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黑豹m10為什麼叫女裝豹
擴展閱讀
國潮旗袍配什麼包 2025-07-21 17:13:23
三木皮衣怎麼穿 2025-07-21 17:13:13
皮衣怎麼上貂毛領子 2025-07-21 17:11:46

黑豹m10為什麼叫女裝豹

發布時間: 2022-09-27 01:26:23

① M10坦克殲擊車的實戰

M10坦克殲擊車為美軍在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殲擊車,在北非戰役中,它贏得了莫大的成功-它的M7主炮能夠在遠距離中貫穿德國坦克的裝甲。但是,它沉重的底盤無法為它帶來高速的行動。因此在1944年初,美國研發了M18地獄貓式坦克殲擊車,以彌補M10坦克殲擊車的不足。在戰爭後期的諾曼底戰役中,由於M10坦克殲擊車的主炮無法打穿德國豹式坦克的前甲,所以M10的位置逐漸由M36傑克遜坦克殲擊車所取代。雖然如此,M10坦克殲擊車仍然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它仍然在部隊中服務,直至戰爭結束。而在對日本的太平洋戰爭中,M10坦克殲擊車仍然負責執行傳統的步兵支援任務。可是,日軍採取的包圍戰術,令裝甲薄弱的M10坦克殲擊車比起全副裝甲的坦克更易受損。而M10坦克殲擊車開放式的炮塔也成為敵步兵攻擊的弱點,敵步兵往往把手榴彈丟進炮塔內,令坦克炸毀;而且,它的炮塔採用手動式轉動設計,要把炮塔轉一圈(360°)時,需要兩分鍾之久,為作戰帶來不便。
M10坦克殲擊車由通用動力公司負責生產,從1942年9月到1943年12月,共生產了4993輛。M10的另一種版本被稱為M10A1。兩者間沒有外形上的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M10A1換裝了一台福特公司的GAA V8汽油發動機,這使它的重量減輕為29t,儲油量873L,行程256km。後來由M10A1有發展出了M35全履帶拖車,它由M10A1拆除炮塔並裝了空氣壓縮機改裝成的,成員6人,重量25t,用來牽引155mm或240mm火炮。
M10A1的生產由福特公司負責,從1942年10月到1943年9月,共生產了1038輛;另外Grand Blanc公司從1943年9月到11月生產了675輛M10A1。這樣,在火力更強大的M36殲擊車投產之前,共生產了6706輛M10和M10A1,是二戰期間美國生產最多的殲擊車。超過了著名的德軍「獵豹」、「追獵者」等坦克殲擊車的生產總數。
M10坦克殲擊車作為主力裝備編入自行化坦克殲擊營。每個營下轄3個坦克殲擊連,1個偵察連和1個營部連。每個坦克殲擊連下轄3個殲擊排和一個連部。每個殲擊排配備兩組共四輛殲擊車和一輛M20裝甲車。另外M10還裝備於步兵和坦克部隊中用來提供火力支援。
M10系列殲擊車除裝備美軍外,還給盟國軍隊提供了3600輛,其中最多的是英國。英國在1944年獲得1648輛M10和M10A1,用於義大利和法國戰役。英國人稱之為「狼獾」(wolverine)。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在1944年末裝備了威力更大的17磅(76.2mm)55倍口徑反坦克炮,用來對付「虎」式坦克,被稱為「阿基里斯」(achilles)MK ⅠC;由M10A1殲擊車改裝的型號被稱為「阿基里斯」MKⅡC,其特徵是安裝有炮口制退器。1943年又52輛M10被運往蘇聯以輔助蘇聯紅軍對德作戰。另有資料顯示,到1944年至少有2個坦克殲擊營在東線作戰。除此之外,更有一部份M10坦克殲擊車被撥為自由法國的軍隊麾下,協助法國人復國。
1943年3月23日突尼西亞埃爾格塔戰役中,美軍第899殲擊坦克營的M10坦克殲擊車配合第601營的M3半履帶自行反坦克炮迎擊德軍第10裝甲師50輛坦克。最後,美軍以損失20輛M3和7輛M10的代價擊毀德軍30輛坦克。
1943年在通往比塞大的戰斗中,第899營的M10坦克殲擊車成功瓦解了位於「捕鼠器」地帶的德軍反坦克防禦陣地,為第1裝甲師的最後突擊掃清道路。
1943年9月14日,在義大利薩勒諾的一次灘頭遭遇戰中,一輛代號為「白虎星」(由埃德溫.約斯特中士指揮)的M10擊毀了5輛四號中型坦克。
1944年7月10日,在伊斯尼戰斗中美國899殲擊坦克營對決德國的裝甲教導師,M10坦克殲擊車在戰斗中靈活的攻擊對方「黑豹」坦克側面,取得了12輛「黑豹」坦克、1輛四號坦克和1輛三號突擊炮的戰果。
1944年12月21日,在布特根巴赫鎮之戰,美軍一輛M10坦克殲擊車在短時間內連續擊毀3輛四號中型坦克。
在突出部戰役的北線,第644殲擊坦克營的一個M10殲擊坦克連共擊毀德軍坦克和突擊炮17輛,自身損失2輛。

