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女人絕美羅裙下的禮儀講究
古代女人絕美羅裙下的禮儀講究
一、立容: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注意: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為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鑒於現在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二、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沖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應用:隨著漢文化的復興,會有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雅坐。若在這種正規場合,您只能通過稍稍上下膝蓋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勞。當然,對於友人聚會等生活場景,大家箕距或者趺都行。
三、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5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6用於雅坐時。1到4,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四、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其實就是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迎客進門以後,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為客人開門、掀簾子……主人請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邊的椅子上),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今天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於現在建築布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五、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古代哪些女人能穿紅裙
裙子是當今許多女子極其鍾愛的服裝,就裙子的功用來說,古代的裙子和現在的裙子有不小的差別。
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為了講究禮節,而不是為了展示自身的嫵媚和俏麗。中國古代對於女子的言談舉止以及裝束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明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婦人之異於男子,全在下體。男子生而願為之有室,其所以為室者,只有幾希之間,掩藏秘器,愛護家珍,全在羅裙幾幅。」
古人對於女子的下體有著強烈的神秘感和神聖感,並強調女子以裙子遮掩下體,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輕薄和無恥。
不論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女子,只要結婚成家,就要經常規規矩矩地穿著整齊的裙子,即使在家裡也要如此。如果客人來訪,遇到主婦沒有穿裙子,就會被認為是對客人的不敬和失禮,傳揚出去會遭到恥笑和白眼。
女子在家裡一般都穿黑顏色的裙子,其樣式以褶襇裙為多。當時,對於裙幅的數量也很有講究,裙幅初為六幅,即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後用八幅,腰間有很多細褶,行動輒如水紋。
到了明末,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襇越來越密,每褶都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月華裙是一種色彩繽紛的裙子,彷彿月華一般動人心弦,而且高雅鮮麗,深受當時女子的`青睞。
到了清末,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女子不能隨意穿紅裙子。民國時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一文中說:
「紅裙子要夫婦雙全才可以穿。若是一個孀婦,不許穿紅裙,而且永遠不許穿紅裙的。如果應穿禮服的時候,青年少婦可以改穿別種顏色的裙子,淺碧淡青,各隨所好,但總覺得不快於心;
老年人已是兒孫繞膝了,可以改穿黃色的裙,而且直到死,終不能穿紅裙;還有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不許穿紅裙,即使是她的兒子已是科甲發達做了大官,不許穿就是不許穿。」
當時,為了女子能否穿紅裙子,出現了無數嫡庶之爭的家庭糾紛。後來,一些思想進步的文化人提倡婦女解放,女子們不再裹腳,旗袍也迅速流行開來,女子們穿裙子也有了選擇的自由。
2. 穿旗袍造原子彈,在楊振寧背後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江南出美女,她書生蘇州,書香門第,氣質出眾,美貌堪比林徽因。被美國人邀請加入研製原子彈計劃,更是成就楊振寧的背後女子。
袁世凱是民國初期的北方大軍閥,其手握重兵,以勢迫人,當上民國總統。
之後企圖恢復“帝制”,可惜最終還是失敗,這因此使得袁世凱在歷史上成為一個負面人物。
不過他的家族裡卻出了一位號稱
“東方居里夫人”
的奇女子,此人正是袁世凱孫子的妻子叫吳健雄,一個讓世人銘記的女子。
在物理上吳健雄創造了很多大成就,她不僅被美國人邀請加入研製原子彈計劃,還被西方人賦予了很多稱號,如:“物理界第一夫人”、“來自東方的居里夫人”、“核物理夫人”等。
3. 中國奶奶穿旗袍游巴黎,引路人爭相拍照,她們為何能打敗妙齡少女成為街頭焦點
兩個中國奶奶身穿旗袍優雅、知性,有一顆有趣的靈魂及濃烈熱愛生活的心。她們高挑自信,搭配得體,裝扮精緻,無處不在詮釋中國女性的端莊和內斂,且像大家證實,美與年齡無關,優雅與年齡無關。
她們在生活質量上完全不輸年輕人,她們愛美,愛精緻,愛旗袍,愛高跟鞋等等,她們更愛生活。法國女人以優雅著稱,但是中國奶奶和她們相比,一點都不遜色。
我們要像她們學習,待芳華漸逝,和朋友談笑喝茶,優雅老去。以最飽滿的姿態,呈現給世界不一樣的東方美。這才是中國氣質,經過時光的洗禮,更加的醇厚。
美和優雅是不被年齡所束縛的,我們都有權利選擇。如果是你,會像她們一樣選擇優雅的生活嗎?
4. 第五人格金皮園丁初晴和幽靈公主哪一個好看
幽靈公主好看一些。在《第五人格》中,幽靈公主是園丁的一款直售金皮,這款皮膚十分契合庄園的氛圍,她的身體呈現半透明化,手中提著一個引路燈籠,就像一個精靈一樣。初晴則是西湖聯動金皮,為國風短款旗袍造型,和園丁本身不是很契合,也沒有皮膚特效,所以幽靈公主好看一些。
5. 司藤把旗袍帶火了,你覺得她的穿搭好看嗎
白色旗袍是戲劇中司藤的純正和理想外觀。復活時所穿的旗袍奇妙而令人驚嘆。帶有白色荷葉袖的超圓領旗袍,具有最純正的設計,使其淑女大方。最獨特的是旗袍袖口和荷葉袖的設計。它不僅充滿童話般的氣息,而且也非常適合雙臂肉質的女孩,而且看起來苗條的效果令人驚嘆。加上簡單大方的白色和深色線條,減少年齡和優雅的袖口設計,它是每個人的典範。只是戴上約會服,絕對是人群中的月光。黑色旗袍和披肩使人們一目瞭然,將中華民國的經典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真的很漂亮。它還穿著黑色無袖半身裙,胸前帶有性感蕾絲設計。它看起來很薄,單獨佩戴時具有氣質,整體造型端莊而大氣。
低調的鏤空蕾絲設計具有經典而寧靜的氛圍。司藤只是一個充滿詩意和書籍的氣質美女。國際化的帶有旗袍,珠子和刺綉的香檳旗袍來了。突然我想見這位設計師。他懷舊而迷人,美學確實是一流的。天鵝絨質地的旗袍司藤比香檳色旗袍更簡潔。純色旗袍。銀色刺綉披肩更適合溫柔優雅的女孩。它會比花藝更簡單,更優雅。司藤的外觀有些保守,但確實很酷,這對我來說有點神奇。長長的流蘇遮蓋了腿肉,與此同時,它更加端莊。這種寬松的形狀有點迷人和霸氣,但並不是那麼迷人,很難觸摸。氣質恰到好處。旗袍,帶有斗篷或斗篷,具有強烈的年齡感,並具有驚人的時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