切成塊狀。放烤盤里刷油,上下火170度15分鍾即可。
主料:麵粉
輔料:酵母、玉米油、牛奶、白糖、鹽。
具體做法如下:
1、將需要做麵包的的材料准備好。
2、所有材料倒入碗中拌勻。
3、揉成一個面團用保鮮膜蓋好,在正常溫度下。
4、將面團揉好,擱置一晚。
5、 將面團揉切成塊狀。
6、一個個擀成一張皮重疊在一起,從上往下捲起對半切開。
7、放烤盤里在發15分鍾面上刷一層油。
8、上下火170度15分鍾,即可食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自己在家做麵包怎樣能更松軟?
1:想做出理想的麵包、首先從麵粉的選擇開始、根據蛋白質含量的不同可分為低筋麵粉、中筋麵粉、高筋麵粉.
2:低筋麵粉、蛋白質含量低於或等於9%、一般用來製作蛋糕、餅干、西點等做出的口感很松軟..低筋麵粉柔出的面團彈性小、氣孔小而均勻.
3:中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在10%-11%、我國一般用來做餃子、大餅、饅頭、面條等主食、歐洲人常用這種麵粉做麵包.
4: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高於或等於12%、揉出的面團十分柔韌、一般用來做麵包.
5:法國小麥粉區分的標準是根據麵粉中灰分含量來定的、灰分表示麵粉中礦物質的總量、將小麥磨成粉時、會去除麩皮和胚芽的部分、只取胚乳、而麩皮與胚芽正式灰分的主要來源.灰分含量越低、麵粉越白、根據灰分含量的高低分成各種型號、國內常稱為T(type)系列麵粉.主要包括T45、T55、T65、T80、T110、T150.T後面的數字越大、代表作麵粉做所含的灰分含量也越大.
6: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真菌、麵包發酵過程中讓麵包膨脹的原因、酵母利用小麥粉以及輔料中的糖來發酵、它能分解材料中的糖分、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機酸等影響麵包風味、產生香氣.常見的有活性乾酵母和鮮酵母.即發活性乾酵母等.
7:鹽、具有提味、調節和控制發酵速度、調節酶的催化作過程、增強麵筋筋力和防止雜菌繁殖等作用.
8:水、在打面的過程中、麵粉中的麥古蛋白和麥膠蛋白吸水形成麵筋、可以改變水量和溫度來調節面團的硬度和溫度.
9:糖、有促進發酵保水性的作用、增加製品的風味、上色、延緩老化等左右.
10:蛋、主要使用全蛋液、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以防止面團老化、增加彈性的作用.
11:乳製品、能增加麵包的風味、烤出漂亮金黃色澤的作用、其中乳糖和脂肪的成分、會讓麵包產生柔軟、微甜的口感和香氣.
12:黃油、由乳製品加工而成的一種天熱的動物性油脂、主要是提高面團的延展性、延展性較好的面團在烤爐中會充分膨脹、烤出的麵包蓬鬆柔軟.
我剛自己做的花生醬麵包蓬鬆柔軟、咸香可口.
1:准備130克高筋麵包粉、1.5克耐高糖酵母、20克蛋液、10克糖、2克鹽、黃油10克、水40毫升.花生醬適量.液種(50克高筋麵包粉、50克水、1克酵母調至成的.需要把調至好的液種放冰箱里冷藏一夜在用)
2:把除了黃油外、其他的食材放到麵粉中攪拌均勻.攪拌成絮狀後下手開始揉面、面團揉至均勻出厚膜後加入黃油、
3:面團盡量多揉一會、揉至面團表面光滑有延展性、有薄膜出現的狀態、這樣做出的麵包更蓬鬆柔軟.
4:將揉好的面團蓋上保鮮膜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至2倍大.
5:發酵好後、手指沾點水戳個洞、不變形就是發酵好了、
6:把面揉一揉排排氣、蓋上保鮮膜在鬆弛15分鍾、方便下面的操作.
7:鬆弛好後、把面團按扁、用擀麵杖擀成大餅、大餅不要超過模具的長度就行、可以寬一點、擀好後把花生醬塗在面餅上、我用的是2勺花生醬、裡面又加了點花式碎、這樣更香、花生醬要選稠一點的、要不然容易流出來.
