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懷是什麼意思解釋一下
情懷是一個漢語詞彙,一種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懷。以人的情感為基礎與所發生的情緒相對應。
情懷是一種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懷,有情懷的人是指有高尚的心境、高雅的情趣和寬廣胸懷的人。情懷不是很具體的東西,看不見摸不到,但能觸及心靈,讓人深層感受到。
2. 包餃子的寓意和象徵是什麼
寓意和象徵是:招財進寶,喜慶團圓、吉祥如意。
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人們常常將金桔、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
吃到金桔、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穿旗袍包餃子是一種情懷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餃子的歷史
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至遲在明代已經出現。這種習俗和中國古代的計時法有關系,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就把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那麼每天開始呢是子時,子時就相當於今天半夜二十三點到一點這個時間,那麼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時候,那麼這就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而是新舊歲的更替,中國人管它叫「交子」。
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界限,那麼在這個時候,應該有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那麼在這個時候吃餃子,餃子和這個「交子」正好是諧音,而且餃子還有那麼豐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義,所以才慢慢形成,在春節、在大年初一、在交子這個時刻,吃餃子這么個習俗。
3. 情懷是什麼意思
情懷的意思是:
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抒發情懷。
拼音:qíng huái
引證:「峻青《海嘯》第二章:為革命事業而獻身,就是你畢生的高尚情懷。」這一句可以改寫為「為革命事業而獻身的情懷是高尚的情懷」,尤其在情懷之前已有「高尚」一詞加以限制,即已經明確了此情懷為「高尚的情懷」,形式上、邏輯上都是正確的。
示例:博大是犯而不校的寬容,博大是以德報怨的情懷,博大是兼濟天下的心靈。
情懷的近義詞:情愫、心扉
(3)穿旗袍包餃子是一種情懷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釋義:
一、情愫[ qíng sù ]
釋義:
1、感情:朝夕相處,增加了他們之間的情愫。
2、本心;真情實意:互傾情愫。
示例:沒有任何的牢籠可禁錮我們的思想,所有情愫都可以穿越柵欄飛向遠方。
二、心扉[ xīn fēi ]
釋義:指人的內心:叩人心扉。我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向她傾訴一切。
引證:別了,虛無的幻美!別要再來私扣我鐵石的心扉!(郭沫若《前茅·力的追求者》)
4.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賀軍武 || 一襲旗袍醉年華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幽怨的姑娘······因了戴望舒的這首小詩,多情的每個男子心裡好似都住著一位丁香般迷人的女子。每每於夢里,都會有一個場景浮現,一個婀娜的女子,一襲旗袍,撐著一把油紙傘,走在灰牆青石的古色弄巷裡,於細雨朦朧中款款而來,滿帶末名的花香,笑顏如花綻,玉音婉流轉,只一回眸間便醉了千年。那是夢,是戀,是塵世里男人關於女人最美麗的想像。紅塵陌上人如玉,我於歲月靜好的時光里等你,等你隨我,攜手漫步走天涯。
女人是可愛的,穿旗袍的女人更是迷人!丹唇未啟音先到,碎步輕移醉梅桃,旗袍於曼妙的女子就是一樹搖曳的芳華,立領玉頸,斜襟盤扣,半遮半掩,顯山露水間把女人的形態以及身姿演繹到了極致,含蓄內斂,華麗高貴。旗袍著身更多的會讓人變得優雅端莊,女子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里都溢滿了風情,讓人遐想,給人想像。
