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一定要穿漢服日本動漫看多了嗎
首先,漢服不是漢朝的服裝,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朝、唐朝、宋朝、明朝的服裝都是漢服,但清朝的旗袍不是,那是滿族的民族服飾。
沒人要求你一定要穿漢服,也沒人要求其它少數民族來穿漢服,人家在正式的場合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只有我們漢族沒有,大人不是穿西式禮服就是中山裝,小朋友就更可憐了,都穿校服。
穿自己民族服裝的傳統是全世界人民的傳統,不僅僅是日本的。現在只有我們漢族沒這個傳統,而且連自己的民族有沒有民族服裝、民族服裝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知道何謂華夏民族嗎?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如今的渙渙大國、華夏民族,何其可笑!
樓主反對漢服復興就算了,為何還要扯上旗袍?要把旗袍當中國的代表性服飾?你是滿族人吧?
對了,當初我們漢服消失就是因為幾百年前滿清的剃發易服令,知道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嗎?我們的先人用無數鮮血和生命保護的東西,不僅是自己的頭發和衣冠,更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尊嚴。這些東西,樓主你還有嗎?只知道和服和旗袍卻不知道漢服,日本動漫看多的人是誰啊?!
2. 日本作為最了解華夏文明的國家,為什麼日漫里中國人全是旗袍辮子包子頭
那是中國近代的特色形象。
而現代中國人和自己太相似,不得不採用以前的中國特色來加以區分。
3. 為什麼日本的動漫老是把漢人的服裝畫成滿人的馬褂和旗袍
首先1,漢服在清朝時期由於清政府政策原因就已經衰退,國人的服裝逐漸演變成滿人的馬褂和旗袍。200多年都了無聲息。2 辛亥革命一結束,隨著西方思想的引入,國人開始流行起穿西裝。此外,國民政府有一段時間推出的政府人員的服裝師黑色長袍+藍色馬褂,引起了一段時間的流行。3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民又開始流行起中山裝和幹部服和軍裝。並且文化大革命時期砸四舊,批判封建迷信,無論是所謂的漢族人的漢服還是滿族人的長袍馬褂一律都是破壞革命的封建物品。所以漢服這種東西從此就消失了。其實旗袍和馬褂也已經融入到了汗族的血液裡面了。並且李小龍當年在電影中也是穿著長袍和功夫裝。所以日本人就把馬褂和旗袍當做中國人的標志了(還有標志性的包子頭)。寫著多純手打,給點分吧!
4. 為什麼日本動漫中國人的形象都是旗袍馬褂
概述
旗人之袍與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黃金時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風姿再現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旗袍曾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服裝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從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顯得有些落伍。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所以在國外看來旗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
馬褂原本是滿族騎馬時穿著的服飾,在長袍外面套馬褂,有「長袍馬褂」的美稱。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滿族騎射時穿著的一種褂子,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清朝沈陽滿族詩人繆潤紱描述說:「捲袖長衫稱體裁,巧將時樣斗妝台,誰知低護蓮船處,爭及羅裙一擊來。」可見當時滿族捲袖服飾極為時興。清初,穿馬褂僅限於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間滿族男子穿用馬褂的習俗已盛行,青年喜著馬褂以示武勇。以後,由於清帝提倡騎射,經常以馬褂賞賜臣下,竟成為一種「禮服」。皇帝賞給「黃馬褂」也成為極高的榮譽。[1]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的一種褂子。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馬褂以御風寒。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客家又叫對襟衫,馬褂套在旗裝或稱滿式長衫的外面穿用,有些類似背心或外套,故穿著整齊又稱為「長衫馬褂」。
因為連皇上也穿的,又能特顯中國文化的,簡單又方便,男女老少都能穿,便普及於國外!
