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醫療人員穿防護服的不便
醫護人員在離開受污染地區前,應為雙手消毒,並移除保護裝備。醫護人員在離開受污染地方前,應先為雙手消毒,摘下防護眼鏡、用完即棄的外用醫用外科口罩、用完即棄的外用帽、防護衣物或隔離衣物、鞋套、手套及其他物品,依次放入特別容器內,再用手消毒,然後進入可能受污染的地方,更換工作服。個人衛生處理和保護呼吸道和粘膜應在下班前進行。
B. 三級防護應穿戴哪些防護用品
三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防滲隔離衣或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三級防護需要做好診區、病區的通風管理,根據診療護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風險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可能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可能受到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戴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可能出現呼吸道暴露時,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一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
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膠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二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一次性工作帽、防滲隔離衣或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C. 警察到案發現場,勘察過程,除了帶手套,為什麼還帶著鞋套,以及頭套啊那不都是醫生做手術時帶的嗎
戴鞋套是為了防止在現場留下腳印和防止鞋底帶入其他物質,戴頭套是為了防止頭發掉在現場從而影響取證
D. 護腕有什麼作用
護腕的作用,第一是提供壓力,減少腫脹;第二是限制活動,讓受傷的部位得以休養生息。 護腕 與此同時,最好盡量不要妨礙手部的正常運作功能,所以如非必要,大部分的護腕,都應是容許手指活動,不受掣肘的。 包紮范圍包括了部分手掌和前臂,屬於正式的護腕。設計方面,有像襪子般穿在手腕上的;亦有些設計是一條富彈力的帶子,使用時需把它纏在手腕上。後者設計較為優勝,因為無論是形狀及壓力均可以符合使用者的個別需要。若情況更嚴重,需要把手腕進一步固定,以及提供更穩固的承托時,內藏金屬片的護腕便有用武之地了。不過因為被固定的范圍較大,價錢也不廉宜,大家可在醫務人員建議下才選用。 護腕,就是帶在腕上的不是手上的那種...有什麼作用呢?除了好看 護肘及護膝是為防止肘、膝被摔傷的保護裝置,並佩帶軟墊或硬殼設計的。為減輕裝備的重量,設計者將護肘及護膝設計的更輕巧、美觀、方便和實用。 喜歡打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的朋友,在一場球打下來,尤其是在打反手球的時候,肘部會疼,即便戴了護肘也會疼,專家告訴我們這個俗稱叫「網球肘」。而且這個網球肘主要是在擊球的一剎那,腕關節沒有制動,沒有鎖腕,前臂的伸肌被過度牽拉,引起附著點的損傷,把肘關節保護後,腕關節沒有保護,這樣在擊球的時候還是有一個過度的過屈動作,這樣對肘關節的損傷還可以加重。 護腕 所以在打網球的時候,如果感到肘關節痛,在戴上護肘的同時,你最好是戴上護腕。而且大家在選擇護腕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沒有彈性的,彈性太好就起不到保護作用了。而且戴的時候不要過緊也不能太松,太緊就會影響血液流通,太松又起不到保護作用。 除了這三大球、三小球,您如果在滑冰或滑旱冰的時候,在系鞋帶的時候,一定要全部系緊,有些人覺得全繫上,就覺得腳腕活動起來不靈活了,所以少系幾道,這可不對,旱冰鞋的高腰設計就是為了限制你的踝關節超范圍的活動,這樣你就不容易崴腳了。年輕的朋友們喜歡一些極限運動,一定要戴上專業的護具,這樣能有效的防止被摔傷。最後還要提醒大家的是,護具只是在運動中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大家在運動比賽時候除了佩帶一些護具之外,盡量要掌握正規技術動作,嚴格遵守比賽的規則。另外,一旦在運動比賽中受了傷,首先要停止繼續運動,有條件的話用冰塊進行冰敷以緩解疼痛,然後一定要到醫院找專業大夫進行加壓包紮。
E. 腫瘤化療葯物配置應注意哪四方面的問題
在遠離操作者的方向折斷
稀釋劑的加入:沿壁緩緩注入;振搖前確
保所有葯粉濕潤
在生物安全櫃內的工作
自始至終保持無菌操作
