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上漿上硬了怎麼辦
擴展閱讀
怎麼做童裝不怕壓貨 2025-05-12 05:33:06
皮衣領子破了用什麼布補 2025-05-12 05:29:48

旗袍上漿上硬了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5-05-11 11:39:03

1. 關於漢服立領與旗袍立領有什麼區別啊

1. 漢服飾發展到明朝,已經達到了極為豐富的程度,這一點是歷史上其他任何時期都無法比擬的。
2. 在明朝,女袍主要有四種形式:交領、直領、盤領和合領,其中合領就是人們常說的立領。這種高領在明清時期流行,尤其是在南方中層女性的日常裝扮中非常普遍。它的特徵是領子高約一寸,有一兩個領扣。
3. 然而,明清時期的漢人女子高領是否就是旗袍的立領呢?雖然它們之間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首先,它們的款式就不同。明朝漢族女子的立領通常沒有鑲邊,裝飾簡單,邊緣呈直線型,自然流暢。而滿族立領則通常有鑲邊,並且後來鑲邊風氣日益盛行。另外,滿族立領呈元寶型,有明顯的弧度,這與同期康濤所繪的三娘子可以清晰區分。
4. 開邊方式也不同。漢族女子的立領通常是直線對襟開邊,而滿族女子的立領則是弧線繞襟開邊。
5. 此外,立領在形態上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漢族的高領更注重裝飾性,並且通常會有內衫和外衫兩種形式,可以搭配對襟或圓領等多種款式,體現了明朝服飾的混搭性和層次性。相比之下,滿族服飾的實用性更強,一般只有單一的外衫形式。
6. 立領這個術語即使統稱為清代的元寶領也是不準確的。立領特指在民國二三十年代後,領子經過上漿處理,顯得硬挺的旗袍領。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區別。漢服和旗袍的根本區別在於,旗袍以其布藝盤扣和斜腋線開邊為標志,而漢服則以系帶和斜腰線開邊為特點。
7. 漢民族服飾中的立領,也稱為明豎領,其特點是方角、瘦高,領上通常裝飾有兩顆金屬扣,因此這類衣服也被稱為「扣身襖兒」。它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並在明後期女性服飾中廣泛流行。有觀點認為豎領的興起與當時「小冰河」時期的氣候變冷有關,但從立領的形成結構來看,它更像是寬交領的一種變異形式。由於明末清初滿洲八旗強迫漢人「剃發易服」的制度,明豎領和其他女裝在一段時間內得以保留。明豎領的款式主要有兩種:大襟襖兒(即斜襟)和對襟襖兒。
8. 到了清代中期,即乾隆中後期,女性的豎領開始發生許多變化,首先是高度變低,通常鑲有深色邊緣,這種領子在清末被新興的弧形高領所取代,這種弧形領子即後來俗稱的旗袍領的起源。實際上,旗人的長袍原本是無領的,旗袍領的出現是旗人借鑒了漢人女性服飾在袍子上裝領子後的產物。

2. 桑蠶絲衣服發硬不軟

您好!衣服清洗前,建議先查看衣物內部的洗滌標簽,按照洗滌標簽標明的注意事項以及洗滌方式進行洗滌,避免由於錯誤洗滌方式導致衣物出現受損的情況。若是需要乾洗,請送到專業的乾洗店清洗。

真絲材質的衣物色彩牢靠度一般較低,桑蠶絲衣物的清洗,可參考以下清洗絲綢織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真絲綢品種繁多,建議清洗前查看衣物的洗滌標簽。有些品種不宜洗滌,如花軟緞、織錦緞、古香緞、天香絹、金香縐、金絲絨等;有些品種適合乾洗,如立絨、漳絨、喬其紗等;有些可以水洗,洗前先在冷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深顏色一般易掉色,冷水或溫水洗滌,不宜長時間浸泡;輕柔捏洗,切忌大力搓洗。機洗時選擇輕檔。
2、不耐鹼,應選用中性不含酶或絲綢專用洗滌劑;
3、不可使用含氯助洗劑浸泡,可用含氧助洗劑去色漬;
4、採用擠壓洗,忌擰絞,擠壓除水,懸掛陰干或折半懸掛陰干,勿陽光下暴曬,不宜烘乾;
5、要使用柔順劑維護柔軟手感和抗靜電。
6、真絲衣物宜懸掛存放,存放衣物的箱、櫃要保持清潔、乾燥,盡量密封好,防止灰塵污染,不要灑除臭劑或香水,不要放置樟腦丸。保藏真絲服裝,對薄型的內衣、襯衣、褲子、裙子、睡衣等,先要洗滌干凈,熨干後再收藏。對不便拆洗的秋冬季服裝、襖面、旗袍要用乾洗法洗刷干凈,熨平為止,以防止發生霉變、出蛀。經過熨燙,還可以起到殺菌滅蟲的作用,熨燙時將衣物晾至七八成干再均勻地霧噴清水,待3-5分鍾再燙,熨燙溫度應控制在130度至140度之間,熨斗不宜直接按觸綢面,以免產生極光,必須在上面加蓋一層濕布再燙,以防高溫使絲綢發脆,甚至燒焦。

