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為什麼觀音男扮女裝
擴展閱讀
什麼men睡衣 2025-05-18 04:24:29
老奧拓正時皮帶多少錢 2025-05-18 04:13:24

為什麼觀音男扮女裝

發布時間: 2022-06-10 07:05:50

1. 觀世音菩薩原本是男人形象,為何傳入中國就成了女兒身

說起觀音菩薩,我們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來的又是老版《西遊記》中觀音菩薩中的女性形象呢?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是在佛教的原產國——印度,觀音菩薩的形象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現的,比如《華嚴經》中:「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度眾生住此山」。我們從「勇猛」一詞就可以看出,觀音菩薩是一個剽悍勇猛的人,這顯然是一個男性菩薩。所以,在印度,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樣都是男性的形象。


所以,到了清代,梁章鉅曰:「吾鄉人家堂室中,亦無不奉觀音者,女流持齋諷經,尤為敬信,然或塑或畫,率用女家。

2. 觀音由男相變女相是什麼歷史原因

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相,是大丈夫相。比如《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唐代以前的觀音,以大丈夫相居多。特別是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以來,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如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基本都是女身。

佛教所說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種內心特性具有類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現為日常行為中即是愛,比如母親對於兒女的愛是深重和無微不至的。印順法師認為這是觀世音菩薩被塑造為女性的重要原因。

因為觀世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所以觀世音應現女身,擴大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眾生成為菩薩的平等慈悲。



(2)為什麼觀音男扮女裝擴展閱讀

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 《正法華經》。竺法護初譯「光世音」 其弟子聶道真改為「觀世音」。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正因為觀音普遍地受到廣泛歡迎,中國民間也就出現了以觀音菩薩為題材的小說,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傳奇小說。

這部小說的內容是,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愛文才,招了一個文駙馬,二公主愛武才,招了一個武駙馬,三公主妙善愛修行學佛,仁孝貞潔,慈悲愛物,舍己為人,後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

這個故事並不為正統佛教典籍所載,也不被佛教所承認。其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師《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其中提到他曾經聽說觀音過去是妙善公主。《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13完整記載了這一傳說。

