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防蜂服手套怎麼換
擴展閱讀
什麼電影露大腿穿旗袍 2025-09-04 23:32:17
台州路橋童裝尾貨怎麼樣 2025-09-04 23:32:07

防蜂服手套怎麼換

發布時間: 2022-09-12 04:00:06

① 葫蘆蜂人工養殖技術

胡蜂飼養技術

一、許多蜂友都渴望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防胡蜂的裝備,目前購買防蜂服的方法主要有郵購和網夠,自己幾乎沒有挑選的餘地,很是被動,甚至有些商家以次充好,坑騙蜂友,一般而言,蜂友購買的防蜂服,不是太薄,就是太重,有些是重型防化服,基本不實用,薄的用兩年就風化無法使用.我們完全可以自己製作,利用當地市場上賣的各種材料自己設計和製作,質量自己可以掌控,用起來也比較安心.現在我介紹幾類不同用途的防蜂服製作方法,希望有需要的蜂友參考,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用途靈活設計製作.

1、 1)地面工作型:主要針對金環胡蜂(雲南大黑蜂)和黑尾虎頭蜂等.這套防蜂服不能在樹上或高空操作時使用,完全是為地面操作而設計的,如果有蜂友硬要在樹上使用,出了問題,自己後悔也來不及.具體製作方法:購買優質下水褲一條(就是養魚的人或在河裡撈沙的人穿的膠皮褲),成本在170元左右,購買的時候應該當面試穿,注意檢查褲襠等部位有沒有裂縫,有問題的及時重挑;普通老款雨衣兩件(沒有褲子的),50元左右一件;有拉鏈有按扣的塑料雨衣一件,60元左右;全封閉式摩托頭盔一個,130元左右,也可以用普通安全帽,30元左右;皮手套一雙,16元左右,也可以用35元一雙的加厚塑料手套;輔助的材料有鐵紗網和粗線,總成本在400元左右,表面看不劃算,實際上可以使用8年以上,值不值想必不用多言.使用方法:先穿好下水褲,調好松緊帶,可以靈活蹲下和站起,然後穿上一件或兩件普通老款雨衣,再在外面穿上塑料雨衣,拉好拉鏈扣緊按扣,用粗線扎緊腰部,這樣胡蜂無法鑽進去蟄人,戴好防護頭盔(脖子和臉等部位的連接處應該用鐵紗網縫好,不要大意了),最後戴好手套,手套口和雨衣袖口處也用粗線勒緊.這樣,胡蜂是對人無可奈何的,咬不通,蟄不到,鑽不進去.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最好兩個人配合,有個照應,防止滑倒弄破防護裝備,十分昌盛的金環胡蜂不宜白天捕捉,最好夜裡搞,安全第一!

2)樹上操作型:軟雨鞋一雙或長筒鞋一雙;普通塑料雨衣兩套(包括褲子),必須有拉鏈和按扣,60元左右一套;安全帽一個(脖子和面部應該自己精心縫制);皮手套一雙或普通乳膠手套一雙;布手套一雙,爬樹時使用;粗線若干.使用方法:雨鞋和雨褲連接處用粗線扎緊,手套和袖口處也要扎緊,戴好防護帽,為了防止塑料手套被樹皮劃破,爬樹之前應該戴上布手套.總成本200元左右,輕巧實用.這款主要針對馬蜂(葫蘆蜂)和黑馬蜂(樹上的各種黑色胡蜂),對付黑馬蜂最好在夜裡,因為擬金環(牛b蜂)也有大型種類,不排除會蟄穿雨衣。一般的老馬蜂,普通乳膠手套就足夠了,注意不能用在各種土洞里的胡蜂上(金環等),否則有好受的,罵天也活該!

