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袍紐扣怎麼盤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之一,其獨特的設計和優雅的線條深受人們喜愛。而旗袍上的紐扣不僅具有實用性,更是旗袍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盤紐扣是旗袍製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耐心。以下將介紹旗袍紐扣的盤制方法:
一、准備材料與工具
紐扣:選擇與旗袍面料相配的紐扣,如真絲、緞面或珍珠等。
線:使用與旗袍面料顏色相近的細線,確保縫制後不易察覺。
針:選用適合旗袍面料的細長針,以便順利穿過紐扣孔。
剪刀:用於剪斷線頭,保持縫制過程的整潔。
頂針:幫助推動針穿過較厚的旗袍面料。
尺子或捲尺:用於測量紐扣的位置和間距。
標記工具:如水溶性筆或粉筆,用於在旗袍上標記紐扣的位置。
二、確定紐扣位置與數量
根據旗袍的設計和尺寸,確定紐扣的位置和數量。一般來說,旗袍的紐扣數量為5-7顆,分布在右側門襟上。
使用尺子或捲尺測量並標記出每個紐扣的具體位置,確保它們之間的距離均勻且對稱。
三、縫制紐扣
從旗袍的最下方開始縫制第一顆紐扣。將線穿過針眼,打一個結以防止線頭脫落。
將針從旗袍內側穿出,對准標記好的紐扣位置。用頂針推動針穿過旗袍面料,確保針腳平整且牢固。
將紐扣放在針上,使針穿過紐扣的一個孔,然後再次穿過旗袍面料的另一個孔。這樣,紐扣就被固定在了旗袍上。
重復以上步驟,將剩餘的紐扣依次縫制在旗袍上。注意保持每個紐扣的間距一致,以確保整體美觀。
四、收尾工作
當所有紐扣都縫制完畢後,檢查每個紐扣是否牢固地固定在旗袍上。輕輕拉動紐扣,確保它們不會松動或脫落。
使用剪刀剪斷多餘的線頭,保持旗袍的整潔和美觀。如果使用的是水溶性筆進行標記,可以在此時用清水輕輕擦拭掉標記痕跡。
注意事項
在縫制紐扣時,要確保針腳平整且牢固,避免出現歪斜或松動的情況。
根據旗袍面料的不同,可能需要調整縫制方法和力度。例如,對於較薄的絲綢面料,可以使用較小的針腳和較細的線;對於較厚的緞面面料,則可能需要使用較大的針腳和較粗的線。
在縫制過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細心,避免出現錯誤或遺漏。如果對縫制技巧不太熟練,可以先在廢棄的面料上進行練習,熟悉後再進行正式縫制。
總之,通過以上步驟和注意事項的介紹,相信你已經掌握了旗袍紐扣的盤制方法。在實際製作過程中,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旗袍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和創新,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旗袍作品。
『貳』 怎樣盤旗袍扣
旗袍扣,又稱盤扣或盤紐,是傳統中國服裝中的一種獨特裝飾,用以固定衣襟或作為裝飾。它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從古代漢族的發明到宋代漢服的使用,盤扣的歷史源遠流長。
盤扣的製作方法多樣,包括襯線手縫法、機縫暗線法、機縫明線法以及包細銅絲法。襯線手縫法適用於製作直扣、琵琶扣及實芯花扣等,需要選取2cm寬的斜絲(45度),厚料時可在斜布條中間襯幾根棉紗線,使其更加堅韌耐用。
機縫暗線法則通過將斜布條對折,用縫紉機毛邊車縫一道,然後用長針翻正成扣帶條,這種方法可使扣型更加美觀,無線跡。機縫明線法則將2cm寬的斜布條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再用縫紉機邊車縫明線一道,同樣適用於各種盤扣。
