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速滑運動戴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凱撒皮衣怎麼找到 2025-09-11 12:48:02
男孩的皮衣怎麼洗 2025-09-11 12:40:13

速滑運動戴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9-07 15:51:51

1. 短道速滑是滑冰嗎

短道速滑是滑冰嗎

短道速滑是滑冰嗎,速度滑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速度滑冰是冬奧會中的一項熱門項目,速度滑冰是一項在400米賽道上較量滑行速度的冰上體育運動,下面來介紹短道速滑是滑冰嗎。

短道速滑是滑冰嗎1

短道速滑是速度滑冰的一種,這項比賽場地設在室內,所以稱為短道

短道速滑是速度滑冰的一種,因該項比賽的場地設在室內,故而又稱其為室內短跑道速滑。短道速滑的競速性強,十分精彩刺激,比賽有很多種形式,極富趣味性。短道速滑是基於長道速滑而言的,兩種速滑方式的區別主要在於需要完成的距離不同。雖然短道速滑這種形式早在長道速滑項目出現後不久便產生了。

短道速滑比賽每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個項目中最多可以派3名選手參賽,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賽、1/4決賽、半決賽、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四或者六名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簽決定。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獲得小組前兩名的運動員將緊急下一輪,直到決出最終決賽的四名選手。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區別如下:

場地

速滑競賽跑道最大周長為 400米,最小為333.33米,內彎道半徑不能小於25米或大於26米,每條跑道寬5米,最窄4米。短道速度滑冰,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

裝備

速度滑冰比賽的冰刀由刀片,刀身,前刀架,前大刀架,前托盤,後刀架和後托盤組成。速滑鞋底由硬質皮革製成,冰鞋用螺釘或鉚釘固定在鞋底上。由於速度滑冰的主要特點是速度,速滑刀身長,刀刃窄而平,冰面積大,摩擦阻力小,腰部短,從而降低重心和減少空氣阻力。

短道速滑運動員需要戴安全頭盔,由防割手套或皮革製成的手套,或不帶羊毛的`合成手套,防割護腿,適用於耐用材料;帶墊子或靠墊的硬殼膝蓋,所有運動員必須戴國際滑冰協會批準的護頸。短道滑冰鞋的特點是葉片底部有短葉片和弧形。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小,便於電弧在拐角處前進。滑冰的刀刃很高。當刀片大幅傾斜時,滑冰鞋不會碰到。

起源

10世紀開始,出現用骨制的冰刀滑冰。到1250年左右,荷蘭盛行釘在木板上的鐵製冰刀,綁在鞋上,在冰面上滑行。17世紀,鐵製冰刀有了改進,有人發明了管式鐵製冰刀,使速滑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加拿大的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短道速滑是滑冰嗎2

無論場地、器材、規則,速滑和短道速滑都有明顯的區別——比賽場地一大一小,賽道與一長一短速滑賽道相距400米,與夏季奧運會的田徑賽道相同。短道速滑的跑道長度為111.12米(364.6英尺)。這兩條軌道也就是俗稱的「主幹道」和「短路」。更具體的場地數據,「大道」分為內/外道路,寬度為5米。內冰道的內圓半徑為25m,外冰道的內圓半徑為30m。

「短道」比賽區30×60米,直道寬度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度28.85米,場館兩端的彎道處放置黑色橡膠塊作為標線,也增加了比賽的安全性。運動員不得滑入標線內(直道區域無標線)。速滑沒有預賽、半決賽、決賽,直接一輪決出勝者。當兩個選手同時出發時,誰先到達終點並不重要,誰完成得更快(耗時最短)才是贏家,速度滑冰採用計時賽制,分幾輪進行。

所以各組排名很重要,前幾名才有機會晉級下一輪比賽;可以理解,速滑是與時間賽跑,短道速滑是選手之間的直接PK。短道速滑需要應對更多的急彎,溜冰鞋的質感一般比速滑更硬(支撐包更強),幫助選手更好地控制滑行軌跡;速滑冰鞋和溜冰鞋的葉片更窄更平,所以滑冰面積大,摩擦阻力小。較短的腰部也有助於降低身體重心,減少空氣阻力,從而幫助你盡可能快地滑行。