8:把鋪好花生醬的面餅、左右折疊、把中間多介面捏合好、然後用刀切成3份.
9:接下來就像編麻花辮一樣把它編起來.
10:編好後、把它放到模具中、放到溫暖的地方在發酵30分鍾.發酵好後在上面刷點蛋液、撒點杏仁片.烤箱提前預熱好、放到下層上下火160度、烤150分鍾左右、烤箱不同注意觀察顏色變化、
11:烤好出爐後震兩下、震出裡面的熱氣防止塌陷.很好吃的麵包、咸香可口、滿口香.
12:烘培看似簡單、需要多實踐、從麵粉的選擇到最後的烘烤、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成品的形狀、顏色和口感、多多實踐和總結在家裡一樣可以做出好吃的麵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想要麵包柔軟可以試試用波蘭種面來製作麵包,波蘭種麵包的特點是非常柔軟,放的時間久了也不會硬。
今天我們用波蘭種面來做蒜香麵包,一款非常柔軟拉絲的麵包。金黃的表皮搭配翠綠的蔥花,看著就很誘人,麵包裡麵包了香腸,蒜香十足,一口下去柔軟筋道咸甜適中,讓人百吃不厭。
先做波蘭種面:
高筋麵粉:60克
水:60克
普通酵母:1克
60克水中加入1克酵母攪拌混合均勻,加入60克高筋麵粉,這個面團水分很大,非常粘手,不需要用手揉,直接用筷子把面團攪拌混合均勻加,包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一晚,或者室溫發酵3小時左右。
接著來做主面團:
高筋麵粉:200克
黃油:20克
糖:25克
鹽:2克
耐高糖酵母:3克
全蛋液:20克
水:100克
麵包機中加入除了黃油以外的所有材料,開啟揉面功能。大約揉面10分鍾左右,這裡面團不需要揉到光滑,蓋上蓋子靜置20分鍾,給面團一個形成麵筋的時間。(如果用手揉面,也是大致把除了黃油以外的材料都揉進去之後靜置20分鍾)
靜置20分鍾後回來加入黃油開動麵包機繼續揉面,大致揉20分鍾後,只能拉出粗膜,可能是麵粉的問題也可能是麵包機率太小,我試過很多次都無法揉出手膜。不過沒關系,我們手上稍微抹點油,把面團移到案板上,按扁成一個長方形,用擀麵杖敲打面團,從右往左或從左往右都可以,確保每一個面團都敲打到位。
全部敲打一遍後折疊按扁繼續敲打,這個過程可能需要重復3 5次,敲打5遍過後,基本上都能拉出很薄的手套膜。這個方法非常管用,基本上都不太需要揉面,但做出來的麵包同樣柔軟拉絲。
面團敲打出手套膜之後揉面這一步就完成了,把面團拿在手上,光面朝上,用向下翻的手法把面團整理成圓形,放入大碗中蓋上保鮮膜醒發至兩倍大。
醒發後的面團比之前大了很多,簡單的按壓排氣後如果會粘手可以手上沾點油把面團取出來移到案板上,用擀麵杖干一遍再次排氣。
排氣後把面團分割成大小均勻的8個小面團,依然是光面朝上,向下翻的手法,把面團整理成圓形。
接著來准備蒜香配料:
香腸:8條
黃油:黃油30克
細蒜泥:20克
細蔥花:15克
鹽:2克
糖:10克
拿一個面團,包進香腸後像包包子一樣,收口捏緊整理好,收口朝下放入烤盤中,蓋上保鮮膜二次醒發。
發酵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們把黃油,蒜泥,蔥花,糖和鹽全部混合均勻,放入裱花袋中備用。
二次醒發後,麵包體積明顯變大,先刷上一層蛋液,然後用一把鋒利的小刀在表面割出裂口,再把准備好的蒜香泥擠在裂口處,可以適當多擠一些。
烤箱提前預熱,180度預熱5分鍾。
把麵包放入烤箱,180度烤20分鍾左右,最後幾分鍾注意上色,顏色過深需要加蓋錫紙。(具體烘烤時間根據自家烤箱的脾氣適當加減
烤的時候就能聞到滿屋的蒜香味。這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麵包,蒜香濃郁,咸甜適中,一口一口停不下來呀!
