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女裝大佬主播拿丈八蛇矛叫什麼
擴展閱讀
舊皮衣可以做什麼用 2025-05-08 20:02:16

女裝大佬主播拿丈八蛇矛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29 11:32:20

⑴ 拿著蛇矛的竹節人叫什麼

張飛。張飛使用的丈八蛇矛。

有時其中一個的線卡住了,那「鬥士」便顯出一副呆頭呆腦的傻樣子,挺著肚子凈挨揍。竹節人手上繫上一根冰棍棒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孫悟空,號稱「齊天小聖」,四個字歪歪斜斜刻在竹節人背上,神氣!找到兩根針織機上廢棄的鉤針,裝在竹節人手上,就成了竇爾敦的虎頭雙鉤。把「金鉤大王」刻在竹節人的胸口,神氣!

用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鐵絲系一綹紅絲線做一柄蛇矛,給那竹節人裝上,再挖空心思取一個更威風、更嚇人、叫得更響的名號。破課桌,儼然一個叱吒風雲的古戰場。還有同學別出心裁,想技高一籌,給竹節人粘上一個橡皮擦雕成的腦袋,做一套紙盔甲。

一有機會,便得意揚揚招呼大夥兒來觀摩。誰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沒打幾個回合,那粘上的腦袋連盔甲被它自己手裡的大刀磕飛了,於是對方大呼勝利。其實,竹節人的動作壓根兒不由扯線人做主,那不過是在竹節間的線一緊一松間的胡亂聳動而已,可看上去,卻挺像是那麼回事。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

(1)女裝大佬主播拿丈八蛇矛叫什麼擴展閱讀

竹節人是70後流行的玩具。把毛筆桿鋸成寸把長的截,這就是竹節人的腦袋連同身軀了,在上面鑽一-對小眼,供裝手臂用。再鋸八截短的,分別做四肢,用一根納鞋底的線把它們穿在一起,就成了。鋸的時候要小心,弄不好一個個崩裂,前功盡棄。

范錫林寫過《竹節人》,是六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圍繞主角顏通過寫製作竹節人,斗竹節人的情景,表現了竹節人這一童年游戲的樂趣,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⑵ 丈八蛇矛是誰鑄造的鑄造師的背景

丈八蛇矛是張飛的御用兵器,史書上記載是張飛自己鑄造的,因為之前劉備給張飛鑄造的兵器張飛不如意,所以他自己做了一把,史書上記載的比較簡短,但是一直流傳這么一個關於丈八蛇矛的傳說,一般都是用這個故事來解釋的:

丈八蛇矛乃三國張飛的專用兵器,也是武器之中的神品。史書中只記載張飛命人鑄造了丈八蛇矛,全身裝甲,其實不然,這丈八蛇矛其實是張飛自己造就出來的,
話說三兄弟都開始找人為自己鑄造兵器,張飛弄到上好的材料之後,就讓人給自己鑄造兵器。可鑄造兵器的師傅問張飛想要什麼樣的兵器時,張飛也犯難了。張飛想想這個使著不好,那個使著不順,真是不知鑄什麼兵器好,於是就耍開了潑皮,說道:「我管你鑄造什麼兵器,反正我要十八般兵器里沒有的,鑄造好了的有賞,不和我意的就殺頭。」說完揚長而去。
這下可把鑄造師傅難住了,造十八般兵器里沒有的?那我怎麼造啊,見都沒有見過,難道讓我自己開發不成?急的沒有辦法,於是跑道張飛的住處,說道:「張將軍,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鑄造你想要的兵器,你還是想好了要什麼樣的兵器再找我鑄造吧,我實在是沒有那個能耐創新啊!」
張飛聽後怒目圓睜,嚇的鑄造師傅一個趔趄摔倒在地,張飛怒罵道:「媽的什麼東西,連個鳥兵器都不會鑄,馬上給我滾,晚一秒老子殺了你。」鑄造師傅扔下張飛給的上好的造兵器的材料後,連滾帶爬的出了張飛的住處,然後撒腿就跑,生怕晚一秒就被張飛殺了頭。
張飛見鑄造師傅跑了之後,拿起那上好材料就犯了愁,到底自己想要一把什麼樣的兵器呢?於是開始日思夜想。
這一日張飛正犯愁呢,突然從房樑上垂下一條大烏蛇,有水桶那麼粗,通體烏黑,兩眼發著紅光,沖著張飛吐起了信子,張飛嚇的大叫一聲,跑了出去,不久就命人進屋去抓蛇,可是進去的人找了半天別說大蛇了,連個蛇毛都沒有找到。
這可就怪了,張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其實那大烏蛇就是張飛的原身,這是別話,嶄且不提。突然張飛腦中靈光一閃,我何不鑄造一柄蛇矛呢?既是殺敵的利器,又有威嚇敵人的效果。於是就努力回想那條大烏蛇的樣子,拿起那塊材料,就向屋外走去。屋外有一座假山,張飛拿起那塊材料照著假山就是一掄,只聽見哄的一聲巨響,灰塵漫天,煙霧散去,假山居然被削去了一大半,而張飛手中的那塊造兵器的材料居然真的變成了那條大烏蛇的樣子,張飛仔細一看,居然有九分象。於是找來鑄造師,加以調整,於是一柄蛇矛就出現了。張飛拿起蛇矛一陣揮舞,果然得心應手,高興的哈哈大笑。鑄造師傅也高興,他解決不了的問題,居然讓張飛自己解決了,而且還這么出人意料的好。
由於這只矛,有長八那麼長,又是一條大烏蛇的樣子,所以張飛就把自己的武器命名為長八蛇矛,於是三國中樣子最奇特,又威力無比的武器誕生在張飛手中了。

