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風旗袍美女王茜想當演員
一、《啊搖籃》以創新視角孕育新生
譚飛:Hello,王茜老師,歡迎再次來到《四味毒叔》。我知道你現在在外地,所以我們今天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在一起聊一聊電視劇《啊搖籃》。最近此劇在多家衛視平台熱播,而且它反映的是戰時女性的一個特殊題材。你是如何想到把這一特殊題材拍成電視劇的?
王茜:是這樣,在2008年上半年,我們剛剛完成《重案六組》第三部的拍攝。那時候剛好完成100集的《重案六組》。我當時有一個職業夢想,我特別想拍警察、醫生和教師這三種職業,我想每一種職業都拍100集,作為系列劇、行業劇。
譚飛:有這樣的情懷。
王茜:對,那時候我女兒剛好一歲多,由於母愛爆棚,我特別想為她做點事兒。現在有一個詞叫人類幼崽,恨不得撲上去呵護他們,我甚至都不想干影視行業了,想開一個幼兒園,並且想要去拍一個關於幼兒園的故事。當時沒有說拍幼兒園故事,咱們警察劇拍得差不多了,是時候拍一個老師的題材了。正好2009年是建國60周年,徐導就說,「你別拍老師的題材了,我給你一個題材,你看能不能做。」我說:「什麼題材?」他說:「《啊搖籃》。」我小時候看過那個電影,我說,「你是讓我演祝希娟那個女八路的角色嗎?」他說不是,那個電影是編的。他自己本人就是《啊!搖籃》里邊的孩子之一,他爸爸媽媽當年被總理召回來,參加新中國建設,第一站到達的是延安,就趕上了延安大轉移。因為在他很小很小,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他媽媽就被派到托兒所擔任秘書,並跟著托兒所一起轉移。後來他有一些延安娃娃的朋友,經常說延安的故事,所以他在1979年寫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就是給謝晉導演寫的《啊!搖籃》。其實剛開始我對這個題材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那些娃娃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方超,還有亮亮拿紅玻璃片,馬曉晴演的小保育員湘竹,在孩子眼裡她是大人,大人眼裡她是孩子。我說要完成一個電視劇的量,這個電影不夠。導演說沒關系,咱們團隊要做行業劇,例行慣例,要先下生活采訪。我們說那就采訪幾個當年的延安娃,聽一聽他們講講這個故事。所以,後來我們就聯系了延安兒女聯誼會,通過這一采訪和深入接觸,我們才發現這個托兒所在1939年成立,如果是2009年,它恰好是建所70周年,正好是共和國成立60周年,而且這個托兒所原來叫中央保育院,最初有7個孩子,就是中央領導7個孩子組成的這樣一個托兒所,到四幾年,我忘了是1942年還是1941年,更名為洛杉磯托兒所,我就覺得太有意思了。
⑵ 金絲絨旗袍檔次怎麼樣
高端檔次。絲絨旗袍端莊雍容,高貴大氣,優雅不失內斂,美感十足,特具風情,「貴」的質感,與女人完美契合,所以是高端檔次。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⑶ 旗袍裁剪圖解與製作方法
旗袍裁剪圖解與製作方法如下:
1、款式要點。
旗袍,有一種恬淡的華麗在其中。那種寧靜與寬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擁有的。它是那麼緊致、細密,用絲綢或者錦緞,裁製成各式各樣的旗袍,再配上小立領,縫上別致、精巧的盤花扣,真是擋也擋不住那洋溢的美麗。即便用最普通的碎花棉布,裁剪得體,那緊束的腰身,流暢的線條,也一樣讓人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