② 黑豹是什麼豹變異而來的,美洲豹還是金錢豹

准確來說黑豹和白虎一樣,都是屬於貓科動物當中的變異體,但是美洲豹和普通的豹子之間都有出現黑化的個體,因此不用過於糾結黑豹到底是美洲豹還是花豹,這兩種豹子之間都有黑豹的產生,光光看體型就能分析出它原來屬於什麼豹子品種,這個變異也不等同於白虎,白虎只有在孟加拉虎當中才會出現,在東北虎和華南虎當中,還沒有出現過白虎這一個變異個體。


雖然黑豹的顏色非常黑,但如果你細細觀察它的皮膚,會發現斑點還是看得到的,只不過因為黑色的底毛,所以看得不太清楚,在我們亞洲大多數地方,黑豹這個動物就是專門形容黑色的金錢豹,不過在美洲也有很多人把黑化的美洲豹叫做黑豹,而在亞洲國家這邊往往就直接叫做美洲豹了。

③ M10坦克殲擊車有哪些缺點

M10坦克殲擊車主要缺點就是火炮太重,很不平衡,還有在大戰後期火炮的威力不足。同時裝甲很薄,比坦克輕便、便宜,它們自身很容易被坦克摧毀,很多步兵武器都防禦不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軍方從蘇聯情報人員那裡獲悉,德國人正在研製大威力、重裝甲的新式重型坦克,即後來的「虎」式重型坦克。

而美軍原來的M10坦克殲擊車的76.2毫米火炮的穿甲威力已明顯不足。為了能擊穿「虎」式和「黑豹」坦克的重裝甲,急需增大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威力。