怎麼製作質地蓬鬆的麵包?首先建議使用湯種法做麵包,用湯種法做出來的麵包會蓬鬆很多,而且放上兩三天還很軟綿。
而且製作湯種方法不難,不需要像「老面」、「中種」般,要等好幾個小時(甚至過夜),只要經過8小時,就可以加進面團做麵包,所以一次可以多做,放在冰箱保存,數日內皆可使用。
有些朋友會問,怎麼每晚的出爐麵包非常蓬鬆,但第二天就幹了些,為甚麼呢?有甚麼麵包會比得上剛出爐時,軟綿得無可抗拒。因此就可了解,一些麵包鋪賣剛剛出爐的麵包時,客人排長龍也要買了。
要做蓬鬆的麵包,有兩個地方要留意:搓粉要夠功夫。發酵要夠體積1.搓粉要夠功夫
當用力搓或壓面團,無論是手搓或麵包機攪打,會出現一些麵筋。面團受熱膨脹,這些筋就是支撐起面團的組織,當中留下很多氣孔。筋越多,氣孔越綿密。麵包內部組織越細致,口感越蓬鬆。烤麵包用高筋粉會最好,因產生麵筋比較多。
如果用手搓面團,好像用洗衣板洗衣的手勢動作,當然費力。但很多人喜歡。搓面團的時間,各人不同。跟力度和速度有關。新手可能用上一個小時。老練的可能 20多分鍾就完成。
怎樣的面團算揉好呢
可以嘗試打開面團,能夠張開一堅韌的薄膜,用手指把薄膜穿破一個圓孔,表示面團已揉至完全階段,已經成功揉好了。 但切勿揉過度,否則麵筋會斷裂。
但如果是甜包,或喜歡吃沒那麼堅韌的質感的話,就不需揉至完全階段。只需搓至面團可張開一薄膜,但薄膜穿破時,是不完整的破裂,至此擴展階段就可停止。 總的說,麵包要烤得蓬鬆,首先是要揉面團夠功夫。不能偷懶的。
2.發酵要夠體積
發酵,就是使面團更蓬鬆的一個重要步驟。面團發酵的時間不一定,天氣熱,時間較短。天氣冷,時間較長。 經過兩次發酵的面團,烤出來的麵包會更好吃。兩次發酵中間,讓面團鬆弛15分鍾,然後整形入烤盤。
面團發酵的環境最好在 28C,約一小時。其實,天氣不太冷的話,用保鮮膜蓋著面團發酵也可以。 有人可能放入微波爐,裡面放杯熱水,其用意是幫助面團發酵更好更快。 我的一位朋友,她用保鮮膜蓋好,放在近太陽溫暖地方,另一位朋友,蓋上保鮮膜後再加暖毛巾,也可以。
無論用怎樣的方法,也要測試面團是否發酵達標。面團發酵後發大至 2倍才算合格。可以的話,待至 2.5倍就更好。 總的說,發酵要夠體積,麵包才會夠蓬鬆。
製作酵母麵包,麵包在烘烤時蓬鬆不起來的原因原因1:酵母失去活性了
不管酵母有沒有開封,都建議在保存期限內用完,因為酵母放太久的話,就有可能會失去原本的活性,若是將已經沒有活性的酵母用在製作麵包的面團中。 就有可能會讓麵包在烘烤時蓬鬆不起來,而導致失敗。為了確認酵母是否還新鮮,可參考下方我提供的方法來做測試。
將食材速發酵母1小匙、32度溫水50CC、白糖一點點攪勻,微波爐內置放熱水一杯,實測溫度約為26度C,置放於微波爐中10分鍾。
如果起泡越快越多,表示活性很好,此時酵母粉可以減量使用,若起泡少,表示酵母快失效了,如果完全不起泡,這酵母就不適合再用了。
原因2:喚醒酵母時用的水溫度太高了
在喚醒酵母的步驟時,需要先將糖溶解在水中,再把酵母放入糖水中溶解,聽起來很簡單,但是這個糖水的溫度非常重要。 理想的溫度介於 40度C 45度C 之間,如果低於 40度C,可能會無法喚醒酵母,如果高於 45度C,則有可能會殺死酵母,萬一酵母無法發揮作用,麵包在烘烤時也會無法蓬鬆。
原因3:製作面團時的環境溫度過低
在溫度較高的夏日製作面團時,通常都會比較順利,因為溫暖又潮濕的天氣會讓面團發得很漂亮,但是在冬天溫度較低時,如果製作面團的室內環境也一樣冷,就有可能會影響到酵母的活性,導致麵包在烘烤時無法蓬鬆, 因此建議在較低溫度的環境下製作酵母面團,可以使用發酵箱,或是將暖氣開到適合的溫度等等。
怎麼製作蓬鬆麵包疑問解答一、我跟食譜做,但發現湯種面團好濕好黏手,我改用麵包機搓,不過造型時都好難,不知道這個情況是不是正常,我是不是要加點粉先造型好呢?