下面是現代人按照史書上描述打造的丈八蛇矛:

⑶ 丈八蛇矛的使用者介紹

張飛(?-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
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一句。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
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張飛最後就是死在其部下范疆,張達之暗殺。
長坂坡位於宜昌當陽市區西南部,古名櫟林長坂。這里原來是一片斜坡高地,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為報劉備火燒新野之仇,親率精騎5000人馬,從襄陽出發,追擊劉備到當陽。劉備帶領幾十個隨從倉皇逃走,隨軍眷屬和上十萬百姓都被曹軍圍困。趙子龍為救劉備妻小,單槍匹馬與曹軍大戰長坂坡,殺進重圍,救了糜竺和甘夫人,又救出阿斗。從此,趙雲獲得了蓋世英雄的美譽。「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也成為千古美談。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在坡前立有「長坂雄風」的石碑,以作標志,供人憑吊。1934年,長坂坡始建公園。1979年,又重修了長坂公園。三開大門旁屹立著青石雕琢的雄獅、大象,威武壯觀。園內正中矗立著高大的青石古碑,「長坂雄風」4字格外醒目。滿園百年老樹蒼勁挺拔,亭榭建築古色古香。公園外,興建了街心花園,中間聳立著高約8米的趙子龍彩陶塑像。據史料記載,長坂公園周圍5公里的地方,都屬長坂坡古戰場遺址。坡東,鬧市區內是趙雲與曹兵進行巷戰處,現有一小節,就叫子龍街;坡西南,有一山崗,今名子龍畈;坡西田園中,還有太子橋和娘娘井的遺跡;坡東北四公里處,建有一座黃瓦紅柱六角亭,內立一塊石碑,上刻「張翼德橫矛處」六個大字,相傳這是著名的「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梁水倒流」的三國遺址。
丈八蛇矛的主人張飛張翼德是幽州涿縣之人,那地方在戰國時代屬於燕國。於是張飛的口頭禪就是,「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吾大戰三百回合……」
呵呵,狂態畢現,然三國之中,還真沒幾人敢應戰的,除了馬超與張郃二人。馬超還可以,張郃雖大言不慚卻連接吃了數個敗戰,差點沒讓曹洪給砍掉腦袋。可張郃最後竟成魏國之棟梁,司馬懿手中的王牌,讓諸葛亮的連番北伐總是無功而返,後來不得不在劍閣設計殺之。
丈八蛇矛外形甚奇異,以漢尺摺合現代的24.2厘米而言,一丈為十尺,丈八就是十尺八寸(矛桿長一丈,矛尖長八寸).計算如下:(10+0.8)×24.2=261厘米.
想想吧,一個奇特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相貌,還有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特徵的大漢,手持一把如此之長的武器會是什麼模樣。
第一次出陣,張飛手起矛落,一下就結果了一員黃巾大將鄧茂的性命。以後又來回征戰,誰不知道劉關張的名聲,呵呵,那麼長的兵器,也該很是醒目吧。不過說個話外之語,《三國演義》中寫到張飛對戰之時,有好幾此刺殺敵手的時候,都是用「一槍刺死」,比如被呂布襲取徐州那回,呂布知道張飛之勇,所以即使張飛酒醉也沒有追趕,而曹豹追上,結果三回合,被張飛殺地大敗,趕到河邊,一槍背後刺死。這或許說明,張飛的丈八蛇矛並非時常用到的?平時碰到庸手之時,就隨便用槍給刺死了……想來如此長度的丈八蛇矛,拿在手中確實很不方便啊!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被呂布阻擋在虎牢關外,竟然無人是天下無雙的呂布十合之手。張飛按捺不住,持丈八蛇矛大戰呂布,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然後,關羽劉備齊上,終於把呂布殺地狼狽而逃。然後無論在哪裡,我們總看到張飛對呂布的叫嚷,「來來來,我與你大戰三百回合!」
