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袍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什麼地位
旗袍在中國人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起源於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中國,最早是一種長而寬松的女裝。到了20世紀20年代,在上海興起了一種新式的旗袍,它經過改良,變得更為貼身,並迅速受到女演員和知識女性的喜愛,成為了女性溫柔和優雅的象徵。然而,隨著價格更低的量產服裝的出現,旗袍的獨特魅力逐漸減弱。
在台北的一個安靜作坊里,三位年輕女子在一位有著幾十年製作經典旗袍經驗的裁縫師傅的指導下,認真地進行縫紉和熨燙工作。74歲的林錦德是台灣為數不多的仍然專門製作這種高領、緊身服裝的手藝人之一。這種服裝曾經是許多婦女日常穿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的作坊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女裝,從精緻的長款綉花紅色真絲旗袍,到採用更耐穿的布料製作的短款裙裝,應有盡有。
隨著定製的旗袍被認為是日益不切實際且價格不菲,人們現在主要在婚禮和特殊場合穿著它們。林錦德擔心自己的技藝無人傳承,因此招募學徒以傳授自己的手藝。37歲的洪楚祖是他的三個學徒之一,她穿著自己製作的及膝藍色花旗袍說:「師傅很有耐心。我們是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學習的,一針一針地慢慢掌握。」洪楚祖表示,她覺得旗袍非常美麗,是在生完孩子後辭去護士工作來學習裁縫的。她計劃開一家自己的裁縫店,銷售根據現代生活需求改良的手工旗袍。
林錦德臉上常常掛著微笑,身穿老式的吊帶褲,他希望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表示:「我會盡我所能把技術傳授給我的徒弟們,希望她們將來能夠獨當一面。」
『貳』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喜歡穿旗袍
旗袍,這種源自中國的傳統服飾,近年來在年輕人中重新流行起來。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文化、社會和時尚等多個層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文化復興與民族自豪感: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尋求文化認同和歸屬感。他們通過穿著傳統服飾來表達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熱愛,旗袍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服裝,自然成為了他們的選擇之一。
時尚界的「東方風」:全球時尚界對「東方美學」的興趣日益濃厚,許多國際設計師和品牌紛紛將中國傳統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旗袍作為其中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喜愛。這種跨文化的時尚趨勢也影響了國內的年輕人,使他們更加願意嘗試和接受旗袍這種傳統服飾。
個性化與差異化的追求:在當今社會,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的表達。旗袍以其獨特的剪裁、優雅的線條和豐富的圖案,為穿著者提供了展示個性和品味的機會。無論是日常穿著還是特殊場合,旗袍都能讓年輕人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展現自己的獨特魅力。
社交媒體的影響: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時尚潮流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許多時尚博主、明星和網紅都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自己穿著旗袍的照片或視頻,這些內容迅速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和模仿。年輕人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到旗袍的魅力,並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嘗試和購買旗袍的慾望。
旗袍的實用性與舒適性:雖然旗袍在外觀上看起來較為正式和莊重,但實際上它的設計非常注重實用性和舒適性。旗袍的剪裁合體,能夠很好地展現女性的身材曲線;同時,其面料柔軟透氣,穿著起來既舒適又自在。這種實用性與美觀性的結合使得旗袍成為了許多年輕人日常穿著的選擇之一。
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隨著時代的發展,旗袍的設計也在不斷創新和改進。許多設計師將傳統的旗袍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既保留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新款旗袍。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使得旗袍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和時尚觀念。
綜上所述,年輕人喜歡穿旗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復興、時尚趨勢、個性化追求、社交媒體影響、實用性與舒適性以及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旗袍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叄』 為何很多女人愛穿旗袍
像我就特別喜歡旗袍,因為旗袍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服裝,代表著中國女性的美麗,能夠展現優美的線條,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非常受歡迎和青睞。女人穿上旗袍會非常有韻味,很迷人。
『肆』 為什麼男人都喜歡旗袍女子
因為穿旗袍更顯女人凹凸有致的身材
男人哪個不喜歡身材好的女人呢
但旗袍對身材要求很高,稍微有點小肚子的人穿都會很明顯的。
『伍』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穿旗袍呢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喜歡穿民國風的衣服,比如旗袍,漢服等。無論是小哥哥還是小姐姐都喜歡穿,可能是受到抖音視頻的帶動。旗袍是中國的服飾,帶有傳統中國的美。不僅僅是現代美的體現,還有一種獨特的韻味。人們穿旗袍就是為了娛樂和美麗,更突顯旗袍的美麗。
旗袍的設計凹凸有致,完美展現了女性的身體曲線。小姐姐們為了讓自己更美,選擇穿旗袍玩耍、工作等,這也是她們的自由。身材好的小姐姐更適合穿旗袍。
穿旗袍還能突出氣質,展現出中國傳統服飾的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買上一兩件旗袍,平時穿穿。穿旗袍的小姐姐個個氣質絕倫,感覺和平時不一樣。
總之,旗袍很漂亮,穿的人更漂亮。穿上旗袍彷彿置身民國時期,那種氣勢是無與倫比的。也展現出不可言喻的中華美。
『陸』 旗袍在當代很多人都在穿,那麼什麼是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中國旗袍的文化內涵:
中國旗袍永久的魅力在於它的變化無窮,其獨特的個性和神韻與現代時裝審美觀念相通。在時裝國際化的時代,旗袍雖然已難以重現其鼎盛時期的服飾壟斷局面,但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已經使旗袍的美具有了永恆的意義。
一、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韓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
事實上,兩者還是頗有差異的,深衣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被逐漸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不相悖。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的袍服,一般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緊窄合體,利於騎射和其他劇烈活動。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式樣,比較典型的有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將袍服視為其典型服飾。
今天我們見到的所謂「旗袍」,不僅僅是滿族服裝的傳統款式,而是多個民族服飾的融合。它源自古代蒙古系游牧民族的袍服,至清代滿族承襲了這種服裝。
滿族入主中原後實行八旗制度,凡編入旗籍者都被稱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統稱為「旗袍」,有朝袍、龍袍、蟒袍和常服袍等之分。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有後世的旗袍有血緣關系。
五、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在20世紀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旗袍黃金時代的延續。戰爭硝煙彌漫,大多數國民無心於服飾的奢靡。經濟蕭條,物價飛漲,物資匱乏,出於經濟實用等考慮,40年代初的旗袍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
夏季多傾向於去掉袖子,降低領高,省去種種繁瑣的裝飾,更為簡潔適體。土布、本白棉布、毛藍布(又稱愛國布)成為常用的面料。此時的旗袍雖然裝飾簡單,用料平常,但仍是日常服裝的主流。
抗戰勝利後,改良旗袍更為廣泛的流行,開始收省還不明顯,後來逐漸發展到吸腰省並使用裝袖,自此旗袍更為合體。40年代中期西式配件——拉鏈也替代了傳統的盤香紐、直角紐,成為當時的時尚。這一時期旗袍變化的總趨勢是長度減短,更能表現女性曲線,暴露程度有所增加,配穿方式多種多樣,穿著范圍更加廣泛。
參考資料來源:旗袍文化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