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假領巾怎麼上
擴展閱讀
黑皮衣怎麼穿西裝 2025-07-18 01:44:08

旗袍假領巾怎麼上

發布時間: 2022-12-17 20:11:38

A. 新買的旗袍要洗嗎

馬上就要十一假期了,由於很多友友想出門遊玩,所以很多人都會提前為自己准備衣服,像旗袍因為很出片,所以成了很多女孩子的首選,不過由於新買的衣服或多或少有一點點灰塵什麼的,所以新買的旗袍要洗嗎成了大家最好奇的,一起看看吧。

新買的旗袍要洗嗎

新買的旗袍要洗的。

旗袍因為是貼身穿搭,所以穿的時候是一定要洗的,因為這些衣物從原材料變成衣服,中間經歷了運輸、加工、包裝等一系列的環節,難免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別是擺在服裝店裡的衣服,不知有多少人看過、摸過、試過,在這么多接觸過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傳染風險。

新買的旗袍怎麼洗

新買的旗袍怎麼洗要看你購買的面料,若是普通的,其實大家可以用溫水,溫度不能太高,否則衣服容易變形,加少量的洗衣液,泡一泡,仔細揉搓一邊,用清水漂洗至無泡沫為止,放在陽光下晾曬,發覺衣服幹了就行。不宜長時間暴曬,那樣會對衣服的顏色等造成傷害較大。

旗袍水洗要注意什麼

1、真絲的衣物在洗滌的時候一定要用30度以下的溫水,手洗,絕對不能長時間侵泡。

2、真絲耐酸不耐鹼,不宜用鹼性洗滌劑或肥皂洗滌,最好是用真絲專用洗滌劑或不含鹼性洗發精洗滌。

3、真絲衣物一定要用手輕柔,不可用洗衣機或者用手用力搓洗。

4、曬的時候一定要掛在光滑的衣架上,以免掛起抽絲。

5、掛在陰涼通風處曬干,不要暴曬,裡面朝外反過來曬。

6、衣服八成乾的時候墊布熨燙,熨斗溫度不宜過高,以免泛黃。

B. 清朝妃嬪們系在脖子上的「白領帶」究竟有什麼作用

古人在穿著方面十分講究,講究等級高低,講到後宮嬪妃的服飾,各朝代就數清朝最獨樹一幟。清宮中的妃子無論級別的高低,都會圍著一條白領帶,這是清朝服飾里的一大特色。那麼為什麼妃子們要戴這條白領?佩戴這條白領帶有代表著什麼呢?

其二龍華是方便皇帝辨別妃子身份的物品,皇帝後宮三千,要辨認一個妃子真的蠻難,所以就用龍華的底紋來暗示皇帝。

C. 旗裝怎麼穿的到底有幾層

旗裝的特點,髻作橫長式,呈一字形,當時稱為「兩把頭」或「一字頭」。王瑤卿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演《坐宮》時,即用此種發式。到了清末,「兩把頭」衍變為用青緞製成高大的橫架置於頭頂,側垂流蘇,腦後之發梳成燕尾式,稱「大拉翅」。王瑤卿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演《坐宮》時,就用了這種後期的發式和頭飾,後來梅蘭芳等也都依此裝扮。滿族婦女穿衣、裳不分的長袍,稱「旗袍」,領間圍以領巾。早期旗袍樣式身袖都很寬大,鑲滾較寬的花邊。以後腰身逐漸改小。穿旗袍時,外罩琵琶襟或大襟、一字襟的小坎肩。30年代以後,更改得纖細入時。劇中扮鐵鏡公主者,除穿旗袍外,還穿經過藝術加工的清式蟒袍,加硬領,掛朝珠。扮蕭太後需穿清式龍袍、龍褂,掛朝珠,頭上戴大鈿。旗裝婦女腳上都穿高底鞋,鞋底厚二、三寸,似一倒置的花盆。梅巧玲、陳德霖、王瑤卿等,都擅演旗裝戲,因服飾與傳統的不同,故在身段動作上也有新的創造。

D. 旗袍怎麼穿的步驟

大家都認為旗袍很美,面料好,做工好,剪裁也好,穿在身上氣質立現,可是,小編驚訝地發現身邊的一些女性朋友根本不會穿旗袍!!!