2、捕捉金環胡蜂的廉價蜂籠製作:取個金龍魚油瓶,充分的清洗干凈,把瓶口的那圈白色塑料拿除;鋸一節約30厘米的竹子,兩頭要通的,大小剛好可以放入油瓶口部,直徑約5厘米,竹子內部應該用抹布抹光滑;竹子的外圍的中部用布或塑料袋纏繞緊,再用塑料絕緣膠帶裹緊,形成中間大兩頭小漏斗狀,這節竹子的一半可以放到油瓶里,又不會完全掉入或滑出,布的作用如同塞墊,如果再不放心,還可以用線把竹子綁在瓶口下部,無論怎麼弄,這節竹子都不會脫落。這節竹子如同倒須,胡蜂只能進去出不來;記得油瓶的周圍和底部用鐵線烙幾十個孔,牙簽大小,供透氣。竹段的上端,應該做個大小適合的木塞,蜂進去後便

於堵塞。優點:製作簡單,材料易找,必要時可以劃破瓶子抖出胡蜂,也沒有損失。

二、1)建交配大棚,規格:長620厘米,寬270厘米,高220厘米(德宏某專家的各尺寸比我的少20厘米)。技術要求:一半全部遮陽遮光;一半要完全可以讓陽光照射,通風透氣。越冬大棚、築巢大棚和交配大棚可以共用,只是築巢大棚不能遮陽光,不能遮陰,要求全棚可以讓陽光照射。

2)越冬室:選取自然枯死的冬瓜樹,楚雄州叫水冬瓜樹,有無樹皮均可,直徑25厘米,鋸成30厘米一截,用電鑽打孔,孔口直徑4厘米,洞深25厘米,洞內直徑15厘米,在用腐爛的松樹樁木塊封堵嚴實(火把節時舂耍火把的松香灰的那種),最後離封堵孔口處5厘米高處打個直徑3厘米的孔供越冬蜂王自由進出。必需曬乾燥,不可潮濕。

3)築巢大棚及內部:它的功能只是為了防止蜂王從築巢箱逃出飛丟失而已。關鍵是擺放在裡面的幾十個築巢箱,築巢箱分活動區和築巢區。築巢區可以用啤酒箱,箱底側面一角處開個直徑4厘米的孔供蜂王進出。箱子頂端橫擔一根寬5厘米,長可以穿出箱子兩頭,剛好可以擔在箱子上的木條,不能太光滑。築巢箱內部應該是遮光黑暗的。外面覆蓋塑料布防止雨淋。活動區大小跟啤酒箱一樣,用鐵紗網製作,只是底部應該用木版,防止掛傷蜂王的腳。活動區一側留個小門,方便餵食物,用兩個不同顏色的瓶子蓋,一個裝糖蜜水,一個裝水,一天清理干凈一次。一邊放入腐爛的樹及樹皮供做窩用。一個蜂王關養在一個築巢箱里,築巢箱擺放應該有7厘米以上的距離,防止相互影響。

三、具體管理:1)楚雄祿豐縣范圍內葫蘆蜂在農歷十月初移蜂窩進入交配大棚,即11月5日至15之間;大黑土蜂、黃土甲在農歷十月中旬至農歷十一月初拿入大棚。所有蜂不分公母,一律拿入,但是要同一個種類養一個大棚。雄蜂屁股沒有刺,像螞蚱的屁股,屁股尖短圓。因為要把雄蜂、處女蜂王、工作蜂(幹活的職蜂)分別挑選出,會無意的傷害到處女蜂王,如夾傷等。全部放進去,只是增加些食物成本,完全值得,多活一個蜂王,明一年多一點效益。

2)放入交配大棚後,應該用盤子盛放糖蜜水、干凈的水和甜蘋果在裡面供所有蜂自由取食。陽光明媚,天氣晴朗時,從太陽出來到太陽落山時,都有蜂在交配,天陰下雨沒有。

3)越冬室擺放在交配大棚的遮陽那端,防止雨淋。天氣涼、有霜後蜂王會自己進入越冬,耐心等待,不要人為捕捉進去。越冬期間防止螞蟻、老鼠危害,也不要頻繁打開看。

4)越冬蘇醒後,有個生理恢復期,約一周時間,應該集中飼喂。當肚子變大,開始相互咬架,應該立即抓入築巢箱,單獨關養做窩。

5)有5隻工作蜂以前不要喂肉;有20隻工作蜂時可以移到野外飼養,應該繼續人工喂養15天,當確定工作蜂完全有採集食物能力時可以停止人工飼餵食物。否則,會因為無野外生存能力而餓死整窩蜂。