3.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由男性變為了女性

觀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是男性打扮,初傳入中國時也是男性打扮。如敦煌佛畫中的許多觀音像都具有男性特徵,有的還有兩撇鬍子。《華嚴經》則直接描繪了觀音作為男性的威武的形象。有童子到普陀山拜見觀音,「見岩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丈夫觀自在,與諸大菩薩圍繞說經」。當然,佛教中的菩薩雖為男性打扮,其實都是既無生死,也無性別的。為了說法的需要,菩薩可以變換性別,尤其是為了方便對女信徒說法,則可以變為女性。觀世音有三十六種變化,變為女性就是其變化之一。《楞嚴經》說:「觀世音尊者白佛言:『若有女子好學出家,我於彼前見比丘尼身,女王身,國王夫人身,命婦身,大家童女身,而為說法。』」觀音能以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身份來向不同的人說法,是因為她能作多種變化。佛經上說,她能作三十六種變化,有六觀音、十五觀音、三十三觀音之說,又有千手千眼觀音之變相。觀音的變化多端,使得她能及時「普救眾生」,當人們遇到麻煩,一念到她的名號,她便能立即變化成合適的身份降臨。觀音是可變的,這就為她進入中國後變化為地地道道的女性提供了前提條件。
觀音變為女相是從南北朝時開始的。要讓觀音徹底變為女相,必然改變她的身世,為她重新編造一個出身。觀世音的身世原本說法不一。據《悲華經》載,觀音原為刪提嵐國轉輪聖王無諍念的長子,名不煦。不煦還有一個弟弟叫呢摩。父子三人供養出現於世的寶藏如來,並出家入佛門修道,後來都成了正覺。佛將轉輪聖王的名字改為:「無量清凈」,授記於西方極樂世界作佛,號「無量壽」。長子不煦向佛請求,願行菩薩道,救助受苦受難的眾生,若眾生受難時,念其名字,即為不煦天耳所聞,天眼所見,即前往救護。寶藏如來答應了他的請求,為其取名觀世音,意即時時刻刻觀視人世,只要聽到人世遇難念誦「菩薩」之名,便立即前往解救。《妙法蓮華經》「說:「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二太子尼摩被如來取名大勢至。父子三人一道在西方極樂世界,負責接引眾生,成為阿彌陀佛的左右協侍,號為「西方三聖」。觀世音實踐諾言,一心為解救眾生,成為一個大慈大悲的救世主。「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據說為避唐朝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
還有一種說法,說觀世音和大勢至是蓮花化身。《觀世音得大勢至受記經》說:「昔金
光獅子游戲如來國,彼國中無有女人。王名威德,於園中入三昧,左右二蓮花化生二子,左名寶意,即是觀世音,右名寶尚,即是得大勢。」得大勢亦即大勢至。
觀世音在日本則另有一種身世:觀世音和大勢至是兄弟倆,稱早離和即離。父母雙亡,家財被人奪走,兄弟倆被拋棄在一荒島上,即將餓死。臨死前,兄弟倆悲嘆:在短短的一生中,就遭受了人間大悲大若,深感處於深重災難的人,迫切需要人援助。如能有來生,當盡一切力量,授救遭受災厄的人。兩人心懷神聖的信念,平靜地死去。二人轉世後,一人成為救苦救難的觀世音,一人成為大勢至。
在以上幾種有關觀世音身世的說法中,觀世音都是男性。中國人為將觀世音變為女性,為其編造了新的身世。大約在唐朝,出現了馬郎觀音、魚籃觀音的傳說。魚籃觀音因手持魚籃,所以得名。據《法華持驗經》、《釋氏稽古略》引《觀世音菩薩傳略》說,唐朝陝右人好騎射,不知有三寶。元和十二年,有一位妙齡美女提著魚籃賣魚,眾人為她的美色所傾倒,爭相向她求婚。賣魚女子面對眾多的求婚者,提出了條件,若有哪位能一夜之間將《普門品經》讀得能夠背誦下來,就嫁給他。第二天,有二十餘人能夠背誦。則又提出新的條件,若哪位能一夜之間將《金剛般若經》背誦下來,就嫁給他。第二天仍有十人能夠背誦,只好再行淘汰,提出:三日內能將《法華經》背誦出來者,就嫁給他。屆時,只有馬氏子一人能做到,賣魚女遂嫁給他。洞房花燭夜,賣魚女稱有疾,移居別室,參加婚禮的人還未散盡,她就死了。結果,婚禮變成了葬禮。賣魚女被葬後幾天,來了一位穿紫衣的和尚,他徑直走到賣魚女子的葬所,挖墳開棺,棺材中並不見賣魚女屍體,只有黃金鎖子骨。和尚對眾人說,這是觀世音燕薩憐憫你們罪孽深重,特化身前來開導。說畢,即用拐杖挑起黃金鎖子骨騰空而去。從此以後,陝右多有誦經者。另一則觀世音傳說見於宋朝葉延(王圭)《海錄碎事》:從前有賢女馬郎婦於金沙灘上與一切人淫交,但凡是與她性交過的人,都永絕其淫。後來,馬郎婦死而葬,一僧人來掘墓,棺中只有金鎖子骨,僧人以杖挑起金鎖子骨,升雲而去。這馬郎婦觀音也是來拯救罪孽之人的,不過這拯救的方式很有些特別。
