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香雲紗
網上那些通俗的回復,我這邊就不復制了,純手打,表達講述一下香雲紗的故事,便於大家理解香雲紗的前世今生。
最早在廣東粵地,流行一種薯莨衣衫,當地人拿薯莨汁浸泡衣服面料,經過特殊處理的面料清涼透氣,防蚊蟲。清代時,這種類型面料非常流行,更多人嘗試用桑蠶絲面料做這種處理曬莨,當時更多的稱呼叫薯莨綢紗,其中有一種面料,以粵地蠶絲為原材料,織布經過扭眼通花,手工織布,經過曬莨和過烏處理,一面黃,一面黑的特定面料,大概在清末民國時流行全國,走向國外,當時被人們取名為響雲紗,又叫香雲紗。
因為這個名詞流行比較廣,現在的香雲紗已經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現在的香雲紗是指的是經過這種特殊染整工藝的一類面料。但狹義講,香雲紗只是當年的這一種特定的面料。
珍珠緞香雲紗有珍珠般顆粒感。
㈡ 香雲紗的簡單介紹
香雲紗真正的名字應該叫『莨紗』,只是這種面料穿在身上,走起路來會沙沙作響,一開始被叫作「響雲紗」,後來人們可能覺得不好聽,又根據諧音稱之為「香雲紗」。也有人說是由於以前上海一帶流行穿這種真絲面料,而且顏色和當時香煙的顏色類似,所以叫『香煙紗』,後來傳回廣東一帶由於發音不同變成了『香雲紗』。不管名字是怎麼來的,自2008年香雲紗染整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它的名字才真正被人們所熟知,不過能體現其技術傳承的還是『莨紗』這個名字。
現在的香雲紗其實包括『莨紗』與『莨綢』,兩者的染整工藝是一樣的,只是在使用原料上有所不同。莨紗用的是帶有提花絞紗孔的輕薄通透的紗類真絲布匹,涼爽透氣,更加適合夏季穿著。莨綢則用平紋組織紡織,結構緊密的綢類真絲布匹,垂墜感比較好,但通透性不及莨紗,夏季穿著比較悶熱,許多人買了真的香雲紗,但是穿著並不涼快,其實是買到了香雲紗中的莨綢而非莨紗。
由於莨紗的織造工藝比較復雜,成本較高,市面上香雲紗基本被莨綢所統治,所用的真絲面料也多種多樣,有電力紡、素縐緞等等。這些面料有的也輕薄,穿著也非常涼爽,效果接近莨紗。
香雲紗的製作過程
香雲紗的生產過程主要就是曬莨過程。首先要挑選優質的薯莨打碎研磨成薯莨汁液,再把白色絲綢坯布放在薯莨汁液中完全浸透,待充分吸收薯莨汁後把布料提出,待水晾乾後平鋪放在草地上接受陽光的恩澤。草坪小草的長度必須在3-4cm,每10天就要修剪一次草坪。草的好壞也對香雲紗的製作起著微妙的作用。青草上水汽的蒸騰和日光的暴曬,使得這塊布匹的兩面截然不同。面向陽光的那面比較干而且顏色淺。面向青草的那一面濕潤而且顏色比較深。在晾曬過程中還要隨時觀察布料的顏色變化,把不均勻的染液用掃把掃均勻,並抹去表面的泡沫。從浸染到晾曬這樣的過程要持續數十次之多,這期間還包括了封莨水,煮煉的過程。經過曬莨的布料就變成了棕紅色。
曬莨
接下來也是香雲紗面料製作非常關鍵的一步:過河泥。工人們把曬莨過的布一匹匹地排開在專用的塗泥缸旁,然後將珠三角特有河涌淤泥均勻塗抹在布匹之上。塗泥的重要步驟必須要在相對陰涼無光的地方進行,一般凌晨兩三點就開始了。淤泥中的亞硝酸鹽和布匹中的薯莨汁液發生化學反應可以生產出一種薄而堅固的黑膠,也正是這種黑膠使得香雲紗色彩常新,放置幾十年都會不褪色。然後工人們排成一列,手持布匹,准備清洗布匹。布匹的漂洗不僅需要很大的力道,藉助活水,來回翻騰清洗,還得掌握技巧,將淤泥洗凈洗干凈之後,就是再度晾曬。這時候,香雲紗塗泥的一面已經不見了之前的棕紅色,而是變成了發亮的黑色。
塗河泥