四、公開技術背後的辛酸。今年8月初,我寫了一封8頁的信去德宏,懇求某專家給予技術指導,是掛號信,也沒有退回。至今,無任何迴音。無奈之下,我連續在網路上收集各種相關信息,4個月後提煉匯總,加上近期實際實驗,基本掌握胡蜂人工育種、築巢技術。想到許多蜂友亦有同感,求路無 門,掌握技術的蜂友因為自己利益考量,不願意無償公開技術,甚至高價炒作,因此,我決定公開技術,反對的蜂友不少,影響到他們的利益。長遠而言,會積極推動胡蜂產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五、建大棚的材料及用具:選擇河北省產的不銹鐵紗網(不銹鋼紗網有便宜的),孔目最小的那種,很軟,陽光下是銀白色的,我買的一整卷250元,商家說「有50米,最少48米」,我用後估計有48米,建好一個棚還剩一些。如果用純鐵紗網,夜裡有露水,約一周後就生銹了,雖然不會馬上爛,但幾個月後不行了;養葫蘆蜂也可以用白色的尼龍網,咬不斷,大黑土蜂會咬斷,2至3元一米,不貴;支架用竹子,用不銹鐵線捆紮;縫合用普通的縫衣線,黑色的,縫兩層即可,拉緊;塑料大棚專用的塑料布買了10米,6元一米,還有6米剩下;遮陽網買了10 米,由了45元,大棚的一半從地面以上開始遮圍,剛好夠用。一個人3天搭完,包括人工成本共計620元左右。條件較好的朋友可以用鋼架的,普通型幾千,豪華型3萬以上,這是私人權利。我的大棚缺點是半年要換一次支架,怕雪壓。

其實,有大手筆的未必真正懂細節管理,失敗已經可以預料。我在紹興待了幾年,那裡的老闆真的低調,那些穿著樸素干凈的中年男人,腳穿一般的傳統布鞋,可是身家不凡。反之,追求大投資的,如果沒有實際經驗積累,死搬硬套,不會活學活用,永遠不會有起色。我公開的是大體的資料及思路,細小之處只有在行動中得到,築巢箱的築巢區有條件的可以用木版做,膠合板不能用,要普通原生木板,箱體可以縮小些,保溫暖和,只是製作太費力費錢等。最後一點:理論是死的,如果沒有逆向思維去探索和創新,那麼你永遠也無法超越別人,就如同我公布相關資料後,我不用擔心被別人競爭,因為我有足夠的底氣,別人是無法拿走我腦子里的知識的。我斷了許多想高價賣技術的人的財路,他們已經罵娘了。對於,謙虛的蜂友,可以有所吸收運用,是最好的了。那些,想搞胡蜂飼養的朋友,我只是告訴了你們具體思路和探索的方向,只要認真研究實踐,會有所收獲的,希望你們努力,一年不成,兩年不理想,及時總結得失,堅持三年,一定能夠有回報和成功。

六、關於胡蜂人工飼養問題,人工越冬,築巢等已經不是難題,最難的是人工持續育種培育人工品種,我相信那些大神和專家也不敢說他有自己培育出的新品種或品系,如果有?那麼品種特徵與野生的有什麼區別性標志?蜂王繁殖率是否超越野生種?遺傳性狀是否穩定,抗逆性如何?抗病能力如何?適宜惡劣環境的能力怎麼樣?可以工廠化高密度飼養嗎?我想,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育種成功的,希望蜂友們努力.可以說,我們目前養的都是野生種,如果能像養畜禽一樣,完全不依賴野生資源,才算胡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馴養成功.絕大部分人,將會在引種\近親交配\初步雜交選育\提純\衰退\放棄\再引進野生種的路上徘徊反復,能夠突破的人估計很少,這個也是胡蜂馴養之難的核心原因之一.有人會說,可以人工受精,可以用轉基因技術,可以用人工溫室模擬各種氣象環境全年育王和越冬,都可以,但是真正探索的有幾個,有錢也不一定會很順利!應如何解決高密度飼養呢?