3. 旗袍領子往外翹怎麼辦

旗袍領子若出現往外翹的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修正:
1. 首先,將領子清洗干凈並完全晾乾,准備燙平。
2. 使用盆子將生澱粉與冷水混合,每件衣領大約需要5-10克澱粉,搭配約150毫升水。確保澱粉完全溶解並攪拌均勻。
3. 將領子完全浸入澱粉水中,多次擠干並展開,使領子充分吸收澱粉溶液。
4. 擰干領子,並在燙台上立即進行熨燙。注意,熨斗的溫度應較高,並確保只熨燙領子的正面。
5. 趁熱將領子折疊並進行整形,確保兩個領子向外鼓起,豐滿且對稱。領子上漿即告完成。
注意事項:
- 若領子熨燙後出現明顯亮光,表明澱粉使用過多;如果領子上漿後仍然顯得疲軟,說明澱粉用量不足。
- 確保在熨燙過程中領子保持固定形狀,避免變形。
- 如果領子有多個層次或特別硬挺,需要適當調整熨燙的方法和力度,以避免燙出亮光或不均勻的痕跡。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有效解決旗袍領子往外翹的問題,讓衣領恢復挺括和平整,增添服裝的整體美感。

4. 旗袍滾邊如何製作啊

這個我教你吧,(*^__^*) 嘻嘻……我們天天做這個呢。

滾邊工藝,有很多種方法的,這個要根據你需要的效果來做。


1、滾條製作。

1)顏色。

配色是個大學問,對於我這個設計師來說,配色是第一位的。可以雅緻。也可以撞色。可以遵循傳統,可以打破傳統。關鍵看你想要什麼樣的效果。


2)上漿。

老師傅做滾條(我是指專業做旗袍的老師傅,比如我O(∩_∩)O~),一般都會對滾條布縮水,然後刮漿。而拒絕使用各種粘合襯。為啥呢,因為考慮到了後期的穿著和效果。這是專業旗袍的一部分。可惜,現在這樣做的旗袍太少了。因為太麻煩。


3)斜裁。

45°角斜裁,必須滴。因為布條的拉扯力。緯絲有彈力,一拉變形,所以放棄。經絲,沒有彈力,不利於滾邊邊緣線的塑造(否則太僵硬),所以,45°是兩者的結合,最好的滾條角度最好的拉伸力。


4)寬度。

裁剪多寬,要根據你需要的滾邊的成型效果來定的。

如果是成型滾邊寬度在0.5cm,那麼你的滾條應該在2.2-2.5,這個要看滾條的厚度和彈力來定。做之前,可以多試驗幾次看看效果。


2、滾邊工藝。分為機縫、手縫。

機縫的也可以做到表面沒有明線,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於,機縫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拉扯滾條和大身布,不能保證滾邊的松緊。如果一旦有松有緊,那滾邊最後就不好看(有的地方會皺巴巴的)。

建議手縫。但是很多商家為了追求速度,一般第一道縫紉線還是採用機器縫紉,最後一道線採用手縫。這樣的縫紉方法是目前好一點的旗袍比較常用的,但是本人並不認同,貌似多少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

最好的旗袍,滾邊所有的縫紉線全部是手縫的,因為手縫過程中,可以適當調整滾條的松緊程度,這樣滾出來的邊,才粗細均勻,不會有起伏褶皺。


你看看先看看下面的這個圖片,如果有不懂的再私信我吧。


5. 旗袍滾邊如何製作啊

1. 色彩選擇:旗袍滾邊的色彩可以典雅,也可以大膽撞色。既可以選擇遵循凱高伍傳統,也可以大膽突破傳統,展現個性;
2. 上漿處理:專業的旗袍製作師傅在製作滾邊時,通常會對滾邊布進行預處理,包括縮水和刮漿,以確保滾邊效果的精準;
3. 斜裁技巧:滾邊布應採用45度角斜裁,以增加服飾的線條美和層次感;
4. 寬度確定:滾邊的寬度應根據預期的效果來決定,同時要考慮滾條的厚度和彈力,以確保滾邊既美觀又牢固;
5. 工藝選擇:滾邊工藝主要有機器縫合和手工縫合兩種。機器縫合雖然在效率上有優勢,但在縫制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滾條和大身布,難以保證滾邊的松緊度。建議採用手工縫合,因為手工縫合可以隨時調整滾條的松緊,使得滾邊更加均勻細致。

6. 旗袍燙條,條總是黏住導致纏在一起有什麼辦法解決

1. 建議乾洗。 古法製作的真絲旗袍,必須要去專業乾洗店乾洗,而絕不可以見水。因為這類旗袍的滾邊或者領子都已經上過漿,見水後會失去韌性,容易變形。 價位低廉點的真絲旗袍,一般不會涉及如此復雜的工藝,大多用的是粘合襯來替代古老的上漿工藝。粘合襯是可以水洗的,大家可以放心輕柔水洗。 另外,大多真絲旗袍上面都有盤扣。好一點盤扣都是手工縫紉,力道太大或者不均都易導致盤扣脫落。所以,絕不可機洗哦。
2. 減少洗滌次數。 真絲旗袍上面多有綉花圖案,如果是手綉圖案更顯得嬌貴。經常洗滌會增加對綉花的磨損,容易產生絲毛。所以盡量減少洗滌次數哦。
3. 熨斗不可直接接觸面料。 墊一塊白色濕布,或者抬起熨斗快速從面料上方掠過。不可直接用熨斗拖拽面料,容易使面料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