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三十年代男人穿的衣服叫什麼
1. 在三十年代,中國男性穿著的一種傳統服裝是長衫,也稱作長褂或大褂。這種服裝最初是由滿族人作為常服,並在清朝初年被強加給漢族人,逐漸成為漢族人的常見服飾。
2. 長衫的設計靈感來源於馬褂,但在斜部進行了特殊的切割和縫合,以此來象徵福田和百納之意。長衫通常為黑色,與黑色海青的區別主要在於袖口。海青袖口寬大,類似海鳥翅膀,適合禮佛時穿著,不分出家或在家人。而長衫袖口則較為普通,通常只有出家僧侶穿著。
3. 近代以來,「長衫」一詞的含義發生了變化。受到滿清統治者的服飾影響,長衫出現了無領、大袖、四面開衩的特點,並逐漸普及到大眾。在1900年至1940年代,長衫在新派知識群體中尤為流行,成為當時男性的普遍服飾,尤其是知識分子。
4. 在三十年代,穿長衫、戴眼鏡成了新派知識群體的標志性裝扮。因此,「長衫」一詞逐漸脫離了原本的意義,成為這種男式旗袍的代名詞。
5. 馬褂是另一種三十年代男性穿著的服裝,但它不同於長衫。馬褂是穿在外面的對襟短褂,原本是滿族人騎馬時穿著的服裝,因此得名。
② 小鳳仙、旗袍、裙褂、唐裝的區別
一、產生時間不同。
1、唐裝是唐朝時期產生的。
2、裙褂是明朝時期產生的。
3、旗袍是民國時期產生的。
4、小鳳仙是旗袍的一種,也是民國產生的。
二、款式不同。
1、唐裝的款式,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2、裙褂是對襟立領馬面裙款式的衣服。
3、旗袍的款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等。
4、小鳳仙也是旗袍的一種。
(2)男生類似旗袍的衣服叫什麼擴展閱讀:
清代旗袍
在濃厚的清朝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代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有觀點認為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旗裝,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裝是滿族綿延至今的民族服飾。
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下擺不開衩,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
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裝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③ 男款旗袍叫什麼
唐裝或中山裝。
1、男款旗袍不叫旗袍,叫唐裝,唐裝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古時候男人拜堂成親衣服的款式都是唐裝,蘇州恆舞絲綢主要做真絲旗袍、唐裝定製等真絲類服裝。
2、中山裝是以孫中山先生為名的一種,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跟旗袍相媲美。
④ 看了這《抓住彩虹的男人》這電視劇,這電視裡面很多男人穿的很像女生穿得旗袍有點相似的是什麼服裝
這是男性長衫,是民國男性的衣服代表。這是搜狗的介紹
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袍服影響,長衫亦有了無領、大袖、四面開衩的新特點,並從僧侶走向了大眾,在1900~40年代流行一時。特別是在新派知識群體中,穿長衫、戴眼鏡成了當時這一群體的普遍服飾特徵。因此,「長衫」一詞已經脫離了原本的意義,而成了這種男式旗袍的代名
⑤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5)男生類似旗袍的衣服叫什麼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⑥ 為什麼中國叫旗袍,而越南稱旗袍為奧黛
因為越南的奧黛是結合了我國旗袍和歐美服飾文化所設計的服飾,它並不是旗袍,每個國家都有各自國家服飾的命名,因此越南也稱他們的國服為奧黛。旗袍是中國在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它的命名是由旗人的袍簡稱為旗袍而命名的,它是由清朝的旗裝,慢慢的簡化成為了旗袍,而且也在凸顯女性的身材方面做了一些修改。
奧黛只是長得像旗袍,但是它的用途卻比旗袍廣泛多了,而且我國旗袍都是女性穿的,但是在越南的奧黛男性也可以穿。現如今日常穿奧黛的男女很少,但是呢一到盛大節日男子女子還有小孩都會穿上他們國家的衣服慶祝。
⑦ 古代女子穿的是旗袍那男子穿的叫什麼
那個叫馬褂 不過古代人不穿這些旗袍是民國時候及女開始穿的馬褂是滿清入關後他們強迫我們穿的
⑧ 唐裝女士叫旗袍男士的叫什麼
世俗的來看,唐裝就是旗袍馬褂。對外國人來說,中國特色的衣服都是唐裝,從旗袍馬褂到肚兜,戲曲服飾、舞蹈服飾,等等等等……男女的都叫旗袍,有時候還套馬褂。唐裝是一個集合,旗袍是唐裝裡面的一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