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旗袍發型【淺議旗袍】
摘 要:旗袍是我國服裝中的一枝奇葩,是我國女性服裝的驕傲。其優雅的線條、精湛的工藝、美輪美奐的色彩,深受世界各國女性的喜愛。本文主要從旗袍的淵源、發展等方面講述不同時期旗袍的特徵。希望對愛好旗袍的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旗袍;淵源;發展
1. 旗袍的淵源
所謂「袍」:是指直腰身、上下相連、長度過膝的外衣。「旗」是指: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特指滿族的旗人。因此我們如果從字面上理解「旗袍」就是旗人所穿的袍,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如果把旗袍認為是旗人所穿的袍服難免有狹隘之嫌。所謂「旗袍」:是指清代旗人袍服、民國的改良旗袍、現代的時尚旗袍,歷經三個時期發展的總稱。它是經歷了300多年的發展,不斷的演變、推陳出新,變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女性服裝。
2. 旗袍納前兆的發展
旗袍是我國服裝中的一枝奇葩,從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時間里,旗袍不但沒有退出時尚的舞台,反而成為我國女性服飾的驕傲,被世人所矚目。
2.1清代旗袍。滿族人在入關前,長年住在東北長白山一帶,是游牧民族。為了狩獵方便他們的服裝逐漸演變成了寬松的袍服,長到腳面、四面開衩。這樣的款式既適合東北寒冷的天氣又便於悔絕騎射。
滿族人入關後,隨著滿、漢文化不斷的交融,這時候滿族的袍服也發生了變化。到了晚清袍服更加註重裝飾,鑲邊滾邊達到極致。這時期袍服才是現代旗袍的雛形。
清代旗袍的特徵:直線剪裁、衣身下擺寬大、不開權、色彩華麗、注重鑲邊和滾邊。清初旗袍風格樸素自然、紋樣簡單、色彩素雅。清末旗袍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其風格奢華,多裝飾有大量的鑲邊和滾邊、色彩華麗。
2.2民國時期的改良旗袍。民國時期的旗袍不斷的推陳出新,不僅吸收漢文化服裝的精華,更是借鑒了西方服裝的優點,這時期旗袍進入到了鼎盛時期。奠定了旗袍在中國服裝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一支奇葩。
20世紀20年代旗袍的特徵:這個時期的旗袍款式上有些改進,但與清代末期的旗袍相比沒有多大的改觀,仍然是寬衣大袖,只是鑲邊滾邊沒有以前那樣復雜。
20世紀30年代旗袍的特徵:旗袍在這一時期吸收了很多西式服裝的優點,這是旗袍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這時期的旗袍造型合體、款式多變。領子既有低領、無領甚至還有托到腮邊的高立領。袖子有長袖、中袖、短袖、無袖,
而且還出現了喇叭袖、泡泡袖、荷葉袖等。胸部、腰部、腋下出現了省道。這時期的旗袍完全顯示了女性的曲線美。
20世紀40年代旗袍的特徵:這個時期的旗袍與30年代的旗袍相比,在款式上並沒有多少改變,但是這時期旗袍的長度卻縮短到膝部,款式也比30年代的旗袍簡潔。這是由於此時婦女的社會活動大量增多,對服裝的要求更加簡潔。
民國時期的旗袍可謂是旗袍最輝煌的一頁,這個時代的女性不論年齡都喜穿旗袍。這個時期的旗袍端莊富貴、優雅迷人,「S」型的曲線與若隱若現的開衩,顯出了東方女性含蓄的性感。
2.3建國後的旗袍。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旗袍就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為什麼旗袍會在建國後的幾十年幾乎從中國消失?原因如下:
①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新中國剛成立,人們迎來了新的社會制度,此時的人們認為旗袍是舊社會的的產物洞租,是奢侈、腐朽的代表。被廣大人民群眾所遺棄,取而代之的是體現了勃勃生機的中山裝、列寧裝、軍裝。加之新中國剛剛成立,各種物質都很缺乏,如果製作旗袍這種重裝飾不實用的服裝也不能被當時社會的外部條件所接受。
②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要求男女平等,中國女性的地位被提高。這時期的女性不願意呆在家中,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女性穿著講究曲線,兩側開衩的旗袍顯然是很不方便的。所以這個時候女性的服裝幾乎是偏男性化設計,如女性也穿著軍裝、列寧裝等。因此,這個時期旗袍退出了人們的生活,進入到發展的低潮時期。
2.4現代旗袍。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旗袍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究其原因是:①影視作品的影響,婀娜多姿的旗袍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勾起了人們對旗袍的回憶。②復古風潮的影響,服裝界在這個時期掀起了復古的風潮,風華絕代的旗袍又一次成為時尚的焦點。③是在國際時裝舞台上持續不斷的上演「中國風」,如約翰?加里阿諾1997年設計的紅色旗袍裝。使得旗袍這一傳統而古老的服裝又一次在世界時裝舞台上光芒四射。
