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袖容深怎麼計算
擴展閱讀
什麼men睡衣 2025-05-18 04:24:29
老奧拓正時皮帶多少錢 2025-05-18 04:13:24

旗袍袖容深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2-05-10 23:28:50

1. 旗袍袖根怎麼量

腋窩處手臂一圈測量。
旗袍可以極盡展示女性的身材曲線,因此定製旗袍對量體的要求很高。旗袍的長度不能按照自己的好惡來定,旗袍的長度是根據年齡、體型、穿著場合等綜合因素來決定的。端莊是旗袍的首要審美情趣之一,穿出風塵味的大多是那些超短或超高開叉造成的。

2. 旗袍尺碼怎麼看

1、領圍

領圍是指頸部的圓周長度(從兩側鎖骨的中心點開始,繞脖子一圈,再回到鎖骨中心點)。當布尺繞頸部一圈後,需要留一根食指尖可伸進去的寬度。從側面看,布尺會從頸部後方往前方些微向下傾斜,並非是水平著繞一圈。

2、胸圍

旗袍的胸圍測量並非廣義上的胸圍尺寸。由於旗袍完美修飾身條,旗袍胸部的測量包括五個尺寸:胸圍、胸距、正面胸高、後肩寬、後背寬。

胸圍測量:穿著內衣,然後將布尺置於胸部最飽滿的地方,繞過腋下,然後圍成一圈。值得注意的是,它與日常內衣尺寸有所區別。

胸距測量:穿著內衣,測量左右兩側胸部最高點間的距離。

正面胸高測量:從肩膀最高點處到胸部最高點的距離。

後肩寬測量:從一邊的肩關節,通過後頸的骨頭,到另一邊肩關節的距離。這時,布尺不會成直線,稍微有些富餘的弧度。

後背寬測量:布尺置於後背,測量左右兩側腋下間的距離。

3、腰圍

旗袍腰圍的測量其實是指腰部尺寸的測量,包括兩個尺寸,腰圍和腹圍。

腰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將布尺沿著肚臍上方的腰圍線圍成一圈。

腹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用布尺從胯最寬的地方開始繞一圈,布尺通常位於臀部上方。

4、臀圍

臀圍測量:用布尺從臀部最寬的地方開始,通過臀骨,圍繞一圈。布尺處於臀部最豐滿之處。

5、衣長

衣長的選擇通常與身高有關。挑選及膝裙時,裙尾若在膝蓋以上,但又不能太短。或者裙尾完全遮住膝蓋,但必須在小腿肚以上才好看。所以需要測量正面腰到膝蓋的長度,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膝蓋的長度。

挑選長款旗袍時,旗袍裙尾要在小腿肚以下,否則會顯小腿粗,太長又會顯得拖沓。

所以需要正面腰到腳踝的長度測量: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腳踝的長度。穿著高跟鞋,裙尾也不及腳背,才是完美的長度。

(2)旗袍袖容深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1、開襟方式

中國袍服從商、周開始就習慣使用開襟形式,而且大多是右衽。

旗袍衣襟的款式多種多樣,包括單襟、雙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長襟、如意襟、大圓襟、雙圓襟等。在製作旗袍上,雙襟比單襟復雜,雙襟旗袍在視覺上更顯美觀、高貴。

2、袖型變化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型、窄袖型、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等。袖型的花樣常隨潮流而變化,時而流行長袖,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袖,短至露肘,這些都體現了女性對美的孜孜以求。

3. 什麼長度旗袍好看 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

首先,面料需要著重考慮。
春夏氣候溫暖,所以可以選用相對輕薄的面料,比如沁涼滑膩的真絲、綢緞、棉麻,上身觸感更為舒適。秋冬季節,則適合選擇織綿緞、絲絨之類的面料,看起來更有雍容的華貴感,也更保暖。
其次,裁剪也很重要。

製作工藝對旗袍之所以如此重要,都是因為旗袍完全是細節決定成敗:領型、袖型的確定。
領型:目前用得比較多的,是上海領和低領。
袖型:一般來說,旗袍的袖子有這幾種: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喇叭袖。對手臂線條足夠自信,才會選擇無袖或削肩,而七分袖溫婉,八分袖嚴冷,常用於冬款旗袍。

4. 旗袍的製作過程

傳統旗袍的縫制工藝設計

一、旗袍簡介

旗袍量體方法

旗袍長度標准:

種類

衣長

袖長

長袖旗袍禮服

齊腳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齊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間

旗袍圍度加放法(cm)