上兩則傳說雖未真正起到說明觀音出身的作用,但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了其女性的形象。宋元之際,觀世音的身世有了比較圓滿的中國式的說法。北宋年間有傳說說觀音原是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第三個女兒,名叫妙善。楚莊王為大女兒妙清、二女兒妙音分別擇文、武狀元為婿,又打算為三女兒妙善招一位夫婿進宮,以繼承王位。妙善自小吃齋信佛,根本不願成婚,一心想削發為尼。楚莊王施之以家法,妙善寧死不從。楚莊王盛怒之下,命她飲劍自刎。但劍在她的脖子上,不僅沒有傷害她,反而自斷成上千節碎片。狠心的父親又下令把她悶死,讓她的靈魂下地獄。管地獄的閻羅王卻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復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灣外的東海中),復活時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蓮花上。妙善在普陀山修佛道,終成菩薩。
後來,楚莊王病重,生命垂危。妙善不念舊惡,化為一老僧前來獻治病葯方,葯方要求
用親的的手和眼入葯。老僧指示可到南海普陀山得山寺去取這種葯引子。派去香山寺取親人的手和眼的人竟然獲得了菩薩施給的手和眼。這種葯果然靈驗,楚莊王終於獲得救治。楚莊王病癒後,親自到普陀山香山寺謝恩,才知道獻出手和眼的菩薩正是三女兒妙善,內心十分愧疚。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表達對兒女的懷念,竟令天下最好的能工巧匠為女兒塑造一尊「全眼全手觀音像」。可是工匠們聽成了「千眼千手觀音像」,竟雕塑出了一座千眼千手觀音像,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到的那種觀音塑像。關於千眼千手觀音像,還有一種說法:觀世
音在過去「無量億劫」從千光王靜住如來受「大悲心陀羅尼」,發誓要發大慈大悲,普度天下眾生於水火之中,超脫世人於塵世之外,於是長出多眼多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各配所謂二十五「有」(三界中二十五種有情存在環境,包括四洲、四惡趣、六欲天等),而成千手千眼。
由觀世音來歷的傳說,遂產生了千手千眼觀音,簡稱千手觀音。我國不少寺廟都有千手觀音塑像。如承德市普寧寺中,有一尊我國最大的木雕千手觀音。這尊觀世音塑像高達22�28米,腰圍15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種木料雕成,重約120噸。菩薩頭戴佛冠,佛冠上鑲嵌一尊坐佛;頭頂還頂一尊高1�4米的佛像,這兩座佛像都是無量壽佛像,代表觀世音對西方極樂世界主尊佛阿彌陀佛的尊敬。身上四十二隻手臂成扇形排列,中間兩只手合掌,其他手各執輪、螺、傘、蓋、花、罐、魚、刀、槍、劍、戟、日、月等各種法器,象徵佛法無邊、吉祥如意。河北正定縣隆興寺大悲閣內還有一尊最大的銅鑄千手觀音。據說,隆興寺的大悲閣及閣中的銅千手觀音是宋太祖下令製造的。上面說的千手觀音都只是以西十二隻手來象徵千隻手。有的寺廟也有名副其實的千隻手的觀音。如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寶頂大佛灣觀音殿,就供奉著一尊這樣的千手觀音,觀音的手如扇面
排列成幾層,猶如孔雀開屏,布滿了觀音殿的崖面,十分壯觀。據統計,千姿百態的手,竟超過了千隻,有一千零七隻。
觀音形態很多,但也有標准像,即所謂「聖觀音」、「正觀音」,這是一溫柔、端莊、面帶微笑的婦女形象。這類標准像也有一些差異,或雙手合掌;或手持楊柳枝和凈瓶;或懷抱一個孩子;或足踏蓮花等等。觀音塑像中有不少是造型優美的工藝品。
觀音是法力無邊、無所不能的菩薩。但民間崇拜她,卻主要不是由於她那些眾多的虛幻的法力,而是在於她能送子。至近現代,人們賦予了觀音送子的職能,世音所傳她的靈驗,則少
有救苦救難,而多為送子。所以老百姓到觀音廟里去燒香或家中供奉觀音神像,主要是為了祈子。觀音送子的觀念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