速滑冰鞋的前部固定在鞋底,後部/後跟可以分離。這樣,當運動員抬腿時,刀刃仍然接觸到冰面;短道速滑滑冰鞋底部會有一定的弧線,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很小,方便沿著曲線滑行。溜冰鞋的刀刃高,即使彎道後身體大幅度傾斜,溜冰鞋也不會碰到冰面。兩種冰鞋的另一個區別是長度——短道速滑冰鞋的平均長度為30-45厘米,速滑冰鞋的平均長度為40-55厘米。

短道速滑是滑冰嗎3

在冬奧會上,速短道速滑與速度滑冰,當然不是同一個比賽項目了。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比賽規則截然不同,雖然他們名字的相似度非常高,但他們確實不屬於同一個項目。

一、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比賽規則不同

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比賽規則截然不同,短道速滑剛開始的時候,運動員們分屬不同跑道,在槍響出發之後,每個參賽運動員都要拼盡全力爭到第一跑道的第一位,這樣才有可能獲得第一名。

而速度滑冰則是每一個運動員分屬兩個跑道,一組比賽由兩位運動員上場進行斗爭,滑完第一圈之後,兩位運動員必須交換內、外道。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項目都是用時最短者獲勝,這個是毋庸置疑的。短道速滑賽道長度為111.12米,速度滑冰的賽道長度則是為400米。

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基本上不可能出現犯規、裁判包庇的情況,而短道速滑卻是截然不同。因為短道速滑的運動員們都是在第一條跑道上面競技比賽,如果中途有人摔倒或者有人實施黑手,就很容易喪失比賽的公正性。像韓國隊,就經常在短道速滑項目對其他運動員施以黑手,有的時候更是連自己國家的人都不放過。所以,比起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項目要更安全一些。

二、冬奧會上速滑和短道都獲得好成績

短道速滑起源於美國,於1992年被正式列入冬奧會。這個項目早期的時候於歐美各國比較流行,後來才漸漸傳入中國。中國在短道速滑上面也是做出了不少優秀的好成績,截至目前,短道速滑的奧運紀錄保持者還是中國健兒武大靖。而速度滑冰在2022年冬奧會上也是刷新了奧運紀錄,刷新奧運紀錄的正是中國健兒高亭宇。

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已經獲得了兩枚金牌和兩枚銀牌,速度滑冰也已經獲得了一塊金牌,並順勢刷新了奧運紀錄。中國健兒的奧運精神真的是讓人佩服和震驚,為中國健兒感到高興和喜悅。

2. 速滑運動員的裝備有什麼如何提高運動員的滑冰速度

短道速滑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抗性的,加上彎道多,超車更頻繁。比賽中經常有摔倒和碰撞,危險系數遠高於速滑。因此,運動員必須佩戴安全帽、護目鏡、防切割手套、護腿墊、護膝等防護裝備。包括頸部,都需要佩戴專門的頸部保護器;然而,速度滑冰並沒有那麼多安全問題。運動員穿的連體式速滑服的主要目的是減少高速滑冰時的風阻(其最高速度可超過60公里/小時)。

其中有4個男女項目,另一個項目是混合接力賽(這也是第一個引入的新項目)。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團體接力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團體接力混合組:在2000米接力預賽中,每組前兩名的隊伍將晉級下一輪,直至決賽。比賽時間:2022年2月5日至2月16日

3.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速度滑冰雛形最早出現在荷蘭,而後逐漸發展成為競速運動。而且滑冰運動可以很好的增強人體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以及柔韌性,以下了解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1

