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唐裝旗袍怎麼改
擴展閱讀
女裝品牌麻之什麼牌忘了 2025-05-17 20:32:40
義務女裝尾貨怎麼樣 2025-05-17 20:31:44

唐裝旗袍怎麼改

發布時間: 2022-05-16 06:32:42

❶ 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有什麼區別

傳統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改良旗袍平肩翹臀,凹凸有致,充分釋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體態,盡顯典雅、高貴氣質;亭亭玉立,窈窕玲瓏,它充分展現了女性纖柔曼妙的身姿,如風擺俏荷,雨灑芭蕉,極富古典詩情意韻,它融入刺綉、綴珠、團龍、手繪等中西方元素形式和圖案,特具有中國特色和西式審美。改良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起源於京派文化,它在清代主要是旗人所穿之袍,由於現代「旗袍」這個詞專指女裝,所以又可以說旗袍起源於旗女所穿之袍。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大多都放棄了旗服,故而直到20世紀20年代,旗袍才重新在上海流行起來,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
經過現代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特色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典雅時尚服裝———改良旗袍,穿在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

❷ 小鳳仙、旗袍、裙褂、唐裝的區別

一、產生時間不同。

1、唐裝是唐朝時期產生的。

2、裙褂是明朝時期產生的。

3、旗袍是民國時期產生的。

4、小鳳仙是旗袍的一種,也是民國產生的。

二、款式不同。

1、唐裝的款式,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2、裙褂是對襟立領馬面裙款式的衣服。

3、旗袍的款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等。

4、小鳳仙也是旗袍的一種。

(2)唐裝旗袍怎麼改擴展閱讀:

清代旗袍

在濃厚的清朝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代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有觀點認為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旗裝,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裝是滿族綿延至今的民族服飾。

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下擺不開衩,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

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裝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❸ 古裝 改良成現代能穿出去的(除了現在外面的旗袍唐裝)

可以啊。你上穿短款旗袍要超短的。下穿牛仔褲就好了。古典和現代結合。真的很好看。你試一下!

❹ 「旗袍」起源是什麼

很多人看到一個「旗」字,就認為「旗袍」是滿族的服飾改的,那麼,真相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民國初期,首批穿「旗袍」的女子稱呼自己穿的衣服是「長袍」、「長衫」,和當時男子穿的袍服名稱相同。(漢人女子穿長袍,是反抗男女不平等的象徵)只是因為之前幾百年基本上女人只有滿人穿袍服,漢女穿襖裙(上衣下裳是漢人女子傳統穿法),所以不明真相的外人想當然地認為女人穿袍服那就是「旗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以訛傳訛的叫法。

「旗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立領斜襟盤扣在清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明末已經非常流行。

衣服沒有領子 ,到了清朝末期,滿族女子服飾模仿漢人女子加上了立領,完全漢化

大家可以去「旗袍是漢服」貼吧看看,那裡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唐裝旗袍」是漢人服飾,早在明朝就已經出現

