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壓力手套有什麼作用
作用:壓力手套結合功能鍛煉可緩解患側手局部疼 痛,逐漸增強掌指關節活動度,有助於改善手外傷後腫脹,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皮膚由表皮、真皮組成。真皮下面為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正常皮膚中,結締組織中三維網狀的膠原纖維與表皮平行排列,皮膚對於下層組織,存在一個恆定的壓力。在正常情況下,這個壓力可以使受損的皮膚恢復到原有狀態而不留疤痕。
當損傷破壞了表皮與真皮時,作用在皮膚下層組織的壓力消失了,盡管灼傷病人剛出院時,傷口的外觀常令人滿意,但3-4周後,傷口處會出現疤痕組織過度增生,產生難看的疤痕,甚至嚴重的畸形。而醫用彈力套可以用來預防和控制疤痕組織的過度增生。
壓力衣、壓力墊可對疤痕產生一個持續的適度的壓力,造成局部缺氧,降低局部血供,造成受壓區相對缺血,促使膠原纖維不過度生長,並以平整的條紋狀平行重排,從而延緩疤痕增生,促進疤痕軟化,變扁平。
Ⅱ 健身手套有什麼用
1.防滑:手出汗,練器械時需要,比如說杠鈴操。
2.保護手:不起繭,不過我個人認為起點繭才有成就感,呵呵~
3.找感覺:比如說搏擊操,要麼你在手上纏個崩帶,要麼你戴個露指手套,要不找不到感覺;
4.美觀:好看,初學者一般認為戴手套才是職業健身者。。。
Ⅲ 防護手套有什麼用
防護手套當然是用來保護我們的雙手的啦。防禦勞動中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外界因素傷害勞動者手部的護品。如果你想要防護手套可以去百護商城www.100hu.cn看看,各種防護手套應有盡有,供你選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什麼是勞保手套
勞保手套:就是勞動保護手套手套是人們所熟知的手套中最古老的一種,頭層牛皮、山羊皮、豬皮和綿羊皮,手套就是由以上這些皮革製成的手套。
【優點】
1. 不易被損壞;
2. 較長的使用壽命;
3. 精細的加工處理使得皮革手套穿戴舒適,抓緊物品精確;
4. 皮革手套還具有防熱與絕緣性能較好。
【適用環境】
1. 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指作業人員在交流電壓10千伏及以下電氣設備(或相應電壓等級的直流電氣設備)上進行帶電作業時,戴在手上起電氣絕緣作用的一種絕緣手套。其產品型號、外型尺寸和技術要求要符合《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
2. 耐酸鹼手套:為了預防酸鹼傷害手部的防護產品,其質量應該符合《耐酸(鹼)手套》規定。
3. 耐油手套:採用丁腈膠、氯丁二烯或者聚氨酯等材料製成,用以保護手部皮膚避免受油脂類物質的刺激引起各種皮膚病。
Ⅳ 帶手套有什麼好處
保暖,保護手上的血管,防止生凍瘡,保持在冬天手指的靈活度
Ⅵ 健身的時候帶健身手套的好處有哪些
首先有些器械螺紋還是比較扎手的,特別做大重量的時候,而且時間長了也會長老繭,所以能夠減緩長老繭是不錯的(不是防止,至少我個人來說,隔著手套繭子已經長出來了,不過不厚)。
然後是防滑,這個其實不戴手套習慣的人似乎也沒啥影響,只不過對於咱來說有啥東西還是用著啥吧……而且有些時候防點滑還是比較安全的。至於說影響握力……個人覺得助力帶才是真正影響握力的玩意……手套那點摩擦力還不至於……比如說硬拉的時候,只覺得不帶手套的話指頭被刮的難受- -……而且想練握力的話時間空間代價都不會大……一對啞鈴農夫走就差不多可以搞定的事兒……
還有個就不是普遍的了,有些手套會有護腕帶子,這個保護手腕還是比較需要的,因為做一些比如說卧推啊之類的壓手腕的動作的時候,有時手腕還是比較吃力的。
Ⅶ 乳膠手套的作用
一次性乳膠手套分光面乳膠手套、麻面乳膠手套,是採用優質的天然乳膠,配以其它的助劑採用特殊無粉工藝精製加工而成,產品無毒、無害;具有拉力好,貼附性好,靈活使用。一次性乳膠手套的優點:
100%的純原色乳膠,彈性好,容易穿戴;穿戴舒適,不含氧化劑和硅油,脂和鹽化物;較強的抗拉強度,耐穿刺,不易破損;防化性能優越,耐一定的酸鹼度,耐部分有機溶劑,如丙酮;表面化學殘留物低,離子含量低,顆粒含量少,適用於嚴格的無塵室環境。