湯種面團比較濕,所以烤出來的麵包就比較蓬鬆和保持多天。要撒些粉才可以整形。是正常的。但避免撒得太多,以免影響面團。其實撒了粉在面團外面就不黏手了。除非把面團內部翻出來,那就又要加粉。
二、面團比較濕和黏,我是用麵包機揉面團,請問是如何順利滾圓面團呢?在表面撒粉就可以嗎?我滾的時候,裡面會有些面團被翻出來,黏在棍子上,好難整形呢,多滾幾下的話整個就黏在工作台上了。
面團要揉到不黏手的。整形時,可以撒少許麵粉,但不要太多,以免破壞了面團的組織。用面團模式總時間 1:15是包括搓面團和靜置發酵。
當中搓面團程序約20分鍾。我通常在麵包機完成第一次20分鍾搓面團後,就關閉它,然後再開,重頭再來一次,即是說搓面團多20分鍾,跟著讓面團留在麵包機中完成第一次發酵。這樣做就不會出現你描述的現像了。
三、請問什麼是:兩次發酵中間,讓面團鬆弛15分鍾,然後整形入烤箱,什麼是面團鬆弛15分鍾?是不是拿來揉了後,才整形放進器具里在發酵第2次?我可以用手揉嗎?順序也是一樣倒入盆子里嗎?
兩次發酵中間,讓面團鬆弛 15分鍾,意思是讓面團靜置15分鍾,滾圓後不動它,之後面團就會鬆弛,組織不會那麼綳緊,方便整形。靜置15分鍾後,就整形,包餡料。進行第二次發酵。可以用手搓的。普通面團很容易。但湯種面團比較濕,就比較困難。新手的話,最好用麵包機攪打湯種面團。
四、你說用手指把薄膜穿破一個圓孔,表示面團已揉至完全階段 ,但切勿揉過度,否則麵筋斷裂, 而如果是甜包,或喜歡吃沒那麼堅韌的質感的話,就不需搓至完全階段。只需搓至面團可張開一薄膜,但薄膜穿破時,是不完整的破裂,手指穿洞法如何分別有破裂和完整洞洞?
