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女裝後肩省怎麼形成的
擴展閱讀
義烏皮衣店怎麼樣 2025-05-17 13:59:53
童裝店年利潤怎麼算 2025-05-17 13:45:16
雪花膏怎麼護理皮衣 2025-05-17 13:15:10

女裝後肩省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 2023-05-16 16:03:38

Ⅰ 服裝省道的來源

專指為適合人體或造型需要,服裝技術中通過捏進和折疊面料邊緣,讓面料形成隆起或者凹進的特殊立體效果的結構設計。

省道,服裝設計名詞,哥特時期,羅馬式的那種收腰適體意識得到發展和強調,受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影響,在服裝裁剪方法上出現了新的突破,出現了「省」禪此橘(英文稱「達次」),使服裝由原來平面的前後兩片疊合賀團的二維空間構成方法上徹底脫離出來。

服裝由平面性的單純結構轉變成追求三維空間的立體結構,確立了近代三維空間構成的窄衣基型。


按功能和形態進行分類

1、肩省:即肩顙,顙根設在肩縫部位的顙道,常作釘子形,且左右兩側形狀相同。分為前肩顙和後肩顙,前肩顙是作出胸部隆起狀態及收去前中線處需要撇去的浮起餘量;後肩顙是作出背部隆起的狀態。

2、領省:即領顙,顙根設在領窩部位的顙道,常作釘子形。作用是作出胸部和背部的隆起狀態,用於連衣領的結構設計,有隱蔽的優點,常代替肩顙。

3、袖窿省:即袖窿顙,顙根設在袖窿部位的顙道,常作成錐形。分為前袖窿顙和後袖窿顙,前袖窿顙是作出胸部隆起的狀態;後袖窿顙是作出背部隆起的狀態。

4、側縫省:即側縫顙,顙根設在側縫部位的顙縫,常作成錐形。主要使用於前衣身,作用是作出胸部隆起的狀態。

5、腰省:即腰顙,顙根設在腰部的顙道,常作成錐形或釘子形,上下連體類可以作柳葉形。作用是使服裝卡腰呈現和再塑人體曲線美。

6、肋下省:肋下顙,顙根設在肋下部位的顙道。作用是使服裝卡腰呈現人體曲線美扒族。

7、肚省:即肚顙,前衣身腹部的顙道。作用是為符合腹部凸起的狀態。

8、肘省:即肘顙,袖子肘部的顙道,作用是適當形成肘部的凸起和袖型的彎曲。

9、胸省:即胸顙,側縫顙、前肩顙等部位的顙,作用都是起到胸部隆起的作用,因此統稱為胸顙。

Ⅱ 肩省是什麼

「肩省」是服裝行業的專業術語,指在衣服的肩部,通過捏進和折疊面料用針線縫合的一種造型工藝 。
這需要先解釋「省」。「省」讀作sǎng,來源於「顙」。(很多人誤讀作省份的省)
做御頌衣服的布料是平面的,縫制出來會像一個袋子,無法表現凸凹的曲線,服裝行業通常將需要在收緊的地方用「省」,在放寬的地方用「褶」,以塑造麯線美。
那麼,用在不同地方的「省」就有了不同的叫法,肩部的團拆喚省叫肩省,腰部的叫腰省等等塌凱。你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看到「省逢」。男女服裝不盡相同。

Ⅲ 做女西服時肩省和胸省應該如何處理

制板是先畫前片還是先畫後片,國際通用是先畫後片。因為相比較後片的變化要比前片小。以一個變化小的衣片為基礎,更方便調節整體結構與平衡。當我們先確定了後領口寬後,作為女裝來講,前領口寬最好不要大過後領口寬。而且有些款式結構前領口寬還應該小一些。加寬或改窄前領口寬是和撇胸有直接關系的。做撇胸的方法有丙種:一種是先確定撇胸的大小,再畫前領口寬。或是將紙樣的前止口剪開,頸點隨著移動。另一種方法是在頸點不動的情況下,以袖窿深線為基點,前止口腰節處向外放出l厘米,與基點向上至領口連一條直線。第一種方法是將前領口加寬、止口線加長了。這樣做的結果是,駁口線會有浮起發空的感覺,前胸會很暴露,不符合女性審美。有時還會造成劃口。當加寬前領口的同時,肩寬也要向外移動。如果不加大沖肩量,前寬也要受到影響。所以作為女裝,開寬前領口是弊大於利。