④ 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分為哪幾種型號

虎式坦克正式定名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六型裝甲戰車,E改型)批量生產開始於1942年8月。但是軍方也同時訂購了90輛保時捷設計的車體加裝固定戰斗室改裝為坦克殲擊車使用,即人們常說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庫爾斯克會戰後,殘存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進行了細節改裝並加裝了前機槍,於1944年2月27日被正式更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其中654重驅逐坦克大隊還得到了一輛改裝過的象式坦克殲擊車,此車把固定戰斗室改為了虎式坦克的活動炮塔,等於又重新拼出了一輛保時捷虎,估計這也是唯一的一輛實戰用的保時捷虎。
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實戰,其實最初的產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改動,都直接在生產環節上完成。最為顯著的改動是後期型號降低了炮塔,並為乘員提供更為安全、較易於逃生的駕駛艙。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氣凈化/調節系統被取消了。
虎I在1942年8月開始生產,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 每月104輛。增長的頂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一般而言,它用了兩次生產期(前期型及後期型)生產虎I(PzKpfw VI)和同期的德國坦克一樣。當虎II(Tiger II Ausf B)開始在1944年1月生產時,虎I逐步淘汰。
「虎I」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葯);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一個。後期生產的「虎I」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I」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I」坦克。諾曼底登陸戰中,一個上尉駕駛虎式坦克把一個縱隊的英國坦克給幹掉了。雖然虎式為納粹德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它最終還是被「虎II」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19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5輛。「虎I」被裝備到一些獨立的重型坦克部隊,它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現在列寧格勒的502重型坦克營一連。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西亞附近,501重型坦克營的「虎I」式坦克參戰。1945年4、5月,參加了柏林的防禦戰。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牆上畫它,會把二戰的盟軍老兵給嚇跑,足以見他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地位」。 黑豹原型車——VK3002(DB)
黑豹坦克在設計上採用了很多T-34坦克的構思,如採用大功率發動機、寬履帶、長身管火炮以及傾斜裝甲等等。雖然最終定型的黑豹坦克仍然與T-34較為相像,但黑豹更重、火力更猛、機動性更好。黑豹採用了重疊式負重輪以及藝術級的懸掛系統,這使得黑豹坦克在地形復雜地區也可以高速行進。(譯者註:黑豹的動力系統以及懸掛系統有著難以進行維護的缺點,其後勤壓力非常大,與老虎差不多)