包細銅絲法則是製作空芯花和嵌芯花扣的最佳選擇。首先將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層薄漿糊晾乾,畫出並裁剪出2cm寬的斜布條,然後將布條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夾入一根細銅絲,並用漿糊粘牢燙干,帶寬控制在0.5cm以內。
盤扣雖小,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審美。隨著清初服裝的變革,中式盤花扣也應運而生,取代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成為固定衣襟的主流方式。盤扣不僅是服裝的實用配件,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
『叄』 旗袍盤扣的做法
旗袍盤扣是一種傳統的盛裝飾物,常用於旗袍的前襟上,以提升旗袍的美感和獨特性。旗袍盤扣的製作過程相對復雜,需要耐心和技巧。下面是一個大致步驟,介紹旗袍盤扣的製作方法。
1. 准備材料:首先需要准備一些細致的針線、絲線和刺綉線,以及一些適合的盤扣材料,如金屬、珠子、寶石等。根據個人喜好和旗袍的顏色和風格,選擇合適的材料。
2. 製作盤扣底:從盤扣的中心開始,使用細致的刺綉線或銀線,用重疊的花樣綉制出一個小圓形或橢圓形的底。可以根據喜好添加一些小花、小葉等裝飾。
3. 製作盤扣花邊:使用刺綉線或絲線,從底部開始,依次圍繞底部縫制花邊。可以選擇傳統的中國結、花朵、蝴蝶等圖案,或者根據旗袍的圖案進行設計。
4. 添加珠子或寶石:可以根據花邊的圖案和材質,選擇合適的珠子或寶石進行縫制。可以選擇透明的水晶、亮片、金屬絲等材料,使盤扣更加奪目。
5. 刺綉細節:在花邊和底部之間的空白區域可以加入一些刺綉細節,例如蝴蝶的雙翅、花卉的葉子等等。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絲線來增加層次感和立體感。
6. 固定盤扣:製作完成後,將盤扣縫制在旗袍的前襟上。可以根據盤扣的形狀和大小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縫制,確保盤扣牢固。
製作旗袍盤扣需要一定的手工技巧和耐心。在實踐中,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和創造力進行創新和改良。選擇合適的材料、花紋和裝飾,可以使旗袍盤扣更加精美和獨特,成為旗袍這一中華傳統服飾的亮點和精華。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購買,都能展現個人的品味和個性,讓旗袍更具魅力。
『肆』 旗袍盤扣手工做法圖解
1. 製作盤花扣時,應確保紐頭兩端留有足夠的布料以供盤花使用。為節約材料,建議先完成盤花設計,然後再製作紐頭。
2. 對於初學者來說,建議先嘗試製作單色扣,使用同色線,這樣製作出的扣子會更加美觀。
3. 製作過程如下:首先將兩根扣袢合並,並用線暫時固定。為避免露線,固定時應細心操作。
4. 將扣袢向內卷,用針穿過扣袢中間及稍偏下部位,來回穿幾次以固定。
5. 彎折第一個花瓣,針從花瓣根部穿入,經過花心,再拉回花瓣根部,如此重復,完成所需花瓣數量。
6. 從花瓣側面圍繞花心來回拉線,根據需要調整松緊,以確保花瓣緊密牢固。
7. 製作完一個花瓣後,可以開始製作紐頭。將另一側的扣袢折回並縫合,以便形成扣子套,並注意隱藏扣袢頭。
8. 在背面盡量將線頭隱藏,如果在打結後仍有線頭露出,可以將其穿到其他地方拉出,然後剪斷。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線頭。
9. 若想要做出更有特色的花樣,如將花瓣尖端弄成尖銳狀,只需縫一針即可。確保線頭仍從背面隱藏。
『伍』 旗袍盤扣的製作與縫制方法 中式盤扣樣式大全
盤扣的製作首先需要准備合適的斜條,寬度約為2cm,將其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四層,手工繰牢。如果材質較薄,可以裁寬一些,折成六層或八層,或者在斜條中加入幾根紗線使其更加飽滿。為了保持盤花形狀的穩定性,在繰紐袢時可以加入細銅絲。
