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二三級防護的區別
一二三級防護的區別:
1、適用人群不同
一級防護適用人群: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的人員。
二級防護適用人群: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調查的人員。
三級防護適用人群: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標本採集人員。
2、防護要求不同
一級防護適用人群: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離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一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
二級防護適用人群:需要戴一次性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或更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防霧型)、醫用防護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三級防護適用人群:要求在按照二級防護要求外,將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更高級別帶電動送風式過濾式呼吸器(正壓式頭套)。
三級防護適用范圍:
1、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標本採集人員。
2、標本處理和檢測時可能產生氣溶膠操作的人員。
3、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觀察或確診病例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近距離治療操作例如氣管內插管、霧化治療、誘發痰液的檢查、支氣管鏡、呼吸道痰液抽吸、氣管切口的護理、胸腔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如BIPAP和CPAP)、高頻震盪通氣、復甦操作、死後肺組織活檢等醫務人員。
4、處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屍體的工作人員。
❷ 新冠三級防護標准
法律分析:一、普通門診或病房(一級防護):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帽、工作服。二、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二級防護):有效口罩、防護面屏、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工作服、工作鞋、隔離服、橡膠手套、鞋套。三、發熱門診或新型冠狀病毒隔離診區(三級防護):有效口罩、帽子、防護眼鏡、工作服、工作鞋、隔離服、橡膠手套、鞋套、連體防護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十七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監測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傳染病的發生、流行以及影響其發生、流行的因素,進行監測;對國外發生、國內尚未發生的傳染病或者國內新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❸ 分級防護要求
分級防護分為一、二、三級。
一級防護
適用於3類人群,即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的人員;樣本運送人員;一般呼吸道發熱門診急診醫務人員。
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離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一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
二級防護
適用於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調查的人員;在疫源地區進行終末消毒的人員;在生物安全櫃內對標本進行處理和檢測的實驗室人員;病人轉運的司機和醫務人員;進入新冠病毒肺炎隔離留觀室、隔離病房或隔離病區進行診療、清潔消毒的醫務人員。
需要戴一次性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或更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防霧型)、醫用防護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三級防護
適用於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標本採集人員;標本處理和檢測時可能產生氣溶膠操作的人員;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觀察或確診病例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近距離操作,例如氣管內插管、霧化治療、誘發痰液的檢查、支氣管鏡、呼吸道痰液抽吸、氣管切口的護理、胸腔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高頻震盪、復甦操作、死後肺組織活檢等醫務人員;處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屍體的工作人員。
要求在按照二級防護要求外,將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更高級別帶電動送風式過濾式呼吸器(正壓式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