我給出一組飼料種類,城市郊區和農村山區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研究:廉價種類有黃粉蟲,可以到花鳥市場賣鳥處買種,它吃米糠菜葉,可以全年大規模飼養,成本低;白螞蟻和腐爛松樹樁上有的一種小黑螞蟻(它的蛋野雞喜歡刨吃),它們吃腐爛的樹;還有種皇竹草和黑麥草養螞蚱;白糖.中下等成本類:5元左右一個的豬肺;4元一個的鵪鶉;豚鼠和仔兔;蘋果.中等成本的:菜場殺雞攤的雞肝雞肺,超市特價雞鴨肉和豬肉;蜂蜜;高成本的:牛羊肉;蜂王漿.如果我們憑棄傳統思維,進行積極探索,用適當的大棚一棚一窩嚴格關養,滿足陽光照射需求,提供充足而又低成本的食物和築巢材料,那麼高密度飼養完全可以解

決,生產效率和抗病能力會提高,各種寄生蟲困擾的問題可以徹底杜絕.關鍵是生產成本與市場價格的效益對比,假如1公斤蛹的生產成本是60元或80元,那麼是有利潤的.我們應該持續探索,把飼料成本降到最低,相應的生產成本也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任憑市場波動,也不會虧本,只是效益的多少而已!應該在條件成熟時,徹底拋棄馬放南山靠天吃飯的僥幸思維.胡蜂產業最終要回歸到高密度全年飼養上,才會有大的突破和質的飛躍,那些高附加值的蛹,毒加工就擁有了產業基礎,胡蜂飼養就完全擺脫靠野生資源支撐的困局,真正實現保護好野生胡蜂種質資源,為永恆開發利用做鋪墊,造福全人類.

七、 雲南,目前發現了4種,不具有冬眠習性的胡蜂,分別是小青米蜂\紅米蜂\大青米蜂和小夜馬蜂.它們,都具有連續數年在同一個洞穴或樹上蜂巢內生活繁殖的特性,是有一定開發價值的胡蜂種類,現在我談一下自己的了解情況,以供廣大蜂有借鑒和參考.

青米蜂(蕎面蜂,狗蒼蠅蜂,瞧命蜂),有大型和小型兩類.我曾經聽有些老年人講,有些可以幾十年在一個洞穴內生活,蜂餅有簸箕那麼大,能蟄死人.我見過的,蜂餅有米篩大,在雞縱洞里,有十幾餅.這些青米蜂,蜂毒厲害,特別靈活,鑽進衣服袖口裡比跳蚤快,蟄到人比老馬蜂疼痛,肉會局部壞死,它們是胡蜂界的狼群!幾米外,就會飛來蟄人,特別是農村人割地埂草的時候.如果被蟄,爬,也要爬離,否則在巢穴周圍30米以內蟄昏倒,恐怕性命難保,蜂群會持續攻擊幾個小時,甚至會開始瘋狂的咬人的肉回巢穴內,很恐怖.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用繩子栓只活雞活兔試驗下,有幾十隻蜂蟄咬的時候,迅速拖到20米以外觀察實驗.如何養好米蜂?