種類

胸圍

腰圍

臀圍

領圍

可體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寬

用料

74

2個衣長+1個袖長+10

90

2個衣長+12

二、旗袍款式造型變化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http://bbs.51fashion.com/dispbbs.asp?boardid=4&ID=59975&replyID=456972&skin=1

5. 旗袍的製作過程

旗袍製作過程簡介

一.裁剪紙型(紙型必須核對正確:肩、邊、下襬是否等長、等寬)

1.剪下前片獨襟(獨襟前中心留1cm縫份)
2.前片底襟疊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縫份)

二.裁剪表布(先疊出布寬,找出布紋之方向,與花紋之中心主體,用熨斗燙出中心線)

1.裁剪後片:
(將後片紙型放在布尾,領口部分及右手邊是剩布)
(縫份留法:�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2.裁剪前片:
(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層布之小襟與大襟疊份約7~8cm再與大襟疊合,剪下前片)
(縫份留法:�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肩留2cm,領口先不裁,
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疊份留7~8cm,)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三.製作程序:

1.車褶子(燙出中心線,疏縫固定)照記號車縫,褶尖要用車線打結,不可回針,(褶子左右分開燙平)褶子小,褶份少時,往上倒角燙平,車完褶,下擺→斜針縫處理好,即可車布邊。
2.底襟之處理:折0.7cm~1cm車0.8cm
3.大襟的處理1)上牽條(1cm寬) (2)裁剪貼邊
4.後身之縮燙與上牽條(示範)
5.前身之縮燙與上牽條(示範)
6.開叉之處墊叉布
7.合肩線.車縫(領口之處再回針約4~5cm,避免剪領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貼邊
9.做領子(示範)
10.開領口(用皮尺立起來量,比實際的領圍少3~4cm,因包括縫份)
11.上領子(回針縫固定,必須將領襯藏住,但不縫到表布)
12.接合�邊(車縫)
13.畫盤扣位置及釘暗扣記號,底襟暗扣下墊力布,縫領勾
14.上拉鍊(齒入0.1cm)用星點回針縫固定
15.縫暗扣,領上0.8cm先縫領鉤,領角縫暗扣
16.下襬與�邊開叉,固定下襬使用斜針或藏針縫,�邊:千鳥縫
17.開叉止點,拉鍊止點以上固定防裂開
18.整燙,大公告成啦~~~

旗袍製作的知識

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現今的旗袍都是收緊腰身,把女性的身段盡量表現出來。原本旗袍是旗人所穿的服裝,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袖、襟、裙都緄有較寬的花邊。這服裝在清朝時已很普遍,但只是滿族婦女和宮廷中的女性才穿著。到了二十年代,漢族的婦女才開始模仿穿著。旗袍從形成到普及,經過無數的變化,到了三十年代,已完全脫離原本形式,而變成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婦女服裝。當時造旗袍比較出名是上海師傅,手工都較為精妙,而澳門的旗袍店的師傅亦多來自大陸,澳門人便跟這些師傅學師。

一、旗袍的製作

造旗袍的過程與造其他衣服的過程是大同小異,首先替客人度身,再由客人選擇布料和款式。製作的工序主要分為三個部份:裁剪,畫圖和綉花。傳統的旗袍通常較長到腳踝,亦有短的旗袍,多在膝蓋對上一吋左右。

二、領的分類

領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企領和小鳳仙領。其中企領又分為圓和方領。企領是較為傳統,而小鳳仙領則是比較新潮,猶如現今的恤衫領一樣反下來。旗袍的領是硬身的,以前師傅將白布用漿糊漿硬,然後放入領內,而現在則改用尼龍。

三、袖的類別

袖大致上可分為無袖,短袖,中袖和長袖,以前主要是按天氣變化而決定旗袍的袖的類別。但現今女性造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女性多選擇前三種,而年老的則選擇長袖。通常短袖長四吋,中袖約有十六吋,而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吋。

四、花鈕的種類

花鈕是旗袍所規定的鈕,其作用與現今恤衫的鈕是相同,但花鈕比較花巧,而且要師傅用布親自織成。花鈕的款式有百幾種,如蝴蝶款、鑽石款、大花型款等,一件旗袍所用的花鈕,多是由客人選擇後要求師傅造的。花鈕所用布的顏色一定與緄邊的布相同,主要會令到旗袍更加高貴。

五、襟的款式

旗袍的襟,在款式方面沒有太多,而通常選擇的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琶琵襟、曲襟以及沒有襟。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師傅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襟只作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上較為美觀和高貴。直襟就比較少,至於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鈕,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鈕。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型,因為其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六、開衩的高度