現代旗袍的魅力在於它的大膽創新,既保留民國時期旗袍的優雅風格又結合國際時尚界的流行元素,不斷推陳出新使其美不勝收。現代旗袍設計既符合現代人追逐時尚、個性的心裡又要保持旗袍優雅的風韻。進入21世紀後,旗袍受到了追逐時尚年輕姑娘的青睞,如現代女性會選擇優雅端莊的旗袍作為結婚禮服,會選擇性感時尚的旗袍做派對服裝,也會在工作中穿著時尚優雅的旗袍,甚至很多明星也酷愛旗袍。總之,旗袍又回到了時尚的前沿。
現代旗袍的特點:現代旗袍的款式可謂形式多樣,如:無領旗袍、低胸旗袍、高開衩旗袍、不開衩旗袍、超短旗袍、露背旗袍、旗袍裙等。而且現代旗袍在工藝中還大量創新如:印花、手繪圖案、鏤空等。在輔料的運用上大膽突破了旗袍的舊有模式,如加入了蕾絲、金屬扣等。現代旗袍如圖3既保留了傳統的優雅又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被服裝設計師們重新注入了時代的流行元素,賦予了青春的活力。
總之,旗袍在經歷了300多年的發展變化後,他的魅力依舊不減當年,是我國女性服裝的奇葩。隨著時代的進步,旗袍的設計也在不斷的發展,在以後的歲月里旗袍將不斷吸取各國服飾文化的精華,並以嶄新的面貌進入到時尚的服裝王國之中。
參考文獻:
[1]《旗袍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M]作者:鄭嶸,張浩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2]《中國旗袍》[M]作者:袁傑英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3]《旗袍的變革及其所體現的東方美學特徵》[J]作者:陳東生,尉曉娟,周麗艷 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4]《淺析旗袍的發展與演變》[J]作者:范康寧 美術大觀2010.
作者簡介:陶維冉,女,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
B. 旗袍長度代表的身份
一、旗袍起源時間
雖然關於旗袍的產生時間仍存在爭議,不過現在通常認為旗袍是產生於20世紀民國時期的,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至於具體的年份,至今還沒有足夠多的資料能夠准確的推算出結果,《中國古代服飾史》的作者周錫保先生認為旗袍的真正流行是在1921年以後,大約是在1925年左右,因為在1925年5月以前,當時的主流媒體,例如《申報》之類的似乎都還沒有關於旗袍的文字,後期只有當時作為舊帝都的北京有過關於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的記載。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二、旗袍起源樣式
通常認為旗袍的樣式是改良於清代旗女之袍,而在專門研究旗袍的學術界爭論仍存在,主要觀點有四點:
1.以周錫保先生為代表的認為旗袍改良於清代旗裝袍;
2.以袁傑英教授以及包銘新教授為代表的認同旗袍和旗裝袍的繼承關系,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
3.以王宇清先生為代表認的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時代,承認旗女之袍對旗袍有影響,但不承認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倡導旗袍改名為「褀袍」
4.以卞向陽教授為代表的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
三、旗袍搭配方式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1.旗袍的長度:不論何種身材,是高是矮,最好的旗袍長度是及膝處,因為過長的旗袍顯得厚重,且活動不便,而過短的旗袍則不夠莊重。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2.鞋子:鞋子最好選擇與旗袍同色系的,如果旗袍的花紋比較繁復,則可以選擇一種主色作為鞋子的顏色,同時黑白兩色的鞋子算是保險色,基本能搭配所有的旗袍,鞋跟最好是細跟的,盡量不要選擇粗跟或者是防水台過厚的單鞋。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3.發型:通常是盤成一個發髻再加上發簪,不過現在對發型的要求則沒有那麼高了,干練的短發同樣也能和旗袍搭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佩戴過多的發飾,造成頭重腳輕的結果。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4.配飾:珍珠和玉是旗袍的傳統伴侶,這兩類材質的配飾能很好的體現旗袍的溫婉氣質,不過現在佩戴一塊時裝表也是很好的選擇,時尚的腕錶能夠與復古的旗袍撞擊出極強的火花。
四、旗袍的清洗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關於女性旗袍知識,你知道多少?