青米蜂的巢,一般在土洞里,尤其喜歡白蟻的洞穴,裡面很光滑,多數洞穴是圓弧型或橢圓的,我們在捕捉青米蜂時,仔細測量下,得出的數據可以指導我們養好米蜂.多數米蜂的洞口通道是轉彎的,防止冷風濕氣直接吹入巢內,長在20厘米之80厘米左右.青米蜂的洞穴是相對乾燥的,橢圓型的洞穴,利於排水到洞底,浸透的水會順洞壁流到底部漏走.我們應該盡力模擬它們的自然巢穴,尊重它們的特殊習性,是可以養好它們的,米蜂洞穴要下功夫研究和修建.有人,也在木桶內養,也許可以的,從長遠來看是有違它們的習性.

分蜂的要點:利用它們的護巢護餅習性和多王共居的特性,是可以像蜜蜂一樣分蜂的,選擇在冬末和 春季.禁止在夏季分蜂和取餅.青米蜂有夏眠的特性,在夏季,有時洞口有蜘蛛網覆蓋了,沒有蜂進出,實際是夏眠.一次可以分2窩,最好1窩.剪下下面的2餅,抓足夠的成年職蜂和蜂王,移養到新的巢穴,記得填土,空間不要比蜂餅太大,蜂餅的塔尖處用鐵絲扎在合適的干木棍上,掛穩掛正.洞口通道設計要稍微轉彎,長在30厘米左右,利於洞穴內部保溫.最保險的分法是在原巢的隔壁,挖個專門的分蜂洞,中間有直徑10厘米長10厘米的洞道,防止兩個洞穴的蜂殼長到一起,這個分蜂洞穴比原巢的洞內頂層矮一些,操作方法一樣.好處是同群蜂可以相互照顧及建外殼.分好的2天後,把那個分蜂洞的洞口打開些,甚至讓陽光照到,加速建造外殼的速度,當殼建好,應該及時堵嚴兩洞中間的通道,觀察幾天後連殼帶蜂移養.25天後,可以判斷是否成功,基本不傷蜂群的元氣,避免了抓蜂的麻煩和傷害.有人會說下面的是王餅,其實它們可以轉化,繁殖時是王餅,過了節氣是普通餅.當新餅做好,上面的就是老餅.女人,懷孕是孕婦,過後還是女人,不可能永遠是孕婦!老巢內的老蜂餅2年左右,要清理掉最上面的老餅,發霉嚴重,會出逃的.

紅米蜂(小細馬蜂),它的洞穴沒有青米蜂的講究和嚴謹,甚至蜂餅在不好

的石縫中,七扭八歪的,分法一樣.無論哪種米蜂,洞穴內部不能太潮濕.每年取2次蛹就可以了,取的次數多,傷蜂,還是細水常流好.也許幾十年後,都還養著,它們依然陪伴著愛蜂的你!

八、我,關注胡蜂吧已經好久了,一直在忙生意和養殖的事,一直沒有太多的空隙時間,幸好這段時期有空,也就出來獻丑了.引起了各位蜂友的激烈爭論,這是好事,有討論才會有進步.無論是任何人,肯定也好,反對也罷,說吹牛也好,贊成也好,哪怕是漫罵和攻擊,我都會樂觀的看待.我道破了許多迷津,無意間也觸犯了許多資深蜂友的發財之路,他們寄希望於壟斷某些業內技術,靠賣胡蜂種等等,不擇手段的斂財,從長遠看,他們是極大的傷害了胡蜂產業的健康發展.至於,蜂友關心的圖片,我一張都不可能傳播出來,如果有緣份加上比較談得來的蜂友,我也歡迎他們實地參觀和交流,有實物為證,公道自在人心.我的許多觀點,不代表是一定正確的,但是它代表一種思路,可以啟發我們探索的方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旁觀者樂呵呵.做人要有,一定的良知,我期望胡蜂產業發展得越強越好,從初級加工到醫學保健領域的精細開發,最終造福全人類.

