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工旗袍製作教程
1. 准備工具和原料:選擇1.5米面料、1.5米裡布、5米包邊條、半米布襯、縫紉機、針線、三張牛皮紙、一隻繪圖鉛筆。
2. 繪制紙樣:在牛皮紙上根據個人尺寸畫出紙樣,調整袖長至理想長度,並留出縫位,然後剪出樣布,用縫紉機車縫牢固。
3. 包邊處理:將包邊條車縫0.6厘米寬,然後翻轉使其正面朝外。
4. 製作盤扣:參照盤扣製作教程,製作出盤扣的頭部。可以選擇在衣身上添加綉貼以增加美感。
5. 縫制盤扣:將盤扣縫制在距離衣身約10厘米的位置。
旗袍,亦稱褀袍,是中國及全球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贊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的國服。旗袍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有學者認為其歷史可追溯至先秦兩漢時期的深衣,盡管對旗袍的定義和起源時間仍有爭議,但它無疑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中最為璀璨的產物之一。自中華民國20世紀20年代起,旗袍逐漸成為最常見的女性服裝。
⑵ 手工旗袍製作教程
工具/原料
面布1.5米、裡布1.5米、包邊條5米、布襯半米、縫紉機、針線、牛皮紙三張、繪圖鉛筆一隻、
牛皮紙上,按自己尺寸畫出紙樣,袖長調節到自己想要長度,留出縫位,剪出樣布,車縫好即可。
縫盤扣的位置,距離約10厘米左右。
拓展資料
旗袍,又稱褀袍[18],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1-2],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歷型漢時代的深衣[6-7],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4]旗袍在洞爛晌中華民國20世紀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納鋒女子服裝 。
⑶ 旗袍工藝總結怎麼寫
具體工藝
1.打線釘:前片、前側片、掛面、駁線、串口線、袋位、腰節線、扣位、袖標點、底邊、後片、後中線、後叉位、底擺折邊線、腋下片、底擺折邊線、袖大片、袖口線、袖肘線、裝袖點、袖大片、袖口線。
2.做胸襯:收省、組合、歸拔、冷卻定型。
3.前片工藝:收省、組合側片、前片推門(歸拔工藝)、做大袋、做手巾袋、裡布收省、掛面工藝、開里袋、復胸襯、復牽帶、復掛面、扳止口。
4.後片工藝:緝合後背中線、歸拔後片、劈後背縫、拉袖籠牽條、作背開叉、做後片裡布。
5.擺縫工藝:縫合里子擺縫、面布擺縫、滴針、做貼邊。
6.肩縫工藝:定扎肩縫、緝合肩縫、歸拔肩縫、定扎肩縫。
7.做袖、裝領工藝:做領里、做領面、縫合領止口、縫合掛面、領面串口線、縫合前片、領里串口線、面與衣身領圈縫合、領里與衣領圈縫合、做領缺角。
8.做袖、裝袖工藝:拔歸袖大片、縫合內袖縫、拔歸內袖縫、扣燙袖貼邊、做袖叉、縫合外袖縫、收袖山吃勢、做袖裡綢、定扎袖子、緝袖子、裝彈袖棉、扎燙袖子
9.鎖扣眼、釘鈕扣。
10.整燙。
要是單做你一件,加急的話,不管是大服裝生產廠還是個體店面,一天差不多。 自己改下就行了
⑷ 旗袍純手工包邊方法
旗袍純手工包邊的方法如下:
准備包邊布:
- 在包邊布上,先折出一道四分之一寬度的摺痕,這條摺痕將作為包邊的起始基準線。
第一道縫線:
- 將包邊布的正面與旗袍表布的正面相對,並對齊它們的布邊。
- 沿著包邊布的四分之一摺痕線,使用半回針縫進行縫合,確保縫線扎透輔棉和裡布,完成包邊的第一道縫線。
折邊與第二道縫線:
- 將包邊布沿著第一道縫線向內折疊,確保剛剛覆蓋住第一道縫線的線跡。
- 使用立針貼縫的方法,沿著折疊後的邊緣進行縫合,完成包邊的第二道縫線。
注意事項: 在進行半回針縫和立針貼縫時,要保持針腳均勻,以確保包邊的平整和美觀。 折疊包邊布時要准確對齊,避免包邊出現歪斜或不平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