短道速滑比賽中的知識點

①只能搶跑一次,第二次搶跑將被判罰出局;②搶占內道是第一個贏得比賽的時機;③有良好的彎道技術才能不讓後來者超越自己;④彎道時身體傾斜角度越大,身體後方運動員越沒有空間超越;⑤彎道降速時是很好的超越時機;⑥發生滑倒及被滑倒後連帶摔倒的幾率很大;⑦短道速滑選手必須全副武裝防止受傷;⑧沖刺的一剎那仍要保持高度警惕。

短道速滑比賽規則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發展到如今分為男女個人比賽和團體賽。男女個人比賽項目均包括500米、1000米及1500米3項。男女團體比賽項目均需要4名隊員接力完成,男子團體賽滑行距離為5000米,滑行45圈;女子團體賽滑行距離為3000米,滑行27圈!

按照一般情況,500米、1000米短距離比賽的參賽選手為4~6名,前2~3名選手可以晉級下1輪比賽;1500米以上長距離比賽參賽選手為6~8名,前3~4名選手可以晉級下1輪比賽。預賽時滑道站位由抽簽決定,後續比賽按照上1輪比賽成績確定滑道站位,成績好的站在內側滑道!

短道速滑犯規動作分為兩種!一是起跑犯規行為:運動員在發令員喊出「准備」之後,如故意放慢准備動作,造成其他運動員起跑犯規,該運動員則會被判「延誤警告」。起跑時運動員冰刀任何部位在起跑線上或越過起跑線,都會被判起跑犯規。

每組比賽總共只允許1次起跑犯規,第2次起跑犯規的任何運動員都會被判犯規並需在裁判的`指引下迅速離開冰面!

二是賽道滑行中的犯規行為:短道速滑滑道較短,多名運動員同時滑行,可以隨意穿插,因此賽制允許運動員在一定程度上有身體接觸,但以推擠、沖撞、脫離滑道、降速、踢人出局等方式阻礙和干擾其他運動員前進的將被視為犯規。運動員一旦被視為犯規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2

短道速滑一圈是多少米

短道速滑一圈是111.12米。另外,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簽決定。

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短道速滑採用什麼賽制

短道速滑以名次論勝負,賽制採用淘汰制。首先小組預賽,前2-3名進入下一輪,即復賽;以此類推,復賽每個小組的前2-3名進入半決賽,半決賽的前2-3名進入決賽。通常500米、1000米決賽只有4人參加,1500米決賽可有6人參加,3000米可有8人參加。運動員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出發。

首輪比賽站位通過抽簽決定,其後各輪次均按照上一輪比賽成績分配道次,成績優者排在內道。比賽途中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

如用身體碰撞、絆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則受到取消比賽資格的處罰。違規被取消資格的選手無法進入下一輪的比賽。禁止脫離跑道、降低速度、沖撞、踢出局。

中國隊破短道速滑混合接力世界紀錄

在10月21日晚結束的2021-2022短道速滑世界盃2000米混合接力賽中,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組成的中國隊打破世界紀錄!在2000米混合接力賽第一組比賽中,由黃大憲、金雅朗領銜的韓國隊率先以2分38秒451打破世界紀錄。然而僅僅5分鍾後,第三組出場的荷蘭選手舒爾廷和隊友就以2分38秒094刷新了這一紀錄。

隨後,中國接力隊彰顯實力——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又將這一紀錄提高到2分37秒747,順利晉級半決賽。在21日其他比賽中,武大靖在男子500米第13組出場,以40.557秒位列小組第一成功晉級。在女子1500米1/4決賽中,中國選手張雨婷獲得第二組第一,韓雨桐獲得第四組第一,晉級半決賽。

如何看懂短道速滑

短道速度滑冰,簡稱短道速滑,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1992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短道速滑速度看上去非常快,但實際上和你在城市裡開車的速度差不多,優秀運動員一般能滑到50公里/小時的速度。

短道速滑的規則是什麼3

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有啥區別?