而第二種方法實際上是將前領口改窄了。也就是我們說的倒撇胸。這種方法適用於關門領以及無領結構的服裝。這樣做可以很好的控制前寬,前胸會很服帖。不會因為前寬過寬而造成前寬處出溜和視覺上顯得臃腫。西服領的上衣前後領口寬一致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特殊的體型,前後腰節也保持一樣,上平線在一條線上。

作為男西裝前領口可以適當開寬。可以加大沖肩量來控制前寬,這樣肩部在視覺上得到了誇張,顯得很魁梧,前撇胸的推門和歸攏能使前胸更為飽滿。

撇門量完善胸部造型

胸省存在前衣片袖窿長之中,無論從立體或平面理解胸省。當把前衣片平鋪在人體或人台上,在袖籠處始終有一定餘量,這樣會使前衣片袖籠比後衣片袖籠要短些。胸省的量大小是根據體型、胸高變化而變化。(胸高的變化是隨著身高,乳房高低的變化而變化),為解決胸省的取值。在上裝制板時,直接將胸省繪制在袖窿上,先在前袖窿弧線的中點處確定一點的a,並連接BP點,以BP點為圓點,以夾角12度,再連接b點繪制出前袖窿底部弧線。由於胸省從前側縫中分離出來,只需運用轉省的原理,就可以自由設計出多樣的省來。

從人體體型特徵上可以看出,人體的胸高於頸根,從胸高至頸根處是一個傾斜的坡度,與垂直線有一個角度,一般為12°-16°,把面料覆蓋於人體胸部時,在領口前中心線部分就會出現多餘的面料褶皺,將這部分面料剪去,前中心線處才會平服,這個剪去的量即為撇門量,所以說,撇門設計是合體款式設計的必要手段。

撇門量與胸省的關系

撇門量是胸省的一部分被轉移到前中線上,引起前中線增長,撇門量一般0.5~1.5cm。

撇門的工藝處理相當於隱形「縫省」將轉移在前中線上的胸省量均勻燙縮、歸攏,將撇門引起的門襟止口胖勢推向BP點,塑造該處立體感,使門襟止口歸復平直。

(1)關門領,立領上衣較少應用撇胸法,即使應用撇胸量也較小,因為撇胸大了門襟止口不容易歸推平直,在將止口歸推平直後,要沿止口線上牽帶收住胖勢,或在歸攏部分將掛面稍拉緊。

(2)翻駁領上衣在將門襟止口推平歸攏的同時翻駁線也隨之被歸短,隱形省量大的還要在翻折線中段E牽帶,收住歸縮量與胸部胖勢量,門襟止口在歸縮部位上牽帶或將掛面稍拉緊。

撇門工藝要求面料有良好歸撥性能,如採用了化纖面料,本身面料就沒有良好的歸撥性能就會出現前止口外斜,領口後傾等弊病。

撇門量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如果款式造型在肩部或領口設計有省的造型,且服裝的整體感覺合體時,由於原有的胸省量全部轉移為肩省或者領口省,這兩個省位離前中線位置近,可以消除前中心線的不平服現象。不設計撇門。

如果款式是寬松造型的話,由於整體造型屬於寬松風格,不太講究服裝與人體的合體性,這類服裝也就不需設計撇門。

如果選用的面科帶有明顯的條紋的話,一般不設計撇門。(如設計撇門時會影響服裝的外觀)而採用在前身衣片的底擺增設起翹的方法,當前後衣片縫合後,前衣片會產生一定的傾斜,從而產生與撇門相同的效果。

如果款式造型有腋下省和斜腰省的造型,且服裝的整體感覺較合體時,由於省位離前中心線位置較遠,對於前中心線處的不平現象無能力,因此為結構平衡,應設計撇門,量為1~1.5cm。

在這里有一點要注意,可以把撇門量轉移成為領口省,把領口省位隱蔽在翻領下面,這樣既沒有改變服裝的造型,又滿足了撇門的設計。

在款式結構設計時,可以根據造型的具體要求,結合以內容加以運用。

女性人體胸部呈隆起形狀,設置胸省是勾勒女性人體胸部線條美感必不可少的。它在女裝結構設計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女裝胸部的合體程度與前、後衣身的平衡程度都是由胸省來把握。不管是合體的、寬松的、二面構成、三面構成、四面構成,都存在著胸省。胸省在結構上的表達方式有兩種,即直收法與變數法。

