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在家裡自己製作麵包
牛奶早餐小麵包
材料:高筋麵粉300克、雞蛋1個(60克左右)、酵母3克、黃油30克、牛奶155克、白糖50克(可以根據口味增加至65克)、鹽2克、蛋黃液少許。
把黃油以外的所有材料放進廚師機內桶。沒有廚師機也不要緊,用麵包機揉面也行。如果既沒有廚師機也沒有麵包機也沒關系,那咱們就用雙手來揉。同時黃油置於室溫中軟化待用。
啟動廚師機先揉上10來分鍾,然後再放黃油繼續揉上10分鍾左右。
取一塊兒面團,能拉出大片的薄膜即可。
蓋上保鮮膜,於溫暖處發酵至兩倍大。我這兒室溫高,就沒用烤箱來發酵。
取出面團,用擀麵杖擀開排掉氣體。
分割成45克左右的小劑子,共12個,再次覆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鍾。
取一個小劑子,擀開成牛舌狀,下端用擀麵杖壓薄一些。
從上而下捲起來。
放入模具或是烤盤,蓋上保鮮膜於溫暖處或是放烤箱進行二發,仍舊至兩倍大。
表面刷上蛋黃液,用全蛋液也可以。同時預熱烤箱。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150度,15分鍾。根據自己的烤箱脾氣來調整。
由於液體含量比較高,所以這款小麵包極其的柔軟,香味濃郁。吃一個,滿滿的成就感,幸福大抵如此,簡單而又隨處可見。
蔓越莓歐包
材料:
高粉150g、全麥粉100g、橄欖油15g、細砂糖20g、酵母3g、水170g、 鹽2g、蔓越莓30g
做法:
170g的冷水加入酵母,攪拌溶解放置20分鍾。讓酵母充分激活【由於麵粉的吸水性不同,製作的時候要注意控制水的量】
用麵包機來揉和面團,先放入鹽、細砂糖、橄欖油
倒入高粉、全麥粉使用筷子攪拌攪拌
倒入酵母水再次使用筷子攪拌成絮,防止啟動麵包機噴粉。放進蔓越莓【蔓越莓如果太大可以剪修剪下使用】
啟動麵包機揉和成面團即可,發酵盆底灑少許高粉。把面團放進去蓋上保鮮膜進行發酵,發酵可以是常溫發酵也可以像我一樣冷藏一夜發酵。發酵的時候每隔2、3小時就沾點手粉往中拉壓直
隔天我們拿出回溫,並沾手粉一樣往中拉壓結合。無須排氣
拉壓好後進入二發階段,發酵至2至2.5倍大小即可
發酵完成後噴上少許水霧,抖灑上適量的高粉並用鋒利小刀割包【割出你喜歡的花紋】
烤箱提前預熱200度 上下火下層烤制35分鍾,期間前15分鍾上層放置烤盤加入沸水增加水蒸氣後移除水盤繼續烤制
㈡ 麵包為什麼要揉出手套膜 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哪些優點
1、手套膜意味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烤制的麵包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
3、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綜上所示,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㈢ 面團揉出手套膜可以蒸饅頭嗎
面團揉出手套膜可以蒸饅頭,但等於做個麵包去蒸
㈣ 手套膜失敗的面團可以做什麼
除了吐司都可以。麵包種類很多,嚴格來說只有吐司才真正需要攪拌出手套膜。
㈤ 發過頭的面團能做什麼
麵食在北方地區很常見,包子、饅頭、花捲等,有的朋友第一次接觸,因為溫度或其他原因,導致面團久久發不起來,也就是所謂的死面團,這樣的饅頭不能再蒸了,會出現塌陷、硬面等,口感相當差勁,這時的面團已經沒有「補救」的可能了,新手一定要避免誤區,你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面團「死」了嗎?