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有在賽場大小、賽道設置、選手裝備以及上場人數上的差別。

1.賽場大小。短道速滑場地面積相對較小,為30×60米,速度滑冰場地相對較大,周長400米,道寬5米。內冰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冰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

2.賽道設置。速度滑冰賽道有標志線並且分為內道和外道;而短道速滑賽道則沒有細分。

3.選手裝備。短道速滑運動員需要佩戴安全頭盔以及一系列耐切割、防扎的手套、護腿、護膝、護頸。而速度滑冰由運動員需身穿經過一系列嚴格風洞測試後用以減少風阻的帶帽連身服。

4.上場人數。速度滑冰比賽中,一般每組2名運動員同時出發。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項目,6人一排同時出發;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等短距離比賽一般4名選手同時出發,1500米及以上長距離比賽則是6-8名運動員同時出發。

短道速滑項目介紹

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長度較短的跑道上進行的冰上競速運動。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75年,國際滑冰聯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術委員會。1981年起,開始舉辦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

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爾加里冬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冬季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將短道速滑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由國際滑冰聯盟管理,該組織於1892年在荷蘭成立。國際滑聯組織的短道速滑比賽主要有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世界短道速滑青年錦標賽等。

速度滑冰項目介紹

速度滑冰(Speed Skating)是以冰刀為工具在冰上進行的一種冰上競速運動。在國際體育分類學上屬於滑冰運動。它是指在規定距離內以競速為目的的滑冰比賽,簡稱速滑,是冬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腳著冰鞋在冰面上滑行,藉助冰刀的刀刃切入冰面形成穩固的支撐點,通過兩腿輪流蹬冰、收腿、下刀,滑進動作以及全身協調配合向前快速滑行。

速度滑冰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早在十一二世紀,在荷蘭、英國、瑞士以及斯堪的納維亞一些國家的早期文獻中就有關於將動物骨骼綁在腳上在冰上快速移動的記載,這是滑冰運動的早期雛形。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速度滑冰從英格蘭和荷蘭迅速傳入其他國家,滑冰俱樂部也由此紛紛建立。19世紀70年代,一些國家建立全國性滑冰組織的要求開始產生。1879年,第一個全國性的滑冰領導機構—英國滑冰協會創立。

1893年1月,在國際滑聯的領導下,第一屆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男、女速度滑冰分別於1924年、1960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速度滑冰最高級的組織機構國際滑冰聯盟,1892年在荷蘭成立。中國的最高級組織機構為中國滑冰協會,1980年在北京成立。

4. 短道速滑必須佩帶防護裝備有哪些

1)短道速滑安全頭盔應符合現行的ASTM標准。頭盔必須有一個規則的形狀,不能有突起。
2)耐切割手套或皮革製成的連指手套,或不含羊毛的合成材料手套。
3)防割、防扎耐用材料的護腿。
4)符合97.1402號MU型安全比賽服。
5)長袖長褲連身服。
6)軟墊或軟墊的硬殼護膝。
7)冰刀管必須是封閉的,刀根必須是圓弧形。最小半徑為10毫米。刀管最少有兩點固定在鞋上,沒有可動的部分。
8)所有運動員必須佩戴中國滑冰協會批准使用的護頸。

5. 為什麼速度滑冰選手要穿戴食指套它有何作用

速度滑冰選手帶指套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手指。一方面可以防止自身的手被風壓割傷。另一方面在冰冷環境訓練時,手指套也可以保護手指不被凍傷。

速度滑雪作為冬奧會當中追求速度以及人體極限的一項速滑運動。運動員為了保護自身的身體安全,是需要做好各項裝備的穿戴和護理。滑冰手套可以保護運動員的手指。防止運動員在長時間的鍛煉當中手指凍傷影響訓練效果。而且由於速度滑雪速度過快,手臂在擺動當中也有可能會有被風壓割傷的風險。

一:滑冰選手帶指套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手指。

眾所周知。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滑雪運動員,他們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冠軍,都會在場下進行艱苦的比賽訓練。而由於滑雪場地一般都是非常寒冷的。如果不帶指套保護自身的手指皮膚。在常規訓練當中就會導致手指有凍傷的危險。都會對這些滑雪運動員的訓練成果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6. 為什麼速度滑冰選手要穿戴食指套它有哪些保護作用