直收法指以BP點或BP點附近為省尖點,收掉結構造型所需的胸省量。直收法在合體女裝中最為常見,它是根據款式面料以及工藝要求來確定胸省的位置。通常的手法有分割轉移,以原型為基礎演變幾種胸省的位置(圖1),圖中的各種手法都是比較直觀易懂的。

變數法是指不通過BP點,將結構造型所需的部分胸量轉移到結構邊緣部位,將一部分省量放在袖窿里。變數法在寬松服裝中最為常見,它也是根據款式、面料及工藝要求來確定轉移的部位。

門襟變數法與撇胸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本質上的區別,撇胸是去掉一部分的門襟量,領圈與肩線上的變化只是用大概的數值來表示。而門襟變數法是通過改變紗線,把部分的胸省量轉移到胸圍里,另一部分量放在袖窿里。門襟變數法只適合開襟及開襟不對折的款式。門襟變數法的步驟見圖2。

l、對齊腰線畫好a線。

2、按住BP點,將門襟點向袖窿方向轉移,轉移量為前領圈底點與門襟距離,一般為1厘米至1.5厘米,具體量還需視款式面料而定。

3、將原型袖窿底點與轉移後的袖窿底點對齊平行於前門襟面脅線。

4、將原型與轉移後的原型作比較,可以看出胸省以變數的形式轉移到肩部與袖窿里。

下擺變數法是通過起翹前下擺與前腰線,來轉移部分胸省量,另一部分胸省量放在袖窿里,下擺變數法不適合用格子及橫條紋理效果的面料。將胸省量放在袖窿與下擺處,後領肩點在水平線以上,下擺呈起翹狀。

總之,根據不同性質的面料與不同款式,胸省的位置有相應的變化,胸省的合理運用關繫到整體成衣的結構美觀。

Ⅳ 服裝設計里的「省道」到底是什麼最好能用圖片配以文字的方式說明。不要百度百科。

先說說省道按照衣服部位分類;胸腰省、肋邊省、腋下省、袖窿省、肩省、領省和門襟省。省的作用是升培:讓服裝穿在人體更加合身、平伏更完美。因為由於人體的起伏不平而將特平面的面料附合人體,再將面料多餘起空的部分收起折灶坦疊,收起就成為省了,給你做吵辯唯個圖片啊,其實這些在你買衣服的時候會注意到得。(尤其是女裝)

Ⅳ 省道形成的原理主要是因為什麼因素

省道形成的原理主要是因為服裝款式的造型、面料和花型的特點等因素來決定。
省道的形成原理和種類:
在服裝製版中,合體性梭織服裝都會涉及到省道的運用,由於人體尤其是女性人體的凹凸起伏、圍度落差(胸腰差、臀腰差)都比較大,把二維的面料置於三維的人體上,根據合體的程度把面料的鬆散量以一種集約式的形式處理便形成省道,省的產生使服裝的造型由傳統的二維平面走向三維立體,平面的衣片結構能符合人體的體型,服裝結構中的省道就是針對人體的幾個凹凸部位(胸高突點、肩胛突點、臀高突點等)形成的,它也是合體服裝版型的基礎。
省道的種類根據裁片位置的不同分為肩省、領口省、腰省、止口省、腋下省等;根據省的形態上分為錐形省、喇叭省、S形省、沖頭形省、月亮形省及折線形省六種。在服裝製版中每一種省類型的選擇,都要根據服裝款式的造型、面料和花型的特點等因素來決定。
省道是服裝結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服裝造型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省道的出現在旗袍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旗袍著裝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的效果,展現東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將人體輪廓曲線勾描出來。
服裝中的省道是指為了符合人體的凹凸起伏而採取的收取多餘量的方法,是一項從平面到立體的技術。省的產生源於歐洲哥特時期,當時在服裝立體裁剪中使用收省的方法從前、後、側三個方面去掉胸腰之間多餘的量,讓服裝有立體的合體的造型。省的出現實現了服裝的緊身、收腰、上下合體,使服裝立體的意識以及服裝的三維尺度和人體相一致,服裝在外部空間形態上與人體有明顯的對應,完善雕塑般靜態的空間造型,這也是區分平面裁剪和立體裁剪的一個重要因素。省道形成的服裝的立體角度不僅是歐洲服裝造型結構演變發展的基礎,也是中國旗袍發展演變中一個關鍵的因素。

Ⅵ 為什麼女裝後肩比前肩高.不是肩斜度. 這樣不是有過肩了么.而後肩沒有加過肩.

