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做核酸為什麼不換手套
擴展閱讀
皮衣爆皮怎麼處理視頻 2025-09-02 20:09:37
半袖裙子怎麼做好看 2025-09-02 20:01:02

做核酸為什麼不換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9-13 10:11:37

㈠ 下樓排隊做核酸的手套可以不扔不

最好扔掉。
核酸檢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擴散,可以起到很不錯的防疫作用,對疫情防控有很大的幫助,很多人都會做核酸檢測。做核酸檢測的時候,醫護人員都會戴手套用棉簽采樣,做完一個就會做手部消毒,所以即使手套碰到嘴唇,一般也不會引起感染的。
核酸檢測通常需要5分鍾左右。通常,核酸檢測分為兩種類型。如果是通過鼻拭子或咽拭子,則取患者喉嚨中的細胞進行檢測。收集過程非常簡單,只需幾分鍾。如果采樣時間約為5分鍾至10分鍾。核酸檢測是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冠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結果將在同一天進行檢查。如有異常,最好及時隔離。

㈡ 我想問一下給做核酸時戴的手套為什麼做核酸時總用一個不換有危險性沒

沒有危險,因為做核酸的工作人員每換一個人都會用酒精在手上消毒的

㈢ 核酸檢測規定及標准

為落實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要求,進一步規范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技術人員、標本採集、標本管理、實驗室檢測、結果報告等工作,保證檢測質量,提高檢測效率,滿足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需求,特製定本手冊。本手冊適用於所有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

一、技術人員基本要求

(一)采樣人員。從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本採集的技術人員應當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培訓合格),熟悉標本種類和採集方法,熟練掌握標本採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做好標本信息的記錄,確保標本質量符合要求、標本及相關信息可追溯。

(二)檢測人員。實驗室檢測技術人員應當具備相關專業的大專以上學歷或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並有2年以上的實驗室工作經歷和基因檢驗相關培訓合格證書。實驗室配備的工作人員應當與所開展檢測項目及標本量相適宜,以保證及時、熟練地進行實驗和報告結果,保證結果的准確性。

二、標本採集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則。

1.各醫療機構的檢測能力應當與門急診就診人次、住院人次等診療量相匹配,並與採集的標本量相適應,避免採集數量明顯超出檢測能力導致的標本積壓、標本失效、檢測結果反饋遲緩等問題。

2.各醫療機構在採集標本時,要根據不同採集對象設置不同的采樣區域,將發熱患者與其他患者、「願檢盡檢」人群分區采樣,避免交叉感染。

3.標本採集應當在滿足本機構發熱門診、住院患者、陪護人員及院內職工的檢測需求基礎上,進一步保障其他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和一般人群「願檢盡檢」的要求。

(二)采樣點設置。醫療機構設置新冠病毒采樣點應當遵循安全、科學、便民的原則。采樣點應當為獨立空間,具備通風條件,內部劃分相應的清潔區和污染區,配備手衛生設施或裝置。采樣點需設立清晰的指引標識,並明確采樣流程和注意事項。設立獨立的等候區域,盡可能保證人員單向流動,落實「1米線」間隔要求,嚴控人員密度。

(三)人員配置及防護要求。每個采樣點應當配備1-2名采樣人員。合理安排采樣人員輪替,原則上每2-4小時輪崗休息1次。采樣人員防護裝備要求:N95及以上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乳膠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雙層乳膠手套;手套被污染時,及時更換外層乳膠手套。每采一個人應當進行嚴格手消毒或更換手套。

(四)采樣流程。各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采樣操作流程制度,根據采樣對象類別確定具體采樣流程,包括預約、繳費、信息核對、采樣、送檢、報告發放等。應當利用條碼掃描等信息化手段採集受檢者信息。標本採集前,采樣人員應當對受檢者身份信息進行核對,並在公共區域以信息公告形式告知核酸檢測報告發放時限和發放方式。每個標本應當至少記錄以下信息:1.受檢者(患者)姓名、身份證號、居住地址、聯系方式;2.采樣單位名稱、標本編號,標本採集的日期、時間、採集部位、類型、數量等。

(五)採集方法。應當採集呼吸道標本,包括上呼吸道標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道標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症病例優先採集下呼吸道標本;根據臨床需要可留取便標本。

1.口咽拭子。被採集人員先用生理鹽水漱口,采樣人員將拭子放入無菌生理鹽水中濕潤(禁止將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避免抗生素引起過敏),被採集人員頭部微仰,嘴張大,並發「啊」音,露出兩側咽扁桃體,將拭子越過舌根,在被採集者兩側咽扁桃體稍微用力來回擦拭至少3次,然後再在咽後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將拭子頭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滲鹽溶液、組織培養液或磷酸鹽緩沖液)的管中,尾部棄去,旋緊管蓋。