5. 旗袍的意義
旗袍的文化意義
2019-07-20 10:16:18 29
寫回答
IMG_0551.jpg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旗袍都是非常流行的服裝,一般穿旗袍的女性,身材要求非常嚴格,它突出了女性的美和優雅,釋放出獨特的魅力。旗袍的款式有很多,比如:琵琶襟、圓襟、直襟、斜襟、雙襟、高開衩、低開衩等等。
關於旗袍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之前,鏡泊湖畔有個漁家姑娘,由於經常跟著阿媽在湖邊打魚,導致她的皮膚被曬得黝黑,雖然皮膚很黑,但是她長得俊俏,那個時候,滿族的婦女們都穿著寬松肥大的衣服,但唯獨黑姑娘將自己的衣服剪成連衣裙的扣袢長衫。
後來,皇上看中了黑姑娘,將她召入宮中,但是黑姑娘並不願意,自從來到皇宮里,她並沒有真正開心過,不過她幫助了許多窮人,可惜因一場誤會,皇後殺死了黑姑娘,大家為了紀念黑姑娘,便都穿起她裁剪的那件連衣帶裙的系扣長衫,再後來,這件衣服就被稱為旗袍。
6. 日漫中的中國角色為什麼總穿旗袍馬褂
哈哈,我想這應該就是代表中國角色的既定形象吧,像是我以前看的銀魂里的神樂神威,亂馬二分之一里的珊蒲,魔法少女小櫻裡面的小狼,還有大家最最熟知的拳皇裡面的春麗,都是日漫中典型的中國形象,女性角色永遠離不開包包頭和旗袍,男性角色也一般是馬褂加上老北京布鞋,而且他們貌似功夫都不錯。其中中國角色的武器有油紙傘,符咒羅盤,太極八卦等,都是反映了一些中國傳統技藝的,這些和著旗袍馬褂,應該是反應了古中國在日本人心中是神秘而強大的形象,這也反映了日本對古代強大的中國的崇拜。
但如果要問起來,為什麼不選擇漢服作為中國人的代表形象服飾呢?或許是因為漫畫中的中國人都會武功,而漢服不好活動,旗袍既方便活動,又可以展現女性角色的魅力和性感,與之相對的男性角色自然就選擇馬褂了,這樣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中國角色。當然其實日漫中很多角色,都是穿著富有他們當地特色的服飾,其中的歐洲人常常穿著盔甲帶配劍,要說起來的話,現在歐洲大街上也沒人這么穿呀。
所以我想日漫中的中國角色選擇旗袍馬褂,只是具象化的中國形象的象徵之一。
7.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中,旗袍有什麼作用
旗袍是民國的旗人之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但是並非漢族的民族服裝 ,這是一直存在的一個誤區。 旗袍以其 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 性情與氣質。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展開
清朝建立八旗子弟兵,他們的後宮佳麗穿的一種服裝,既是旗袍,上世紀30--40年代在舊上海旗袍達到鼎盛。解放後一度被看為是舊社會的產物,被封殺了40年,到上世紀90年代重新被國人看好,目前在江南有它的廣闊市場,在西方和唐裝一樣代表中國的古典服裝,是國人的臉面。
8. 神樂為什麼穿旗袍
因為神樂的設定是以『中國姑娘』為準的,而旗袍又是中國的特色,所以
天人呀
設定成』中國姑娘『的天人吧。
動畫中的夜兔族的
9. 日漫中除了jk服,旗袍才是美女的最愛嗎
在許多日漫作品當中,如果要說哪一種服裝最讓觀眾熟悉,那肯定是非jk服莫屬,這種服裝不僅僅是二次元作品當中的一種潮流,它還是一種青春文化的體現。尤其是很多以校園為題材的日漫,jk服更是眾多美女的不二選擇。這樣的服裝對女孩的身材要求其實不高,只要有一雙細長的白腿,和不太丑的五官,在長發美腿的襯托下,完全可以變得青春靚麗。
或許觀眾們只注意到女帝如何暴露,如何性感撩人。其實殊不知支撐起女帝妖嬈形象的,恰好是帶有濃濃國產色彩的旗袍。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旗袍秀美腿的效果絕對不亞於jk服。女帝的旗袍看上去有些特殊,雖然她的衣服基本的造型確實是旗袍的裝束,但是衣服上加入了很多海賊的元素,這就形成了一種新的韻味。而這樣一位角色,也將這種服裝的誘惑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只能說:滿分。
10. 為什麼日式漫畫里出現的中國人常著旗袍
…首先…日漫中出現中國人一般不會很多的…這就需要做到一點:如何才能比較成功地突出這么一個中國人的國籍與形象…而傳統的旗袍或者是唐裝肯定是國外人士對於中國這個國度最了解的地方了…而且…他們也要做到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較大的區別,至少要讓人清晰可辯…任何一個中國人和日本人對於中日形象那是分得不是一般的清楚的…而對於西方人來說…呃…就像我們覺得白種人都一樣…西方人對於黃種人也是沒有太明顯的映像的…所以美漫中沒有你說的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