旗袍是一種國粹,是民國三四十年代最為流行的一種服飾,因了眾多才情女子的裝點而變得風靡。這一襲浸潤了中華文明數千年文化底蘊的花衣,滿帶唐詩宋詞的雅韻,其優美的線條詮釋了生命價值的美麗,復活了每一顆年輕愛美的女人心。雖然六七十年代有所打壓和影響,但永遠抑制不了人們心中對美的展現和渴望,一襲旗袍,成了每一個女子一生嚮往的風景。
旗袍是古典的,有詩詞的韻味。它穿透過時光 ,滿帶古意。發髻斜墜,眉纖入鬢,春風拂柳,裊裊娜娜,迷人的形態美里有一種恬淡的華麗隱約其中。酒是陳年佳釀好,花是暗香最勾魂,旗袍之美美若幽香,不輕狂,不招搖,有神韻,最是耐人品味,猶如讀魏晉,讀唐宋,讀桃之夭夭,穿塵而來,詩意久遠。旗袍其實就是每個女子心中一首流動婉約的詩,更是每個男人心裡述不盡的千般廋詞。
旗袍是安靜的,像一幅簡約的水墨畫,它能帶給人滿滿的自信和心安。那一種古典美會讓人變得優雅得體,修得內心純凈。其實不是每一個女子都適合於穿旗袍,只有那些有一定人生經歷,內外兼修的高氣質女子,才可以與旗袍相得益彰,搖曳成花。穿上旗袍,你的坐立行走就有了無形的約束和規矩,舉手投足都得不緊不慢,不疾不徐。蘭心蕙質淡妝描,彎眉粉面賽春桃,高跟輕叩婀娜步,玉骨冰肌百媚嬌。內心急躁,缺乏穩重感的人斷然是駕馭不了旗袍的,它的魅力不單單在於身材的曼妙,更在於神態的靜美,以及來自於內心的那一份自在的溫婉,美一定是有內涵的。
旗袍是最精緻的女人服飾。立領裹頸,斜襟花扣,恰到好處地開叉,精細的手工刺綉,絕美的風墨韻花,用流暢的線條,華麗高貴的材質,勾勒出東方女性至柔的曲線,顯而不露,得體端莊,裹的是想像的風情,放的是不盡的誘惑。綠柳風中擺,新荷細雨搖,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說不清究竟是女人詮釋了旗袍的精緻與美麗,還是旗袍成全了女人的婀娜與風情,總而言之,穿旗袍的女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每一位女子都有一個旗袍著身的夢,旗袍就是服飾中為女人打造的最美的禮物。
旗袍的美,美在眼底,美在內心。歷練歲月,聽花解語,那一襲靚麗何嘗不是一樹搖曳的芳華?!正是因為有了旗袍,才讓女子有了如水般的婉約情懷,有了曼妙的萬種風情,有了不分時段地如花綻放,也更有了男人心中無數的心動和嚮往。於此,旗袍是有魅力的,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是一種優美,更是一種女人綻放芳華的姿態,清香四溢,滿帶柔情。這一樣賞心悅目,美到無言,不由人落筆慨嘆,女人之最愛,男人之眼福也!
香襲布衣於2019年12月13日
5. 考試吃餃子寓意什麼
考試吃餃子寓意什麼
考試吃餃子寓意什麼,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喜歡吃餃子的,而且餃子的餡是有很多種的呢,我為大家整理好了考試吃餃子寓意什麼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考試吃餃子寓意什麼1
考試前吃餃子的意思是肚子里有貨不怕燒,也就是予以這次考試會像餃子一樣順順利利通過,不會考試不順利,考不好,也是一種家長的心願吧。
吃餃子意味著希望團聚白,平安團聚的意思,也意味著希望早點回來。
除夕夜吃餃子是有傳統的,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不盡相同。有些地方在除夕夜吃餃子,有些地方在元旦吃餃子。吃餃子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祝福的一種獨特方式。
餃子的諧音意味著新年和舊年相交的時候。春節期間吃餃子意味著好運。此外,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掩蓋好運。
(5)穿旗袍包餃子是一種情懷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餃子是深受中國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餃子是一種有餡的半圓形或半月形、角形的麵食。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餃子也是北方的年節食品,在中國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中國南方地區也普遍有餃子這一食品。
餃子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漸進過程,明末張自烈作了很好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因成熟方式不同分為煎餃、炸餃、蒸餃、水餃等。
考試吃餃子寓意什麼2