最後就是攤露,揉拉。在夜裡,工人們要把染好的香雲紗鋪在草坪上,讓它打上一層薄薄的露水,讓香雲紗接受天然水分的滋潤。約1個小時過後,就可以放在案板上進行揉拉了。工人們用手掌將布向四面搓揉,這個作用相當於今天的柔軟拉幅。最後再經過一次晾曬就可以卷布入庫了。總之,香雲紗的工藝流程十分繁多,而且全靠人工,需經過'三洗九煮十八曬',歷時半個月左右才能完成整個過程。薯莨汁的濃度,浸染和曬莨時間,塗河泥的力度全憑師傅們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因此,這個工作不光是一個體力活,更是一個需要長期乾的經驗技術活,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干,這更加提升了香雲紗的稀缺性和價值。
香雲紗服裝的特性
香雲紗手感挺爽柔潤,莨紗穿著透氣涼爽,莨綢垂墜感好,具有防水、防曬,手洗牢度佳,易洗易干,經久耐穿等優點,是一種非常適合夏季穿著的面料。香雲紗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隨著穿著時間的推移,表面的黑膠塗層會逐漸脫落,露出裡面褐黃色的真絲面料。所以會越穿越柔軟,越穿越有體香味,穿出一件真正屬於自己的香雲紗衣服。
香雲紗所傳承的特有「做舊」工藝,面料即使有光澤,也是內斂的亞光,不可能太靚麗,色澤一般都比較暗。薯莨本身還是一種中葯,有清熱化瘀的功效,還有防霉、除菌、除臭等功效,用香雲紗做成的衣服也具有相同的「醫用」效果。香雲紗的珍貴更在於它的全天然,不僅原料天然,而且染料也是天然的。
真假香雲紗鑒別
香雲紗的鑒別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原布匹是否真絲。
有些商家會用棉布、粘膠人造絲、化纖紡真絲來仿製香雲紗,良心一點的也會去做曬莨工藝。如果能抽出絲來進行燃燒法鑒別是最好不過了,棉和粘膠纖維燃燒迅速,火焰都是黃色的,會有燒紙的氣味,燒後灰燼少。化纖燃燒會有刺激性氣味,燒後變成塊狀。而真絲燃燒速度較慢,伴有噝噝聲,並有燒毛發的味道。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觀察摸手感,真絲手感非常親膚,手摸會有種貼身感,且面料光澤強但色彩非常柔和不刺眼,不過這種方法一般外行很難鑒別,大家最好還是以水洗標為准。
第二種:是否經過了復雜的曬莨工藝過程。
有些「香雲紗」用的也是真絲布匹,但是為了縮短工期,減少成本,商家會用印染的方法去模仿香雲紗的風格,這種面料已經失去了香雲紗純天然的特性、純人工的情愫。鑒別此類面料大家可以看面料的背面是否是黑色且油光發亮的,因為香雲紗的過河泥面由於河泥和薯莨的相互作用都會變得烏黑且油亮。即便是只經過曬莨而沒有過河泥的香雲紗,背面也應該是曬莨後的深褐色,那些背面顏色特別是白色的或特別淺的肯定不是香雲紗。另外,香雲紗的總體風格顏色都是莊重的,深沉的,那些顏色特別亮麗的,鮮艷的一般都不會是真品。
第三種:莨紗與莨綢的區別。
上面已經說了一些兩者的區別,莨紗比莨綢更通透涼爽。莨綢由於面料紡織密度過於密實,薯莨汁和河泥很難滲透到裡面,所以表面的黑膠塗層比莨紗更容易脫落。市場上的香雲紗一般用真絲電力紡來做的居多,也屬於莨綢的一種,不過這種面料較輕薄,夏季穿還是比較合適的。
鑒別莨紗與莨綢,大家可以拿起布料在陽光下看,如果能看到沙孔且陽光能透過面料就是莨紗。也可以吹朝面料一口氣,莨紗能明顯感覺到氣流,而莨綢只能感覺到微微氣流,模擬絲基本沒氣流。
莨紗面料透光性,透涼。
㈢ 什麼是香雲紗 關於香雲紗的介紹
1、香雲紗,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2、香雲紗又名「響雲紗」,本名「莨紗」,是採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絲綢面料,是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被紡織界譽為 「軟黃金」 。唐代已有關於薯莨的記載,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時珍都曾記述過薯莨的染色作用。佛山市順德區的養蠶繅絲業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南國絲都」之美譽,完整保存了香雲紗的染整技藝。明代永樂年間,廣東莨紗已經出口到國外。