1、酵母粉被燙死,萬物皆有定律,酵母粉是生物發酵原理,菌群遇水之後會變得活躍,最喜歡的溫度為25°-30°度左右,假如水溫過高,酵母菌被燙死,也就沒有發酵的能力了,高於40°的水最「危險」。
2、酵母粉比例合理,春季、夏季、秋季,比例為100:1,冬季比例為100:1.5,單位是克,冬天氣溫低,酵母活性也低,應該適當多放一些,保證酵母活性在范圍之內。
3、發酵環境不好,春夏秋季節,面團在常溫下發酵即可,尤其是到了冬天,天氣冷氣溫低,要採取額外的措施,放置陽光處、地暖處發酵,或者蓋一層棉被保暖。
4、有人甚至忘了放酵母粉,那百分之百會成死面團。
5、和面太干,無論用什麼方式發酵,和面必須達到一定的濕度,這就是所謂的打基礎,也是重要的一步,蒸饅頭500克麵粉,配250克水,麵粉食水率達到38%一42%,低於這個標准,面團有幾率成為死面。
面團變成死面,雖然不能蒸饅頭,但可以做成餅,以免浪費掉了
把面團分成均等的面劑,擀成薄餅後,刷上一層薄油,在隨意位置劃上一刀。
沿著劃開的口子,順時針捲起來,這樣的餅層次更充分,口感也更好。
收口處捏緊,輕輕按壓扁,擀成一張薄餅,注意力度別太大,分層別擀死了。
電餅鐺提前預熱,刷上一層薄油,下入餅胚,在餅上也刷一層油,鎖住水分,上下盤一起加熱,中間多翻動幾次,等兩面金黃色即可出鍋。
死麵食品是可以吃的,有的朋友還專門做來吃,酥香美味,非常好吃,除此之外,還可以做成蔥花餅、早餐餅等,吃死麵食品對身體沒害,只不過消化慢,腸胃消化差的人盡量少吃,在發酵的時候,把准備工作做足了,以免重蹈覆轍。
㈥ 面團揉不出膜能做麵包嗎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
我們都知道,麵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麵食甜點,它的做法多樣,口味豐富,吃起來香軟可口,味道很不錯,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在家做麵包吃。那麼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
不是所有麵包都需要手套膜。
面團在不同力度和時間的攪拌下,拉出的膜也不同,「手套膜」大概是最高的標准,所謂「手套膜」,它就是一種形象的叫法,指的是面團攪打到完全擴展階段,它的特點是透明又光滑,不容易破裂和斷開,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指上的紋路。
雖然我們經常把「手套膜」掛在嘴邊,但嚴格地來說,只有吐司才需要把面團攪拌出手套膜,其他的麵包則沒那麼高的要求,當然如果想要更細膩和綿軟的口感,揉出手套膜也是可以的。
做麵包揉出手套膜的好處
「手套膜」是烘焙愛好者製作麵包時,將高筋面團揉到可以套在手上類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種狀態,俗稱手套膜。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反之做麵包如果揉不出手套膜也就不是麵包的靈魂所在了。
麵包揉出膜的注意事項
第一、水分的多少將影響面團的軟硬,如果水分少了麵筋就會特別脆弱容易斷,水分多了也會照成麵筋容易斷裂。
第二、麵粉:麵粉不能長期囤放,麵粉放久了筋度會隨著時間降低。當用著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器材同樣的時間會發現麵筋已經斷裂了。
第三、後油法:黃油會阻斷麵筋的形成,所以要等麵筋形成一定的擴展階段後,再加入黃油這時揉面更容易形成手套膜。
第四、拉膜:拉膜不能急要從四周慢慢撐開,不是在中間往外拉,不然是拉不出手套膜的。我用過4種麵粉筋度都不一樣,出膜時間也不一樣。用同一檯麵包機同樣的配方時間最短的是23分鍾最長的45分鍾。
麵包揉出膜的具體做法
准備材料:
廚房用的電子秤一個、牛奶一盒、一包酵母(視頻中開始錯拿成了甜酒麴)、雞蛋、麵粉、白砂糖。餡料:香蕉、菠蘿、罐頭裝的黃桃、椰果、紅豆、火腿腸、葡萄乾、果凍。
製作步驟:
1、先在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容器裡面加入300克的麵粉,再加入30克的白砂糖,再加入2克的乾酵母,加入兩個雞蛋,然後用筷子攪拌麵粉,是麵粉變成均勻的絮狀,然後再邊加牛奶邊攪拌,當容器里的麵粉快要變成面團的時候拿出面團,放在砧板上開始揉面,直至面團光滑出現手套膜,若中途比較粘手,可以在手上塗抹少量的植物油。
2、待面團醒發至兩倍大,先在砧板上均勻的塗抹植物油,然後拿出面團放在砧板上輕輕的揉,讓面團變得光滑。
3、開始製作,面團分為兩半。一般的面團用來製作烤的麵包,一半用蒸鍋蒸制。拿出一半的面團,用刀切成均勻的小劑子,把小劑子揉成規整的小面團。然後用小捏一下,把准備的餡料包進去,就像包小包子一樣,包好的小麵包,整齊的碼在塗了植物油的盤子里二次發酵20分鍾左右,冷水上鍋,先不要蓋鍋蓋,進行三次發酵,待水開後,蓋上鍋蓋,蒸制40分鍾左右,做的麵包越大蒸的時間就要相應增加。
4、准備烤制的小麵包。做法和第4步驟相似。
5、開始烤制
6、試吃
總結:用蒸鍋蒸出來的小麵包吃起來更加酥軟,比較適合小朋友、老人以及牙口不好的人食用。用電餅鐺烤制的小麵包,死起來比較乾爽脆甜。這八種餡料裡面香腸的是最好吃,第二好吃是葡萄乾,第三好菠蘿(酸酸甜甜會讓你有戀愛的感覺)。
㈦ 請問為什麼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
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㈧ 手工揉面做麵包
手工揉面做麵包-30分鍾竟然也能出手套!