另一種方法是將斜條對折,緝線一道,然後翻正紐袢。為了方便翻正,可以在緝線前夾入一根線繩,這樣用線繩牽拉可以更加方便地翻正。
第三種方法是將薄斜條料反面刮漿燙干,毛口向里折成四層,再將銅絲加入四層中間,然後沿邊緝明線一道。
使用紐袢條製作盤花,是將紐袢條盤結成所需的各種形狀,然後用線釘好。盤花的規格、大小可根據款式和花形確定,需要注意比例協調。盤花的造型多樣,有的較為復雜。
釘扣的位置通常依次為:第一副扣釘在領頭下,第二副扣釘在大襟轉彎處,第三副扣釘在大襟下端。釘扣時,小襟格釘紐袢,大襟格釘扣坨,用細密針縫牢。紐袢條的兩端要折光藏在盤花下面,裝隱形拉鏈時可省略第三副扣,拉鏈裝至大襟下端。
製作盤花時,先將紐頭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後在距扣袢末端0.5CM處縫合固定。從盤扣的花瓣側面繞花心來回拉一圈線,根據需要放鬆緊,使花瓣更加緊密牢固。另一邊則直接折回來縫好,以便做扣子套,注意把扣袢頭藏好。這是背面,盡量把線頭藏到背面。
在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露出門襟之外。扣袢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能穿過扣袢。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裝釘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襯,防止縫扣子的時候拉壞衣料。
盤扣的基本方式多是以各種布條盤繞、打結而成,為了布條的延展性,多以45°裁剪斜絲布。因時代流行和各種花扣的特性,會使用上漿、嵌棉線、嵌銅絲等工藝,因此形成種類眾多的盤扣樣式。
一字扣是傳統服飾所用的盤扣之一,也叫紐結,做法比較簡單,在服裝中常和其他樣式盤扣搭配使用。
所謂「盤香扣」是花扣中最簡單、也是各類變化中最基礎的,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像一個蚊香,所以它使用的也是最為簡單的細布條以螺旋形盤繞而成的。
盤香扣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個使用,如兩個大小相同的並列,又如一大一小如葫蘆狀。也可以使用拼色或花布,多取用旗袍本身上的色彩,搭配設計。
盤香扣在最外圈盤繞時稍作變化,捏出三個小尖尖,就彷彿一個帶葉的壽桃了。盡管幾乎與盤香扣一模一樣,卻因為多了小尖尖立馬顯得萌感十足。仔細觀察,小尖尖的捏法略有不同,但是花扣整體不少比旗袍的緄還小,可想這種低調的巧思是如何費工的。
變形盤香扣通過外緣的變化,變化出簡單的花卉樣式,不少圖案花卉是搭配旗袍本身的面料圖案進行設計的。
嵌絲硬花扣很多朋友都比較熟悉,一般是使用上漿過的布夾銅絲做成扁扁的布條,其優點就是利於做各種造型,並且立體感突出。因為「嵌絲硬花扣」這種特點,所以可以做出各種基於線條的造型,從小型的花卉到大型的組合都可以做到,裝飾性十分突出。嵌絲硬花扣也有配合旗袍本身的多色設計,為了讓花扣的設計更加自由而靈動,所以除了常見的軸對稱造型,還有中心對稱的。
將嵌絲硬花扣視作畫作的勾邊,那麼填芯扣就是填色的。所以,填芯扣一般是在嵌絲硬花扣圖案的封閉輪廓里使用面料填充棉花而成的,常用不同於花扣顏色的面料裝飾。因此,嵌絲硬花扣也叫空芯扣,而填芯扣也叫嵌芯扣。
填芯扣的玩法除了使用異色、多色,還可以在一些輪廓里填另一些里不填,營造出虛虛實實的效果,在小小的花扣里創造視覺重心。
文字扣直接將吉祥文字以圖形化的樣式做成花扣。
盤扣的使用一般不是單一一種,而是各種花扣組合搭配。從衣服的搭配上來說,越是大型的裝飾性強的花扣(如嵌絲硬花扣、填芯扣),越是會突出在領子、大襟的部位,而衣身則選擇實用性耐用性更好的一字扣或盤香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