現在的旗袍大都為織錦、綢緞或是純棉的面料,這些面料需要盡量避免水洗,同時清洗劑的選擇也很重要,不能用含酶的洗衣粉和鹼性洗滌劑。另外如果盤扣是立體花扣的也不能水洗,不然可能會導致盤扣變形損壞,而這個是無法修復的。
C.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看過《邪不壓正》的朋友一定對裁縫巧紅和朱局長情人唐鳳儀民國時期的經典服飾——旗袍影響深刻吧。以下便是對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的起源、變化過程的一些基本知識。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唐鳳儀的著裝充分展示了民國時期,旗袍在中國女性中的地位,唐鳳儀可以說八面玲瓏,風情萬種,但成熟背後缺依然有一顆少女的心。同時唐鳳儀妖嬈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襯,女性將旗袍優美的線條充分展現出來,旗袍將女性特有的嫵媚體現的淋漓盡致。
裁縫巧紅的著裝著代表的是民國時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著。那種普通女性穿的長袍和男性的長袍都體現了中國在當時大眾的含蓄之美。長袍將男女身體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沒有旗袍的妖嬈,沒有旗袍的開衩,拍迅但在當時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幾乎都是這種類型的服飾。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經出現,旗袍便成為民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歡的服飾,並在隨後的發展中衍生出豐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長袍發展而來
旗袍本不是漢服,而是旗人的長袍,原本滿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來的旗袍有關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長袍,其外部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長袍下部開衩,下擺寬大,長袍長可掩足。旗人的長袍從上到下由整塊衣料剪成,顏色較素。清代中葉,旗人的長袍除圓領外,還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而且長袍的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
有清一代,旗人長袍的造型線條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給人平直硬朗的感覺。而且,長袍上下一體,使得線條比較流暢,長袍能夠蓋住腳,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蓋在袍擺之下,因此當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後,腰線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長,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們頭上常戴高大的「如意頭」、「耷拉翅」假髻,更顯得嫵媚多姿。
但是,畢竟寬大、厚重的長袍沒有曲線的展示,還是給很多愛美的女性帶來頗多不滿。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男性服飾出現中山裝,女子從滿人的長袍中發現了女性服飾之美,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便誕生了旗袍。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
旗袍的流行,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寬大、平直的特點,對寬大直腰(無腰身)的滿人長袍進行收腰的設計,縮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其次,旗袍的長度減短,滿人穿長袍,往往腳上穿著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長袍的下擺要蓋住鞋底,而漢人穿平底鞋,沒有高高的鞋底,頭上也沒有高大的發髻,旗袍的下擺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後的旗袍不僅可以凸顯身體曲線,旗袍的開衩還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歡迎。再加上上世紀20年代正好是女權運動興起的時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發、天乳、上女學、婚姻自由等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之後,她們競相身著旗袍,讓看慣了旗人長袍、漢族婦女對襟衫以及襖裙的中國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沒過多久,女性紛紛效仿,她們扯上一塊布料,不一定是高檔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縫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貼合身體的旗袍。
不過,旗袍的出現,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當時的旗袍,袍身寬松,廓形平直,友指袖身縮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紀好賀配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女性服飾風格,女子的襖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襖),清末貴族婦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國初年在女學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裝」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結合倒大袖的風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紀20年代,在一些關於宋慶齡的圖片中,就有她穿著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記錄。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她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都綉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從旗袍鑲的邊來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屬於大做。不過到了上世紀30年代,旗袍款式層出不窮,倒大袖旗袍已經很少見了。