今天我們店裡放假,我沒事在家裡揉面做麵包。老公很有意見,說家裡這么多包子,還做什麼麵包啊?我說我興趣來了,不行么?再說了,這個家不是我做主么,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家裡有廚師機我沒用,結果手揉。這次手揉挺容易,也很輕松,總共30分鍾,竟然連手套都有了。我也拍了視頻。揉面的時候,你就要想著出筋啊,出筋啊。我覺得和洗涼皮一樣。涼皮也是洗啊洗啊,麵筋就出來了。揉面也是揉啊,揉啊,膜就出來了。
手工揉面(老面法)
原料:
高粉150克、低粉30克、白糖20克、鹽2克、酵母5克、水70克左右、雞蛋一個(50克左右)、黃油20克、老面100克。
老面
原料:
高粉50克、低粉10克、水35克、酵母0.5克、鹽0.5克、白糖5克。
我先說一下,我最近做麵包的方式。
我最近啟動了我家的大烤箱。所以一次做麵包,如果是花式麵包的話,大概是360克左右面團就可以了,所以就多出100克面團了。那這樣,我每次做麵包的時候,就多100克沒用。所以就成了老面。
今天這個是手揉,因為有了老面,所以操作起來就非常簡單了。當然並不一定要手套。我只是揉著揉著,就出手套了,你可以提前收手。因為我想這次揉了,下次不一定哪次揉呢。所以,前前後後大概有30分鍾。而且從視頻上看我的速度太一般了,如果你夠快,一般做花式麵包應該是揉15分鍾就能搞定。
還有就是天氣比較冷,我家裡溫度也就是5度左右,手基本上也算是凍得可以,請大家忽略我的手。
做法:
1、准備材料(大家看到高粉低粉都有,高粉加些低粉容易出膜);
2、在麵粉之間弄個小洞,先把酵母溶化了;
3、然後除黃油外的所有材料揉成團;
4、揉至表面光滑了;
5、取出一點面團,查看有些出膜了;
6、這時,就可以加軟化的黃油。因為我家裡室溫相當低,所以黃油基本上快成液體了,但這並不影響面團對黃油的吸收。最好是用軟化的黃油。但我家這個室溫,如果是軟化的,基本上如果一會兒不揉的話,黃油就硬了;
7、分三次加入,不要急,一會兒就會全部吸收了;
8、揉成相當光滑的面團;
9、取出一點面團,可以看出來已經有很大出膜了。而且稍後會看到一個手套。手套純是無意。
飛雪有話說:
1、做麵包的時候,我以前覺得手工揉面相當難。結果發現這種搓板式的相當省力,象我這種力氣比較小的,也不會覺得累。
2、在揉的時候,可以坐著,邊揉邊看電視,完全沒有影響。
3、以前我是採用摔的方法,結果發現摔的時候,聲音太大,會影響下面的鄰居,而且,摔也要勁啊。可是搓並不用勁,真是很簡單的。
4、如果家裡沒有麵包機,也沒有廚師機的,可以試試手工揉,真省事呢。
㈨ 做麵包,為什麼要能拉出薄薄的膜揉面排出空氣二次發酵
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綜上所示,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9)出手套膜的面團可以做成什麼擴展閱讀:
做麵包注意
1、要注意控制好溫度。夏天的時候溫度較高,當面團在麵包機里攪拌的時候由於攪拌的時候面團會和麵包機產生摩擦產生熱量,溫度就會升高。是會影響面團的整體質量的,如果一定要調整面團的溫度的話,那麼冰水和冰牛奶都是不錯的調整面團材料。
如果是麵包在攪拌過程中一定要降溫也可以關閉麵包機在安全的情況下取出面團,放在大理石上面攤開,很快就會降溫了。
2、用水量。在給面團加水的時候,其實跟環境的濕度、溫度還有麵粉的吸水性都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一般在加配方的時候請不要把所有配方一次性都加進去了。如果不是很有經驗的話,最好是保留百分二十左右,方便可以微調。
3、麵粉的選擇。做麵包的話,一般選擇高筋麵粉就可以了。當然根據不同配方具體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