1942年6月到9月,MAN製造了兩輛原型車,其中只有一輛安裝了炮塔。這兩輛原型車都進行了廣泛的測試,在測試中暴露出了許多技術問題。而就在同時,MAN被要求盡快生產1000輛黑豹坦克並且第一輛坦克要在1943年上半年進入德軍作戰序列。1942年晚期,MAN被命令小批量生產20輛預生產型黑豹坦克,這被稱為黑豹坦克系列中的0系列,被命名為Panzer V Panther Ausf A(注意:這不是後來正式生產型的黑豹A型坦克)。這一批20輛坦克安裝了帶有單室炮口制退器(來自於75mm KwK 40 L/43火炮)的早期型75mm KwK 42 L/70火炮,同時其前裝甲只有60mm厚,採用650馬力邁巴赫 HL 210P45型發動機。1942年12月,新改型黑豹D型坦克投入生產。1943年2月,原來的20輛0系列坦克更名為黑豹D1型坦克。此後這些D1型黑豹坦克被廣泛運用於測試車輛性能以及訓練新乘員。
D1型坦克存在一種非常有趣的變形車輛,那就是在D1型黑豹坦克車體上安裝4號H型坦克炮塔(炮塔為銷接於車體上,無法左右旋轉)而成一種指揮型坦克(有消息稱這就是早期型號的黑豹指揮型坦克)。
很有趣的一種改裝車,實在想不通嚴謹的德國人會生產這種車輛
這種變形車輛曾作為東線獨立第653重型坦克殲擊大隊的指揮車,並一直應用到1944年早期。除此之外,獨立第653重型坦克殲擊大隊還裝備過安裝有20mm防空高射炮的另一種早期型黑豹指揮坦克以及由T-34改裝而來的Flakpanzer T-34®。
為了實施堡壘作戰計劃(譯者註:蘇聯紅軍稱之為庫爾斯克會戰),軍方命令MAN在1943年5月12日前生產250輛黑豹坦克,除此之外再盡快生產750輛。1942年12月,黑豹D型坦克正式投入生產,1943年1月11日,第一輛黑豹D型坦克開下了生產線。相較於黑豹D1型,黑豹D型坦克加強了裝甲,火炮換為新的75mm KwK42 L/70火炮,炮塔採用液壓驅動。這一批250輛坦克採用了邁巴赫HL210P30型650馬力發動機。這一批坦克的缺陷是側裝甲只有40~50mm。黑豹D1/D型坦克、費迪南坦克殲擊車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裝甲戰斗車輛都是在庫爾斯克首次亮相,其中黑豹坦克配屬於第51、52坦克大隊(每大隊96輛黑豹)以及第39突擊坦克團(8輛黑豹)等單位隸屬南方集團軍群參加了1943年7月的堡壘作戰。但由於自身的技術故障(主要是變速箱、傳動系統和懸掛系統不穩定以及發動機容易起火)導致許多黑豹坦克在戰斗開始前和戰斗中損失掉以及乘員缺乏訓練,截至庫爾斯克會戰的第一天的晚上完好的黑豹坦克還剩40輛。對此,海因茲.古德里安說到:「他們(黑豹坦克)非常容易起火燃燒,他們的燃油系統沒有受到很好的防護,同時乘員們也由於缺乏訓練而損失掉。」
這第一批250輛到1943年8月10日還剩43輛在德軍中服役,這些剩餘的黑豹在這之後被改裝為黑豹指揮型坦克。這250輛坦克之後又生產了600輛黑豹D型坦克(又稱為黑豹D2型坦克),他們採用了700馬力邁巴赫HL230P30發動機,換裝了新型指揮塔以及安裝了裝甲裙,黑豹D型坦克主要裝備於第23和26獨立坦克團以及帝國師、武裝黨衛軍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下轄的裝甲團。總的說來,從1942年12月到1943年9月,MAN、戴姆勒賓士、MNH以及亨舍爾共生產了850輛黑豹坦克。
1943年8月,經過對變速箱以及其他系統的改進後,黑豹A型坦克開始生產,正是A型坦克的出現才使得黑豹坦克成為一種令人生畏的武器。黑豹A型坦克是諾曼底戰役中德軍數量最多的坦克,大約有400輛各型黑豹坦克在諾曼底損失掉。黑豹A型坦克的指揮塔上安裝了可以架設MG34高射機槍的支架,在黑豹A型坦克的生產中先後共採用了5種不同的排氣裝置布局。總之,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賓士、亨舍爾和德瑪格(Demag)公司共生產2200輛黑豹A型坦克(譯者註:某些資料稱為2000輛)。
1944年3月,黑豹G型坦克開始生產,它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如重新設計頂部艙口、去掉前部傾斜裝甲上的駕駛員觀測口。後期型黑豹G型坦克為駕駛員安裝了旋轉式潛望鏡、新的排氣裝置以及新的發動機蓋布局和突起的風扇蓋。
起初,德國人計劃在G型黑豹坦克上採用全鋼制負重輪以取代原先的掛膠負重輪,但這種採用全鋼制負重輪的黑豹坦克僅僅在1944年生產了24輛。從1944年3月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賓士、MNH共生產黑豹G型坦克2950輛(譯者註:某些資料稱為3126輛),G型黑豹坦克是黑豹系列坦克中產量最高的一種。克虜伯計劃在黑豹坦克上換裝88mm KWk43 L/71火炮,但沒有被德國軍方採納。
1943年到1945年黑豹坦克僅僅生產了6000餘輛,其產地為卡塞爾(MAN公司)和漢諾威(MNH、戴姆勒賓士、亨舍爾以及德瑪格公司)。1943年,日本購買了一輛早期型黑豹D型坦克以及一輛虎式坦克,但是由於戰爭形勢的發展這兩輛坦克並沒有交貨而是以租賃的形式在德軍中服役。此外有消息稱大約5輛黑豹G型坦克在1944年出口到匈牙利,1943年有一輛黑豹坦克被出口到瑞典,但無法得到證實。1943年2月,MAN授權菲亞特-安薩爾多(Fiat-Ansaldo)以許可證形式生產黑豹坦克,但由於1943年9月義大利宣布投降而未能實現。