有關測試面團,可以取一小部份出來,看看是否可以張開成薄膜。如果不可以的話,即是未夠筋性。如果打開薄膜用手指穿破,成一整齊的圓洞,就是完全擴展狀態了。做吐司最好。
但做甜包,不必需要揉至完全擴展狀態的,如果穿破的洞成鋸齒模樣爛開,就是不完全的狀態,做甜包也可以的。切勿過度揉面團,揉好即可停止,進行發酵。
後記手做麵包講究原汁原味,雖然有時老柴的快,但是吃的安心,也吃的 健康 。不過,可以採取上面的方法減少麵包變乾柴,把「濕潤度」留下來。利用保鮮膜,快速把麵包內部的水份保留下來,再經過很好的發酵,讓烤出來的麵包蓬鬆軟綿,千萬別放在冰箱的冷藏,那可會把麵包吸干成像絲瓜布一樣。
麵包的製作涉及很多的工序,熟練之後會比較輕松,現在也有很多的工具讓你製作麵包變得更加輕松,比如麵包機,一鍵式傻瓜操作。
當然了,麵包製作的關鍵首先是麵粉的選擇,一般選用高筋麵粉,高筋麵粉主要在於蛋白質含量的不同,你可以在買麵粉的時候看一下營養表,一般蛋白質含量在每百克13左右的比較好,當然低一點也沒關系,有些品種的麵包不需要很高的筋性。
接下來就是酵母的選擇,一般市面上較容易買到的就是高活性乾酵母,用35度左右的溫水化開,沉澱五分鍾,加入到麵粉裡面就可以了。此外還有即發型乾酵母和新鮮酵母,也會帶來不同的風味,從家庭製作的角度出發,高活性乾酵母比較實際。
下面還有其他材料,按需選擇,比如糖,鹽,牛奶,奶粉,煉乳,主要看你想製作哪種風味的麵包,隨機選擇。
下面就是揉面的過程,主要是為了讓面團起筋,良好的筋性可以讓烤製成功的麵包組織更綿密,口感更好。揉面要結合手法,主要為揉,摔打,這個文字描述比較空洞,你可以去搜索相關的視頻了解。
揉面的過程中你還可以加入黃油等油類,增加麵包的風味。油類配料一般在麵包揉至一點延展性的時候加入,否則會影響面團起筋。
下面就是關鍵的發酵階段了。發酵有直接法,液種法,老面法等等,如果是自己家裡吃的,個人覺得才用兩次發酵法比較合適。將揉至好的面團先進行一次發酵,面團發至原面團的兩倍大小取出排氣,也就是輕輕按壓,排出空氣,然後割團揉圓,醒面十五分鍾左右,造型,進行二次發酵,發酵至面團兩倍大小可以入烤箱烤制。發酵過程對溫度濕度要求較高,冬天天冷的情況下可以用烤箱,調節溫度在35度左右,烤箱內放熱水增加濕度,以達到完美的發酵效果。
烤制沒什麼特別,主要是烤箱溫度的控制。家用烤箱一般由於空間小,溫控差,導致烤箱溫度無法完美控制,最好配一個烤箱溫度計,以控制溫度。麵包的烤制溫度一般為180度,烤制30到40分鍾,主要還是看你的麵包品種,比如吐司,烤制溫度一般就在175到185度,烤制35到40分鍾。
你好 我是俊霆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怎麼做質地蓬鬆的麵包呢?
北方人對於麵食總是有著莫名的偏愛,麵食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最平常的就是饅頭了,但很多人也用來做些點心、糕點、零食、麵包等。
麵包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糖、鹽等為輔料,加水調製成面團,經過分割、成形、醒發、焙烤、
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其實沒什麼秘方,能做出手套膜的方子即可。現在主要是整理一下幾款包子的做法。供喜歡的老鐵看。
材料
高筋麵粉 420克
水 240克
雞蛋液 45克
酵母 12克
黃油 45克
鹽 3克
白砂糖 75克
其他食材:
紅豆沙 150克
肉鬆 50克
沙拉醬 50克
香腸 4根
1:首先將麵粉、奶粉混合均勻
2:水中加入酵母,溶化以後加入白糖、鹽和雞蛋液
3:倒入麵粉
4:用廚師機和面,成擴展狀態後,裹入黃油。時間大概:1檔3分鍾,轉2檔6分鍾,再轉3檔1.5分鍾。
5:包住黃油
6:再用1檔2-3分鍾,轉2檔5分鍾,再轉3檔1分鍾,就可以了。接近做吐司用的手套膜,但還差一點點就可以了。如果做吐司,最後3檔的時候增加1分鍾即可。這里不需要。
7:看看狀態
8:面團蓋上保鮮膜,發酵至2.5倍大。今天室溫20度,時間約70分鍾
9:肉鬆稱50克
10:加入沙拉醬拌勻,分成5等份,每份約20克