2.鼻咽拭子。采樣人員一手輕扶被採集人員的頭部,一手執拭子貼鼻孔進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後緩緩深入,由於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過猛,以免發生外傷出血。待拭子頂端到達鼻咽腔後壁時,輕輕旋轉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應停留片刻),然後緩緩取出拭子,將拭子頭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3.深咳痰液。要求患者深咳後,將咳出的痰液收集於含3ml采樣液的50ml螺口塑料管中。如果痰液未收集於采樣液中,可在檢測前,加入2~3ml采樣液,或加入痰液等體積的痰消化液。可以採用痰液等體積的含1g/L蛋白酶K的磷酸鹽緩沖液將痰液化。

4.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用與負壓泵相連的收集器從鼻咽部抽取粘液或從氣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將收集器頭部插入鼻腔或氣管,接通負壓,旋轉收集器頭部並緩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並用3ml采樣液沖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兒導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來替代收集器)。

5.支氣管灌洗液。將收集器頭部從鼻孔或氣管插口處插入氣管(約30cm深處),注入5ml生理鹽水,接通負壓,旋轉收集器頭部並緩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並用采樣液沖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兒導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來替代收集)。

6.肺泡灌洗液。局部麻醉後將纖維支氣管鏡通過口或鼻經過咽部插入右肺中葉或左肺舌段的支管,將其頂端契入支氣管分支開口,經氣管活檢孔緩緩加入滅菌生理鹽水,每次30~50ml,總量100~250ml,不應超過300ml。

㈣ 正常人去做核酸會被交叉感染嗎

我認為有些採集方式交叉感染的風險極高的,比如咽拭子方式採集某些地方一般都是把一群人統一用車拉倒統一定點地方採集,地點地方一般都是一個房間或者是臨時一輛車里,都是這個上來那個下去的,咽拭子採集都是採集口腔或鼻腔,而且普通人在被採集過程中大多數因為刺激喉嚨和鼻腔會咳嗽和打噴嚏,這其中只要有一個人攜帶病毒,病毒都會在空氣中懸浮,隨著醫護人員的走動,病毒一直就會浮動,等下一個被採集人進來就是裸露口腔和鼻腔,很容易就被感染,而這次病毒恰巧傳染能力很強,所以就會出現一部分人第一次兩次是陰性,第二三次又是陽性了,有交叉感染的情況,所以我認為這種採集方式對沒患病的人風險極大,沒有必要就不能這樣集中採集,會有很大的嚴重後果,很多人被感染不知道,會傳染家人朋友,醫護人員可以全身防護,普通人進去採集根本做不到,所以我認為交叉感染的風險極高。我覺得戶外採集安全性還是非常高的。

既然正常人,為什麼要做這個檢查?現在有的人沒什麼事,很多檢查是沒必要的。過度 養生 也是有問題的,過度檢查、過度用葯、過度 養生 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我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是通過飛沫,密切接觸以及氣溶膠傳播,那麼在做核酸檢查之前,首先需要的就是取咽拭子,而且這個取咽拭子的過程主要是在咽部和鼻腔取,這過程肯定會有一定的風險,那麼感染機率有多大呢?

我們先來說說取咽拭子的過程,主要是需要把咽拭子伸到鼻腔深部和咽部,這就需要你取下口罩,而且咽部會取扁桃體窩和咽後壁,這過程中會不會有感染可能呢?當然有的,但是感染機率還是比較小的。

因為咽拭子都是每人一個,而且醫生基本都是會在取完一個人,就會局部消毒,更換手套再取下一個,而且這過程中,基本是不會直接接觸的。

當然如果是正常人,是不需要做核酸檢測,更不需要去醫院或者人員密集的地方,目前雖然國內每天新增病例幾乎很少,但是從國內傳入,甚至有些再來或者沒有症狀者,都還是有可能被傳染可能。

目前,新冠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只有少數個別地區偶有小面積反彈,在人員流動中,核酸檢測顯得極為重要,那麼正常人去醫院做核酸會被交叉感染嗎?這個概率小之又小,1.去醫院做核酸檢測的人既不是疫區返回人員也沒有明確的疫區返回人員接觸史(我們這邊疫區返回人員上門采樣,其他地方不祥)。2.核酸檢測采樣間都不在集聚區,不在醫院樓內,而在醫院廣場地帶搭建的平房,走專門通道,通風較好。3.大家都認為做核酸檢測的地方,前來檢查的人有可能有這方面的接觸史,都會格外小心謹慎做好防護,而且不會在此逗留。醫院也會定時消殺。綜上正常人去醫院做核酸檢測被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做核酸器具一次性,用完就扔垃圾桶里。一人一份,不會前邊用的,下一個接著用,這操作上禁忌,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永遠不會這幺做。做核酸的人請放心!

