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上一個令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嬰兒吃手用什麼手套 2025-07-18 23:25:49
旗袍秀走什麼步 2025-07-18 23:02:44
皮衣上生銹了怎麼變亮 2025-07-18 22:59:27

旗袍上一個令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12-13 19:56:05

❶ 上面一個令下面一個衣怎麼讀

應該是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衣」。
這個字是:衾,讀qīn。部首:衣。
字義:
1.被子:衾枕。
2. 屍體入殮時蓋屍的東西。
主要組詞:
衾單、醉衾、夷衾、衾纊、鴛衾、被衾、寒衾、鳳衾、衾衣、紙衾、衾幄、承衾、復衾、衾幃、鸞衾、枕衾、衾襚、衾窠、重衾、翠衾、孤衾、衣衾、客衾、攜衾、衾褥、錦衾、衾被、棺衾、衾服、遺衾、齊衾、霞衾、抱衾、麝衾、衾裳、同衾、斂衾、衾衽、羅衾、布衾、衾影何慚、枕穩衾溫、枕冷衾寒、翻衾倒枕、陀羅尼衾、衾影無慚、鴛衾綉帳、衾影無愧、孤衾獨枕、衾枕之樂、衾影獨對、枕剩衾余、扇枕溫衾、無愧衾影、大衾長枕、衾裯不掩、衾裯枷鎖、同衾共枕。

❷ 近期有人家,家門口插兩個小黃旗,黃旗上各有一個令字是什麼意思呢辟邪還是,有什麼說法嗎

應該是辟邪。家人身體欠佳。使用小琪擋住泄氣是家人身體康健。

❸ 紅旗上一個令字是什麼意思或生肖

這是道家的令旗,做法事用的。用來請神或是發令。如果猜生肖,那就是牛了,道士也稱牛鼻子,道家的老子是騎青牛的。

❹ 黃旗上面的令字什麼意思

傳令的旗幟,它和古代監斬官案牘上的斬令牌功能類似,前者是表示帶旗幟人的身份,後者是表示命令的內容。

❺ 旗袍的製作過程

傳統旗袍的縫制工藝設計

一、旗袍簡介

旗袍量體方法

旗袍長度標准:

種類

衣長

袖長

長袖旗袍禮服

齊腳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齊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間

旗袍圍度加放法(cm)

種類

胸圍

腰圍

臀圍

領圍

可體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寬

用料

74

2個衣長+1個袖長+10

90

2個衣長+12

二、旗袍款式造型變化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http://bbs.51fashion.com/dispbbs.asp?boardid=4&ID=59975&replyID=456972&skin=1

❻ 旗幟上一個「令」字是什麼意思

旗幟上一個「令」字是作為令旗。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普遍使用小旗作為傳達命令時的標志,稱為令旗。通常,旗桿頭為鐵制尖頭,旗為綢布制,上寫有一個「令」字。《清文獻通考》的《兵十六》卷中記載,大將軍、將軍、督撫等高級軍官,使用三角形令旗;駐防將軍、都統、副都統用方形令旗。

一、拼音:lìng、líng、lǐng

二、釋義:

[ lìng ]

1、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法~。朝(zhāo)~夕改。

2、古代官名:縣~。~尹。尚書~。

3、使,使得:~人興奮。

4、時節:時~。節~。

5、美好,善:~名。~辰。~聞(好名聲)。

6、敬辭,用於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尊。~堂。~岳。~郎。~愛。

7、短的詞調(diào),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於詞調、曲調名):小~。如夢~。

[ líng ]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復姓。

[ lǐng ]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三、例句:

令,發號也。——《說文》

倒之顛之,自公令之。——《詩·齊風·東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離婁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論語·子路》

令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陳壽《三國志》

召令徒屬曰。——《史記·陳涉世家》

乃下令。——《戰國策·齊策》

四、字形:

從亼(ji)從卪(jie)。

❼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裡拿的牌子上寫的令字是什麼人用的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笏板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見天子時,用來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為備忘提示用。
有趣的是,古代官員原則上一人只用一隻笏,但公務繁忙的官員則允許用幾個,幾個拿不下,就備一個袋子,這個袋子後稱為「笏囊」,因為多了,則需一個隨從背著一同上朝,唐代的張九齡為相時,因為年老體弱,就是從他開始使用隨從背笏囊,沒想到後來竟成時尚,官員紛紛仿效,以顯示公務繁忙。而幫他背笏囊的隨從,就有些像當代官員的秘書了。

❽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這些是指什麼人﹖

1,令尊——對方的父親。

2,令堂——對方的母親。

3,令郎——對方的兒子。

4,令愛——對方的女兒。

古代對父母稱高堂、椿萱;自稱父母為家父、家母、家嚴、家慈;自稱兄妹為家兄、家妹;對妻子的父親稱丈人、岳父、泰山;兄弟之間稱手足、昆仲、堂棣。

夫妻之間稱伉儷、配偶、伴侶。稱老師為恩師、夫子,稱學生為門生、受業,學校稱寒窗,同學稱同窗。稱別人家庭院為府上、尊府,自稱為寒舍、舍下、草堂。

(8)旗袍上一個令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用令字開頭的敬語稱呼對方的親屬時,一般將定語「您的」略去,如可以直接說「令愛的芳齡幾何」,不必說「您的令愛芳齡幾何」。

但若真這么說了,也並非錯誤。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就存在這類用法,譬如在元雜劇中就有「你令堂」、「你令嗣」等稱呼。

再比如,《儒林外史》中嚴致中對王仁、王德兩兄弟所說:「不想一見如故,就留著住了幾個月,又要同我結親,再三把他第二個令愛許與二小兒了。」這句話也存在這種用法。只不過此處的「令愛」是指他人的女兒,而非對方的女兒。

又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對鐵扇公主說:「尊府牛魔王,當初曾與老孫結義,乃七兄弟之親。今聞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稱之!」

以及其下文的「嫂嫂原來不察理,錯怪了老孫。你令郎因是捉了師父,要蒸要煮,幸虧了觀音菩薩收他去,救出我師。」

❾ 關於旗袍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關於旗袍的知識,自從民國初期,旗袍服飾則就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服飾,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服飾已經漸漸的淹沒了旗袍的存在,但是近年來隨著一些人的返璞歸真的思緒,漸漸的旗袍服裝則重現天日,慢慢的演變為一種時尚裝束,尤其在中國婚禮上,旗袍則是一種兼具復古與時尚氣質的最佳結婚禮服,所以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討一下關於旗袍的知識。

關於旗袍的知識1、旗袍的襟

旗袍的襟,在款式方面沒有太多,而通常選擇的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琶琵襟、曲襟以及沒有襟。

關於旗袍的知識2、旗袍的領

旗袍的領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企領和小鳳仙領。其中企領又分為圓和方領。企領是較為傳統,而小鳳仙領則是比較新潮,猶如現今的恤衫領一樣反下來。旗袍的領是硬身的,以前師傅將白布用漿糊漿硬,然後放入領內,而現在則改用尼龍。

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師傅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襟只作裝飾,所以穿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上較為美觀和高貴。直襟就比較少,至於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鈕,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鈕。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型,因為其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關於旗袍的知識3、旗袍的鈕

花鈕是旗袍所規定的鈕,其作用與現今恤衫的鈕是相同,但花鈕比較花巧,而且要師傅用布親自織成。花鈕的款式有百幾種,如蝴蝶款、鑽石款、大花型款等。花鈕所用布的顏色一定與緄邊的布相同,主要會令到旗袍更加高貴。

關於旗袍的知識4、旗袍的袖

袖大致上可分為無袖,短袖,中袖和長袖,以前主要是按天氣變化而決定旗袍的袖的類別。但現今女性造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女性多選擇前三種,而年老的則選擇長袖。通常短袖長四吋,中袖約有十六吋,而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