旗袍的開衩是由三十年代的電影明星顧蘭君所帶領的,當時她這種先鋒的行為,令到旗袍進入了另一個階段。事實上,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非常貼身,穿著旗袍時行動不便,所以旗袍有開衩。一般旗袍的開衩都會開到膝蓋的位置,但隨著時代和人民思想的改變,開衩的高度亦增加。現今旗袍的衩都非常高,主要是突出女性腿部的線條,尤其是選美時參賽者所穿的旗袍,其開衩特別高,也就是這個原因。

七、緄邊

緄邊的作用是用來裹著旗袍的開衩和旗袍的開口,用來緄邊的叫緄條。通常用絲質的絹或者本身旗袍底色的布作為緄邊。但是若果旗袍上有圖案,緄條的顏色通常是圖案的其中一種顏色。以前凈色的旗袍,其緄條多用紅色或綠色的布,前者較傳統而後者令旗袍較突出。緄邊亦分為雙緄和單緄,單緄較受歡迎,其緄條較幼。至於雙緄,其緄條較寬,因為用兩種顏色的緄條造成,但很少客人會要求用雙緄。

八、刺綉

富有的女性都會在旗袍上綉上不同的圖案,令旗袍更為美觀和特別,通常都會綉上龍鳳,牡丹,孔雀等圖案,其含意主要是吉祥。刺綉主要用金、銀線,把圖案用人手綉上。另外有些登台表演的會再釘上珠片,但價錢較昂貴。

九、附屬品

穿著旗袍一定要配高跟鞋,因為旗袍配平底鞋看來並不美觀,只有配高跟鞋才能顯出旗袍的高貴氣質,且必須穿著絲襪,顏色方面多選擇肉色,但亦有些女性會喜歡有花的黑絲襪。且多以手袋來配搭,亦有些用手拿錢包。發型則沒有特定的發式,但多數女性都喜愛把頭發梳起。另外,高領的旗袍可以不戴頸鍊。

十、旗袍?褂裙?

旗袍是旗人所穿的長袍只得一件,而褂裙則是上衣下裙,是一套的衣服。
褂裙的興起大約在二、三十年代,初時是黑褂紅裙,後來流行紅褂紅裙,直到現在褂裙的顏色就沒有再改變。褂裙的領是固定用中國式的企領,因為結婚禮服是以傳統作為莊重,因此沒有新興的小鳳仙領。另外褂裙是沒有開衩和緄邊,袖的長度亦與旗袍不同,只有長袖的褂裙,長度大約到手腕以上二吋半至三吋,目的是能看到新娘所戴的手鍊,手鐲等飾物。裙褂是比較寬松,只有少許的收腰,這與旗袍強調女性身段的特點有所不同。

雖然如此,但旗袍與褂裙亦有相同之處,這就是刺綉方面。與旗袍一樣,褂裙多綉龍鳳、牡丹、蝴蝶等吉祥的圖案,而金銀線一起用多是綉龍鳳,龍用金線代表,而鳳則用銀線綉上。

6. 定做旗袍怎樣量尺寸

傳統純手工定製的旗袍需要測量全身36處的尺寸,而現代手工定製旗袍則相對簡化了,但也需要量出至少16個重要部位的尺寸才可將旗袍做的完全貼身。
一、定製旗袍尺寸測量方法:
1、身高(代表旗袍的「號」):從頭頂部垂直到腳後跟的距離。
2、旗袍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胸部最高點)到旗袍末端的距離。
3、套裝旗袍衣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4、套裝旗袍裙長:從腰圍線經臀圍線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5、旗袍領高:從頸側點經頸子往上量至所需長度(一般在3~5cm之間);
6、旗袍領圍:經過第七頸椎點和頸側點一周的圍度;
7、旗袍胸寬:兩前腋點之間的距離;
8、旗袍胸高:立姿,從頸側點至乳峰點的距離;
9、旗袍胸圍: 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這是緊胸圍尺寸,還應按品種要求加放所需松度。
10、旗袍總肩寬:由左肩外端經後脖根量至右肩外端,(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肩寬尺寸)。
11、旗袍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量至手腕,(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長)。
12、旗袍袖口圍:短袖款式:量手臂圍一周,長袖款式:量手腕圍一周(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圍)。
13、旗袍腰節:由前身左側脖根處(肩領點)通過胸部最高處量至腰間最細處。
14、旗袍腰長:從腰圍線到臀圍線之間的距離;
15、旗袍腰圍:在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並按款式要求放出松度。
16、旗袍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並按要求放出松度。
二、定製旗袍尺寸測量小貼士:
1.測量時最好穿緊身內衣
2.測量時保持自然放鬆,端正的姿態
3.測量"圍度"時保持皮尺水平,松緊適當,不易過松,也不易過緊
4.如自己無法測量准確,可下載以上需測量的部位,去裁縫店請專業裁縫幫忙測量。