工作檯面在操作前後必須用75%酒精擦拭
滑門開放高度不得大於18cm
安瓿的頸部、輸液瓶蓋用75%酒精消毒
手套定期用酒精消毒,破裂或污染時及時更換
在工作台區域不得交談或咳嗽
包裝
顯著位置警告標簽——「毒」
自封塑料袋
運輸
運輸車
小心謹慎
避免重壓和損壞
備有溢出包
無菌概念及技術
無菌概念(Aseptic Conception)
在100cm2面積上, 5min降落的細菌數,相當於10L空氣中所含的菌數 低於10個
無菌技術
在整個葯物調配過程中,排除微生物污染的各個程序,包括對葯物、包裝、儀器、容器的消毒。
工作環境控制
細胞毒葯物的儲存於專門場所,並謹慎操作
未經許可的人員不得進入配置用凈化室
1萬級凈化室保持負壓狀態
禁止葯品配置區域進食和飲水
凈化室清潔
培訓清潔人員按照清潔程序清潔
1次∕日
按進入潔凈室程序更衣後才能進入
專用清潔工具
清潔順序:從上而下,從內而外
消毒劑根據空氣培養結果調整
潔凈室院感控制規范
1次∕月
空氣培養、手指
洗手
感染控制的簡單有效的措施
洗手步驟
廢物處理
生物安全櫃排出的廢氣
水處理後進入污水管
其他廢物
專用包裝袋
尖銳物品:防漏、防穿透的盒子和銳利物品專用箱
警示標簽
葯物溢灑的處理
生物安全櫃內、外的溢灑物處理
配置區內備有處理工具
專門人員參與並指導處理工作
報告和記錄
生物安全櫃內的溢灑物
開啟狀態
吸液紙吸干溢灑的液體
濕紙或布擦取溢灑的粉狀物
清潔液擦洗檯面
清水洗凈
全部垃圾裝入污物袋
充分洗手
生物安全櫃外的溢灑物
評價環境中的每個人
防護裝備:隔離衣→鞋套→手套→口罩(防護眼鏡)→外層手套
吸液墊吸干液體葯物
濕紙或布吸取粉狀葯物
清水洗凈
全部污物防入污物袋封口後裝入垃圾袋
標准規程注意事項
帶手套和脫去手套後立即吸收
手套和隔離衣被污染後立即更換
操作區必須有塑料背面的墊子
尖銳的廢棄物必須防入放穿透的盒子或專用箱中
所有細胞毒葯物的廢物應使用專用袋
溢出包的准備
隔離衣1件
鞋套1雙
手套2付
防護眼鏡1付、口罩1個
吸液紙1包
塑料背面的墊子2塊
毛巾或海綿2塊
專用垃圾袋1個、尖銳物容器1個
質量管理之流程監測
流程
要點:醫囑處理→排葯→葯物配置→成品
↓ ↓ ↓ ↓
質量
指標:合理用葯 正確 無菌 合理合格
F. 配置化療葯物時應戴什麼手套
接觸化療葯物的防護:配製前洗手,穿一次性防護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及帽子、雙層手套(聚氯乙烯手套起防護作用,乳膠手套便於操作),戴防護眼鏡或眼罩,以減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膚接觸。操作台應覆以一次性防護墊,減少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畢,應及時更換,希望能幫到你
G. 化療葯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化療葯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腫瘤的化學葯物治療簡稱化療,是一種利用葯物殺死體內腫瘤細胞的方法。人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是在一定調控下進行的,而癌細胞卻是失控性地分裂和增殖。化療是通過阻斷或減慢癌細胞的生長而發揮作用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化療葯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局部反應
化療局部不良反應占化療葯物所致各種不良反應的2%~5%。
1、局部葯物外滲反應
葯物外滲可導致輕微紅斑、局部不適、疼痛,甚至組織壞死。引起組織損傷的化療葯物包括蒽環類(表柔比星、吡柔比星)、長春鹼類、氮芥等。
處理:蒽環類抗生素和絲裂黴素外滲時,可局部給予抗氧化劑二甲亞碸,同時合用1%的氫化可的松軟膏。硫代硫酸鈉可作為氮芥類葯物外滲後的特異性解毒劑。若無特異性解毒劑,可用2%普魯卡因或用50~100mg氫化可的松等葯物做環型封閉,同時外塗氟氫松軟膏並給予冰敷。
2、靜脈炎
輸入刺激性化療葯物可導致血管壁的損傷,導致血栓形成,常由卡莫司汀、長春瑞濱、氮芥等引發。
二、全身反應
1、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多數細胞毒類抗腫瘤葯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及劑量限制性毒性,化療葯物可誘導骨髓中分裂旺盛的造血細胞凋亡,並導致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數量的減少。臨床上常用的葯物如,蒽環類、紫杉類(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長春鹼類(長春地辛、長春瑞賓)、亞硝脲類(卡氮芥)、依託鉑苷、吉西他濱、卡鉑等都可引起較嚴重的骨髓抑制。