一次性乳膠手套的用途:
有粉和無粉一次性乳膠手套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家庭作業、農業、醫療等行業,凈化一次性乳膠手套廣泛應用於高科技產品安裝和調試、線路板生產線、光學產品、半導體、碟盤動器、復合材料、LCD顯示表,精密電子原件及儀器安裝、實驗室、醫療等領域。
Ⅷ 運動員比賽用的套臂有什麼作用
護臂的作用保持手臂溫度和肌肉的緊度,溫度是確保手臂的能量不易流失,緊度是使肌肉保持一種適應劇烈運動的狀態不容易拉傷手臂肌肉或者抽筋。
Ⅸ 戴手套有用嗎
戴手套有用嗎
戴手套有用嗎,在很多的地方都是需要用到手套的,手套是為了保護雙手長手繭和磨出水泡或者是隔絕外界的臟東西,達到保護雙手的作用。以下分享戴手套有用嗎?一起來看看。
戴手套有用嗎1
關於戴手套的重要性
外科手術為侵入性操作,由於皮膚完整性破壞,可能會引起病原體在患者與術者之間接觸傳播,導致患者發生術後SSI或術者發生血源性病原體感染。手套具有雙重屏障作用,一方面可防止術者手上的細菌進入手術切口,降低患者SSI危險,另一方面手套可以保護術者雙手,防止術者在手術中感染患者血液、體液中的血源性病原體。
如肝炎病毒以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因此,自1894年手套應用於外科手術以來,戴手套已成為外科無菌技術的常規操作。一般認為,術中手套破損可能會導致感染率上升,增加血源性病原體感染的危險性。近期還有建議術中應戴兩幅手套以降低手套破損導致術者皮膚微生物對傷口污染的潛在危險性。
手套破損或微穿孔率
目前已報道的術中手套破損或微穿孔率不等。Chan等對手套破損的常見原因、部位以及手術人員是否意識到手套破損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研究共納入了130例連續進行的骨科手術,手術結束後,對所有手套進行了水負載測試(water-loading test)。在測試的1452副手套中,手套破損率為3.58%,大約61.5%的破損在術中沒有被發現。
在破損的手套中,發生於主刀醫生者佔76.9%,其次為第一助手(13.5%)和第二助手(9.6%);手套破損主要發生於非優勢手(non-dominant hand),主要發生部位為食指,其次為拇指;手術器械的剪切力所致手套破損占未意識到的破損的45%;手套破損主要發生於訂皮釘(33%)和使用鋼絲進行內固定(19%)時。
該研究發現,術中手套破損主要由於剪切力而非銳器刺破所致。此外,大部分的手套破損未在術中被發現。由此可見,手套破損增加了術中污染的危險性。其他研究也證實手術時手套破損或微穿孔主要發生於非優勢手,左手食指和拇指最易發生手套破損或微穿孔,手術醫生發生手套破損的概率最高。
雙層手套和單層手套對SSI發生的影響
由於手套破損可增加切口污染的危險性,從而增加SSI,尤其是在進行骨科或牙科等涉及尖銳表面的手術時,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醫生戴雙層手套。那麼戴雙層手套是否可降低感染的危險性?2006年Tanner等就戴雙層手套是否會降低患者SSI和術者及患者血源性病原體感染的發生進行了meta分析。
他們發現有2項隨機臨床試驗比較了戴雙層手套是否會降低患者SSI,這2項研究均為骨科手術,其中一項研究納入50名受試者,另一項納入71例受試者,這兩項研究均未報道有SSI的發生。
由於這2項研究均未發現有SSI發生,現有數據提示未發現有足夠的證據可表明戴雙層手套和單層手套是否影響SSI的發生,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可確證手套破損與SSI發生率之間的關系。因此需要更多的大型臨床試驗來驗證雙層手套對SSI發生的影響效果。
手術時間與手套微穿孔發生率呈正相關
手術持續時間與手套的微穿孔發生率呈正相關,手術時間越長手套的微穿孔發生率越高。如一項研究顯示戴手套時間小於90min時,微穿孔率為15.4%,佩戴時間為91~150min時微穿孔率為18.1%,而手套佩戴時間長於150min時,微穿孔率升高至23.7%。
有研究發現心臟手術中如手術時間短於3h,手套穿孔率為30%,但手術時間超過5h時,手套穿孔率升至65%,而且在持續時間長的手術中,術後術者手上的細菌培養計數也更高。此外,手術時間也與手套物理性能改變程度有關,研究表明手術時間超過3.5h時,手套易發生不同程度的物理性能改變。