11:豆沙分6份,每份25克,香腸用紙巾擦乾水
12:發酵好的面團,用手指沾點麵粉,撮進面團里,面團不會馬上回縮或者癟下去就是發酵好了
13:最後的面團是841克,分成15個小劑子,豆沙包用的小劑子68克/個,肉鬆包用的小劑子50克/個,腸仔包用的小劑子約45克/個。
14:分別排氣揉圓,鬆弛15分鍾
15:准備做肉鬆包。用擀麵杖把小面團擀成舌狀
16:放肉鬆在面團的收口上面
17:捲起來,收口向下
18:准備做腸仔包。把面團擀成舌狀,捲起來
19:搓成長條
20:鬆弛一會繼續搓成長條
21:捲入香腸,卷3圈
22:收口往裡面折一下,不然烤的時候跑出來影響成品的美觀,我有兩個沒捏緊,最後成品不好看了
23:豆沙包的製作。把面團擀成圓形,收口朝上
24:步驟圖:1.包入豆沙,2.像肉包子那樣褶,3.收口,4.收口朝下,5.擀成長舌狀,6.表面輕輕劃4道痕,最好不好劃破麵皮
25:二次發酵至2倍大,然後塗上雞蛋液
26:烤箱180度預熱,等待期間在麵包上塗上雞蛋液,肉鬆包的表面撒上白芝麻。
27:放入烤箱中層(3層的話)或者中下層(4層的話),烤15分鍾。出爐了。
您好, 想讓麵包更柔軟,我提供下面8大技巧 ,供您參考。
麵包不夠柔軟,一般是因為三種原因,一是因為面團沒有揉好,二是因為發酵不夠,三是因為烘焙過久導致水分過多蒸發。
1. 糖的添加量超過麵粉的7%時,最好用耐高糖酵母。用來揉面團的水或者牛奶不能用熱水,否則會破壞酵母活性。一般使用3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化開酵母。
2. 面團揉出手套膜,更加松軟好吃。
3. 面團排氣後,經過二次發酵,面團組織更均勻,口感更好。
4. 可以加入一點牛奶到蛋液中,在入烤箱前的麵包上刷上一層,牛奶用來增加面團表面的柔軟,雞蛋液使得麵包上色更好。
5. 烤盤放入烤箱之前,烤箱要預熱好。
6. 如果烤箱可以分為上下層單獨加熱,最好先使用底部加熱,然後中途打開頂部加熱開關使得麵包受熱均勻,這樣減少麵包表面的水分流失。
7. 留意烘烤中烤箱內麵包的狀況,避免烤焦。由於每家的烤箱溫度不同,使得時間上會有所變化,需要適當調整。
8. 麵包烤好出爐後,趁熱刷一點黃油到麵包上,再用廚房布蓋好冷卻,有助於增加麵包的香味,保持麵包的柔軟度。
麵包想要更加柔軟,首先應該水分充足,水分越多麵包越柔軟,還有應該注意在發酵或者鬆弛的時候蓋上保鮮膜防止表皮風干。一般柔軟的麵包都是由甜面團製作而成。
用料 :
牛奶相剋宜搭40克,高粉250克,白糖30克,鹽3克,奶粉12克,全蛋液30克,水90克,黃油25克,酵母5克,砂糖少許,裝飾用黃油適量
做法:
1、准備食材。
2、除黃油外所有材料放入麵包機內,先發液體材料,粉類材料後放,酵母埋進高粉里,啟動麵包機揉面程序,揉面30分鍾。
3、30分鍾後面團揉至擴展階段後加入黃油繼續揉面25分鍾至接近完全階段。
4、 用麵包機的發酵功能進行基礎發酵。
5、 大約一個小時後發至2.5倍大,發酵完成。
6、 取出面團,排氣,鬆弛十分鍾後分割成7個小面團。
7、 擀成長方形。
8、 從上到下捲起,收口壓薄捏緊。
9、全部卷好後放入鋪好錫紙的烤盤中二次發酵。
10、大約一小時後發至二倍大,發酵完成。用刀在麵包上劃一刀,放上黃油塊(我放的有點多了,烤的時候黃油溢出來了),刷蛋液後在麵包上撒些砂糖。
11、烤箱170度預熱五分鍾,入烤箱170度烤25分鍾,烤好後取出晾溫,裝入保鮮袋保存。
12、 看看拉絲的情況。
小貼士
1、麵粉的吸水量不同,先預留10%的水量,看面團的情況再定
2、現在室溫低 ,發酵可以放麵包機內或烤箱內完成
3、烘烤的時間和溫度請根據自己的烤箱情況來定
4、裝飾用黃油要比我少放一些,以免烤制時溢出來
5、這款麵包不用把面團揉至完全階段,接近就可以了。
6、揉面時放的白糖不多,後面放了砂糖也很甜
家庭烘焙想做出松軟的麵包,面團的製作、發酵過程以及烤制過程都會有影響;
尤其是吐司,想要做出松軟的拉絲效果,面團需要揉至出手套膜才可以;
面團製作過程中強烈推薦冷藏中種法,冷藏中種法是中種法的一種,攪拌好的中種面團不放在室溫,而是放進冰箱冷藏發酵。將酵母和麵粉、適量鹽放在一個大碗中,加入清水攪拌直到所有原材料混合在一起,一直揉成柔軟光滑面團,面團表面刷上食用油,蓋上保鮮膜,在冰箱中冷藏放置低溫發酵。冷藏最多保存2-3天。