千呼萬喚的高考終於來了,考生和家長們都已經蓄勢待發。這幾天看了很多關於高考的新聞,說家長和老師們很多穿上了旗袍,寓意孩子旗開得勝,在這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吃的也要講究,盡量食用新鮮、清淡、溫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油膩、存放過久的食物,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確保不生病。
作為高三娃的媽媽,今天晚上必須要煮上一鍋餃子,在我們膠東地區,有個規矩,考試前要給孩子包餃子吃,名曰「得勝餃子」,吉祥如意也是祝福,考試前吃餃子,餃子形如元寶,寓意「收獲豐滿,成功包圓」。所用的餡料就用當季的食材,孩子愛吃,媽媽也安心。
高考前一天,我家必須煮餃子,葷素搭配營養足,寓意圓滿順利。高考在即,作為家長不必小心翼翼,過分關注,這樣反而會給考生形成心理壓力,學會傾聽、理解,給孩子多打氣,這才是考生最需要的。讓孩子「盡力就沒有遺憾,過程比結果重要」,讓他放鬆心情,輕輕鬆鬆進考場。
今天包的餃子,我用嫩南瓜做餡,搭配韭菜、豬肉和花蛤肉,不僅味道鮮美,營養也非常的豐富,花蛤肉是我現取的,很是新鮮,孩子很喜歡吃。
【嫩南瓜餃子】
【食材】嫩南瓜一塊,韭菜一把,豬肉200克,花蛤肉一碗,食用油2大勺,鹽一茶匙,生抽2茶匙。
【做法步驟】1、將嫩南瓜(我們膠東人也稱方瓜)擦成細絲。
2、將南瓜絲倒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殺出水分。
3、用紗布裹住南瓜絲,擠出水分,這一步是為了避免餃子餡水分太多。
4、花蛤洗凈,取肉備用。
5、將豬肉切丁,加入生抽腌制10分鍾入味。
6、將南瓜絲和韭菜切末,豬肉和花蛤肉放入盆中。
7、倒入食用油、鹽。
8、開始包餃子了,自己擀皮,盡量擀的薄一點兒。
9、包好的餃子排排坐。
考試吃餃子寓意什麼3
考試前吃餃子的意思是肚子里有貨不怕燒,也就是予以這次考試會像餃子一樣順順利利通過,不會考試不順利,考不出來,也是一種家長的心願吧。
餃子形如元寶,寓意「收獲豐滿,成功包圓」。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紅糖、花生、棗和栗子硬幣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紅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吃到錢幣則是財源不斷。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西安的.酸湯水餃、衡水的豬肉白菜餃,上海的鍋貼煎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沈陽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鍾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
(5)穿旗袍包餃子是一種情懷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許多漢族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亡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表明我國祖先對此的重視度。
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6. 中國女人為什麼都愛穿旗袍
旗袍有女性國服之稱,是展現東方美的極佳選擇,它以立體式修身剪裁為主,強調展現女性的曲線,因此旗袍最易打造S型的體態,同時又不失東方女性特有的內斂與優雅。
一、旗袍的起源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
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到了清代後期,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
於是今人皆曰裙是漢人婦女的服裝,卻不知兩三千年來中國的婦女們本是袍、裙兼施,以袍形長衣為傳統的禮服,但因時代變遷,便有袍裙夾雜的糾葛,亟待澄清。
台灣就曾針對旗袍的問題有過一場正名運動,將對近代漢籍女袍之名旗袍正名為祺袍。去其歧義,取其吉祥之意。顧證名實,澄清訛誤庶幾名歸實至,順理成章。
中國婦女有多種袍服,上下兩三千年一脈相承,更不應只以旗袍一詞涵蓋一切。為何必改旗袍為祺袍,因中國婦女之袍服,乃兩三千年來的古禮,而旗袍一詞起源甚晚,只三百餘年,和可當三千年女袍之實?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就袍服的演變過程看,袍服的演變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蘇醒,一種懷舊情懷。各位看官,你說呢?