3、香雲紗具有多種優點,它挺爽柔潤,日曬和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強,易洗易干,色深耐臟,不沾皮膚,輕薄不易起皺,柔軟而富有身骨,經久耐穿,適合炎熱的夏天穿著,受到消費者歡迎,曾遠銷歐美、印度、南洋等地,被海外人士譽為「黑色閃光珍珠」服裝,成為中國絲綢的著名產品。
㈣ 香雲紗和真絲的材質、種類的多少、屬性、洗滌方法、基本價位以及香雲紗與真絲和香雲絲的區別
香雲紗和真絲的材質、種類的多少、屬性、洗滌方法、基本價位以及香雲紗與真絲和香雲絲的區別
1、材質:
(1)、香雲紗:紗綢,底部為真絲或者真絲加棉,經過一種布料染色處理工藝的面料。
2、種類:
(1)、香雲紗:
電力紡底布香雲紗,重磅縐緞底布香雲紗,雙宮面料香雲紗。
(2)、真絲:
真絲面料品種分十四大類43小類。大致有電力紡、塔夫綢、雙縐、重縐、順紆縐、喬其、柯根紗、雙喬、重喬、錦緞、桑波緞、素縐緞、彈力素縐緞、經編針織等幾大類。
3、屬性:
(1)、香雲紗:
是世界紡織品中唯一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紗製作工藝獨特,數量稀少,製作時間長,具有涼爽宜人、輕薄柔軟、遇水快乾、不易起皺、富有身骨,除菌、驅蟲、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的特點
(2)、真絲:
光澤柔和,具有珍珠般的光彩;手感柔軟、滑爽、厚實、豐滿,彈性優異;具有良好的吸濕、透氣性能,有護膚保健作用;蠶絲比較嬌嫩,應精心護理,避免重力磨擦扭絞或在粗糙的地方用力拖拉。
4、洗滌方法:
(1)、香雲紗:
30度以下或冷水手洗,用清水洗滌即可,不能用揉搓法洗滌,只能用拎洗法清洗。也可適量加入「金紡」洗液或溫和的、鹼性小的洗滌液,不用用力陰涼處陰干即可。洗滌時,用毛巾蘸冷水把衣服上的汗漬擦掉,或用軟毛刷對較臟的部位輕輕刷洗,然後用冷水拎投清洗,洗後要帶水掛起淋水陰干。
(2)、真絲:
水洗:將衣物浸入冷清水中5——10分鍾,用專用真絲洗滌劑合成低泡洗衣粉或中性肥皂輕揉輕搓,塗色真絲服飾在清水中反復漂洗即可。
晾曬:洗滌後不宜日曬,不宜熱烘,一般應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不宜絞扭去水,應輕輕抖開,反面向外攤晾,晾至七成干再熨燙或抖平。
熨燙:將衣物晾至七成干再均勻地霧噴清水,待3—5分鍾再燙,熨燙溫度應控制在150°C以下。熨斗不宜直接按觸綢面,以免產生極光。
保藏:先要洗滌干凈,熨干後再收藏。對不便拆洗的秋冬季服裝、襖面、漢服、旗袍要用乾洗法洗刷干凈,熨平為止。
5、基本價位:
(1)、香雲紗:
香雲紗在市場上的價格十分高昂,一噸真絲的價格高達40萬元左右,每米大約200元左右,做成衣服後一件衣服至少上千元。
(2)、真絲:
價格差距較大,幾十元到幾千元一平米不等。
6、區別:
香雲紗是是一種用廣東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對桑蠶絲織物塗層、再用珠三角地區特有的含礦河涌塘泥覆蓋、經日曬加工而成的一種紗綢製品。強調的是染色工藝,底部是真絲或者棉加真絲。而真絲是一種製作布料的原材料,包括桑蠶絲包括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木薯蠶絲等,或者是原材料為蠶絲的面料的簡稱。