滑冰選手穿戴手指套,不僅可以保護手指不被低溫凍傷,在高速運動中也可以防止手指被風壓割傷。

速度滑冰作為一項追求速度和人體極限的冬季運動,它本身的訓練強度和需要的人體爆發力是非常之高的。因此為了保護許多冬季選手的身體安全,他們不僅會穿戴各式各樣的滑冰防護服,對於手指也會穿戴手指套來進行保護。這樣才能夠減少選手在滑冰當中,因為手指凍傷而產生的分心情況。

一:因為環境原因,滑冰選手要穿戴合適的防護裝備來保護自己。

速度滑冰對於時間的要求和速度是非常苛刻的。許多選手為了達到比賽時的完美狀態,都會在線下進行極長時間的艱苦訓練。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某些摔倒或者碰撞事故。穿戴合適的防護裝備,不僅能夠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健康,也是為了能夠最大化的發揮出他們的運動潛力。

7. 短道速滑這一項目,運動員需要哪些裝備呢

運動員需要配備比賽衣褲、頭盔和護頸。

戴護頸有什麼作用?

之所以有這個要求,是因為佩戴護頸器可以保護運動員的頸部。因為我們發現運動過程中可能會有損傷,很多人在運動過程中直接摔了出去。如果不戴護頸,運動員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摔倒。所以對於運動員來說,佩戴護頸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頸椎不受壓迫,同時也是為了保護頸椎在下落過程中不受過度傷害。而且佩戴護頸器時要注意,一定要使用指定的產品。有很多運動員在練習,或者比賽,都會有摔倒的可能性,這樣的事件非常危險。即使他們很熟練,也可能發生事故,所以每個人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都應該保護好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8. 簡述短道速滑

簡述短道速滑

簡述短道速滑,滑冰作為一項新型健身運動被越來越多多的人接受,滑冰是一項非常好玩的運動項目,滑冰不僅好玩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簡述短道速滑。

簡述短道速滑1

短道速滑就是短跑道速度滑冰。

短道速滑,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長度較短的跑道上進行的冰上競速運動,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

短道速滑以名次論勝負,賽制採用淘汰制。首先小組預賽,前2-3名進入下一輪,即復賽;以此類推,復賽每個小組的前2-3名進入半決賽,半決賽的前2-3名進入決賽。通常500米、1000米決賽只有4人參加,1500米決賽可有6人參加,3000米可有8人參加。

短道速滑首先速度滑冰類似個人計時賽,短道速滑類似F1的比賽,其次短道速滑的比賽場地比速度滑冰的小,最後速度滑冰是單敗賽制而短道速滑是小組賽制。短道速滑史上唯一 一個包攬全部奧運金牌的是中國: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包攬了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接力女子短道速滑項目的全部四枚金牌。

簡述短道速滑2

起源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早在19世紀80年代,加拿大許多滑冰愛好者,開始追求速度,它們在滑冰場圈了一個適合的場地後,開始嘗試速滑的競速比賽。這是短道速滑的前身。1988年短道速滑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2年成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

技術要求

短道速滑技術可分為:起跑技術、直道滑行技術、彎道滑行技術、沖刺技術、超越技術等。

起跑技術一般包括三個動作階段,即起跑預備姿勢、啟動和疾跑。

直道滑行技術在直道滑行基本姿勢的基礎上,兩腿交替連續完成蹬冰、收腿、下刀、支撐滑行,並配合擺臂形成完整的直道滑跑動作。

彎道滑行技術既要保持高速滑行,又要扣住8m半徑的彎道。在彎道滑行的區段也是體現戰術意圖的重要區域。

沖刺技術當臨近終點且運動員相距較近時,沖刺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以送刀式沖刺為例,在接近終點的滑行過程中,將重心落在有利於克制對手一側的腿上,將另一側腿迅速前伸,保持平衡沖過終點。