7. 古法旗袍的胸省量的處理

摘要 按照臀圍測量的成品尺寸的四分之一加做縫份2cm(100×1/4=25+2cm)=27cm,依照面料從邊沿向中心區測量劃線,按照劃線找直紗向熨出中線印。如果肩寬超過臀圍的寬度,就按照半肩的長度熨出中線印,里料同樣做法。

8. 兒童旗袍袖籠深怎麼算

是兒童肘部到肩峰的長度

9. 服裝製版袖山的高度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在我國服裝行業中,習慣應用的袖山高確定方法, 多採用獨立確定法,即把成衣胸圍尺寸作為基數,採取不同的分配比例。加上不同的調整量來計算袖山高的尺寸。例如:0.15的胸圍+1.5等。

更多的就直接把袖山的高度尺寸設為定數。 例如:14-15-16-17CM等。這種方法沿用較久,應用較簡便。需要憑借豐富的經驗來控制袖山弧長與袖籠弧長的匹配合理,才能保證加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原則上講,袖山弧長與袖籠弧長應在量上達成一致,按造型工藝要求,還應使袖山弧長比袖籠弧長有一個增值縫份。這個增值又由於面料不同、袖子造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異。

在袖肥寬一定的前提下,袖山高是影響這個增值的重要因素。 如果A 、B 兩點不變,袖山頂點由D 點變化到E點,其袖山弧長是不等的。且袖山弧長與袖山高DC 成正比。

不難看出, 如果把AB 、DC 都以定式計算,盡管這些公式都是經過一系列的比例關系推算出來的,但是袖山弧長必然是一個定數,若想使其因面料或造型的要求而適應與袖籠弧長的匹配關系,必須依靠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來控制。

(9)旗袍袖容深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確定袖山高度的時候,還要考慮衣服的款式。

不同款式上裝袖窿深的取值方式:

A、貼體類、無袖類、晚裝禮服、針織類:2B/10+2.2+X,X=0 ;

B、較貼體類、時裝襯衫、唐裝、旗袍類:2B/10+2.2+X,X=1~1.5cm ;

C、合體類、正裝類:2B/10+2cm+x,x=2~3cm ;

D、較寬松類、襯衣、風衣、休閑類:2B/10+2cm+X,X=3~4cm ;

E、寬松類:風衣、大衣、茄克類:2B/10+2cm+X,X=4~6cm 。

10. 服裝製版袖山的高度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袖山的高度是根據衣身的袖山弧長推算的。
袖山高是指袖的頂點貼近落山線的程度,
俗稱袖山高。袖山高可依據款式造型不同,
在一個可行的范圍內變化。衣身的袖窿弧線與袖子的袖山弧線縫合,但袖山弧長並不與袖窿弧長完全等長,而是比袖窿弧長略長一些,二者的差值就是裝袖時袖山的吃勢量。
女上裝袖窿的結構設計推算公式:
1、臂根深線的推算:成年女性中間標准體(160/84A)的肩高為5cm,凈胸圍為84
cm,根據2B/10+2.2cm算出臂根深線=19cm,看圖中A處所標注的部位。
2、袖窿深線的推算:推算出臂根深後設計者就可以按不同款式的服裝來確定袖窿深線,如無袖的服裝袖窿深線直接可以取在臂根深線上,深度為19cm;
其它各類服裝可加系數變化及放鬆量變化,即2B/10+2.2+X,如一般合體襯衫的袖籠深取值為
2B/10+2.2+(2)=21cm,看圖中B處所標注的部位,這里所加的(2cm)為人體最基本的合體松量。
(10)旗袍袖容深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確定袖山高度的時候,還要考慮衣服的款式。
不同款式女上裝袖窿深的取值方式:
A、貼體類、無袖類、晚裝禮服、針織類:2B/10+2.2+X,X=0
;
B、較貼體類、時裝襯衫、唐裝、旗袍類:2B/10+2.2+X,X=1~1.5cm
;
C、合體類、正裝類:2B/10+2cm+x,x=2~3cm
;
D、較寬松類、襯衣、風衣、休閑類:2B/10+2cm+X,X=3~4cm
;
E、寬松類:風衣、大衣、茄克類:2B/10+2cm+X,X=4~6cm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袖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袖子結構大全與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