(4)中式旗袍裙香雲紗怎麼介紹擴展閱讀:
鑒定真絲面料可用以下方法。
1、品號識別
中國產綢緞實行由5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的統一品號,這5位數字從左開始第1位數字代表織物的材質號,全真絲織物(包括桑蠶絲、絹絲)為「1」,化纖織物為「2」,混紡織物為「3」,柞蠶絲織物為「4」,人造絲織物為「5」。據
2、光澤手感
將樣品平攤觀其外觀,真絲有吸光的性能,看上去順滑不起鏡面,光澤幽雅柔和,呈珍珠光亮,手感柔和飄逸,絲線較密,用手抓會有皺紋,純度越高、密度越大的絲綢手感也越好;絲綢產品應略有刮手的感覺,將兩層面料進行摩擦,會產生「絲鳴」聲,而其它原料的織物沒有。
3、燃燒法
抽出部分紗線燃燒,真絲看不見明火,有燒毛發的味道,絲灰成黑色微粒狀,可以用手捏碎;模擬絲遇火起火苗,有塑料味,火熄後邊緣會留下硬質的膠塊。
4、消毒液法
使用84消毒液進行溶解測試,如果是真絲,放進84消毒液中,三五分鍾後真絲會逐漸被消毒液溶解消失。
5、強度識別
從纖維強度分辨:真絲強伸力越好,品質則越佳。同樣長的蠶線,拉伸後,越長質量越好。一般好的桑蠶絲可以拉到100厘米以上。
㈤ 香雲紗的介紹
香雲紗本名莨紗、莨紗綢是莨紗與莨綢的合稱,北京稱為靠紗。是嶺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手工織造和染整製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於它製作工藝獨特,數量稀少,製作時間長,要求的技藝精湛,具有穿著滑爽、涼快、除菌、驅蟲、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的特點,因穿著後塗層慢慢脫落露出褐黃色的底色過去被形態的稱為軟黃金。[1] 是目前世界紡織品中純植物與礦物染整的絲綢面料。2008年,因社會上的炒作將原本的曬莨染整工藝以香雲紗染整技藝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得原來香雲紗是指莨紗變成了所有曬莨的產品都稱之為了香雲紗。1順德倫教成藝曬莨廠為保護傳承單位,該廠經理梁珠於2009年獲得了香雲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2順德倫教是這個產品染整技藝的傳承地,有500多年歷史傳統的染整技藝,2009年香雲紗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廣東香雲紗文化產業園區」在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正式掛牌。2013年《地理標志產品香雲紗》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批准發布。
㈥ 真正的香雲紗是硬的還是軟的關於香雲紗的特徵介紹
1、真正的香雲紗布料看上去是硬的,穿在身上較為柔軟、舒適。一般來說,真正的香雲紗材質較硬,但是會越穿越軟,越穿越舒服。購買香雲紗的時候要盡量選擇表面烏黑發亮、細滑平挺、耐洗與耐穿的,這樣穿起來挺爽柔滑、透涼舒適。
2、香雲紗又名薯莨紗,香雲紗的特點是經線以絞紗組織織成帶有幾何行小提花的白胚紗,後用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蠶絲織物,加上珠三角地區特有的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河涌淤泥覆蓋,通過日曬加工而成的紗綢製品。因為穿著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叫作「香雲紗」。