白細胞減少:通常Ⅰ~Ⅱ度白細胞減少(分級標准見附表)不需特殊處理,多可自然恢復且不影響下個療程;Ⅲ~Ⅳ度白細胞減少可使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①治療性用葯:當WCB<2*10~9/L時開始使用G-CSF 5~7µg/kg/天,直到WCB>10*10~9/L。②預防性用葯:如果患者上個療程出現Ⅳ度骨髓抑制,為使下個療程能正常進行,可預防性使用G-CSF3~5µg/kg/天,多於化療結束後48h開始使用,用到患者安全度過白細胞最低點而開始回升後截止。
血小板減少:血小板的下降比白細胞晚,但是回升非常慢,且目前沒有非常的好的葯物治療血小板下降。III度和IV度的血小板減少可以應用白介素-11、促血小板生成素進行治療。
2、消化系統毒性
(1)惡心嘔吐
惡心嘔吐是抗腫瘤葯物最常見不良反應。按照嘔吐與化療的時間關系,可分為急性嘔吐(化療後24小時內)、遲發性嘔吐(化療後24小時後)和預期性嘔吐(應用化療葯物前)三種。按照催吐能力將化療葯物(或方案)分為:高致吐、中致吐、低致吐和極低致吐風險四級(詳見表1)。
處理:1.高度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推薦在化療前採用三葯聯合方案,包括單劑量5-HT3受體拮抗劑、地塞米松和NK-1受體拮抗劑。
2.中度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推薦第1天採用5-HT3受體拮抗劑聯合地塞米松,第2和第3天繼續使用地塞米松。
3.低度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建議使用單一止吐葯物例如地塞米松、5-HT3受體拮抗劑或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如甲氧氯普胺)預防嘔吐。
4. 輕微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對於無惡心和嘔吐史的患者,不必在化療前常規給予止吐葯物。盡管惡心和嘔吐的發生在該催吐水平葯物治療中並不常見,但如果患者發生嘔吐,後續化療前仍建議給予高一個級別的止吐治療方案。
(2)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炎與細胞毒葯物對細胞分裂旺盛的口腔粘膜細胞的直接損傷和繼發性感染有關。易引起口腔黏膜炎的葯物包括甲氨喋呤、氟尿嘧啶、多柔比星、培美曲塞等。
黏膜炎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注意口腔清潔及預防感染。可應用高壓生理鹽水沖洗潰瘍的局部,去除表面的分泌物和壞死組織,嚴重患者應及時恰當應用抗菌葯物,預防局部感染灶惡化。
(3)腹瀉
化療相關性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葯物對腸道黏膜的急性損傷導致的腸道吸收和分泌失衡。常見的可以誘發化療相關性腹瀉的葯物主要有多西他賽、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等。
伊立替康既能因膽鹼能作用在化療後24小時內誘發急性腹瀉,又能導致更加嚴重的遲發性腹瀉,後者可能有致命危險。一旦發生遲發性腹瀉應立即停止化療,並開始抗腹瀉治療,推薦的抗腹瀉治療措施為:服用洛哌丁胺2mg/2h,中途不改變劑量直到最後一次稀便結束後12h,但不得連續服用超過48h。當中性粒細胞計數<0.05*10~9/L時,應當應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以聯合生長抑素治療或醋酸奧曲肽進行治療。
(4)便秘
長春鹼類可影響胃腸道運動功能而產生便秘和麻痹性腸梗阻,老年人和長春鹼用量高的患者更易發生。與此同時化療過程中同時使用的止吐葯及鎮痛葯也可加重便秘。便秘的預防措施包括高纖維飲食,飲用充足液體、適當運動、使用大便軟化劑、調解胃腸蠕動葯(乳果糖)或輕瀉劑(番瀉葉、蘆薈膠囊等)。
3、過敏反應
臨床上引起過敏反應的化療葯物主要有,紫杉醇、多西他賽、單克隆抗體、門冬醯胺酶等。速發型過敏反應最為嚴重,可導致瘙癢、皮疹、血管水腫、肢體痛、低血壓,多於輸注後幾分鍾內發生,與劑量無關。
因紫杉醇易引起速發型過敏反應,故在應用紫杉醇化療前應常規給予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葯物脫敏。即在化療前12h和6h分別口服地塞米松20mg,化療前30-60min肌注或口服苯海拉明50mg,靜注西咪替丁300mg。並在開始滴注的1h內,監測血壓、心率和呼吸等生命體征,一旦發生過敏應當立即停葯並及時給予搶救。
4、肝臟毒性
許多化療葯物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或排泄,幾乎所有類型的化療葯物都可導致肝損傷。臨床上應用的肝毒性較大的葯物有:烷化劑、門冬醯胺酶、阿糖胞苷、巰嘌呤和大劑量甲氨喋呤等。化療葯物也可因對免疫系統的抑製作用,激活潛伏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導致肝損傷。
