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正定星光音樂節什麼時候開始啊想去看趙雷,能不能提供一個住宿的地方啊
正定住宿很方便,網上訂就可以。今年的現場很嗨,但是舉辦完了。期待明年吧,一定更精彩!
2. 什麼是旗袍秀
旗袍秀是由國內部分文化公司、旗袍協會所舉辦的宣揚中國傳統旗袍服飾文化的活動。
旗袍秀是為了弘揚和發展旗袍服飾文化而採用的一種表演形式,有形地體現了旗袍服飾文化和旗袍禮儀,隸屬於藝術模特的范疇。旗袍秀融合了舞蹈身韻以及藝術走秀的姿態,所形成的一種表演形式。
旗袍秀必須做到:柔而不懈、挺而不僵、婷婷玉立;要求上挺、中柔、下放鬆、落地輕柔;形體優雅大方、動作幅度不易過大,遵循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為准則。
(2)正定什麼時候舉班旗袍擴展閱讀:
旗袍秀的盛行,跟旗袍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民國時期。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
近年來國內盛行舉辦旗袍秀活動,再一次印證了旗袍秀具有鮮明的標桿意義。旗袍的創意是中國追尋現代化步伐的一塊原創里程碑。經濟、政治、軍事、科學、社會、文化、藝術,只有更多這樣等級的里程碑的出現才表明中國正走在再次登上世界文明的頂峰的路上。
3. 什麼是旗袍秀
旗袍秀是由國內部分文化公司、旗袍協會所舉辦的宣揚中國傳統旗袍服飾文化的活動。
旗袍秀是為了弘揚和發展旗袍服飾文化而採用的一種表演形式,有形地體現了旗袍服飾文化和旗袍禮儀,隸屬於藝術模特的范疇。旗袍秀融合了舞蹈身韻以及藝術走秀的姿態,所形成的一種表演形式。
旗袍秀必須做到:柔而不懈、挺而不僵、婷婷玉立;要求上挺、中柔、下放鬆、落地輕柔;形體優雅大方、動作幅度不易過大,遵循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為准則。
(3)正定什麼時候舉班旗袍擴展閱讀:
旗袍秀的盛行,跟旗袍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民國時期。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
近年來國內盛行舉辦旗袍秀活動,再一次印證了旗袍秀具有鮮明的標桿意義。旗袍的創意是中國追尋現代化步伐的一塊原創里程碑。經濟、政治、軍事、科學、社會、文化、藝術,只有更多這樣等級的里程碑的出現才表明中國正走在再次登上世界文明的頂峰的路上。
4. 正定什麼時候廟會啊具體時間
今天已經開始了
第三屆正定春節大廟會將於2月14日——2月21日在正定隆重舉行。大廟會期間,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古城正定的千古之美,還能在景區內欣賞到精彩的互動文藝演出。大廟會在保留原有民俗表演的基礎上,同時精心准備了 和遊客互動性較強的動物表演。
廟會主會場為隆興寺、榮國府、趙雲廟,開元寺、長樂門以及城內主要幹道。
正定廟會自恢復後
首屆廟會於2008年2月7日(正月初一)至2月15日(正月初九)舉行,歷時9天。
第二屆廟會,2009年1月28日(正月初三),為期12天在古城正定如期舉行。
正定廟會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盛宴
廟會也叫廟市,最早見於唐代,常在寺廟節日,或以農歷規定的日期,於寺廟內或其附近舉行,故稱「廟會」。
本縣廟宇種類繁多,祀奉神佛、先賢、精怪的均有,早年以敬神祈福、求子求葯、祈雨禳災為主,後來逐漸增加了「物資交流」的成分,遂演變為廟會文化與經濟貿易活動相雜糅的混合體。廟會一年一會,日期固定不變,會期可長可短,一兩日至十數日不等。
今年春節,省會市民又多一處休閑新選擇———春節期間可去正定逛廟會。據悉,首屆廟會將於2008年2月7日(正月初一)至2月15日(正月初九)舉行,歷時9天。還有幾天就是春節了,本次正定大廟會的籌備工作也越來越忙碌。記者昨天發現,本屆的廟會除了保持原汁原味的河北文化外,還糅合進了時尚、現代的內容,使得廟會將更加熱鬧、多彩。
三大展區活動精彩紛呈
據此次廟會的主辦方正定市文物旅遊局副局長張國清介紹,遊客共有三個活動區域選擇。隆興寺的後花園從初一到初九每天都有明星現身表演。大悲閣前進行帝王禮佛盛裝表演。此外還有來自雜技之鄉的眾多民間藝人,展現拿手絕活。