超越技術是取得比賽勝利至關重要的因素。超越可以分為主動性超越(包含速度性超越和技術性超越)、非主動性超越、彎道超越、直道超越和沖刺超越。

比賽項目

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和2022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設項相同,共設9個小項,分別是:

男、女500米,男、女1000米,男、女1500米,男子5000米接力,女子3000米接力,混合團體接力。

場地

比賽場地冰面最小尺寸為30×60米,賽道為橢圓形,每圈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內側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場地兩端弧形彎道處擺放黑色橡膠塊,作為標志線,增加比賽的安全性,運動員不得滑入標志線內。直道區則沒有標志線,可以任意滑行。

裝備

短道速滑項目需要的裝備有:安全頭盔、耐切割手套、防切割安全比賽服、護目鏡、冰刀、護頸、護腿板。

比賽規則概述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賽、次賽、半決賽、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由每組4-8名選手集體出發,每次比賽的.前2-3名晉級下一輪,直至決賽。

接力比賽由4名隊員按預先確定的順序依次完成,每一棒要滑一圈半或者兩圈。接力交接由一名隊員推動另一名隊員完成。在隊友滑行過程中,其餘3名隊員在賽道的內部等待。

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981年,開展短道速滑運動。1983年,舉辦首屆全國短道速滑比賽。1985年,成立短道速滑國家集訓隊。2018年,武大靖為中國獲得冬奧會首枚金牌。

簡述短道速滑3

短道速滑在室內冰球場進行的速度滑冰比賽,是速度滑冰發展演變的分支,但已自成獨立的競賽項目。1988年第15屆冬季奧運會列為表演項目,1992年第16屆冬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短跑道速度滑冰源於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1905年加拿大首次舉行全國錦標賽,次年美國也舉行了全國比賽,後來又多次舉行兩國間的比賽,並逐漸傳入歐洲和日本等。

國際滑冰聯盟於1978~1980年試舉辦了3次國際錦標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於1981年在法國的麥頓舉辦第1屆世界短跑道速滑錦標賽,以後每年舉辦一屆。

短跑道速滑比賽的項目通常是:男、女的單項均為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另有男子5000米接力和女子3000米接力比賽。1992年第16屆冬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的項目,男子為1000米和5000米接力,女子是500米和3000米接力。比賽時運動員必須頭戴護盔,手戴防護手套,身穿長袖連身服,冰刀後跟必須呈圓弧形。

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全稱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長度較短的跑道上進行的冰上競速運動。

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短道速滑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75年,國際滑冰聯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術委員會。1981年起,開始舉辦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

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爾加里冬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冬季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季奧運會將短道速滑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由國際滑冰聯盟管理,該組織於1892年在荷蘭成立。國際滑聯組織的短道速滑比賽主要有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世界短道速滑青年錦標賽等。

9. 短道速滑項目中所有運動員必須在哪一項進行統一

短道速滑項目中,同一會員國所有運動員必須在著裝進行統一。

短道速滑選手必須佩戴安全頭盔,雙手佩戴耐切割手套或皮革製成的連指手套,佩戴防割、防扎耐用材料的護腿和護頸。短道速滑的冰刀與鞋固定在一起,刀根必須是圓弧形,刀管最少有兩點固定在鞋上,沒有可動的部分。

比賽規則

短道速滑以名次論勝負,賽制採用淘汰制。首先小組預賽,前2-3名進入下一輪,即復賽;以此類推,復賽每個小組的前2-3名進入半決賽,半決賽的前2-3名進入決賽。通常500米、1000米決賽只有4人參加,1500米決賽可有6人參加,3000米可有8人參加。運動員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出發。

首輪比賽站位通過抽簽決定,其後各輪次均按照上一輪比賽成績分配道次,成績優者排在內道。比賽途中在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如用身體碰撞、絆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則受到取消比賽資格的處罰。違規被取消資格的選手無法進入下一輪的比賽。禁止脫離跑道、降低速度、沖撞、踢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