❺ 旗袍 唐裝

唐裝一詞的出現應該從唐人一詞開始。唐朝時期中國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

隨著絲綢之路的重新開通東西交流得到廣泛發展,中華文明也由此傳到歐洲。歐

洲人稱中國人為唐人,這就是現在世界各地華人居住區都稱為唐人街的開始。因

此在海外唐人成為中國人的代名詞。中國人的服裝自然就是唐人的服裝了(唐裝

)。但西方人也只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優質絲綢,瓷器等精美製品和傳說中了解

中國。至於唐人的服飾(唐裝)到底是什麼樣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隨著時代的

變遷江山輪換,歷史到了滿清時期歐洲工業革命之後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並向海

外派出了眾多的傳教士(實為侵略前鋒),這時的歐洲才開始認識中國。隨著帝國

主義殖民地的擴張,中國也無以倖免。中國也才開始把眼光放眼海外,海外也才

真正的認識了中國,「真正」了解到中國人的服飾是什麼樣的。但這時的中國已

非當年的唐帝國了。洋人看到的唐人服裝(唐裝)也不是大唐帝國時的真正唐裝

了,他們看到的是滿清入關以來強行推行的滿清服裝(旗袍和馬褂),於是乎洋

人看來:「哦,這(旗袍和馬褂)就是唐人的服裝(唐裝)。」之後,國內崇洋

媚外的媒體也不加思考的原版引進「唐裝」一詞來稱呼旗袍和馬褂,直至現在到

處都在稱滿清裝為「唐裝」。

明白了唐裝一詞其實是唐人服裝(中國服裝)的簡稱之後,就明白了唐裝並不是現在所指的馬褂和旗袍。唐裝是一個大概念,他是指中國所有民族服裝的總稱,

包括各個民族和各個時期。不只是旗袍和馬褂,還應該包括漢服、回服、蒙古服

、彝族服等等中國歷代以來56個民族所有服裝的總稱。滿清裝只是唐裝的一部份

,絕不是唐裝的全部。同樣,漢服雖然是唐裝的主要組成部份,但漢服也只是唐

裝的一部份,絕不是唐裝的全部。

另外我們要復興漢服,但絕不容忍借復興漢服(傳統文化)之名行大漢族主義

之實,復興漢服不能以抑制其它少數民族服飾為條件和前提。現在漢網論壇里

已經有一股強烈的大漢族主義風氣,只許提漢服,幾乎到了絕對不能提其它

少數民族服裝的地步,尤其是滿族服飾,這股風氣如果不有效遏制,長久下去

必為民族團結埋下隱患。

❻ 唐裝和旗袍的由來

1、旗袍
這一被當代國際服裝界譽為「東方女裝」的代表,如今不僅受到我國廣大漢族婦女的愛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歐美婦女的青睞。其實,提起旗袍,它還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滿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從前鏡泊湖畔有個滿族漁家姑娘,因為長得臉黑俊俏,心靈手巧,人稱她「黑妞兒」。她覺得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打魚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種連衣帶裙多扣拌長衫,既省布合體,又勞動方便。後來,她被選進宮中封為黑娘娘,因過不慣官廷生活,穿不慣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從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長衫。皇上認為她擅自改變官廷服飾有罪,就趕她出宮,並一腳踢中她後心而死去。關東滿人聽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還穿起她剪裁的那種長袍來紀念她。後來,在旗的婦女認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為「旗袍」。說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俊美,據說那是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暗中幫她們打扮哩。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但也說明這種滿族的民族服飾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多少的漫長演變。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因為,滿族貴族婦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們的旗袍過腳,以便將腳蓋住。清世祖入關,遷都北京,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清統一中國,也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以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統一,旗袍不僅被漢族婦女吸收,並不斷進行革新。特別隨著辛亥革命的風雲,旗袍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隨之變短,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漸漸變長甚至曳地,兩邊的權開得很高,裡面襯馬甲,腰身變得極窄,以至貼體,更顯出女性的曲線。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縮短,而袖子則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幾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長馬甲時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輕便適體,變成流線型。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肩縫旗袍,暗褶式開衩旗袍、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2、「唐裝」的興盛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它們的回歸可能通過另一種形式,就是元素。

❼ 中國為何不把唐裝作為國服,而把滿清的旗袍作為國服

現在的唐裝我個人認為這是對大漢一族的一種恥辱!現在的唐裝是滿清旗袍改的!居然還說是唐裝!我就搞不懂了,漢服才是大漢一族的文化傳承,非要弄個滿清旗袍來做國服!

❽ 清朝旗袍和民國旗袍有什麼區別

清朝旗袍和民國旗袍的區別:清朝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寬松肥大;民國旗袍是屬於時尚,稱身適體,短袍窄袖。

❾ 怎樣製作唐裝

工藝
面料
」唐裝「一般以真絲、織錦緞等為主要面料。因這些都是天然的面料,一

般都會縮水,所以在選購時要詢問一下商家是否已經做過縮水處理,如果是單選面料請裁剪師製作的話,應該向其說明面料情況,以免衣服洗過之後無法再穿。購買染色面料製作唐裝時,不妨先用手摩擦一下,看看是否掉色。
在挑選服裝面料時,也應結合自身的氣質進行選擇。因為適合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款式和面料都是不同的,年輕人選購應以綢緞、絲織面料為佳。
如今有很多面料也可以用來做唐裝。對男性而言,牛仔布的硬朗和隨性比起柔軟的絲綢更符合男士的感覺。如果嫌它太休閑了,那試試皮毛與精緻盤鈕相搭配的奢華感,但如果用皮革來做唐裝的話,它柔的氣息就會變得粗獷,相對來說更適合男士穿著。
款式
第一類 全面復古型
女裝新款織錦緞、盤扣、刺綉等基本中裝元素一應俱全,完全沿襲舊時的清代樣式。新人結婚或逢年過節時穿著。外籍人士多鍾情於這類,因為可以體味到地道的清代風情。
第二類 民族型
同屬中式服裝,但更符合民族性的定義。這類服裝在洋裝中加入了中裝元素,如中國文字或詩句,將現代面料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用料多以棉麻為主。這類服裝不僅局限於唐裝,在休閑裝中也較為多見。
第三類 時尚型
這類中裝與時尚更為貼近,像綢緞加雙面閃光麻為面料的樣式,更富現代感。傳統線條加上現代的元素。選購者多為追求時尚的年輕人。
印花面料、小立領、中間扣的樣式是唐裝的典型模式。
傳統唐裝款式的幾大要素:
立領:上衣中心開口,立式領型;
連袖:
盤扣:也叫直角扣,由紐結和紐袢兩部分組成。造型別致、做工精良的盤扣就注重一個「盤」字,是唐裝整體中「畫龍點睛之筆」,也是非常值得品味的藝術。
而如今時尚的唐裝相對於以前的款式已經有了些許改變,比如把圓領變成方領,把對襟變成偏襟等,吸收了外來洋裝精華的唐裝,改變了以往古板的樣式,針織衫、外套、褲子的款式層出不窮,成了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品,既吸取了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又吸取了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優勢,成了街頭一道新的風景。

❿ 漢服正在取代旗袍、唐裝,漢服和唐裝有什麼區別,它們之間到底什麼關系

「漢服」指的是漢民族從黃帝起到明代為止所著的傳統服飾的統稱;「唐裝」雖然有「唐」字,實際上跟「唐代」沒有關系,她是清代滿人馬褂的改裝,盛行於清代和民國,現代也還有人穿著,但她不屬於漢服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