廟會期間,榮國府將再現「元妃省親」、「寶玉成婚」、「賈母賀壽」古裝遊行的盛大場景,並首次向遊客展現傳統婚慶典禮「寶玉成婚」、「壽筵大典」、「賈母賀壽」的熱鬧場景。同時,紅樓文化藝術展、曹雪芹家世生平展也將呈現。
開元寺展示區專門開設二人轉專場。遊客還可以撞擊古鍾,祈福納祥。同時河北武強年畫民間藝術家將在現場講解製作。
多種民間藝術將雲集廟會
此次廟會還將極具民俗特色。此次廟會上井陘拉花、南北舞獅、踩高蹺、跑旱船等民間花會表演將在正定古城全天不間斷表演。
另外,分散在各個小院的拉洋片、獨角戲、吳橋的馴耗子以及唐山樂亭皮影戲更會讓您感受到河北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同時,遍布全國的精美小吃也將亮相正定廟會。聞名中外的老茶湯,天津特色狗不理包子、大麻花、耳朵眼炸糕,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蘇尼特烤肉,還有貨真價實的炸薯片等各式洋快餐。
廟會的特色商業街還為您准備了各式手工工藝品、玩具等;現場剪紙、現寫對聯讓您把新春的祝福帶回家;新春書市中價格低廉的各種暢銷圖書,也將給愛看書的朋友一份特別驚喜。
免費班車帶你逛廟會
考慮到市區市民游覽廟會的交通問題,廟會期間,廟會的主辦方將為市民開通免費班車。主辦方介紹,將在市內設立多個乘車點,市民可乘班車前往,詳細發車時間、停靠站點在廟會舉辦前會通過各大媒體公布給市民。
市民也可自駕車或乘坐201客運班車直達正定汽車站轉開元寺站逛廟會。
為了讓市民能夠實惠逛廟會,正定市旅遊局特意將廟會期間隆興寺、榮國府、開元寺三個景點門票實行通票制,統一半價優惠至每張45元,讓利40元。
風味小吃
小吃追溯遠,南北融會,百花齊放今日最見長,並盡得各地美食精髓,男女老少的垂訪。風味小吃可是今年正定廟會的一大招牌。廟會既開,廟會小吃城內南來北往,南腔北調,熱氣蒸騰,香氣四溢。今年廟會也將匯集二百家南北各地風味小吃,稱得上是煎炒烹炸,軟硬酥脆,葷素甜咸樣樣俱全,成為天下美食的大聚會。各地小吃牛髓油茶、杏紅茶、鹹味麵茶、爆肚、驢打滾、豌豆黃、麻辣燙、酸辣粉、鹵煮火燒、鐵板烤肉、炸灌腸、過橋米線等等,達上百個品種,讓人聞而生涎,食而不厭。逛正定廟會,遍嘗天下美食,僅「吃」一項,就足夠讓人樂不思蜀。
廟會亮點民間藝術
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和聊城、河南朱仙鎮、山西平陽、陝西鳳翔、四川綿竹、湖南灘頭、福建漳州、廣東佛山等地的民間年畫代表作也將在本屆正定廟會匯聚一堂,民間藝術家們還現場表演展示年畫製作的工藝和技巧,解答觀眾有關年畫的問題。欣賞之餘,您不妨也一試身手,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洋溢著古老文明神韻的民間藝術蠟染、難得一見的手捏麵人、手扎燈籠、木板燙畫、手工剪紙等也會為您帶來巧奪天工的藝術享受。
●警方提醒:
一是老弱病殘等應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
二是,到達活動場地後要看清地圖、應急疏散圖,注意觀察應急通道和疏散口。
三是在通過橋梁、涵洞、水面、冰面等可能具有危險的地區時,要注意安全。
四是在燒香拜佛時,要遠離火爐,小心被燙傷。
五是注意識別現場警示標識,在疏散離開時要服從現場人員管理,不要逆行前進。
5. 旗袍和茶服有何區別
茶服是根據旗袍演變而來的,兩者區別不大。
新時代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
隨著傳統文化重新被重視,旗袍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不但領導人夫人、女性外交官員在外事活動中身穿旗袍,在中國舉辦的歷次大型國際會議和體育盛會禮儀小姐的服飾也多選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當今時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6. 旗袍店如何辦活動
第一次到店購買旗袍的顧客,要顧客辦卡儲值,然後這件旗袍就送給顧客,以後顧客再來買的時候,可以根據儲值額的金額給於顧客折扣,比如:儲值3000元以後進店買旗袍可以打9折,按著這個儲值金額梯度,最高折扣就是5折,你可以試試
