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期間女裝店不給保底怎麼辦
撥打12315投訴。因為根據國家相應的防疫規定顯示,在疫情期間,還被允許營業的場所,應該無論生意的好壞都應給予一定的保底工資,以讓員工在疫情期間保持一定的生活水準。
Ⅱ 疫情停業老闆工資不發怎麼辦
法律分析:可以申請勞動糾紛維權,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受疫情影響企業停產停工的,員工不上班的,如果停工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正常發放工資,超過一個支付周期的,發放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Ⅲ 疫情放假加盟店老闆不發工資怎麼辦
法律分析: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Ⅳ 疫情放假加盟店老闆不發工資怎麼辦
法律分析:不按合同約定履行發工資義務的,可以到勞動行政部門投訴,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Ⅳ 疫情期間公司不營業老闆不發工資怎麼辦
法律分析:在疫情期間不發工資的行為是不合法的,可以到勞動局投訴。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受疫情影響企業停產停工的,員工不上班的,如果停工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正常發放工資,超過一個支付周期的,發放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盡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Ⅵ 疫情期間商家不給退費怎麼辦
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疫情期間定的酒店不退錢怎麼辦
可以與酒店進行協商,因為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導致約定不能完成,並非人為因素而導致,所以是可以退錢的。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對酒店投訴,進行消費者維權
疫情期間健身房不退錢怎麼辦1、首先要看你和健身房的協議,如果協議上有約定的,按照協議約定來。2、如果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合理的。你可以和健身房先協商解決,可以通過協商延遲健身期間或者退部分餘款等方式來彌補自己的權益。3、如果雙方無法協商一致,如你自己確實只能在某一個月健身,其他時間確實沒辦法,比如出國,去異地了。那麼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進行訴訟,但訴訟周期較長,訴訟成本較高,為這點事情打官司不值,還是雙方協商為好。4、你也可通過投訴當地的消費者委員會等方式幫忙協商,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建議綜上問題所述疫情期間商家不給退費怎麼辦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實施措施還需要根據法律手段來維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