3、香雲紗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是廣東省古老的漢族手工織造和染整製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因為它工藝獨特,數量稀少,且製作時間長,因此被成為中國歷史上「身價」最高的絲綢,被稱為「軟黃金」。
4、香雲紗上面的塗料來自於廣東的一種叫山薯莨的野生薯類植物汁液。以山薯莨的汁水為天然染料,對坯綢進行反復多次浸染,染得棕黃色的半成品之後,並放到烈日下曝曬。
㈦ 香雲紗是什麼東西
名字的由來
香雲紗又名薯莨紗,俗稱茛綢、雲紗,本名「響雲紗」,是一種用廣東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蠶絲織物,再用珠三角地區特有的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河涌淤泥覆蓋,經日曬加工而成的一種昂貴的紗綢製品。由於穿著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雲紗」,後人以諧音叫作「香雲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雲紗的歷史
香雲紗是一種20世紀四、五十年代流行於嶺南的獨特的夏季服裝面料,由於該面料具有涼爽宜人、易洗快乾、色深耐臟、不沾皮膚、輕薄而不易折皺、柔軟而富有身骨的特點,特別受到沿海地區漁民的青睞。隨著歲月的流逝,各類新型紡織纖維和紡織產品不斷發展涌現,薯莨紗早已在市場上絕了跡,我們只能偶爾在老電影如《南海潮》、《紅色娘子軍》等老電影中才能看到它的身影:老漁民、南霸天、老四等人都穿過這種外黑內棕,略帶閃光效果的對襟布扣綢布衫。現在也有一些電視劇中有類似的衣衫,比如《敵後武工隊》中的大漢奸劉魁勝的衣服,粗一看好像是黑面棕色里子,其實那是用兩層不同顏色面料做的仿香雲紗風格的假薯莨衫。
薯莨紗的生產歷史悠久,南海、順德和番禺是香雲紗主要產地。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永樂年間(約15世紀),廣東就開始生產並出口。從那時一直到20世紀初,薯莨紗數百年來一直由民間手工生產,我國第一個工廠化生產薯莨紗的企業是廣東佛山的公記隆絲織廠。從本世紀三十年底開始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薯莨紗都是該廠出口創匯的傳統產品,銷售對象主要是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華僑老用戶。建國後曾根據不同的綢坯分別稱為香雲紗(紗組織),和薯莨綢(平紋組織)。其後由於曬莨所用的綢坯種類不斷發展,故而統稱為莨紗綢或香雲紗。
㈧ 香雲紗的種類 香雲紗種類簡述
1、香雲紗分類:古代、衣服、步料、旗袍。
2、香雲紗又名薯莨紗,是一種20世紀四、五十年代流行於嶺南的獨特的夏季服裝面料,由於該面料具有涼爽宜人、易洗快乾、色深耐臟、不沾皮膚、輕薄而不易折皺、柔軟而富有身骨的特點,特別受到沿海地區漁民的青睞。隨著歲月的流逝,各類新型紡織纖維和紡織產品不斷發展涌現,薯莨紗早已在市場上絕了跡,我們只能偶爾在老電影如《南海潮》、《紅色娘子軍》等老電影中才能看到它的身影:老漁民、南霸天、老四等人都穿過這種外黑內棕,略帶閃光效果的對襟布扣綢布衫。現在也有一些電視劇中有類似的衣衫,比如《敵後武工隊》中的大漢奸劉魁勝的衣服,粗一看好像是黑面棕色里子,其實那是用兩層不同顏色面料做的仿香雲紗風格的假薯莨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