手套物理性能的改變使手套在術中不能有效地貼合手指進行手術操作,易引起手套的破損。因此,建議手術持續時間超過4h時應及時更換手套,降低因物理性能改變所致手套破損的危險性。國外還有人建議手術時間超過90min時,手術醫生、第一助手以及洗手護士應更換手套。
戴手套有用嗎2
開車戴手套的必要性
戴手套開車的都是司機嗎?當然不是,手套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大的,雖然一般周邊就沒有哪個車主戴手套開車,而且主要只是看到服務行業的司機才會戴手套,他們戴手套一方面確實是形象問題,但手套其實還有防滑的目的,另外還能防止磨出老繭,甚至還有震動病。
戴手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冬天開車摸著方向盤不會手冷,保暖的作用很明顯。不過大多數時候它都起著防滑的作用,開車的時候手心很容易出汗,這必然會導致方向盤打滑,而戴上手套,手心出汗也不會直接放映在方向盤上,就可以避免打方向盤打滑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戴手套開車能夠很大程度上防止震動病的發生,沒聽過這個病?沒事,車子在發動時和行駛途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震動吧,這種震動對人體是有害無益的,而且研究表明,長期駕駛機動車的人,機械振動會是神經系統功能下降,還會讓手掌多汗,震動過強還會導致手臂疲勞,握力下降,甚至是痙攣、萎縮,引起骨關節的改變。
所以你說開車帶手套好不好?肯定是好的',但是要選擇正確的手套,比如說女式那種絲質手套、尼龍手套、普通的皮手套,這些都是不行的,真正駕駛用的手套都會在手掌和手指處使用防滑和翻皮或植入細小的顆粒,用來防止打滑,所以選擇一款對的手套也是非常重要的。
戴手套有用嗎3
為什麼足球的守門員都要戴手套?
國際足聯貌似沒有明確規定「守門員必須戴手套」,記得早期的足球比賽,很多門將就沒有戴手套,一直到2004年歐洲杯葡萄牙隊與英格蘭隊的淘汰賽,葡萄牙門將里卡多在點球大戰的階段,就脫掉手套,不但撲出英格蘭隊的點球,而且自己也打進點球,堪稱神奇。
可見,守門員不存在「都要戴手套」的說法。
至於大部分門將都選擇戴手套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以下幾點,冬天怕冷,怕手指關節凍僵,影響撲救時的反應。
再者,戴上手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滑,增加門將撲救時手部與足球之間的摩擦力,減少脫手的可能。
不然的話,一旦門將手掌出汗,個個都可能變成「黃油手」。
還有一點就是,門將手套,還能緩解對手大力射門的力度,人的手掌比較薄,硬接對手的射門,屬於硬碰硬。而門將手套上有彈性,接到對手大力射門時,可以起到「卸力」的效果,讓門將更好控制住足球。
你看看像C羅,卡洛斯,阿德里亞諾或者巴蒂斯圖塔這些「重炮手」射門時的力度如何?足球飛行的時速那麼高,直接用手指硬接的話,相當於遭受了一場小型車禍!
所以,手套的保護手部功能,也能避免門將手指過度彎曲,減少門將受傷的可能
Ⅹ 醫用手套的分類有哪些
1、按照用途和使用場景,主要分為兩大類:
非滅菌的醫用檢查手套——外觀特點是比較短、到手腕處;相對較薄;左右手通用;非獨立包裝。
滅菌的醫用外科手套(醫用手術手套)——外觀特點是比較長、能蓋過小手臂;相對有一定厚度;分左右手;一副手套獨立包裝。主要用於醫療手術。
2、按照材質區分,主要分為:
PVC一次性手套——優點是價格實惠,能廣泛應用於各類清潔防護。缺點是使用體驗較差,PVC彈性小、易破不耐用,穿脫困難、貼合度差,不透氣、容易悶手、傷皮膚。
天然乳膠手套——優點是使用體驗好,彈性大、透氣性好、貼合舒適。缺點是容易引起乳膠蛋白過敏;不抗靜電,電子行業不能使用;價格也偏貴。
丁腈手套——優點是不易過敏,彈性較好,貼合度適中,抗靜電。缺點是透氣度、彈性不如乳膠手套,價格也偏貴。
水性聚氨酯手套——優點是彈性大、透氣性好、穿戴方便、貼合度好、可觸屏、抗靜電、不過敏。缺點是普及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