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女生穿山寨lolita被辱罵,為何旁人要干涉個人穿著
女生穿Lolita只是一種自己的愛好,那麼這種愛好就不能在大街上展示么,這樣穿衣也是一種行為藝術。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我們的服裝藝術才顯得多種多樣跡盯。所以我們不能阻止每一個人對穿著的熱愛,對服裝的熱愛,所以我們應該贊揚每一個人的穿著。
所以我們遇到這種旁人也不用顧忌別人的什麼面子,他還不尊重我們。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尊重他。Lolita這種服裝只是個人的愛好沒有人有權利讓你改變對這種服裝的喜愛,那麼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改變,所以我們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麼我們就會成為最好的那個人,至少在自己這里是這樣認為的。
『貳』 男生說你像蘿莉代表什麼
蘿莉,即洛麗塔的音譯縮寫,是對女性兒童的美稱。該詞出自納博可夫的小說《洛麗塔》,後在日本引申發展成一種次文化,用來表示可愛、萌萌的小女孩(通常為8-12歲),或用在與其相關的事物,例如洛麗塔時裝。 被世人公認最早的蘿莉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甜甜仙子》中的MOMO公主。
「蘿莉」或「洛麗塔」作為名詞指「高於9歲,低於16歲的女孩」。(洛麗塔原指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所著作的小說《Lolita》的同名女主人公。)
「蘿莉」在ACGN世界中定義的對象都是虛擬的女性角色,但每個人心目中對蘿莉也有不同的定義。總括而言與基本定義相近,泛指低於一定歲數的女性,擁有嬌小的身材;但相異之處是,如果其身高高於某一定程度,外觀讓人感覺她已經成年,就算在歲數范圍內此角色亦甚少被稱為蘿莉;而「合法蘿莉」則為歲數上已超越定義,到了各種意義上的合法年齡,但身體成長程度像未發育的女孩的女性。
而在御宅文化中與蘿莉並列的詞彙的還有「御姐」,「正太」等。
「蘿莉」作為形容詞指「蘿莉風格的」,例如洛麗塔時裝(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 fashion)專指蘿莉風格的時裝,其風格類似古典的少女裝,包括及膝裙、蕾絲邊、絲帶、長襪、厚底鞋、精巧的裝飾物等,而不是泛指女童裝,如哥特蘿莉(Gothic Lolita)。
蘿莉文化是一種源自日本的衣著次文化,流行於少移動圖冊眾的青少年,其中以女性佔多。蘿莉式的衣著主要模仿法國洛可可時代的服裝。日本對於蘿莉控和蘿莉周邊的發展已經日漸成熟。
『叄』 洛麗塔風格是怎麼出現的
我們最早聽到的洛麗塔,是一本小說的名字和一位12歲少女的名字。如果僅從對小說的理解,可以將其單純地理解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戀童癖的聯系,而且有接觸西方文化的人會發現,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強穿女郎裝」的情況。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將洛麗塔作為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一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嚮往。 而幾乎所有東方型的「洛麗塔」,都以電影《下妻物語》里的宮廷娃娃作為標准來打扮自己。港版「洛麗塔」由此而來,而慣於向香港取經的粵版洛麗塔也一樣。洛麗塔年齡集中在13-25歲,她們並不存在要拚命裝嫩的需要,更多時候她們追求的是一種嶄新的衣著態度,和尋求有別一般的生活方式。
甜美洛麗塔(Sweet Lolita)———以粉紅、粉藍、白色等粉色系列為主,衣料選用大量蕾絲,務求締造出洋娃娃般的可愛和爛漫,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張揚。
☆Sweet Lolita☆
現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Sweet Lolita正如其名,屬於所有Lolita分類中服飾設計最為甜美的一個派別。Sweet系洋裝的布料大多以粉紅、粉藍或白色等粉嫩可愛的單色為主。除此之外,為了能製造出一種仿若洋娃娃般可愛甜美、爛漫純真的氣息,Sweet系洋裝通常會在衣物上使用比別的派系 更多的蕾絲和本布褶皺。
近幾年來,大約是因為版型與設計經常被山寨的緣故,各家Sweet系洋裝品牌紛紛擯棄單色布料,轉而使用起各種印有糖果、蛋糕、小動物或描述某個童話場景的印花布料(因為圖案特殊且難以仿製,這種布料往往是單此一家別無分店,所以相當能防患於未然)。
一般來說,Sweet系Lolita洋裝往往比其他系別的洋裝更能獲得初次踏進Lolita世界的女孩們的青睞。
Sweet系Lolita洋裝代表品牌: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Angelic Pretty、METAMORPHOSE
『肆』 每個人都有所選擇自己服裝風格的權利,你能接受洛麗塔嗎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有博大的胸懷,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低調從容,睿智豁達。拋開內心的煩惱,內心自然愉悅,便眼看花是花,月是月,人間景色,皆是美好。
我其實也挺能接受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我也喜歡漢服。雖然相對來講,漢服更能被大眾接受,但是在穿出去“炸街”的時候,也總是會有一些奇怪的眼神,身邊也總有一些奇怪的聲音,否定你,質疑你,嘲笑你。可那又怎樣,喜歡高過一切,打敗所有。
太陽都做不到讓所有人喜歡,有人說它溫暖,有人說它刺眼,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又糾結什麼呢。選擇權在每個人的手中,喜歡,不喜歡都可以,不接受,不強求接受,喜歡,我不強求不穿。尊重是相互的,沒有誰強迫誰做什麼,不管與誰遇見和交流,都會平等相待,讓你倍感他的人格魅力。這樣的人,盡管很少,卻活成了世俗世界裡的一道明媚的風景線。
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讓自己快樂才叫意義,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