7. 旗袍的意義和象徵是什麼
1、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中國的古代婦女服飾,基本都是保守為主,在辛亥革命運動之後,上海掀起了女權運動浪潮,當時上海的女學生們無不年輕、時尚,是旗袍文化內涵傳播流行的先驅者。以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市名媛、時尚人物紛紛效仿女學生們的打扮。
近代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禁錮解放後的產物,隨著「五四」運動推向高潮,隨著旗袍的不斷創新,旗袍徹底擺脫了過去的老面孔,改變了中國女性長期以來束胸寬袍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美和曲線美充分展示出來,把歷來飽受封建時代壓制的女性臵於服飾藝術的浪尖上,同時非常明確地提出對於禁慾主義的一種反抗,旗袍文化內涵的變革為女性解放立了汗馬功勞。
2、旗袍文化內涵是世界對於「中國風」的詮釋
旗袍文化內涵是世界對於「中國風」的詮釋之一,一件旗袍往往包含了多種中國風元素。近年來中國風深深影響著國際時裝界,旗袍文化內涵受到了眾多大咖設計師們的青睞,大膽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時代創新精神,注入了時代的血液,賦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著一種嶄新的情懷,展現了旗袍文化內涵。
舉個例子,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作為下一屆舉辦國,要表演一個節目。中方代表團派出的是14名中國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紅底白色大牡丹花為圖案的傳統花色,用傳統的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共同演奏了中國樂曲《茉莉花》,富含濃郁的「中國味道」,把「中國風」吹向全世界,旗袍文化內涵那獨到的韻味,全世界眼睛一亮,為之驚嘆、羨慕。
3、旗袍文化內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不同於中國其他的傳統文化,旗袍文化內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近代旗袍不是過去的滿族旗袍,近代在變革之後其實吸取了很多西方特色,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出特有的中國旗袍文化內涵。如果對清代傳統旗袍與近代改良旗袍進行比較,會發現在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下,由於人們的信仰和審美情趣的不同,旗袍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審美風格。
要說滿族旗袍和近代旗袍的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線條的表現以及款式的不同。滿族旗袍受儒家等級、中庸、求同思想的影響,清代傳統旗袍以繁縟富贍、溫柔敦厚、程式單一為美。而近代的旗袍文化內涵,是在西方平等、人本、自由思潮的影響下,近代改良旗袍以自然簡單、形體曲線、自由多樣為美。
4、旗袍文化內涵是民族精神與特色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是民族精神與特色的象徵,即使現代旗袍已經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但是旗袍文化內涵的骨子依舊是傳統的,卻又是變化無窮的。旗袍憑借著自身所存在的獨特精神文化內涵,在中國乃至世界服裝壇上享有一席之地。雖然今天的旗袍遠不如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之廣、影響之深,但旗袍文化內涵再一次蘇醒了,並且作為中國的一種象徵走向世界,這在傳統文化迅速流逝的現代顯得是那麼難能可貴!
