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為什麼用和服改旗袍
擴展閱讀
怎麼去除亮皮衣物污漬 2025-05-17 07:47:06

為什麼用和服改旗袍

發布時間: 2025-05-16 22:52:49

A. 有沒有民國時代對於年輕女子的旗袍服裝描寫,參加晚會的也要

旗袍:腰身裁剪得恰到好處,多一分嫌緊,少一分顯松,她總能將最素雅的旗袍穿出別樣的韻味。旗袍在她身上散發出白蘭花般的優雅氣息,展現出一種亭亭玉立、豐腴柔媚的氣質。她身著一件紫紅色旗袍,遠看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美麗而不失和諧。

她娉婷婉約的身姿,嬌艷俏麗的容貌,嫵媚得體的舉止,優雅大方的談吐,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對她刮目相看。她的每一個動作都透露著一種說不出的魅力,彷彿她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絕倫的樂章。

和服:她身著濃淡相宜的龍膽色唐衣,搭配著紫苑丸萩的五衣,系著白色唐草立涌的裳,宛如夏日裡垂柳般的長發披散下來,姿態柔媚,秀眉微挑,鳳眼嫵媚,膚色雪白,妝容精緻,美艷無雙。她彷彿是畫中走出的女子,美得令人窒息。

她大概十七八歲,黑發如雲,膚色似雪,眉目清秀,薄萌蔥色的唐衣與水晶花的表著令她看起來清爽悅目,氣質清雅,猶如一朵玉蘭花靜靜綻放,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她的舉止間透露出一種說不出的雅緻,彷彿是來自古代的仙子,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卻又怕驚擾了她的寧靜。她的一顰一笑,都讓人如痴如醉,彷彿置身於一幅絕美的畫卷之中。

無論是旗袍還是和服,都展現了女性獨有的韻味和魅力。她們不僅穿著得體,更有一份內在的優雅,這種美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她們在晚會上的每一個動作,都透露著一種不凡的氣質,彷彿是這場晚會的焦點,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她們的美,不僅僅是外表的美麗,更是內心的優雅和從容。

B. 關於和服、旗袍(或唐裝)和韓服的問題

1.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它是在依照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經過1000多年的演變形成的。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改攜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了和服上。
2. 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
3. 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綉,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4. 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稱國"貫頭衣"的女裝和被稱為"橫幅"的男裝。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系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相當實用。
5. 和服的裁剪製作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比較自由。在製作和服時,較少為人的體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著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
6. 和服雖然基本上由直線構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但它卻能顯示莊重、安穩、寧靜,符合日本人的氣質。
7. 各種和服在款式和穿著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具有服裝的一項重要功能: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
8. 和服的穿著有著如此之多的講究,以至在日本有著專門教人如何穿著和服的"教室"。
9. 日本的繪畫史一直是與中國的美術史同步的,特別是在中國唐代的時候,佛教藝術傳人中國及日本,無論是寺廟中的壁畫塑像還是生活中的肖像畫,兩個國家都有相似之處。
10. 真正反映日本和服的繪畫作品主要是日本的風俗畫。日本的風俗畫興起於室盯時代(1392-1573年),相當於中國的明代。
11.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為基礎逐漸演經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紀的古墓的人偶埴輪上,已經有了各種和服的形象資料。
12. 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和服的名稱,如"唐草"、"唐花"、"唐錦"等。
13.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為基礎逐漸演經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紀的古墓的人偶埴輪上,已經有了各種和服的形象資料。
14. 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和服的名稱,如"唐草"、"唐花"、"唐錦"等。
15.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為基礎逐漸演經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紀的古墓的人偶埴輪上,已經有了各種和服的形象資料。

C. 為什麼日本的女人會穿"和服"它的來歷又是什麼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きもの」"。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ようふく」"。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D. 日漫中除了jk服,旗袍才是美女的最愛嗎

在許多日漫作品當中,如果要說哪一種服裝最讓觀眾熟悉,那肯定是非jk服莫屬,這種服裝不僅僅是二次元作品當中的一種潮流,它還是一種青春文化的體現。尤其是很多以校園為題材的日漫,jk服更是眾多美女的不二選擇。這樣的服裝對女孩的身材要求其實不高,只要有一雙細長的白腿,和不太丑的五官,在長發美腿的襯托下,完全可以變得青春靚麗。



或許觀眾們只注意到女帝如何暴露,如何性感撩人。其實殊不知支撐起女帝妖嬈形象的,恰好是帶有濃濃國產色彩的旗袍。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旗袍秀美腿的效果絕對不亞於jk服。女帝的旗袍看上去有些特殊,雖然她的衣服基本的造型確實是旗袍的裝束,但是衣服上加入了很多海賊的元素,這就形成了一種新的韻味。而這樣一位角色,也將這種服裝的誘惑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只能說:滿分。

E. 傳統服飾的旗袍是根據哪個民族的服飾改良的

傳統服飾的旗袍是根據滿族的服飾改良的。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5)為什麼用和服改旗袍擴展閱讀: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至於具體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

事實上,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

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