黑豹指揮型坦克 Panzerbefehlswagen Panther
由標准型黑豹坦克(A型、D型、G型)改裝而來,改裝時間1943年5月至1945年2月,改裝數量392輛,武備沒有變化只是安裝了額外的天線和大功率電台,正是編號:Sd.Kfz.267。
黑豹觀測坦克 Panzerbeobachtungswagen Panther
為一種炮兵觀測坦克,由1944年末到戰爭結束這段時間回廠返修的黑豹坦克改裝而來,共41輛。其主炮換成一門木製假炮輔助武器沒變,同時安裝了額外的觀測設備包括測距儀。
黑豹救援坦克 Bergepanther
1943年4月29日,德國軍方決定生產由黑豹坦克改裝而來的配屬裝甲大隊的工程救援車,編號Sd.Kfz.179。1943年6月,MAN利用回廠維修的D型黑豹坦克改裝12輛黑豹救援車的原型車。正式生產開始於1943年7月,主要是用黑豹A型以及後期型黑豹G型坦克改裝而來。早期的黑豹工程救援車安裝有20mm KwK38 L/55火炮,後期型號則改為MG34或MG42機槍。乘員由車長、駕駛員和維修員組成。從1943年6月截至1945年4月總共生產359輛(240輛改裝自A型黑豹坦克,107輛改裝自G型,12輛改裝自D型)。從1943年8月開始,黑豹坦克大隊開始裝備此型坦克救援車,1944年1月,虎式坦克大隊以及重型坦克殲擊大隊開始裝備這種坦克救援車,除此之外,黑豹坦克救援車也配屬給一些獨立維修單位。有一些黑豹坦克救援車去掉維修設備後改裝為了彈葯輸送車——Munitionspanzer Panther。黑豹坦克救援車是二戰中最成功的一種工程維修車輛,戰後的法國軍隊曾經裝備過一些俘獲的這種工程救援車。
為了改進黑豹坦克性能,實驗性的安裝了不同的強力發動機,這包括MAN的風冷發動機、BMW由飛機發動機改進而來的發動機以及戴姆勒賓士的柴油發動機。德國設計師們還在黑豹坦克上測試了液壓懸掛系統,以及可以使黑豹坦克在化學沾染區安全行進的特殊通氣管裝置以及特別的空氣過濾裝置。此外,還有計劃把黑豹坦克改裝為噴火坦克。
1944年5月,德國設計師提交了黑豹F型坦克的設計方案並被批准。它增強了裝甲防護同時安裝1944年11月由萊茵金屬設計的新型窄型炮塔(Schmalturm turret)(計劃有戴姆勒賓士生產製造),火炮計劃採用75mm KwK42/1 或者是斯科達公司的75mm KwK44/1 L/70火炮或者75mm Kwk L/100火炮。生產型黑豹F型坦克計劃採用全鋼制負重輪。1944年10月,德國人計劃在1945年3月開始由戴姆勒賓士公司在柏林Marienfelde(譯者註:柏林市中的一個地址)開始生產,但最終僅僅在1945年1月製造出了一輛原型車(黑豹G型坦克車體安裝窄型炮塔)。由於惡劣的戰爭形勢,戰爭結束前僅僅完成了少量沒有關鍵部件的窄型炮塔以及8個車體。但有消息稱在1945年4月20日-23日,戴姆勒賓士完成了少量的黑豹F型坦克,如果這是真的的話,那它們應該參加了戰斗,但並沒有相關的信息加以證明。
黑豹F型坦克
為了准備阿登進攻作戰,大約10輛黑豹G型坦克被改裝成類似於美軍M10的坦克殲擊車,它們在原來的黑豹坦克炮塔上焊接了額外的金屬板並採用了美軍的塗裝和標示以迷惑敵軍,它們被稱為M10替代品(Ersatz M10),配屬於第150裝甲旅,指揮官為武裝黨衛軍旗隊長奧托·斯科爾茲內。德國人在1944年3月23日的報告中對黑豹坦克和蘇聯紅軍的T-34/85以及JS-II做了對比:「黑豹坦克進行正面射擊時遠優於T-34/85(黑豹G型坦克可以在800m距離正面擊穿T-34/85,而T-34/85則需要在500m距離才能正面擊穿黑豹G型坦克的裝甲),側部裝甲和後部裝甲的對比也差不多,正面裝甲優於Js-II但側面裝甲及後部裝甲弱於斯大林2型坦克。」在1943年和1944年,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m距離擊毀當時所有的各種坦克,而黑豹老兵們的報告稱大約90%是在1000m距離開火。按照美國陸軍的統計擊毀一輛黑豹坦克需要損失5輛M4謝爾曼坦克或者9輛T-34坦克。(譯者註:東線和西線戰場環境不同,這兩者的戰損比沒有可比較性。恩斯特.巴克曼曾經說過東線戰場德軍坦克對手是蘇軍坦克而在西線確實盟軍的戰斗轟炸機)。1944年9月美軍的報告稱:「為了擊毀一輛黑豹坦克,一輛安裝3英寸(76.2cm)火炮的坦克殲擊車(M10坦克殲擊車)或者安裝76mm火炮的坦克殲擊車(M18坦克殲擊車)不得不瞄準炮塔的側部或者後部,當不幸正面面對黑豹時只能瞄準其前裝甲上的球形機槍塔或者其主炮護盾的下側。」