4. 在佛教中基本上佛都是男的形象,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像都是女相

佛教中基本上佛都是男的形象,觀世音菩薩像卻是女相,應該這樣說其實在印度的觀世音菩薩的男的,只是印度傳入我們中國之後,因為融入了中國的文化元素以及當時中國群眾的心中對於觀世音菩薩表現出來的特質所塑造的形象,轉變而來的,所以便有了觀音頭戴寶冠,身披理珞,錦衣綉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凈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蓮台,是一位法像端莊、亭亭玉立的女性法相。

觀音的形象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不斷演變,到了北魏時期,觀音就演變為女菩薩。但是也有佛經說,觀音其實並沒有男女之分,只是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形象,佛教的《楞嚴經》上說觀音菩薩能現32應身,至於是男是女,則是根據需要而顯示出不同的應身。

5. 觀音菩薩為什麼是男的是男的又為什麼要打扮成女的呀

阿彌陀佛!師兄,觀世音菩薩早已是證得解脫的古佛,佛號正法明如來,因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因緣巨大,故而倒駕慈航,而現菩薩身相,於我們娑婆世界救度一切有緣眾生。菩薩依其清凈佛心,隨緣化現一切身相。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何身而助眾生得度解脫。觀世音菩薩所化現的身相無量無邊,其中有慈悲女相,有威武男相,亦有憤怒護法之相等等。
我們此娑婆世界,此中國,與觀世音菩薩的因緣,多顯現為慈悲女相,這是來自於我們與菩薩之間的因緣。藏地的許多觀世音菩薩像就是男相,那是他們之間的因緣。
這些依我們此世間的意識觀念邏緝思維是很難徹底想明白的,估且這樣解釋,不知師兄能否理解?

6. 為什麼觀音在中國變成女的了

觀音菩薩可以說是中國影響力最廣泛的一位佛教聖者,在民間的信仰之眾,甚至更甚於佛祖釋迦摩尼。

無論是西遊記還是白蛇傳,各種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中的觀世音,都是一身白衣、手持凈瓶,播灑楊枝甘露普渡世人的形象——慈愛、溫暖,充滿光輝卻又觸手可及的親近感覺。

而溫和柔美的女性樣貌,更加符合觀世音拯救世人,救苦救難的形象定位。

7. 觀音是男的為什麼會變女的呢

觀音菩薩早在無量劫前就以成佛—— 正法明如來。然其悲憫眾生,故一直現菩薩身。
「當以什麼身得度,觀音菩薩便現什麼身得度。。。」以此願力,觀音菩薩在我們中國多以女身示現,(實質上佛 無相,根據需要想示現什麼就示現什麼。)想必這是觀音菩薩與我們中國人的特殊緣分啊!

8. 為什麼觀音出家前是男生,出家後就變態了呢

觀音本來就是男的~~觀世音菩薩為了讓眾生容易接受,常常顯化女身來普度眾生。

因此,大部分的觀音圖都是慈祥的白衣婦女形象。

而觀音菩薩的佛身像上,有的則畫上了鬍子,表示其實他是男身。

9. 觀音菩薩為什麼是男的是男的又為什麼要打扮成女的樣子

阿彌陀佛!師兄,觀世音菩薩早已是證得解脫的古佛,佛號正法明如來,因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因緣巨大,故而倒駕慈航,而現菩薩身相,於我們娑婆世界救度一切有緣眾生。菩薩依其清凈佛心,隨緣化現一切身相。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何身而助眾生得度解脫。觀世音菩薩所化現的身相無量無邊,其中有慈悲女相,有威武男相,亦有憤怒護法之相等等。
我們此娑婆世界,此中國,與觀世音菩薩的因緣,多顯現為慈悲女相,這是來自於我們與菩薩之間的因緣。藏地的許多觀世音菩薩像就是男相,那是他們之間的因緣。
這些依我們此世間的意識觀念邏緝思維是很難徹底想明白的,估且這樣解釋,不知師兄能否理解?不論表相上的原因是什麼樣的,其深層原因無一能離開因緣的道理!

