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漢服、旗袍都很美,為什麼旗袍可以稱國服,漢服卻不是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如果以漢服作為國服,對於其他55個民族有點不公平,至於旗袍,始於近代,更貼近現代服飾,更容易被世人接受,至於說漢服不方便,我想說漢服也有短款干練的,去看看唐圓領袍,宋制,完全可以日常,騎車幹啥完全不影響,就像你穿個長裙騎自行車幹啥的也不方便,並不是漢服不方便,只是沒有在合適的場合穿合適的衣服。還有說漢服沒有腰身顯胖的,如果本身是肉肉的,就請放過齊胸好嗎?明制不香嗎,有時候怪異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最後個人覺得把什麼定成國服似乎都不合適,誰叫我們中華民族有豐富的文化呢,每個民族的服飾都可好看呢,不管哪種,都是我們的文化其中美好的部分都應該被尊重保護和傳承下去
② 旗袍和漢服都是中國服飾,為何旗袍被認定為中國的國服
旗袍是在民國時期產生的,是新時代的象徵。旗袍是這些民國女子追求新思想的載體,具有非常大紀念意義。因為在漢代之後,古代人民認為只有男性才能穿袍服。但是當時這些民國女子接受了那些外國先進思想的熏陶之後就開始主動提出抗議說女人也可以穿長袍。旗袍其實更能展現出民國時期女子追求新思想的理念。要知道古代女子受傳統思想文化的熏陶,思想往往都是比較保守的。但是到了民國時期,那些女性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的熏陶之後就逐漸追求平等自由的權利。在一開始其實只有男性才能夠穿長袍,所以在那個大環境下那些自由女性就開始提女性其實也可以穿長袍,於是就產生了旗袍這種服飾。漢服當時之所以不是國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清朝的時候漢服斷層了。
③ 女性國服為什麼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女性國服之所以為旗袍而不是漢服,原因有三。其一,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其二,旗袍更能勾勒出中國女子的獨特身材,且在大場合中更加端莊典雅;其三,漢服容易被人認為是亞洲別國的服飾,而旗袍能被人一眼就看出是來自中國的。
01、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民國初期的男女地位並不平等,社會中還滿是封建思想。但那時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開始傳入中國,新時代的女性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就開始通過行動來表明立場。她們開始刻意模仿當時的男子服飾,那時候男子都是穿著長袍,於是,她們就也穿長袍,來體現男女之間的平等,旗袍便被製造出來了。旗袍成了她們追求平等的產物,是男女地位平等的象徵。
其實,無論是旗袍還是漢服,都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不同的人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眼光不同,觀點就會不同。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女性國服我站旗袍。
④ 漢服、旗袍都很美,為什麼旗袍可以稱國服,漢服卻不是
我們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很多小姐姐身穿著美麗飄逸的漢服,可否認漢服確實是美麗大方,但是我國還有一個服飾叫做旗袍,非常的溫婉動人。漢服跟旗袍都很好看,但是為什麼旗袍會被稱為國服呢?因為旗袍是我國女性思想解放的一個象徵,是女性擺脫封建重重束縛後,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新型服飾。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的思想一直束縛。我們從歷史起源中的服飾就可以看出,古代服裝將女性層層包裹,甚至女性要待字閨中,不能出來拋頭露面。而旗袍的出現,讓女性思想得到解放,同時也讓女性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像男人一樣去養家糊口,獲得社會尊重。
⑤ 旗袍是滿族的服裝不是漢族的,為什麼會成為最能代表中國服飾的衣裝甚至上升到國服的地位
某種服裝好不好看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的審美觀不一樣,你覺得不好看的,可能另一個人就覺得很好看。旗袍能夠生存並發展就說明有其價值所在,何況我們今天的旗袍是經過改良了的,與滿人傳統的旗袍並不完全一樣。個人認為旗袍最突出的地方在於能展示女性纖腰豐臀的曲線美。中山裝實際是西服改良而來,是傳承自日本,就像漢語里的很多現代科學名詞一樣。日本的和服則是唐裝的一種變異體。旗袍、唐裝、和服各有其美感,哪種最好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於各人的喜好。感覺你可能是因為歷史的原因不太喜歡滿人,其實我也不太喜歡滿人,但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某個民*族在歷史上的行為就否定它的一切,你說是嗎?個人的一點淺見,純手打。哈哈!