醫院傳染病學操作規范和制度,會按照國際衛生組識傳染病操作和消毒,無茵室消毒來作,有上級部門監督和檢查。不會出現交叉感染一說。

不會被感染

1、去醫院的過程中,做好防護,不要跟其他人距離過近

2、醫生採集樣本都有標准流程不會交叉感染

3、目前大多數地區都已經清零,並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再出現,新病例的可能性很小。

ps:目前響應還沒有解除,還是有點戒心,如非必需,盡量少去人員密集場所。

這個問題需要專業人員,應用醫學專業學科理論,解釋這一使人擔驚受怕的現象。

1.正常人去做核酸會被交叉感染嗎?


這次病毒有多厲害?看看全球感染的病例已經超過了4400萬人。

雖然國內疫情早已結束,但是最近這6個月以來,有幾個地區還是出現了疫情的反彈,比如:青島和新疆喀什等等。

除了武漢還有黑龍江的牡丹江,青島和新疆的烏魯木齊都進行過全民檢測,這是我們快速遏制疫情的方法,雖然檢測量比較大,但是能做到病例的動態清零,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很多人擔心,正常人去做核酸檢測會被檢查感染嗎?這種擔憂可以理解,但是這種可能性非常低,而且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避免受到病毒的感染。



2.做核酸檢測我們如何避免被感染?


小區的居民需要分批入場,錯峰進行核酸檢測,已經檢測完的居民要迅速離場,不要在現場過久地逗留。


2.設立多個檢測點,做好人群的分流,避免人群過度集中

檢測點越多,人流分流得越徹底,這樣做能避免人群大量集中,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3.居民之間間隔1米,戴好口罩,避免密切接觸。負責取樣的工作人員要穿防護衣。


如果無法分辨人群里是否有感染者,我們戴口罩是避免受病毒感染的最簡單的方法。在沒有做檢測之前,一定不要摘下口罩,更不要交頭接耳,進行密切的接觸,做完檢測之後,我們要迅速戴好口罩,回家後要及時洗手。


3.混合採樣能提高檢測速度,加快采樣的速度,避免人群過久等候。

4.對於兒童和老人,可能采樣會有點難度,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



一般情況下不會,只要自己做好防護,現在的醫院都比較重視這個交叉感染都會做好患者與正常人交叉感染的措施

本人認為在家裡隔離21天是最好的!21天沒有發病的就沒有病毒。發病的去檢查治病就完事了!集體檢測太危險~天氣冷沒病也凍出病了!醫生的手套很容易交叉感染給他人!給這個做完那個再做,跟本沒換手套!再說檢測過程中太容易傳染了!沒病的也得有病了!

㈤ 在做核酸檢測時候,應該如何防護才能預防感染

出門前攜帶好身份證,洗手,並正確佩戴好口罩。最好再備一個口罩。也可以隨身攜帶免洗消毒液或免洗酒精。可以在采樣結束後及時給雙手消毒。出行盡量不要乘坐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成私家車前往核酸檢測樣點。如必須乘坐交通工具,則需全程正確佩戴好口罩。途中盡量保持安全距離。少碰觸公共設施及物品。更不要用手接觸眼, 耳, 鼻, 口等地方。到達采樣點時排隊。要保持1m的安全距離。全程戴好口罩,不與人交談。咳嗽時用紙巾或手肘遮擋。避免飛沫傳染風險。配合現場工作人員的指導,有序進行采樣。

在脫醫療防塵口罩時,上半身稍向前傾,閉眼。全程防止碰觸防護口罩外側邊。是佩戴近視眼鏡者解決所穿戴的近視眼鏡開展消毒殺菌。脫防護服應嚴格依照區域規劃步驟,切記在污染去摘下防護口罩以及遮陽帽。

㈥ 採集多少人次需要更換手套

採集每5人次需要更換手套。

核酸檢測采樣過程中做不到每個人核酸檢測采樣完就更換一次手套,但采樣人員每一次采樣完,手部就嚴格消毒一次這個細節也很關鍵。

保證標本採集的安全性及合格率,核酸採集的原則:

1、一人一屋一操作,除了直系親屬或者帶孩子的。

2、站在患者的側面,防止正面產生大量氣溶膠對操作者的危害。

3、操作前後,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雙手。

4、五次更換手套,快速手消毒達到五次後更換一次外層手套,因為五次消毒外層手套會增加手套本身的通透性,降低防護和隔離的效果。

核酸的採集要求

核酸采樣要求,利用1根聚丙烯纖維頭的塑料拭子擦拭雙側咽扁桃體及咽後壁,拭子與9名其他檢測對象的單支拭子(3CM折斷點)集中存放在一支采樣管中用於核酸檢測,尾部棄去,旋緊管蓋,放置在有支撐材料的樣本轉運箱內。