你可以忍受把一件高級定製的旗袍當做毛衣一樣套頭穿嗎?很尷尬的一幕就是旗袍卡在臀部,使勁兒拽才能拽下來,而原本這件熨燙好的旗袍就被蹂躪的皺皺巴巴,好生廉價。

看到這里,也許你才會發現自己穿旗袍時的失儀和不雅,沒有告訴大家正確穿旗袍的步驟,所以,今兒個,梓辰就為大傢伙兒找到一組穿旗袍的圖解,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正確的示範作用,做一個真正的旗袍愛好者。

第一步:先確認拉鏈或開襟的位置,分清前後,接下來像穿褲子一樣由下往上拉起來,切忌套頭穿旗袍,因為傳統旗袍不論長短,都是鞘型為主,所以衩口的尺寸一定比臀圍小,由上往下穿會卡住,很容易損壞旗袍。

如果旗袍特別合身的話,可以嘗試雙腳交叉後再拉上,會容易很多。

第二步:先把左手套進袖口中。

第三步:右手套進袖口,同時把旗袍向上拉起,請留意自己的長指甲,不要刮傷旗袍。

第四步:整理旗袍,找准盤扣的位置。

第五步:把旗袍的拉鏈拉好,一般來說,傳統旗袍的拉鏈在右邊,當然改良旗袍的拉鏈也可能是在後邊,可能需要旁人幫忙拉上。

第六步:很耐心地系扣子,不管是暗扣還是盤扣,一定要有耐心。

第七步:系盤扣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巧勁兒,雙手配合好就會很輕松。

隨著時代的變遷,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其中的要領卻不曾改變,那就是精細。首先,旗袍面料的選擇很有講究,真絲的柔軟貼身,織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適價廉,選擇合適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驟。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講究的是師傅的手工。就說盤扣,纏好一個經常要2、3個小時,盤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據客人的年齡、穿著的時節以及出席的場合進行搭配:春節配如意扣、鳳尾扣,老太太過生日配壽字扣,年輕女人喜歡簡單柔美的蘭花扣、盤香扣。講究的客人,會要求隨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盤扣的花型,一年12變。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製作一個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領而低擺,開衩至膝,袍身緊窄修長且無袖,更顯穿著者的婀娜身段,兩道滾邊十分細巧精製。
電影里那種6、7厘米的高領其實現實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領流行過一段時間。不過高領穿起來實在不舒服,轉個頭人要跟著一起轉過去。一般人平時都穿低領,一粒扣子就夠了。到了現在有的旗袍連這個扣子都省去,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個尺寸,一點也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須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給人量身要非常仔

E. 清朝女子脖子上的龍華(就是像圍巾一樣的東西)幹嘛的 或者代表什麼

領子,清代滿族婦女的圍脖以白絹為之,寬為數寸,長達數尺,使用時圍系於頸項,挽結下垂。《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寶玉)回頭見鴛鴦......脖子上戴著花領子。」《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看那人.......戴著條大紅領子.......」

我們知道,滿洲的傳統服飾,是沒有領子的,或者說衣領分開,男女裝都是如此,但是,在穿官衣的時候,除了夏季的伏天,會另襯上一件「領衣」或是戴上一條假領子,女便服也是如此,襯衣、氅衣都沒有領子,圍在脖子上的那個條形織物,實際上就是領子的功用,載濤等《清末貴族生活》:「(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這個「圍脖手絹」便是那條織物。我們看老照片,到了清末民初,女便服上逐漸出現了固定的領子,這種「圍脖手絹」就不再使用了,如果仔細看那些老照片也會發現,一般情況,女便服沒有領子的都圍「圍脖手絹」,而有那種固定立領的,都不圍。

婦女穿旗袍時也需戴領子。這是一條迭起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圍在脖上,一頭掖在大襟里,一頭垂下,如一條圍巾。至同治、光緒時期(公元1862-1908年),逐漸出現帶領的袍、褂,至坎肩也有領子

F. 清朝女子服飾特點

1、漢女服飾

漢族婦女穿披風、襖裙。披風是清代婦女的外套,其制為對襟、大袖、下長及膝。披風之上,裝有低領,點綴著各式珠寶。披風的裡面,還有大襟、大襖小襖,小襖是婦女的貼身內衣,顏色大多用紅、桃紅、水紅之類。

婦女的下裳,多為裙子,顏色以紅為貴。裙子的樣式,尚保存著明代的馬面裙,康熙年間馬面裙開始著重裝飾裙門,後來裙褶又改為長梯形接片。

2、滿族及宮廷婦女服飾

清初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前後開衩的長衣,後來改為左右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雲頭,且旗袍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紋樣品種繁多,並有各自的含義。

大約在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裝飾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繼續流行。初期旗袍無領,穿著時需加上領巾,後來加上假的元寶領。

3、後宮服飾

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嬪服用的稱為龍褂,樣式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端平直的長袍。皇後龍褂紋飾,據文獻記載有兩種類型,北京故宮所藏實物,則有三種類型,均為石青色:

第一種飾五爪龍八團,兩肩、前胸後背各一團為正龍,前後襟行龍各兩團,下幅八寶、壽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紋,袖端各兩條行龍及水浪紋。

第二種只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及袖端不施紋樣。第三種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加水浪江涯、壽山、立水紋。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龍褂與此相同。嬪所穿龍褂,兩肩前後正龍各一條,襟變四龍。

(6)旗袍假領巾怎麼上擴展閱讀:

皇後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

清代滿族婦女所穿的旗袍外面常加罩一件馬甲,這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裝束。這種馬甲與男式馬甲一樣,也有大襟、一字襟、對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長度多到腰際,並綴有花邊。

滿族婦女的發型稱為旗頭,清中期開始有二把頭,清末滿洲貴族婦女在二把頭上加上一種名為大拉翅的板型冠狀飾物。

G. 上海旗袍定製有什麼好的店嗎,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

1.南浦大橋下(浦西的)有個很大的定做衣服的市場,很多老外都在裡面定做唐裝或旗袍,手工價錢都很好。

2.