此時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依穿著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體現旗袍的貼身。翻看當年的照片,會驚奇地發現,旗袍在每一個穿著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絕對沒有後來制服的松垮感覺。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2、旗袍變化多端
民國時期,女性旗袍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旗袍的下擺長短、腰身寬窄、領口樣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變化。
先說領口樣式。先是時興低領口,繼而流行高領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仍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以示時髦。後來領口高到直抵齶下,繼而至耳。而後盛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不要領子,也是一種時尚。
旗袍下擺長度時長時短。長時蓋過腳面,走起路來衣邊掃地,短時則在膝蓋略上些。上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被形象地稱為「掃地旗袍」。
長旗袍一般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女性穿著旗袍,也不改高聳的姿態。再配上高跟鞋,長旗袍將女性的身材襯托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開衩,尤其是高開衩正好解決了貼身行動不便的問題,而且高開衩在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上世紀30年代旗袍大衩逐漸流行。所謂大衩,當時也僅僅是衩高過膝,盡管如此,這種旗袍還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擊。不過,裸露小腿的旗袍並沒有絕跡;後來旗袍開衩到達臀部,而且腰身也變得緊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過大開衩流行幾年後,又漸漸回落。
旗袍袖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最後變成無袖。
當時旗袍的第二個特點是與西式服裝結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對襟旗袍。上世紀30年代末期,還有一種改良旗袍,旗袍借鑒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專指服裝方面的獨特設計)。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變得適體。改良旗袍的出現,使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另外,荷葉袖、開叉袖等西式服裝的裝飾元素也被大量採用。
這種融合西方風格的旗袍可以與各式服裝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領、袖處還加以搭配毛皮飾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時髦的穿法。
3、陰丹士林旗袍風靡全國
隨著旗袍的發展,當時的旗袍製作出現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兩大流派。因旗袍的發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階段,融合漢族元素立領、左右兩面開衩等特點的改良旗袍稱之為京派旗袍;後來,由平面裁剪改為立體裁剪,增加腰身等時尚元素的旗袍,稱之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長適體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成為一種服飾風尚,並且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京派旗袍。
當然,兩派主要以風格作為區分,並非簡單的以地域為標准。即並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方藝術為特點,形式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近年來有人提出「蘇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蘇旗袍,這是一個新提法,多半是商業炒作的概念,與民國時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並不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因為南京曾作為首都,其旗袍風格曾廣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製作風格上仍然屬於海派風格,只不過在具體樣式的製作上與上海旗袍略有差別。
民國時期,旗袍是女性最為代表性的服飾,其適用性非常廣。上至貴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婦女,都可穿著旗袍。旗袍的年齡跨度很大,十來歲的小女孩,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皆可著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著,其形制可單,可夾,可棉。夏季有單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夾旗袍,裡面還可以襯穿其他的服飾。秋冬季節的棉旗袍為長袖,長下擺,重保暖輕時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廣,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可以搭配多種服飾。天涼時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絨線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領、袖處加以毛皮飾邊。另外,旗袍還可以與絲巾、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時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為如此,旗袍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她們個個穿得風姿綽約,吸引世人的目光。