⑥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國服是旗袍而非漢服,原因是什麼
旗人袍:滿族旗人穿的長袍。這種袍子是直的,男女通用,但款式和面料不同。旗女袍:八旗女袍。兩邊不要開叉,袖子八尺到一寸長。辛亥革命後,為漢族婦女所接受,改良為直領、右斜開襟、開叉及膝的服裝。民國旗袍:民國時期女性的長袍發展成熟。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在重要節日穿上民族服裝,展示民族文化。如今,旗袍被視為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被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的國服。
甚至在美感上,很多人更喜歡古雅的風格,只能說審美不同,品味不同。旗袍適合女性,無論她是胖是高,是年輕還是成熟。不過漢服是古裝,偶爾可以穿一次。但如果戴久了,明顯會與周圍的人和環境不協調。況且漢服更像漢服,而旗袍適合中國各族女性朋友。除了旗袍和漢服,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服飾,包括民族服飾,但影響力都不如旗袍和漢服。旗袍已經100年了,來的正是時候。它承載了很少一部分傳統文化,我們不需要過多解讀。
⑦ 明明旗袍已經成為了國服,為什麼還有人推廣漢服,那已經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了
成為國服?能讓九成中國人穿起來再說,能夠工作、旅行、居家再說,能夠適應中國這么復雜的氣候條件再說,一年四季都能穿的下來再說。若說漢服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那麼旗袍還是民國的法定國服,不也代表落後時代里的沒落物件么?都什麼時代了,讓它灰飛煙滅吧,為什麼還要往國服上靠呢?
⑧ 中山裝和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國服
中山裝 孫中山先生親自創導的中山裝,是在尊重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穿短衣長褲的習慣的基礎上,指示奉幫裁縫吸收了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為上衣基樣而設計的。中山裝是經過改良的服裝,造型美觀大方,突出表現在領口是閉關式八字型,與歐美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西服領有明顯的區別,從而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中山裝在後背有被中縫,並且在後背中腰有腰節省,穿起來收腰挺胸,舒適自然。與中山裝配套的褲子,把中國傳統的抿襠褲改變為前後各兩片組成,腰圍有褶襇,褲腳帶折邊,結構合理,有莊重、嚴肅、朴實的美感。中山裝兼有西裝的特點,同時也適應國情,充分表現出中國人新的時代精神。旗袍是民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裝。20年代初期,旗袍的款式與清末的旗袍並沒有很大的區別。20年代末期,受歐美服裝造型的影響,吸收了西洋服飾的裁剪方法,減短衣長,收緊腰身,在腰線處收省,是旗袍的輪廓一概以往的直線式為收腰曲線式,式女性的身體曲線美在穿著中自然的表現出來。40年代,旗袍基本上完成了從寬體到緊身的輪廓變化後,將樣式變化的重點落在了領、袖、衣長、下擺等具體的款式細節方面,這種改良的女裝襯托出了東方女性含蓄、典雅、端莊、秀美的風姿。
⑨ 旗袍是我國的國服之一,為什麼感覺只有在上海流行
旗袍是中國文化的精華,起源於東北,是滿族婦女的標准服飾。他說:「舊旗袍很腫,領子很高,旗袍裡面應該穿褲子。」這很糟糕。
如果你問女人穿什麼衣服,會讓人感到委屈、惱怒和迷人。旗袍絕對是一種,因為它真的是一種修養。客觀地說,就女性的地位而言,除了旗袍之外,在許多主要的國際舞台上,除了裸體服裝外,旗袍無疑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