旗袍文化內涵的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載體,沉澱著不同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意識觀念等文明要素。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典型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5、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復興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復興的象徵,之所以說是復興,是因為旗袍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某段敏感時期沉寂過,在最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宣傳傳統文化,旗袍文化內涵開始復甦。旗袍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隨著傳統文化重新被重視,旗袍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旗袍文化內涵也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
延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的旗袍,即使經過了歲月長河的幾番洗禮,但是幾經演變卻依然保持著濃郁的中國風情,頑強的生命力絕非其他傳統服裝可比。毫無疑問,旗袍文化內涵的流傳還將繼續,也許在將來的某個時期它會再度創造美麗的奇跡。
8. 長安CS75與我一起看旗袍,中國國粹及女性國服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當代女性很少穿了,但我還是覺得旗袍很能體現女性的韻味。星海博覽中心近期舉辦旗袍展,正好我有時間,就驅車前往。愛車動力強勁,深深打動了我,之前我以為油耗會很高,畢竟動力是需要油耗來支撐的,但是這么長時間開下來,油耗真心不高,畢竟科技才是硬道理,國產車在動力性能,配置等方面完全可以比拼合資車,但是價格方面要比合資車實惠很多。內飾軟包,這點很好,廠家也很厚道。車身自重挺重的,不像日產車那麼飄,剎車,猛打方向,車身控制非常好,沒有搖擺的感覺,車身相當穩了,說明長安的這款車底盤調校也是可以的,總之,這款車家用絕對富富有餘了。
旗袍的質地、花紋、款式很多,價位也高低不同
呼籲對傳統的傳承,對傳統服飾的傳承無疑是每一位華人應有的責任,這需要民眾對傳統服飾文化的普及、執政者對服飾文化的重視、及文藝知識界的倡導。
9. 女性選擇旗袍要講究些什麼
一、旗袍的色彩
年齡大些的,面料顏色稍深些,款式適當寬松一些,以體現莊重華貴;中年女性宜選擇色彩明快、富麗高雅的面料,以體現典雅大方;年輕女性則選絢麗多彩的顏色和活潑俊俏的款式,以體現青春活力。
二、旗袍的款式與尺寸
穿著一定要特別合身,過緊行動不便,而過於寬松又難以顯現女性的形體美。微胖的人不適合穿裙子太短的旗袍,可以選擇旗袍長度是中長款的,一般是在膝蓋以下。
三、旗袍的領口與人的臉型
氣質高雅而脖子較長的女士非常適合穿高領旗袍。脖子較短的女士適合穿無領的。
四、旗袍的面料
盡量不考慮人造絲和純滌面料,因為非常容易起靜電。
五、穿旗袍搭配合適的飾品
著裝的搭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一定要記住,旗袍的飾品搭配千萬不要「喧賓奪主」。項鏈、手鐲、耳環(墜)、胸針、披肩等也要根據旗袍所定,注意整體的「配套、和諧」。
(9)正定什麼時候舉班旗袍擴展閱讀:
旗袍的樣式及特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等。雖然旗袍款式千變萬化,最主要的還是袖式、襟形的變化。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
常見旗袍: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現代常見的旗袍織錦緞,圖案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10. 趙縣民俗
土文化時尚化 趙縣民俗面面觀
[導讀]:紀念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 穿漢服、講國學、聽崑曲……近些年關注傳統文化的熱潮持續高漲,相應地,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伴隨著6月13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的到來,趙
紀念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
穿漢服、講國學、聽崑曲……近些年關注傳統文化的熱潮持續高漲,相應地,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伴隨著6月13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的到來,趙縣南寺庄背燈挎鼓已進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錄……所謂的「土文化」正走上現實展台,與我們漸行漸近。
「土」文化被重視
當年輕人都熱衷於肯德基、麥當勞的時候,醉心於「洋武術」跆拳道的時候,急於出國鍍金而去讀雅思、托福的時候,誰又肯把眼睛多向傳統的民族文化多瞟一眼?當美國的MBA和好萊塢的魔幻漸漸成為中國年輕人的精神寄託時,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明像被扔到了旮旯里。也許,只有當把「原生態」生硬地搬上舞台時,人們才幡然悟到,中國的「土」文化還是挺有意思的。