每例採集後採集人員均應進行手消毒,每組採集後應更換外層手套。被采樣人員采樣前48小時不能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現場從事人群新冠病毒檢測標本採集人員採用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包括:一次性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手套(必要時雙層)、護目鏡/面屏、防護服,鞋套(必要時)。

如接觸了被檢者體液等,應及時更換外層乳膠手套。其他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隔離衣、乳膠手套,被檢人員除在采樣區摘除口罩外,其餘時間全程佩戴口罩,減少人員近距離接觸及交流。

㈦ 核算采樣人員是否應該每采一人後雙手應該消毒

據本人查閱網上資料,得知「核酸采樣工作人員做到每採集一人核酸樣本,需進行一次手消毒。」這也合乎一般衛生常識。但實際所見,個別核酸采樣工作人員,沒有每採集一人核酸樣本就進行一次手消毒。個人感覺:核酸采樣工作人員的手離被采樣人員的口僅10厘米左右,如果前面的人員帶有病毒,核酸采樣工作人員不進行手消毒,在採集後面人的核酸樣本,就很容易傳染給後面的人。這種情況在小地方比較多。
建議:一、國家衛健委重申、嚴格此項規定並公之於眾,讓群眾監督。
二、制定相關規定,規定各級衛健委組織主要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明察暗訪組,對醫療機構核算采樣點、地方集中核酸采樣點,進行明察暗訪,切實做到「做到每採集一人核酸樣本,需進行一次手消毒。」杜絕交叉感染。
三、走群眾路線,設立舉報電話等,讓群眾把不嚴格執行核酸采樣規定的人員投訴相關部門。
A.采樣點應當為獨立空間,具備通風條件,內部劃分相應的清潔區和污染區,配備手衛生設施或裝置
B.采樣人員每采一個人應當進行嚴格手消毒或更換手套

㈧ 核酸採集手套破損怎麼處理

核酸採集手套破損應該及時更換手套。采樣者手持棉簽時盡量靠遠端拿。采樣過程中及時消毒、清理患者嘔吐物、痰液等。標本轉運箱轉運前,應使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同等效能的消毒液擦拭箱體後再轉運。核酸采樣點處私人物品不外置,不進飲食。防護用品除在脫卸區域外,其他區域不摘除。

核酸檢測注意事項

在大范圍核酸檢測中,口咽拭子操作相對簡單、安全,因此在全員核檢中更多採用口咽拭子。看似非常簡單的咽拭子采樣,卻是非常關鍵、風險性極高的一種操作,一不小心極易造成操作者感染新冠病毒,而且采樣操作不規范也容易影響結果的准確性。

穿工作服、戴醫用防護口罩、工作帽、手套、隔離衣、護目鏡防霧或防護面屏。採光充分。無論是室內或室外光源要好,必要時輔以手電筒照明。暴露完全。口咽拭子的三個採集解剖位置必須充分暴露,雙側扁桃體顯露比較容易,大多時候咽後壁顯露不充分時要輔以壓舌板。

位置准確。口咽拭子除擦拭三個規定位置外不要觸碰其它位置,如舌體、上下顎等以免沾染唾液影響標本的採集質量。

㈨ 南京一名2歲男童排隊做核酸被感染,做核酸檢測時該注意哪些問題

南京一名學齡前的兩歲男童在跟隨家人前往祿口某廣場的核酸採集點時感染了新冠病毒,這也讓很多將去參加核酸採集的人們產生了顧慮。

當南京祿口機場傳出感染病例之後被列為高風險地區,而幾乎南京的大多數民眾都參與了核酸檢測,其實大家這樣做也是挺配合相關工作的,至少如果是陰性的話就暫時安全,如果是陽性的話就將被比較統一地科學管轄起來。而這名兩歲的學齡前男童卻因在檢測核酸的時候被感染上新冠肺炎,這實在是有點得不償失。

據悉是他的家人在採集點遇到熟人進行了密切交談,而這位熟人據悉是某位確診病例的密接者,隨後檢測完之後又和另外一位友人近距離接觸。

有網友提到做采樣檢測的工作人員的手套並沒有經常更換,而這手套離口腔距離非常近,很多人也擔心會交叉感染。

這就需要採集核酸的工作人員及時更換手套,畢竟網友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

㈩ 口咽核酸檢測需要換手套嗎

必要的話,是需要換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