是自然過肩,就是說將袖籠側的肩縫前移了,但差量不大,可以忽略.

按夾直在胸圍線上找到胸圍點之後,假設腋下省的量為3cm,則前片由此點向上1.5cm做袖籠,後片由此向下1.5cm做袖籠.成衣的夾直就是你所要求的了.

Ⅶ 服裝打版後肩省公式

服裝打版後肩省公式 領子部位 男裝後領窩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後身肩斜猛悔22度,撇胸6度。後身肩斜小於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縫線偏後而引起袖子中線偏向。後領窩長度約為2/5頸窩周長,前領窩約為3/5頸窩周長。立領領腳前凸後凹型領腳一般在3-7度或1-2cm;領腳前凹後凸型,領前後各不超過3.5~4.5cm。翻駁領,翻領寬一般為3.5~6cm。領座寬為2.5~5cm。翻領寬與領座寬差值小於0.8cm。 袖子部位 襯衫袖窿周長約佔半胸圍的85%~92%。西裝袖窿約佔半胸圍的92%~96%。薄的袖山吃勢量為2~3cm,中厚的如西裝,袖山吃勢量為7%~12%袖窿,約在3~4.5cm之間;困仔厚的如大衣袖吃勢量為7%~12%袖窿周長,約為4~5cm。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長/3為基數,約17~18cm。 肩寬 西裝肩寬與衣長比例接近黃金比; 總肩寬=胸圍/2-(7~8),沖肩2~2.5cm(女)2.5~3cm(男)。過肩正統為9~9.5cm,休閑式過肩約為12~13cm。) 腰圍部位 褲腰省,褶的分布約1.5~2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縫4~5cm處,袋寬13~14cm。 腰口線定位:基型在髖骨點上1~2cm。低腰型比基型下汪知汪落2~6cm。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檔位:立檔深:基型為0.1號+0.1h。低腰型:基型減去低腰部分約2~5cm。高腰型立檔加長1~3cm。 衣長確定 馬夾衣長占身高31%~32%,到腰節與臀部中間;茄克衣長占身高35%~42%,袖長放3.5~5Cm;西服衣長占身高43%~45%,袖長放2~3cm;短外套衣長占身高50%~55%,在中指間與膝蓋的1/2處,袖長放7~8cm,齊虎口;中長外套衣長占身高50%~63%,在膝蓋上下,袖長放7~8cm,齊虎口;長外套衣長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
處。袖長放7~8cm;休閑裝衣長占身高的31%~70%。 褲子相關部位 上裝口袋位置位於腰節線下7.5cm與胸寬線內2.5c平行線相交處,寬度為5cm左右,與袖口寬度基本一致。袋絆為1cm寬,長3~5cm。褲側縫口袋,位於腰線下4cm處,袋長15cm。牛仔褲斜插口袋為8x10cm左右,麥袋為7x4cm,後口袋口為13~15cm。前褲身中縫撇勢為0.5~0.7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逢4~5cm處,袋寬13~14cm。褲子前浪一般位25~29cm,後浪為32~37cm,緊身前後差為7cm左右,合體為10cm左右。門襟長低於臀圍4cm,長度為16~17cm。基本褲口=1/2(足跟圍+10),後褲口=前褲口+3~4cm。360度群擺圍修正,腰圍線抬高1~1.5cm,底邊加2~4cm。 其他 襯衫原形:領寬+0.5=領深;西裝原形:領寬-0.5=領深。領口弧線短於領腳弧線0.5cm。後領竄高為後領寬度的1/3,一般位2.5cm。夏裝為1cm左右。 標准型籠門寬與袖窿深之比接近2:3,接近黃金比:袖窿深度為胸圍/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