肝損傷多為一過性,通常發生於化療結束後的1~2周,主要表現為肝酶升高、膽紅素升高,有時伴有黃疸。治療後一周復查肝酶水平,正常既可以恢復化療。
5、泌尿系統毒性
包括腎實質損傷及泌尿道刺激。腎臟是葯物及其代謝產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易受到葯物損傷。常見的可致腎毒性的葯物包括順鉑、甲氨蝶呤、環磷醯胺、卡莫司汀、多柔比星、絲裂黴素等。
順鉑應用的注意事項:①化療前的24h應充分水化,水化須達到2小時內靜脈輸入2升的液體。②可以在化療前30min預防性使用氨磷汀或還原性谷胱甘肽鈉。③輸注應緩慢,時間控制在至6~8小時可減低腎毒性。④靜滴後24h內,仍須保持充分水化,目標是在6~12h內輸入2升的液體。
環磷醯胺(引起泌尿道刺激的主要葯物)應用的注意事項:①化療前充分水化,保障足量的液體和尿量,同時鹼化尿液,並給予別嘌醇,為防止水中毒,可以給以呋塞米;②治療過程可使用美司鈉防止環磷醯胺的水解物丙烯醛引起的膀胱毒性。
6、肺毒性
多種化療葯物可導致肺、氣道、胸膜和肺循環系統的損傷,這類葯物主要有:博來黴素、卡莫司汀、絲裂黴素C、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吉西他濱等,近年來靶向葯物的肺毒性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最常見的葯物性肺損傷為間質性肺疾病及肺纖維化。
抗腫瘤葯物相關肺毒性診斷一旦明確,應立即停用該抗腫瘤葯,並及時給予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合並肺部感染者應及時使用抗菌葯物,同時予氧療、支氣管擴張等輔助治療。
7、心臟毒性
可引起心臟毒性的細胞毒葯物主要包括:蒽環類、紫杉類、環磷醯胺等;靶向治療葯物主要有:曲妥珠單抗、貝伐單抗、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等。心臟毒性的發生與葯物的累積劑量有關,在蒽環類葯物中最為明顯,預防蒽環類心臟毒性最重要的是要限制累積劑量(詳見表2)。蒽環類抗腫瘤葯可致氧自由基形成,作用於心臟表現為劑量累積性的心肌炎,引起遲發性心力衰竭。可使用維生素和輔酶Q預防,亦可用其專屬的解毒劑右雷佐生、右丙亞胺。
8、神經毒性
化療葯物可以造成中樞和外周神經毒性,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外周神經毒性。臨床表現為四肢末端的感覺異常、感覺遲鈍、燒灼感、疼痛和麻木。具有外周神經毒性的葯物主要包括鉑類化合物(尤其是奧沙利鉑),長春鹼類,紫杉醇,多西他賽等。
目前主要減輕和控制外周神經毒性的方法是控制累積劑量和降低劑量強度。化療葯物導致的神經毒性多可於停葯後逐漸恢復,可配合神經營養葯物及理療等手段協助恢復。其中奧沙利鉑的外周神經毒性與寒冷有關,患者化療後應嚴格避涼一周時間。
9、皮膚毒性
化療葯物引起的全身皮膚毒性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手足綜合征、色素沉著、甲溝炎等。手足綜合征(表現如下圖),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皮膚毒性。常引起手足綜合征的葯物包括:卡培他濱、替吉奧、多西他賽、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
防治手足綜合征措施包括宣教患者應穿戴寬松的鞋襪、手套以避免手足的頻繁摩擦和過度受壓,保持手足皮膚濕潤有助於預防和促進病灶癒合,常用的護手產品包括凡士林軟膏和尿素軟膏等,在局部皮膚出現水泡後要防止水泡破裂並預防感染;必要時葯物減量或停用化療葯後症狀可緩解。
10、發熱
部分化療葯物可引起葯物熱,如吉西他濱、阿糖胞苷、博來黴素等,可給予退熱葯物對症治療,需要與感染性發熱、腫瘤熱等區別,且發熱期間應嚴密監測血象。
11、脫發
脫發是化療期間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可發生於化療後的數天至數周內,可引起明顯脫發的葯物包括蒽環類、環磷醯胺、多西他賽、伊立替康等。脫發多為暫時性,一般停葯後1-2個月後可再生。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及治療脫發措施。對於患者更加重要的是心理疏導,讓患者明白化療停止後會重新長出頭發,因而無需過分擔心。
;H. 醫護人員進隔離區究竟要穿多少層裝備
醫護人員要進入隔離區之前要層層武裝,今天我特意看了一下視頻資料,一個護士進入隔離區之前為了讓媽媽放心,給媽媽拍了一段影像資料,一層一層穿戴各種防護裝備,我數了一下,手套,帽子,鞋套,防護服等等一共有十多層。
所有動作完畢之後,才算是穿好所有的防護裝備。經過層層保護的醫護人員就可以進入隔離區了。
I. 大家在百度上找為為什麼化療前要用冰塊要冰手和腳
嗯,大家在路上,為什麼走了之後花錢?現在又從冰塊用冰腳,這回解決輸血或者解決疼痛苦的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