⑤ 當年美軍是如何識破偽裝豹M10的

遠了確實認不出來,靠近了會發現有炮口制退器,懸掛也不一樣,,,其實德國佬的偽裝根本就沒騙到美軍,美軍直接認出來了

⑥ 二戰中叱詫風雲的黑豹坦克的詳細資料

「黑豹」中型坦克(德語: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後,德國遭到T-34危機後研發生產的新型坦克,制式編號為Sd.Kfz.171。它採用了新式55°傾斜裝甲和長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是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首次投入實戰,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黑豹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可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其火炮配有爆炸裝葯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其中爆炸裝葯穿甲彈的初速為925m/s,在900m的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33mm。鋼心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m/s,在900m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mm。火炮瞄準鏡為TZF12型雙目瞄準鏡。75mm火炮在當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黑豹的主炮卻是二戰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較高的初速。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黑豹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人。加上此火炮的破甲能力比88mmKwK36 L56火炮更高,令黑豹坦克成為了戰場上的殺人機器。
在戰爭後期,德國空軍失去制空權後,一些黑豹坦克也裝上了一挺7.92mm MG42高射機槍,車內可攜帶2500發機槍彈,有助於壓制步兵及用於防空。在最初的D型和早期A型上沒有車體機槍,乘員可以用沖鋒槍從方形窗口裡射擊。在後期A型及所有G型上,車體機槍都安裝在有K.Z.F.2型瞄具的圓型槍座上。
黑豹借鑒了蘇聯坦克設計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其55°傾斜式裝甲,增加來襲炮彈產生跳彈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裝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擊穿。正面的斜甲採用了同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扣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黑豹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黑豹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0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而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以保護坦克不受敵人反坦克槍或反坦克火箭的損害。但黑豹的側面裝甲依然薄弱,僅有40毫米,是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因為蘇制45mm反坦克炮只要戰術得當,也可以毫不費力的擊穿這個厚度的裝甲。
而黑豹炮塔的弧形炮盾加強了防護,但是其下半部有可能會形成窩彈區使得炮彈反射擊穿駕駛艙的頂部,於是從1944年起在G型上採用了新的加厚下部的「平下巴」炮盾設計,但是到戰爭結束依然有沒有「下巴」的黑豹舊炮塔生產。
黑豹坦克是採用的是德國最常見的坦克設計,再額外加裝火炮和斜甲。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邁巴赫HL230 P30 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鍾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黑豹的最大行駛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黑豹的行動裝置採用雙扭桿獨立式懸掛裝置和液力減振器,車體每側有8個負重輪,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履帶為鉸鏈式,可安裝防滑齒,寬為660mm。因此黑豹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越野性能。
黑豹的變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其中還有一些MAN自產的變速箱。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駕駛系統組成。其駕駛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駕駛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但是這個部件的壽命也不過行進150公里,不然很可能導致部件無法修復。因為在戰爭期間,德國缺乏製造齒輪的精密儀器,而生產該部件的機器也缺乏必須的齒輪,才導致了黑豹坦克的最大弱點就是其最終的駕駛部件。
「黑豹」的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通訊員、炮手、裝填手及車長。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其上方有1個艙門,門前有2具潛望鏡,他右邊是機電員,機電員上方有1個出入門,門前裝2具潛望鏡。炮塔頂部左後方安裝有桶狀指揮塔,指揮塔上沒有裝潛望鏡,只有簡單的觀察縫。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yT-6tjqxgftfaLzU_5hbceJT364Ti5vkySTeoHQixzZ--QxsS-_