D. 最近愛上了旗袍,能不能告訴我一些關於旗袍的知識
傳統旗袍,又稱中式旗袍。這種旗袍承載著五千年的服飾文化,是平面結構、前後片連裁,沒有肩縫,是連身袖。民國初期為十字平面結構,破中縫的連袖。
E. 旗袍開叉高度有什麼講究
旗袍開叉高度沒有比較明確的標准,一般旗袍的開叉都會開到膝蓋的位置,也有的旗袍開到大腿的位置。
其實,最初的旗袍原型來源於滿族。滿族入關之後,這種衣服就流傳出來了,慢慢的形成了一種新的主流。在清朝倫理道德十分嚴格,雖然已經有了旗袍的雛形,但是並沒有把旗袍的叉開的很高,最多到膝蓋的位置。
到了民國時期,民風比較開放,女性把旗袍都開的比較高,從小腿一直開到大腿的位置,旗袍的這一演變也象徵著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
穿旗袍注意事項
穿旗袍不要太胖或太瘦。因為如果太瘦會顯得很骨感,太胖的旗袍則會暴露出身材缺點。
穿旗袍時要淡妝。臉上適當的淡妝可以更好地突出穿旗袍的美感。所謂的淡妝就是通過恰到好處的方法強調人臉的自然美。
手臂太粗不要穿短袖或無袖旗袍。旗袍最能體現身體的美麗,因此必須特別合身。太緊的話移動起來不方便,太松則無法表現出女人的美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
F. 旗袍長短有什麼講究
旗袍長短要根據身高以及腿型去選擇。
1、腿型
小腿粗的人切忌短款旗袍,短款旗袍會把小腿處的缺陷完全展露出來,不但不美,更是會影響了整體的美感。無論是小腿粗還是O型X型,覺得腿型不是很完美的人可以盡量選擇開叉略低的長款旗袍,把一雙玉腿藏在旗袍下面,隱隱約約間,只會突顯你的美麗,讓人忽略腿型的問題。
2、身高
無論是小家碧玉型,還是大家閨秀,短款旗袍都很適合。個子矮的可以穿出嬌小的感覺,至於個子高的,那自然是合適的沒話說。很多人都有一種誤區,個子低的人別穿長款衣服,壓身高。其實長款衣服反倒能顯的人高一些。特別是穿長款旗袍,當然了前提是一雙鞋跟相對較高的皮鞋,穿一條可以把鞋跟遮住的旗袍,你的身高絕對被一次性拉長。
3、開叉
短款旗袍一般不會有開叉,或者只有一點點。一般側身都是用盤扣裝飾,若有若無的感覺,喜歡小巧精緻的美女就比較適合這款旗袍。長款旗袍就不一樣了,大多數開叉到膝蓋上一點點,喜歡性感,大膽的女子完全可以嘗試開叉更高的長款旗袍。
穿旗袍注意事項
1、旗袍女子一直都是溫婉的,更是中規中矩的。所以穿旗袍的女子走路如貓,身姿一扭才會性感無比,切記大跨步前行。而且穿上旗袍切記蹺二郎腿,尤其是在公比如公交之類的公共場合,切莫擺出各種不雅姿勢。
2、旗袍想要穿的有味道,女子必須挺胸抬頭,不能弓著腰。穿旗袍講究肩若削,腰若素,萬不可彎腰駝背。若是夏天太陽光太過強烈,撐一把花折傘會給穿旗袍的你增添一份戴望舒《雨巷》中那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般的姑娘那種朦朧的美感。
G. 旗袍服裝號型標准
旗袍服裝號型標准:160/80A、165/85A、170/85A,「號」是指服裝的長短,「型」是指服裝的肥瘦。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M、L、XL;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在國家標准GB/T1335中,女裝上衣S號(小號)的號型是155/80A;M號(中號)為160/84A;L號(大號)為165/88A。
旗袍
旗袍起源於中國上海,為民國時期中國婦女開始穿著的一種帶有傳統風格的長衫,其式樣從滿族婦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故稱:旗袍。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傳統舊時時裝,被譽為近代中國女性時裝的代表。它以其 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近代中國女性賢淑、典雅、性感、清麗,詮釋著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城市女性特有的時尚 性情與氣質。
H. 旗袍都有什麼講究
1、旗袍按袖來分,有短袖,無袖,長袖的。有長的,有短的,有中長的。按領分,有立領的,有圓領的,高領,低領。按襟來分,有如意襟罩睜、琵琶襟、斜襟、雙襟。開叉有高開叉,低開叉,有些改良旗袍沒有開叉。
2、如果是參加裂旁什麼宴會的話,穿長款的旗袍比較有韻味,有魅力。改良旗袍適肆悶橡合休閑或者工作穿,比較有氣質,簡潔,漂亮。
3、如果穿長旗袍的話,帶上一串珍珠項鏈,會顯得雍容華貴。不管穿什麼樣的旗袍,最好是配細跟的高跟鞋,這樣比較有魅力。
I. 旗袍買長的還是短的-旗袍的長度有什麼講究
旗袍作為最顯氣質的單品之一,深受大家的喜愛,這不眼下就要十一了,很多人都想著買個旗袍穿著出去玩,但由於目前市面上售賣的旗袍的種類很多,所以旗袍買長的還是短的成了很多人都有的疑問,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旗袍的長度有什麼講究。旗袍買長的還是短的
因人而論。
對於旗袍買長的還是短的這個問題當下並沒有具體的答案,只要擁有凹凸有致的身材,穿旗袍不論是選擇短款,還是長款,都可能好看,但如果真正要把旗袍穿出彩,還是要注重一些具體細節的。比如腿部的粗細、腿部的膚色、自身的氣質、所要表達的內涵、出席的場合、旗袍的面料、開叉的長度、季節轉換......
旗袍的長度有什麼講究
旗袍這種服裝很挑身材的,也不是一般的女性能夠駕馭,旗袍需要有一定身材,需要有著豐韻上圍,需要有大長腿的女性才能穿出旗袍的韻味來,所以高度並不是穿旗袍的最佳特點,還需要有一定身材比例的女性才能穿的好看,不過旗袍這種衣服不單單是件衣服,它還是一種文化的代表。所以穿旗袍除了要穿的美之外,還要體現中國風情。旗袍長款比短款高貴正式,無論多高穿旗袍能穿長款就不要穿短款。
旗袍的最佳長度到哪最合適
旗袍的最佳長度到哪最合適是很多人在買旗袍的時候都有的疑問,一般來講這要看個人的身高和體重來決定及選擇,如果身高在159公分以下的女生,選購旗袍時最好選擇短款或中長款旗袍,這樣更能突出身材及旗袍的優點,穿出美感。身高160公分以上身高的女生,恭喜你,不管你穿哪種長度的旗袍,都很合適。最後要提醒大家,穿上美美的旗袍,也要搭配一雙美美的高跟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