面對呂布,綜觀三國,也只有張飛有如此表現。其他表現最好的也只有許褚的二十回合不分勝負,然後被曹操以人海戰術掩蓋了成績。但張飛後來搶了呂布的一百五十匹戰馬後,則又實實在在地與呂布大戰一百餘合,對於這個成績,三國無人可敵手啊!
當關羽在曹操陣營大展身手,斬殺顏良的時候,面對眾人的稱贊之時,淡淡地說了句,「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那一刻,怎麼不讓曹操陣營的將領悚然呢,關羽已經如此厲害,豈知道其弟張飛更勝一籌。
然而,張飛隨著劉備四此敗逃,卻沒有表現過在呂布面前的水準,直到長坂橋後的那一刻。
面對曹操的八十萬人馬,張飛不慌不忙地先是將隨行的二十騎兵安排成疑兵,然後獨自手持丈八蛇矛橫馬立於橋後。然後就是天下聞名的三喝嚇退八十萬曹軍:
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
曹操到來後,且看張飛三喝吧!
第一喝: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
第二喝: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
第三喝: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
三喝之威,乃至於此。不過之後拆橋而走,則顯示了張飛的謀略一般,無怪要被劉備說棋差半招了。也不知道是因為這次的經歷,日後我們再次見到的張飛,竟然蛻變成一員頗有計謀的儒將風范了。
義釋老將嚴顏,無疑說明了張飛的目光之准,而捉地嚴顏則又是使了一個計謀,又說明了張飛的心計,這個時候,我們竟然看不到以往那個鹵莽的猛張飛,而是一個智張飛了;再到後來戰張郃,竟然出現猛張飛智取瓦口隘的故事,怎麼能不讓我們驚訝萬分呢?
說到這里,不由地想起有關於張飛酒後寫書的傳說。據說當年張飛在一次酒後,用丈八蛇矛在一處懸崖壁上硬生生地刻下一篇文章。原來張飛竟然還是一個書法家哩;又說張飛繪畫仕女圖甚為精美,則又是一位畫家呢!
話歸原處,張飛只有在與馬超大戰的時候,再次顯示了猛將的風采,脫去頭盔上陣可比當年許褚赤胳膊上陣,不過許褚顯然比張飛倒霉,被人亂射了好幾箭,張飛戰馬超則是平手甚至可以說略占上風。難怪日後要安排許褚醉酒斗張飛,結果幾個回合就讓張飛刺了一矛,慘敗呀慘敗……
張飛亦縱橫天下三十載,但是丈八蛇矛終究沒有成為方天畫戟之後的第二個權威,而是讓二哥關羽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成就了第二個權威。一是可能與張飛手中的丈八蛇矛雖然威猛非常,卻凶氣不足,死在矛下的名武將比不上青龍偃月刀;二則張飛是老么,權威也得先讓老二關羽先作,然後等到關羽仙逝後,才能輪到張飛。只是張飛也沒比關羽長命太多,就在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之前,因為對手下太過苛刻,而被張達,范疆兩人於睡夢中割了首級……悲乎!
張飛死後,丈八蛇矛傳於子張苞,張苞與關興一同成為諸葛亮北伐的左右手,持丈八蛇矛征戰。及張苞身死,丈八蛇矛不復再現世人眼線。
末了,提下一個張飛是如何得到丈八蛇矛的傳說:傳說當年幽州涿縣的某處大森林裡出現了有一條巨大無比的蟒蛇精,張飛知道後,孤身一人進入大森林為民除害。在同蟒蛇精一番搏鬥之後終於將之殺死,但是當張飛扛著蟒蛇精的屍體出了大森林之後,才發現自己所扛的原來不是什麼蟒蛇精,而是一把奇怪的兵器,而這兵器,便是日後聞名天下的丈八蛇矛。這個傳說比起關羽的青龍護主之傳說,雖然沒有那麼神秘,卻自然地多了那麼一份勇猛的氣息。
後世之中,也有持丈八蛇矛者,乃是《水滸》之林沖,綽號」豹子頭「,生地也是豹頭環眼,與張飛一般模樣!不過相信大家心目中的林沖與張飛相貌大是不同吧?呵呵,想來是舞台以及連環畫上那個戴氈帽的林沖形象太印入人心,所以才不會將之與張飛做比較了……另外,林沖的近乎有點懦弱的性格,也很大程度上讓我們無法將之與張飛相提並論!
為丈八蛇矛有有一贊一嘆,贊嘆之理,同一者。