長樂路上有一家「老上海旗袍店」

3. 假設你只是想定做旗袍, 那麼大多數上海人會抉擇的有兩個地方. 1 十六鋪輕紡市場. 在老碼頭那裡. 那裡是本身去看布料,而後量身體給你做的. 2 董家渡輕紡市場. 離十六鋪的阿誰也不遠. 也是選料子而後量尺寸. 材料普通有 織錦緞 真絲 棉麻 絲絨等. 價錢不等 普通800凹凸能拿下了.

看你自己喜歡什麼風格的,老師傅則會給你推薦。

推薦一家茂盛龍旗袍,是專門做定製旗袍的,在上海 科技 館 長樂路還有陸家浜路都有實體店的 天貓上好像也有 可以去看看。
關於旗袍的選擇,眾多女性可能會有很多疑問,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那件旗袍呢?旗袍的定製需要考慮到面料,款式,花色圖案等各種元素。
建議到專業的旗袍定製店選購哦,會有專業人員為您推薦合適的產品。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挑選旗袍的面料。
按照材質分主要有真絲旗袍、織錦旗袍、絲綢旗袍、絲絨旗袍、棉布旗袍、改良旗袍、綢緞旗袍等 。
日常穿用可選用花素全棉府綢或滌棉細布製作的旗袍,既樸素又大方。
用織錦緞、古香緞等面料做成的旗袍,花型典雅,富有民族氣質,是氣質MM最偏愛的一款。 採用針織滌綸縫制的旗袍,則具有挺括、平整、光滑、端莊之感,且價格適宜。真絲印花綢、柔姿紗等面料做成的旗袍,穿著舒適、涼爽、大方,顯得自然、俏麗。旗袍款式一般分為長款旗袍,短款旗袍,以及旗袍連衣裙,這些一般定製店中都會有樣板款可以任您選擇,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挑選。不同的款式也會有不同的搭配,都可以依自己的偏好來選擇。至於花色圖案等,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 歷史 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現代常見的旗袍織錦緞,圖案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H. 清宮戲里宮中女裝帶的白色領巾叫什麼

清宮戲里宮中女裝帶的白色領巾叫長領巾,也叫假領子,不是清朝服飾里固有的。滿洲的傳統服飾,是沒有領子的,或者說衣領分開,男女裝都是如此,但是,在穿官衣的時候,除了夏季的伏天,會另襯上一件領衣或是戴上一條假領子,女便服也是如此,襯衣、氅衣都沒有領子,圍在脖子上的那個條形織物,實際上就是領子的功用,載濤等《清末貴族生活》:"(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這個"圍脖手絹"便是那條織物。

滿族女子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腳著長筒白絲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服裝喜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裝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

(8)旗袍假領巾怎麼上擴展閱讀:

滿族婦女穿的旗裝,是直立式的寬襟大袖長袍,下擺及小腿,也外有綉花紋飾。樣式美觀大方,講究裝飾,領口,袖頭,衣襟都綉有不同顏色的花邊,有的多至十幾道,穿起來勻稱苗條,婀娜多姿。有一種女式旗裝叫「大挽袖」,把花紋綉在袖裏,「挽」出來更顯得美觀.滿族婦女所穿旗裝,從樣式到做工都十分講究.在旗裝領口,衣襟,袖邊等處鑲嵌幾道花條或彩牙兒,有的還要鑲上18道衣邊才算是美。天寒時則外加馬褂或馬甲於袍外,即長到肚臍、四面開衩、對襟的短褂,俗稱馬褂。

I. 為什麼古代的妃子要在脖子上帶個白圍巾,有什麼作用

在清朝的時候,妃子的脖子上都出現了白色圍巾,這個叫做領巾。這個領巾的作用不僅僅只是美觀,在領巾上面還會綉著各種花紋圖案,而且身份階級不同,領巾的材質也不同。所以領巾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在宮里,皇後和太後地位是最高的,所以使用的領巾的圖案和材質都是最好,最時尚的。妃子們按照自己的登記,依次順著下來。

後來,領巾也不斷地慢慢改良,就被絲巾給代替了。因為絲巾的材質更加柔軟,而且顏色、花色更加豐富。佩戴絲巾會顯得更加優雅和高貴,所以領巾就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J. 旗袍的歷史及形制特點

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二、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三、它的形制特點豐富多彩: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