有蜂友,問我,為什麼不用你的技術去高產地區飼養胡蜂?想法很好,但是當地人並不是憨包傻瓜,他們不會長期容忍你觸犯他們的利於或是勢力范圍,當技術全面學到掌握,誰願意再繼續合作?你一去養,當地的那些蜂友絕對無法再養蜂了,在圈養技術不成熟的現在,可以說是斷了人家的活路,後果可想而知?!!!在這里,我告誡廣大蜂友,不要太天真,凡事提到利字,是扯不清楚的,真可謂是翻起石頭螞蟻多,不要給自己找些不必要的麻煩!認為我寫的資料,有合理有用處及有借鑒意義的,那麼請根據自己的實踐,去思考和理解.認為,是放屁的,那麼就當是笑話,什麼也沒有發生就可以了!不過吹牛也要有水平,能做,能吹,能寫,並不一定能總結歸納和思考!

展望胡蜂產業的未來,這個產業,是具有高利潤和高效益的,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但是我們不要貿然過多的投入,是有潛在風險的.最好,量力而為,根據自己的能力去發展,並且要有能力抵禦相關的風險,不要給家庭和家人帶來,痛苦和悲劇!我提個問題,胡蜂產業的國家主管機構是哪個?有人會說,林業部門,也有人會說農業部門.其實,這些回答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都不正確.按照我國現在的相關規定,蜜蜂養殖業歸畜牧部門管理,在未來胡蜂養殖業,也應該歸畜牧部門管理,在地方上就是獸醫站和畜牧局進行管理,伴隨胡蜂產業的強勁發展,必定有主管部門來規范指導和監督行業發展.蜜蜂業界有全國性的產業協會,即養蜂協會.那麼,作為新興的胡蜂產業,也應該有自己的行業組織,即胡蜂飼養協會,希望廣大胡蜂愛好者共同努力,早日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行業組織,指導和推進胡蜂產業的良性而健康的發展.至少,應該爭取在蜂業協會下面,成立自己的機構,但是胡蜂和蜜蜂是風牛馬不相關的東西,如果掛靠在蜜蜂協會的大旗下,切實讓人無法接受,我們應該有所思考.目前,胡蜂的飼養技術逐漸完善,技術難關一個個的攻克,未來的重點應該是人工選種育種和對瀕危胡蜂種類的搶救性保種保護,建立胡蜂種質資源基因庫,同時應該建立若干胡蜂博物館.工廠化高密度反季節飼養和蜂毒利用及解葯研究,胡蜂疫病防治等等,都有待胡蜂界的有識之士去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後,我希望胡蜂產業界能夠建立一個胡蜂愛心基金會,用來幫助那些因為胡蜂攻擊而致殘蟄死人的家庭,幫助他們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共度難關,朋友,請共同努力!

② 養蜂人怎麼防止蜜蜂蟄

首先,養蜂人熟悉蜜蜂的習性,不會在蜜蜂較敏感的時期進行收割蜂蜜的工作,而且在收蜜的過程中,也避開了蜜蜂的工作及休息時間,挑選蜜蜂情緒穩定的下午作業。在工作中,工作人員也會輕手輕腳,不會激怒蜜蜂。第二,養蜂人在進行收割蜂蜜的工作過程中都會佩戴防護用的斗笠、手套以及防蜂帽。避免被蜜蜂蜇傷。第三,採集蜂蜜的工作每年都有固定的時間,不會每天都收割的,而且在收割過程中,也會留下小部分蜂蜜作為蜜蜂的食物,不會讓蜜蜂們」山窮水盡「的。所以,蜜蜂一般是不會襲擊養蜂人的。