贊此兵乃勇猛之相;嘆此兵僅為勇猛之相。 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從前後的文脈來看,武學淵源相當深湛,他會用的兵器很多,棒可以使(斗洪教頭),朴刀可以使(斗楊志),禪杖也可以品評(結識魯提轄),而且一生上陣對手兵器千變萬化對他的發揮影響極小,從這個角度看,盡管林教頭善於用槍矛(風雪山神廟林教頭的兵器就是一桿花槍),但實在沒必要固定使用一種兵器。
丈八蛇矛是和普通槍矛非常相近的武器,只有兩點特殊之處,第一特點是長,長達一丈八寸,在古代這個長度在中國就不該叫槍,而應該叫槊了,在外國就該叫馬其頓長矛了;第二特點其矛頭是曲線型的,這一點實戰中除了給對手造成撕裂性傷口比較恐怖以外,看不出有什麼意義。可見,使用丈八蛇矛對林沖武功的幫助並不明顯。作者將林沖的兵器固定為丈八蛇矛,是另有深意。
這是因為林驍勇善戰,「軍中呼為翼德。」張飛張翼德的兵器正是丈八蛇矛。讓林教頭使用這種兵器,是為了完成對他外觀的塑造。這里要注意一下,林沖的外號是豹子頭,也非常接近張飛「豹頭環眼」的造型。因為林沖是逼上樑山,大家印象中的林沖有些怯懦,他的傳統造型清秀多於兇猛。實際上施耐庵筆下的林沖,是一個外貌與內心頗為矛盾的形象,怯懦的是林教頭的內心,他的外形豹頭環眼丈八矛,應該是一個兇悍威猛的武人而不是翩翩公子。 陳安(?——323),十六國時前趙隴城(今甘肅張家川)人。《晉書·載記》稱,陳安原為晉將,後投降匈奴人劉曜,後又叛劉曜。陳安十分勇猛,左手執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人稱「左關右張」。近戰刀矛俱發,遠戰則縱馬馳射,十分威風。劉曜攻佔長安後,他在隴右(今甘肅天水)組織武裝,自稱秦州刺史,反抗前趙。光初五年(公元322年),眾至十餘萬,稱涼王。次年,曜親率各軍圍攻,他戰敗被殺。隴右流傳《壯士之歌》,稱他為「隴上壯士」。
五胡十六國時代,國家逐漸富強後,前趙的劉曜又大興土木,給自己大造宮殿,又征發民工建設陵墓,周圍四里,深三十五丈,以銅澆鑄,黃金做棺材。老百姓都嘲笑說「有這一棟樓的財力也能平定涼州了!」侍中喬豫、和苞上書勸阻,劉曜只好命令工程暫停。但是劉曜對後方的氐羌勢力總是放心不下,過年後又率領大軍征討氐族酋長楊難敵。但行軍途中開始流行傳染病,劉曜自己也得了重病,就派遣使者和楊難敵講和,准備回兵。
半路上秦州刺史陳安請求拜見劉曜,劉曜以病重為理推辭不見。陳安以為劉曜已經死,就率部下造反,突襲劉曜的軍隊。當時劉曜已經先走,斷後的部將呼延寔被陳安抓獲。陳安將呼延寔斬首,又命令弟弟陳集率領騎兵三萬追擊劉曜。半路上被劉曜部將衛將軍呼延瑜拚死攔截。陳集殺死呼延瑜後,劉曜已逃到長安了。陳安就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反叛前趙。
第二年,陳安進攻攻駐守南安的劉曜部將劉貢,這時少數民族首領休屠王石武派兵襲擊陳安的後方。陳安轉身反擊石武。石武不敵陳安的部隊,往後敗退,這時劉貢又從背後進攻陳安的後軍,消滅了一萬多人。陳安只好又回頭解圍。哪想石武一看陳安停止攻擊了,又粘糊上來,大敗陳安的部隊,陳安只有八千人逃到了隴城。劉曜親自包圍隴城,並派遣部將平先圍剿陳安在外地的余黨。陳安還想逃出隴城尋找增援。就率領五百騎兵半夜突圍。平先也率領數千騎兵在後面追擊,殺死了四百多人。把陳安和十多名親兵包圍在一條峽谷里。
陳安左手拿著七尺大刀,右手使丈八蛇矛,單人獨騎堵住峽谷口,連續殺死五六名騎兵,這時天空下起了暴雨,在電閃雷鳴下,其餘人都被陳安的神勇嚇住不敢進攻。平先正好過來看戰況,就親自縱馬過來和陳安交戰。只三個回合就把陳安的蛇矛給搶了過來。陳安只好狼狽逃跑。
天色已晚。陳安的坐騎叫做聶驄,是西域產的寶馬,平先等人根本追不上。但到了半夜下大雨看不清楚山路,聶驄馬竟然墜落山谷。陳安只好步行逃跑。平先命令部隊把山圍起來搜。終於活捉陳安將其斬首。
陳安平時對老百姓挺不錯,和將士的關系也很好,陳安死後百姓都很懷念他。有人寫了一首《壯士之歌》來懷念他。歌詞為「隴上壯士有陳安,驅干雖小腹中寬,愛養將士同心肝。聶驄父馬鐵瑕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盪十決無當前。戰始三交失蛇矛,棄我聶驄竄嚴幽,為我外援而懸頭。西流之水東流河,一去不還奈子何!」劉曜聽了以後非常感傷,命令眾軍傳唱這首歌。