10. 觀音本是男身,為什麼傳入到中國就成了女的了

不知道你看過《琅繯記》嗎?裡面對觀音是男是女有了精巧的解釋: 一人問應元回:「觀音大士女子平?」答曰:「女子也。」又一人曰:「經雲觀音菩薩,男猛丈夫,何也?」答曰:「男子也。」又一人曰:「觀音一人,而子一男之一女之者,非矛盾乎?」答曰:「非也。觀世音無形,故普門品述現眾身為人說法,既能現眾身,則飛走之物以至線檬酸雞,皆可耳,豈直男女乎? 由此可見,高明的解釋是觀音不男不女,亦男亦女,可男可女。不但可男可女,並且可以「現眾身」,上自飛禽,下至走獸,無一不可。因為觀世音本身是「無形」的,佛門弟子卻妄費心機為觀音造像、畫像,當然是可笑的。 說不定發明歡喜佛的人,是一個佛法高深的頑童,他故意用惡形惡相的歡喜佛來移俗、來諷世。這個頑童也許不是別人,就是觀音自己。 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和由男「變」女 齊鳳山開放是中外關系史的主流。我國四大發明的外傳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傳入都是開放與交流的結果。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佛教文化對中國和世界影響深遠!在佛教供奉的菩薩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數「德高望重」的觀世音了。觀世音是印度古梵文的意譯,音譯是:阿波蘿吉多舍波羅。她是一位佛教的大乘菩薩,在西漢時隨同「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和僧人一起來到中國安家落戶。據竺法護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觀音菩薩普門品》說,觀世音能以視代聽,以耳代目,當世間眾生遇難呼救觀世音時,菩薩可即時「觀」其音而來救助解脫,故名「觀世音」。後來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而簡稱「觀音」沿用至今。釋迦牟尼佛說,觀世音早在過去的無量劫中,已經成佛,稱「正法名如來」。為了和所有的菩薩一齊度化眾生,所以仍然作菩薩。觀音菩薩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觀音頭戴寶冠,身披瓔珞,袒胸露臂,錦衣綉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凈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蓮台,是一位法像端莊、亭亭玉立的中國維納斯!常人說:「女大十八變,變作觀音面。」由此可見其青春魅力!觀音菩薩初來中國時本為男身,敦煌壁畫中觀音還有兩撮小鬍子。現藏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唐代絹本《引路菩薩圖》中的觀音就是男身,嘴上蓄著鬍子。有的佛經說,觀音本是古代天竺國(今印度)「轉輪王」的大王子,善男身。佛教的《楞嚴經》上說觀音菩薩能現32應身,至於是男是女,則是根據需要而顯示出不同的應身。《楞嚴經》上還說觀音菩薩還能變出33種化身。這33種化身又是站卧坐皆有,或動或靜,可謂形態各異了。據《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音菩薩要普度眾生、超脫世人,於是長出千手千眼,尋聲救苦,做到千處有求千處應。觀音菩薩既然能救難送子,造福眾生,仁慈可親,那人們理想中的觀音菩薩就應當是母親、女性!年輕的母親比年老的母親當然更美、更可親、更可愛、更理想!所以後來的觀音菩薩就以女神的化身出現了。早期觀音像帶有西域人的風姿,長眉、深目、高鼻、裸露上身。北魏時的觀音面容娟秀,隋唐時的觀音濃麗豐滿。宋代的觀音丹鳳眼、眉入鬢、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瀟灑飄逸,風度翩翩。元、明、清各代的觀音菩薩沒有形成突出的特點。佛像風格的變化也是時代審美水平的變化。觀音信仰超越了佛教的范圍而具有了民俗文化的色彩。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