⑦ 坦克世界的坦克系別

國服:D系
標志:鐵十字/馬爾他十字
標志色:深灰
特殊補給:巧克力
登場版本:內測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早期實驗車(1級)
I號坦克(2級)
35(t)型(2級)
II號坦克(2級)
I號C型(3級)
38(t)型(3級)
II號G型(3級)
III號A型(3級)
II型「山貓」(4級)
PzKpfw 38nA(4級)
VK1602「豹」式(5級)
VK2801(6級)
黑豹偵察車(7級) IV號A型(3級)
III號坦克(4級)
VK2001(DB)(4級)
IV號D型(4級)
III/IV號坦克(5級)
IV號H型(5級)
VK3001(P)(6級)
VK3001(DB)(6級)
VK3002(M)(6級)
VK3002(DB)(7級)
「黑豹」(7級)
「黑豹」II(8級)
印度坦克方案(8級)
E-50(9級)
「豹」I原型車(9級)
E-50M(10級)
「豹」I(10級) DW2突破坦克(4級)
VK3001(H)(5級)
VK3601(H)(6級)
「虎」式(7級)
「虎」式P型(7級)
「虎王」(8級)
VK4502P(A)(8級)
VK4502P(B) (9級)
E-75(9級)
E-100(10級)
「鼠」式(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Gw MK. VI(e)(2級)
「野牛」(3級)
「黃蜂」(3級)
「野牛」II(4級)
10.5 cm Sfi IVB(4級)
「蟋蟀」(5級)
「野蜂」(6級)
黑豹自行火炮(7級)
Gw 虎(P)(8級)
虎式自行火炮(9級)
Gw E系列自行火炮(10級) I型突擊炮 (2級)
「黃鼠狼」II (3級)
「追獵者」(4級)
黃鼠狼III(4級)
III號突擊炮B型(4級)
III號突擊炮 (5級)
Sfl.IVC(5級)
IV號坦克殲擊車 (6級)
「犀牛」(6級)
「獵豹」(7級)
埃米爾(7級)
「獵豹II」(8級)
斐迪南(8級)
Rhm.B WT(8級)
「獵虎」(9級)
Pz IV WT(9級)
E-100坦克殲擊車(10級)
E-100 WT(10級) KARL(1級)
38H735 (f) (2級)
Pz II J(II號J型)(3級)
S35 739 (f) (3級)
斯柯達T-15 (3級)
克虜伯試驗車(3級)
B2 740(f) (4級)
IV號液力型 (5級)
斯柯達T-25 (5級)
V-IV號 (6級)
V-IV號Alpha (6級)
「大麥克斯」(6級)
IV號炮塔升級型(6級)
「黑豹」偽裝M-10型(7級)
E-25(7級)
88mm「獵虎」(8級)
PzKpfw VII Lowe 「獅」式 (8級)
VK7201「失敗獅」(10級,領土戰獎勵)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傾斜虎」、「撞擊虎」、E-10、Nbfz多炮塔戰車、VK7001「虎鼠式」、RU251、JPZ45「美洲豹」殲擊車、「灰熊」突擊炮、RW61型380MM「突擊虎」、Kpz.70坦克、VT-1型無炮塔中坦、38D/IV型坦克、豹1A1 、豹1A1A1 。 國服:S系
標志:紅五角星/扛著紅旗的紅五角星
標志色:暗綠
特殊補給:壓縮口糧
登場版本:內測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MS-1(1級)
BT-2(2級)
T-26(2級)
T-60(2級)
BT-7(3級)
T-46(3級)
T-70(3級)
A-20(4級)
T-50(4級)
T-80(4級)
MT-25(6級) T-28(4級)
T-34(5級)
T-34-85(6級)
A-43(6級)
T-43(7級)
KV-13(7級)
A-44(7級)
T-44(8級)
416工程(8級)
T-54(9級)
430工程II型(9級)
T-62A(10級)
140工程(10級)
430工程(10級) KV-1(5級)
KV-2(6級)
KV-1S(6級)
T-150(6級)
KV-3(7級)
IS(7級)
KV-4(8級)
IS-3(8級)
ST-1(9級)
IS-8(T-10)(9級)
IS-4(10級)
IS-7(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它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SU-18 (2級)
SU-26 (3級)
SU-5 (4級)
SU-122A(5級)
SU-8 (6級)
SU-14-1(7級)
S-51 (7級)
SU-14 (8級)
212工程 (9級)
261工程 (10級) AT-1 (2級)
SU-76 (3級)
SU-85B (4級)
SU-85 (5級)
SU-100 (6級)
SU-152 (7級)
SU-100-M1(7級)
ISU-152 (8級)
SU-101(8級)
704工程 (9級)
SU-122-54(9級)
268工程(10級)
263工程(10級) MK VII「領主」(2級)
T-127 (3級)
BT-SV(3級,現已絕版)
M3 「斯圖亞特L型」(3級)
LTP(3級)
「瓦倫丁L型」(4級)
A-32 (4級)
SU-76I(4級)
「瑪蒂爾達L型」(5級)
「丘吉爾L型」(5級)
KV-220 (5級)
KV-220T(5級)
SU-85I(5級)
SU-100Y(6級)
SU-122-44(7級)
T-43-85(7級)
T-43-122(7級)
KV-5(8級)
IS-6(8級)
907工程(10級,領土戰獎勵) 可能出現的車型:KV-6、「突破」、T-19、T-24、T-46-5、IT-45、SU-76BM、T-64A中坦、2S1/122、2S3/152、2S7-203自榴炮、PT76/B輕坦、ASU(57、85、100)殲擊車、T-55中坦、279和277工程中坦、770工程重坦、2A3型/406自榴炮、2B1420自榴炮、T-39-7/8重坦、T-72Ural 、T-10A/M和757工程重坦、266和260工程重坦、416和775及934工程中坦、685和934輕坦、SU101和261-2工程,SU152G,SU122T,ASU76P自行榴彈炮。 ZIS-30 國服:M系
標志:帶圈的白色五角星/帶箭頭的白色五角星
標志色:橄欖
特殊補給:可樂
登場版本:公測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T1 科寧漢姆(1級)
M2 輕型坦克(2級)
M3 斯圖亞特(3級)
M5 斯圖亞特(4級)
M24 霞飛(5級)
T21(6級)
T71(7級) T2 中型坦克(2級)
M2 中型坦克(3級)
M3 李(4級)
M4 謝爾曼(5級)
M7 (5級)
M4A3E8 謝爾曼(6級)
M4A3E2 小飛象(6級)
T20 (7級)
M26 潘興(8級)
T69(8級)
M46 巴頓(9級)
T54E1(9級)
M48A1 巴頓3(10級) T1 重型坦克(5級)
M6(6級)