⑷ 歷史上用丈八蛇矛的高手都是誰他們都是何結局

歷史上使用丈八蛇矛的高手有張飛,林沖和陳安。張飛,林沖和陳安都沒能完成自己心中的夙願,結局都十分的凄慘。張飛沒能完成幫助自己的兄弟匡扶漢室的崇高理想,反而被手下的奸人所背叛,在夢中熟睡中被殺害。林沖沒能報殺妻之仇,反而被逼上樑山從堂堂的八百萬禁軍教頭到偏安一隅的綠林好漢。陳安此人背叛了親友,被仇人追殺,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陳安在不僅能靈活的使用丈八蛇矛這個冷門的兵器,而且能刀茅共舞,引得旁人嘖嘖驚嘆。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他武藝十分超群,但由於自身的性格有缺陷,導致他在人的信任上出了問題。他背叛了自己的親朋好友,背叛了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成為了一頭孤狼。可惜被仇家迅速地抓住了把柄,陳安也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⑸ 五大使用「丈八蛇矛」的名將,兵器重達160斤的是哪一人

矛可以說是兵器史上最早出現的兵器,其最原始的形態是用來狩獵的前端修尖的木棒,到後來逐漸發展為用石頭、獸骨製成矛頭,縛在長木柄前端的形態,矛和槍極為類似,經常容易混淆;矛又被人稱之為「百兵之祖」。



想必如此實用的兵器,在歷史上使用的將軍肯定不在少數,但是卻沒有過多的記載,暫時就能列出這五個人出來,而且有四個是小說中編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