中種面團和主面團混合均勻後,一定要揉出手套膜,放在室溫下進行發酵,一般發至兩倍大即可;
發好後的面團進行排氣,製作自己新歡的造型,然後進行二次發酵,二次發酵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二次發酵不徹底,麵包也不夠松軟;二次發酵一般也是發至兩倍大小;
在烤制過程,如果有條件的,烤制過程總噴適量蒸汽也會保證麵包更柔軟;
一般剛出爐的麵包非常的松軟,如果天氣乾燥,麵包放涼後裝袋室溫保存即可,如果想保留較長時間,可以放入冰箱冷凍室,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回爐烤一下即可恢復松軟。
其實很多食材的加入也會影響麵包的松軟程度,比如面團加入適量的復合膨鬆劑,俗稱無鋁泡打粉,也可以讓麵包更松軟;
市面上的麵包口感一般都非常好,入了成分配比,也是額外增加很多食品添加劑的,還是自己做的更 健康 。
『肆』 想要自己動手做麵包,怎樣才能夠讓做出來的麵包特別松軟
這樣做麵包不會失敗,像蒸饅頭一樣,不用揉手套膜,保證松軟香甜
麵包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不僅可以做早餐,還可以當零食吃。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吃一個雞蛋,再吃一些麵包,就是一頓營養早餐。麵包松軟香甜,大人孩子都喜歡吃,大多數人想吃麵包都是在外面買的,因為做麵包非常麻煩,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小編認為自己做的麵包吃起來才放心。
【小技巧】
①低溫發酵後,面團形成了麵筋,延展性增強了,所以不用揉面就能做出「手套膜」,簡單快捷,省時省力,可以輕松做麵包,像蒸饅頭一樣簡單。
②攪面團時,面團含水越多,麵包就會越松軟,吃起來才好吃。
這種做麵包的方法十分簡單,不用揉出「手套膜」,就能輕松做出又香又軟的麵包,自己做得更放心!
『伍』 自做麵包怎樣才松軟
材料:高筋麵粉、酵母粉、白糖、乳酪、雞蛋、植物油、鹽、牛奶、白芝麻。
做法:1.將所有的材料都准備好。
2.將准備好的雞蛋打入到盆中,加入適量的糖攪拌均勻,直到糖全部融化就可以了。
3.盆中繼續加入適量的麵粉、酵母粉、鹽繼續攪拌均勻。
4.然後加入適量的牛奶繼續攪拌,直到麵粉全部凝固然後手動揉成面團。
5.像面團內繼續加入適量的植物油、乳酪繼續完全的揉均勻。
6.揉的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直到揉成的面團不黏手的時候,並且可以拉出膜就可以了。
7.揉好的面團蓋上濕毛巾以後,放在溫暖的地方等待發酵,如果是冬季,那麼建議可以放在烤箱內預熱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8.當面團發酵至原來2倍大的時候就可以了。可以拉扯看看,如果出現蜂窩孔就說明已經發酵好了。
9.將准備好的面團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再揉成長條,然後捲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10.將已經卷好的麵包放入到烤盤中,繼續醒一次。
11.然後再每個麵包上都刷上適量的油、蛋液和白芝麻。
12.放入到烤箱內調制170度,烤制25分鍾就可以了。
小技巧:1.鞣至麵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面團揉出膜才可以。
2.天冷的時候發酵面的時間就比較長,這個時候建議大家將面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面就可以了,如果一次沒有發好,可以再發第二次。
3.即便是二次醒好的面上也是需要塗抹適量的蜂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