③ 怎樣把窗檯上的馬蜂窩弄掉

1、觀察蜂窩

首先要仔細觀察馬蜂窩的位置、大小、馬蜂出行規律,從而制定除蜂計劃,觀察時注意保持一定距離,不要鬧出太大的動靜,以免驚擾蜂群。

2、准備工具

准備好搗毀蜂窩的工具,在長竹竿的一端用廢棄的布條或者棉絮緊緊捆綁成火把的形狀,然後澆上汽油。

3、佩戴防護設施

穿上專業的防蜂服(穿上雨衣、戴上頭盔和手套也相當於簡易的防蜂服),如果是高處,可能還要繫上安全繩。

4、疏散人群

搗毀馬蜂窩的時候,要告知附近的居民,同時疏散蜂窩下方的人群,然後才能開始進行搗毀馬蜂窩。

5、搗毀蜂窩

將火把點燃後,抵在蜂窩下方將蜂窩燒毀,直至蜂窩里沒有馬蜂出沒,蜂窩一定要燒干凈,然後在蜂窩舊址噴灑殺蟲劑。

6、求助專業人士

如果蜂窩的位置不方便摘除或者沒有除蜂的經驗,可以求助消防人員或者專業的除蜂人士,盡量避免私自搗毀馬蜂窩。

注意事項:

1、一定要在夜間操作。

2、一定要先予熏殺,具體方法可以因地制宜選用,可以用火燒,也可以噴殺蟲葯。火燒,噴葯都要特別注意安全。

3、操作要快。最後一定要徹底燒毀、消滅。

4、操作人員要帶面罩,以防萬一。

5、切割工具,宜帶有長柄,以保證操作人員能夠遠離被捅的馬蜂窩。

6、清除時,其它人員也要遠離現場,不要就近圍觀,以免蟄傷。

④ 家裡的馬蜂窩怎麼處理好

家裡馬蜂窩比較大的話可以呼叫119請消防人員過來幫忙


如果不想打119可以自己解決!根據經驗簡單總結了下面幾點:

一、疏散周邊人群 做好防護措施。

1、首先應該疏散周邊人群,並且關好門窗,以防馬蜂飛到屋裡到處禍害。

2、其次,自己處理時,一定要穿上防護服或把手腕、頭、面部等容易暴露的身體部位包裹好(橡膠制的衣物、手套為最優選擇),用布基膠帶把領口、手腕、腰部、腳腕等易暴露的活動關節處完全纏繞包裹,做好防護措施。

二、自製簡易捕蜂網處理。

1、用長竹竿、鐵絲、紗窗網自製簡易捕蜂網,對蜂窩進行摘取。

2、取下的馬蜂窩要放在厚實且不易撕裂的布制口袋中,轉移至偏遠安全地帶,進行踩踏或火燒處理。

最後還要再提醒一句:網上有傳言說如果是小的馬蜂窩可以先用一把泥巴把它糊住,然後用火燒,這也是不對的!遇到馬蜂窩,應該首先確保人身安全,避免直接接觸蜂巢。另外避免直接使用明火,造成房屋火災。

⑤ 野生的蜜蜂要怎麼取蜜不會被哲

做好防護
戴好
防蜂服
手套
取蜜的時候
如果有條件

個噴煙器
割脾前
先用噴煙器噴噴
在巢脾上方
放收蜂籠
先收蜂
再割脾
綁脾
最後抖蜂
入箱

⑥ 接警後著消防戰斗服著裝時應注意哪些細節

消防戰斗服,具有如下特點及技術參數:由防火表層和阻燃舒適里料組成,防火表層採用NOMEX IIIA?,裡面為4.5安士全棉阻燃襯布用Nomex? 阻燃線縫制,主要線縫雙針埋夾確保牢固;領子可翻換式直立衣,並外有一搭攀用兩塊魔術貼封閉;下擺有兩口袋,有袋蓋並用魔術貼封閉; 前胸有一工具袋;袖口內置羅紋袖;褲腰部用橡皮筋收緊,橡皮筋背帶,兩側各有一側插口袋;褲膝各有一塊貼布,內置阻燃隔熱棉,可以保護膝蓋關節部位;褲腿有內置橡皮筋收緊;衣身裝3M Scotchlite? 銀色阻燃反光帶, 確保消防員的可見度和工作安全。
請您注意:
為確保安全,當您進入火場前,請您檢查是否已配戴消防員頭盔,消防員手套,消防戰斗服,自給式正壓呼吸器(SCBA),消防員跌倒報警器,消防戰斗靴等。

