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國名妓小鳳仙,憑啥只穿旗袍不幹活是怎麼紅到家喻戶曉的
小鳳仙原名朱筱鳳,1900年出生於杭州,父親是清朝的滿族八旗武官,無奈清廷衰微,家庭也因此沒落,小鳳仙從小就深嘗貧困之味。父母逝世後,小鳳仙跟隨自己的奶媽張氏一同生活,曾和張氏一起到浙江巡撫曾蘊家做幫佣。
不久之後,小鳳仙跟隨姓胡的藝人前往上海賣戲為生,此時的小鳳仙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樣貌絕佳,深得許多客人喜愛,成為民國初年紅極一時的名妓。
新中國成立後,小鳳仙嫁給鍋爐匠李振海,也不像常人一樣穿大馬褂,而是身著旗袍,捏著手絹與人聊天,從來沒做過飯,可謂十指不沾陽春水。
㈡ 民國時期什麼身份的女人才能穿旗袍
只要是女人就可以穿!- -...
旗袍作為當時的一種流行服飾而已,
要說身份的話,有錢人穿的旗袍材質很好,普通人就穿普通的咯
㈢ 滿人的旗袍穿起來很不方便,因何會在民國上海流行
說起旗袍,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上海灘,在十里洋場,旗袍成了老上海灘的象徵,不過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旗袍其實發源於清朝,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那麼來自清朝的服裝,怎麼會在民國的上海灘流行起來呢?
時間到了新中國建立,在上海這個城市,旗袍依然存在,不僅如此,還在其他的地方出現了,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出現了旗袍,不僅如此,旗袍還在影視作品中出現了,最早的是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這樣表明,旗袍文化已經成了一種被懷舊的文化了。
㈣ 民國美人穿高開叉旗袍,真的會「露大腿」嗎
民國時期有主政一方的軍閥勢力們,也有上班回家兩點一線的小市民們。他們當中能把民國表現得最真實的便是那時的穿旗袍的女性,那時的旗袍並不是只待在有錢人的衣櫃里,就是普通農家婦女的衣櫥里也有一二件得體的旗袍。宋氏姐妹給人的形象多是一襲旗袍,很好辨識。就是馬路上隨便走過的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旗袍。
旗袍下面穿襯裙,所以這是民國的美女。現在的旗袍裡面早已換了內容,也換成了另一種美。
㈤ 民國百歲名媛嚴幼韻,112歲穿旗袍配高跟鞋,驚艷了整個上海灘
她是上海灘的傳奇,民國時期的百歲名媛嚴幼韻。在112歲的高齡,她依然身著旗袍,腳踩高跟鞋,以其獨特的魅力驚艷了整個上海灘。
在那個年代,她以其標志性的卷發,身著精心定製的紫色旗袍裙,腳踩高跟鞋,佩戴著珍珠首飾,在洛克菲勒中心頂層的彩虹廳發表了人生的第一次演講。那一年,正是她的100歲生日。
嚴幼韻,1905年出生於天津,1925年進入滬江大學學習,1927年轉入復旦大學讀商科,成為復旦大學的第一批女生。她天生麗質,父親是綢布莊老闆,家境優越,她的穿著總是時尚而講究。大學第一天,她駕駛著車牌號為「84號」的轎車來到學校,身穿定製的旗袍,被男生們戲稱為「英語的84」,上海話中的「愛的花」。
在復旦大學,她因其美貌和出生名門而成為風雲人物,被稱為「84號小姐」。盡管出身名門,她在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大家族中長大,接受中西教育,但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特別的喜愛,尤其是舊上海的旗袍。
1929年,嚴幼韻與楊光泩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吸引了上千人觀禮,轟動了整個上海灘。婚禮上,她身穿白色婚紗,頭紗拖地,融合了傳統中式禮服的元素,引領了當時的婚紗潮流。
婚後,嚴幼韻隨丈夫前往歐洲工作,她依然鍾愛旗袍,無論是公共場合還是私下,她都穿著精緻的旗袍,搭配高跟鞋,展現了東方女子的溫婉大方。
1942年,嚴幼韻失去了丈夫楊光泩。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她並未被擊垮,而是保持著堅定樂觀的態度,自力更生,種菜、做鞋、養雞、養鴨、養豬,甚至學會了做醬油和肥皂。
1958年,嚴幼韻與「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結婚,她對待生活非常認真,總是向前看,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保持樂觀。
即使年過百歲,嚴幼韻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她依然精緻如初。每天起床後,她會為自己畫上精緻的妝容,穿上最喜歡的旗袍,根據不同的旗袍搭配不同風格的香水和高跟鞋,過著充滿自己喜歡的生活,看書、看電影、讀報、跳舞、搓麻將烤蛋糕,盡情享受一切。
2015年9月,在110歲生日派對上,她身穿紅色蕾絲旗袍裙,依然堅持化妝,腳踩黑色高跟鞋,神采奕奕地跳起交誼舞。
嚴幼韻的一生幾乎都穿著中國旗袍,她認為旗袍不僅是個人形象的代表,更是生活品質的象徵。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為生命本身而活,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