7.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
旗袍文化內涵展現了生動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
旗袍注重精細藝術手法和工藝表達,大量採用的刺綉、圖案等豐富的服飾手段,表達了豐富的現象和意境,同時旗袍的端莊、大氣,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力求穩重、平靜,有助安寧、融洽和禮讓的人際關系,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文化以倫理道德自律、維持禮儀之邦的精神。
現在的旗袍已經和流行趨勢相結合,在國際時裝舞台上頻頻亮相,而且被作為一種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的象徵意義:
因為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中盤花扣的編制,鑲滾邊的精作,都是中國服飾的獨特創舉。盤花扣是古老的「中國結」的一種,從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這種繩結就已經出現,慢慢地演變成一種民間手工藝,延傳至今,在服飾上的應用,凝結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創造潛能,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而旗袍上的盤花扣是利用中國結的編制工藝手段,以大自然為題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積上,進行了精工再造,發展出很多的圖案和花式,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旗袍的用料多為錦、緞、縐、綢,這些都是中國生產的傳統的衣服面料,面料上多配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以表達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特色,不但具有傳統文化的意蘊,更體現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溫和寬厚,追求溫馨祥和、凡事適可而止的中庸之道,要求為人要謙虛謹慎、含蓄內斂,這樣的審美心理與旗袍表現的特徵是一致的。旗袍的高貴典雅使中國女性看起來更加優雅、嫻靜,同時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
8. 什麼是餃子情懷
上學的時候,舍友來自貴陽,地道的南方人,來北京上學才第一次來到了北方。那年冬至我盛情地邀請她一起吃餃子,並早早地拉著她就去食堂排隊了。
“那你們南方不也吃餃子么?”
“吃啊,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候會吃,只不過我們還會吃面、湯圓、餛飩、糍粑等等”
這么看,北方人對餃子真的是情有獨鍾。在我的記憶里,幾乎每個日歷上的節日,大家都會聚到一起包餃子、吃餃子,當剛出鍋的餃子上桌以後孩子們紛紛起身爭著、搶著把餃子撈進碗里,蘸一點醋,熱騰騰的餃子裹著陳醋特有的酸味一口塞進嘴裡,又燙又香。
對我來說,餃子就是團圓,也最能代表家的味道。
以前在家的時候,每到節日就要吃餃子,過年的時候更是頓頓餃子,真的是叫苦不迭。離開家已經十多年了,現在每次回去反而最想吃的是家裡的餃子。不管是媽媽包的餃子,還是姥姥家的餃子、奶奶家的餃子,每一次都要吃到肚子滾圓了才肯放下筷子。尤其是一家人坐到一起,吃著餃子,更是覺得這是全世界最美的味道。
但是,你知道嗎?餃子的最早可不是團圓飯。據說,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由醫聖張仲景首創,距今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在當時,餃子是當葯用的。
張仲景,曾在湖南長沙任太守一職,也就是現在的市長,那個時候正好趕上瘟疫大規模爆發,於是他便辭官回鄉。當他回到鄉里正值寒冬臘月,大家的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為了治好大家的耳朵,就在空地上搭起了棚子、支上一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葯材放到一起剁碎之後,用麵皮包成了耳朵的形狀下鍋。
人們吃了之後會感到全身暖和、耳朵也不冷了,就這樣大家的耳朵凍瘡也就治好了。據說餃子最初是因為做成了耳朵的形狀,被稱作“餃耳”。張仲景還專門為這個食物取了個醫學名字叫“祛寒餃耳湯”。
所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么流傳下來,也流傳出了“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隨著餃子慢慢由葯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吃了餃子湯,勝似開葯方”,“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這些諺語也流傳開來。
那北方人的餃子情節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猜想,一方面北方主要種植小麥,餃子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麵食,另一個方面呢,北方冬天天氣寒冷,早些年相較於南方來說,食材的種類相對單一,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加匱乏,吃餃子不僅寓意好,而且還有儲存白菜、蘿卜的習慣,將白菜、蘿卜剁碎、再拌些肉餡,就能調出來香噴噴的餃子餡,這大概是北方人更加鍾情於餃子的原因吧。
其實,普通人的願望是十分朴實的,無非就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安安樂樂,能夠在忙碌了一段時間之後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餃子。梁實秋在《餃子》里曾有過這么一段描述,”小康之家要吃頓餃子,要動員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餡、包捏、煮,忙成一團,然而亦趣在其中“,說的正是餃子的團圓味道。
如果說,現在問我這周末最想吃的食物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想和家人一起吃頓餃子。
9. 別人說我真有一種情懷啥意思
情懷一般都是對某種事情或某種意境來說,有一種自我想法。比如說一種浪漫情懷,比如說一種旅行也是一種情懷情懷是自我行為意識.是自我境界的一種。也是一種修行。比如說,在你休閑的時候會去品茶喝茶,這里是一種情懷有情懷是很好的事情,這樣能夠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能夠完善自己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