NOMEX消防戰斗服 / 消防服-消防戰斗服, 避火服, 消防服, 隔熱服, 阻燃服, 隔熱避火服, 耐高溫服, 消防防護服, 消防員保護服, 消防隔熱服, 消防員裝備 ,三層輕型消防戰斗服,四層重型消防戰斗服,消防防蜂服,消防隔熱服,消防指揮服

⑦ 挑選養蜂衣應該注意哪些小細節才會更安全

養蜂中,穿著半身的蜂衣或蜂帽不能完全避免蜜蜂蟄刺,此時,一件連體蜂衣的出現足夠保護養蜂人身體部位安全。那連體蜂衣應該怎麼選?一起來看看吧。連體蜂衣分為保護頭部的蜂帽部分和保護身體部位的主體部分。關於如何挑選蜂衣看下面這些介紹,從喜歡的蜂帽樣式選一種,再結合蜂衣主體部分的4個細節就能挑選到合適的蜂衣了。

1、蜂帽部分

連體蜂衣上的蜂帽是蜂衣的區別之一,它最常見的兩種形狀是圓形和罩式。圓形是最常見樣式,雙層鋼圈支撐一圈面紗,這種蜂帽下的視野是最好的。罩式或者說太空帽式,罩式帽樣式,不影響視野,蜂帽里給頭部的空間很大。

⑧ 新手怎麼養蜂

1、確保你至少有1 /第十英畝土地。根據你的院子大小決定你有多少殖民地。

⑨ 怎樣才能防止被蜜蜂蟄

防止被蜜蜂蟄最好的方法就是遇到蜜蜂或者蜂巢就遠離,從根源避免被蜇,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只會招致更多的攻擊。醫生提醒一旦被蜜蜂蟄傷出現胸痛、胸悶、低血壓、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能掉以輕心。

具體方法:

1、蜜蜂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的,除非你靠得太近,又不小心碰到了它,被它誤以為你在攻擊它,它才會來蟄你。首先要注意預防,離草叢和灌木叢遠些,看到附近有蜜蜂就不要靠得太近。

2、發現附近有蜂巢,就更要遠離了,這時如果有蜜蜂飛到你的身上,不要慌張,慢慢的走開,離蜂巢遠一點,身上的蜜蜂會自己飛走的。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好去拍打或者奔跑,那樣會招來一群蜜蜂的。

3、 如果不小心被蜜蜂誤解了,遭到蜜蜂攻擊,這時要立即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頸,向蜂巢或者蜂群相反的方向逃跑,或者原地趴下,把全身露著皮膚的地方全部遮住。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蜜蜂會越戰越勇,自己只有受傷的份兒。

(9)防蜂服手套怎麼換擴展閱讀:

被蜂蜇後的處理方式

1、清洗

被蜜蜂蜇傷後,可用針或鑷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建議用肥皂水清洗腫脹的部位,肥皂水顯鹼性,毒液通常顯酸性,兩者中和,可以消去毒液的毒性。還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傷處,減輕腫痛。若二十分鍾被蟄部位沒有什麼太大反應,一般就沒事了。

2、塗葯

用冰塊敷在蟄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葯物。將生薑、大蒜、馬齒莧等搗爛、嚼爛塗在傷口處也行。如果有蔓延的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葯物。

3、就醫

不要搔抓刺激,一般一周可以好轉,建議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確診後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如果出現頭疼、頭昏、惡心、嘔吐等症狀或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更嚴重的情況,要立即送最近的醫院去急救。

⑩ 我養蜂預防蜂蜇手要用什麼手套 有專門的護具嗎 一般的手套行不行啊

普通薄的橡膠手套可以扎透的,建議不用手套只要你不經常壓死蜜蜂他們攻擊性不會很強,偶爾挨上幾下蜂蜇沒什麼,戴手套沒有手感,容易壓死蜜蜂,而且蜜蜂不喜歡橡膠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