上個世紀70年代全世界還通用著8000種語言,但經過世事的變遷,現存的語言種類僅剩下6000餘種,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又何嘗不是以驚人的速度消亡著,因為它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到,要通過傳承人進行傳承,所以更是無時無刻不流失著。
近些年,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愈加重視。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世界上已是最多的,目前總共有將近1200餘項,隨著不斷的申報,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能不能「時尚化」
隨著人們價值觀、審美觀的改變,傳統的「非遺」形式勢必會加入新的元素,很多非物質文化經過改良後亮相,不僅讓人眼前一亮,還讓商家有了更多的賺錢機會,所以很多「原生態」就走了樣,越來越被人們貼上了時尚的商標、塗上了功利的色彩。本來是以過硬的技藝和嫻熟的手法而聞名的鼻煙壺一度被電腦復制圖所替代,讓很多喜歡收藏的人陷入尷尬,因為電腦復制手法讓「假鼻煙壺」看上去很真很美,但它與真品的價值又相去甚遠,這對真正的「非遺」保護很不利。
其實許多人紛紛忙著學習「舶來文化」的時候,卻忽略了自己身邊的中華民族的精髓文化,當他們嫌本民族文化土的時候,「老外」們正對中華傳統青睞有加。非物質文化遺產,未必不是另一種頗具內涵的時尚。
「非遺」精神家園
舞燈制茶、剪紙刺綉、編織烹飪等「埋名」於大家衣食住行、娛樂休閑中的一些傳統技藝,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目鮮活登場。傳承千百年的傳統技藝,許多至今仍活色生香,讓人們倍感親切又感嘆其令傳統文化擁有了不息生命。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在民間長期口耳相傳的詩歌、神話、史詩、故事、傳說、謠諺;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民間表演藝術;廣大民眾世代傳承的人生禮儀、歲時活動、節日慶典、民間體育和競技,以及有關生產、生活的其他習俗;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以及與上述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場所等。
由此可見,晉劇、泥模、新樂石雕、正定臘會、春節、端午等等,甚至「冬至」這樣的節氣,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非遺」無處不在,「非遺」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尋找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一項遺存都積淀著久遠的歲月印痕,記錄著驚艷的民族審美。當我們細細梳理的時候,才驚訝地意識到,原本,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就隱藏著若干無形的文化遺產。
旗袍
高級定製,這個近年來經常見諸國內各類報端的法國奢侈舶來品,似乎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如果回顧高級定製的起源和發展歷史,你會發現它同樣凝聚了人類文明的印記和傳世的技藝。旗袍就是高級定製中的一種。真正的旗袍要求純手工量身定製,僅「量體」步驟,就需測量全身上下30多處。但隨著批量時裝的沖擊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目前旗袍的製作技藝已瀕臨失傳。
傳統釀造技藝
白酒釀造技藝是中國國粹。傳統釀造技藝主要包括: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合理配比,按質並壇等釀酒工藝,原酒陳釀工藝,勾兌工藝以及相關的特殊技藝等。整個生產過程有100多道工序,三大工藝流程:制曲、釀酒、勾兌。
傳統釀酒技藝是一個極為特殊而復雜的過程,凝聚著眾多民間傳統工藝的精華。它是千百年來歷代釀酒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一部生動的白酒釀造史和民族融合史。即便是在今天,這套傳統的工藝仍然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世界酒業中的一筆極其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吊爐燒餅
河北省第三批省級「非遺」項目中,還出現了像手工掛面一樣人們熟悉的食品傳統製作技藝。如黃驊人工制鹽技藝、吊爐燒餅製作技藝、盧龍粉條傳統加工技藝、蜂蜜麻糖製作技藝也都成功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些技藝都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都有一套傳統的製作技藝,整個製作流程全部為手工。其中吊爐燒餅,始創於二十世紀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因其製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里嫩,香酥可口的特點,非常受人們歡迎。
崑曲
當年輕人的耳朵被流行音樂灌滿時,還有多少空間留給曾是民族標志的戲曲呢?
崑曲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水磨」唱腔,載歌載舞的表演,美侖美奐的裝束,舒緩的節奏帶著我們神交古人,演繹過去與映照現在。
崑曲的節奏慢,對沒時間做夢的現代人來說的確反差較大,偶爾看看,是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種參照,體會一段情懷和夢想,獲得一種感悟的,讓我們的生活輕盈一點,純粹一點。
打開崑曲,穿越千古餘音裊裊的歷史,體會主人公的悲喜歡愁,過去與現在的界限模糊了,時間也沒有了邊緣,那是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