T29(7級)
T32(8級)
M103(9級)
T110E5(10級)
T57 重型坦克(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它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T57 (2級)
M7 牧師(3級)
M37(4級)
M41 (5級)
M44(6級)
M12 (7級)
M40/M43 (8級)
M53/55(9級)
T92 (10級) T18(2級)
T82(3級)
T40(4級)
M8A1(4級)
M10 狼獾(5級)
T49(5級)
M36 傑克遜(6級)
M18 地獄貓(6級)
T25 AT(7級)
T25/2(7級)
T28 (8級)
T28原型車(8級)
T95 (9級)
T30(9級)
T110E3(10級)
T110E4(10級) T1E6(2級限量坦克)
T2 LT(2級)
T7戰斗車(2級)
MTLS-1G14(3級)
M22 蟬式(3級)
公羊-II(5級)
T-14(5級)
M4A2E4(5級)
T23E3(7級)
T34(8級)
M6A2E1(8級)
T26E4 超級潘興(8級)
M60 巴頓(10級,領土戰獎勵)
T95E6(10級,領土戰獎勵) 未來可能出現的車型:M52/105自榴炮、M110-203、M50「昂圖斯」殲擊車、M41「鬥牛犬」輕坦、M107/175自榴炮、M109自榴炮原型車、M2/115型自榴炮、M22和M551輕坦、T92輕坦、M48A3、M47中坦、M60A1、M60A2 中坦、MBT-70中坦、T30型重坦、T55E1自榴炮、M-108 、M48A4/A5 、M109A1 。 國服:F系
標志:藍白紅三色靶/藍底紅色公雞
標志色:藍灰/藍綠
特殊補給:提神咖啡
登場版本:7.1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雷諾FT-17(1級)
D1(2級)
哈其開斯 H35(2級)
AMX 38(3級)
AMX 40(4級)
ELC AMX(5級)
AMX 12t(6級)
AMX 13 75(7級)
AMX 13 90(8級) D2(3級)
洛林 40t(9級)
查狄倫 25t(10級) B1(4級)
BDR G1B(5級)
ARL 44(6級)
AMX M4 1945(7級)
AMX 50 100(8級)
AMX 50 120(9級)
AMX 50B(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它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雷諾BS(2級)
洛林39L AM(3級)
MX105 AM 47(4級)
AMX 105 AM(5級)
AMX 13 F3 AM(6級)
洛林155 50(7級)
洛林155 51(8級)
査狄倫 155 55(9級)
查狄倫155(10級) 雷諾FT AC(2級)
雷諾UE 57(3級)
索瑪 S-40(4級)
S35 CA(5級)
ARL V39(6級)
AMX AC 1946(7級)
AMX AC 1948(8級)
AMX 50 福熙(9級)
AMX 50 福熙155(10級) FCM36 Pak40 (3級)
105leFH18 (5級)
FCM 50T(8級) 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車型:雷諾R35、FCM36、FCM 20t、雷諾G1R、AMR 35、AMC 35、索瑪S35、波尼亞托夫斯基G1P、AMX試驗性C、AMX M4(1948)、AMX 65t、洛林G1L、R35 AC、ACL 135、AMR P.103、FCM F1、FCM 2C、2C Bis、28/32 38H、AMX 13 FL 11、MK61/F3自榴炮、AMX-30中坦。 國服:Y系
標志:白底紅色杠/紅底白色獅子頭
標志色:暗黃
特殊補給:紅茶布丁
登場版本:8.1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A9 MK I(2級)
A13 MK III(2級)
A10 MK II(3級)
A13 MK IV(4級)
A13 盟約者(4級)
瓦倫丁(4級)
十字軍(5級) 維克斯MK I(1級)
維克斯MK II(2級)
維克斯MK III(3級)
瑪蒂爾達(4級)
克倫威爾(6級)
彗星(7級)
百夫長MK I(8級)
百夫長MK VII(9級)
FV4202酋長(10級) 丘吉爾MK I(5級)
丘吉爾MK VII(6級)
黑親王(7級)
卡那封(8級)
征服者(9級)
FV215b(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勞埃德(2級)
司事II(3級)
笞杖(4級)
主教(5級)
FV304(6級)
十字軍5.5英寸(7級)
FV207(8級)
FV3805(9級)
征服者自行火炮(10級) UC2磅炮(2級)
瓦倫丁AT(3級)
復仇女神(4級)
AT2(5級)
AT8(6級)
丘吉爾GC(6級)
AT7(7級)
AT15(8級)
A39 土龜(9級)
FV215b 183(10級) 司事I(3級)
A33 奮進者(5級)
瑪蒂爾達黑親王(5級)
TOG II(6級)
AT-15A(7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勇士、小郡主、霍普金斯、丘吉爾工兵型、謝爾曼螢火蟲、「獨立」、「布穀鳥」、弓箭手、康維、維克斯5/6、阿伯特自榴炮、蠍式、半人馬、勝利、盟約者Ii~IV、憲法號多炮塔坦克、 挑戰者巡坦 、復仇者巡洋坦克 。 國服:C系
標志:帶有八一字樣的紅五星/紅五星(台灣車外服標志為青天白日)
標志色:棕綠/淺綠
特殊補給:紅燒肉
登場版本:8.3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雷諾NC-31(1級)
維克斯Mk.E(2級)
97式(3級)
M5A1斯圖亞特(4級)
59-16(6級)
WZ-131 62式(7級)
WZ-132 62式改(8級) T-34/76(5級)
58式(6級)
T-34-1(7級)
T-34-2(8級)
WZ-120 59式(9級)
WZ-121 69式(10級) IS-2(7級)
WZ-110 IS-2U(8級)
WZ-111 1-4(9級)
WZ-113(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64式(6級)
62式(7級)
T-34-3(8級)
59式(8級)
WZ-111(8級)
WZ-112(8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62-1輕坦、59-1中坦、WZ131-1型輕坦、63式輕坦、70式自榴炮、69型、WZ122中坦、WZ141殲擊車型、WZ1224/1226中坦、ISU-152、SU76、SU100、SU122、M3A3、T-26、M4A4等。 國服:R系
標志:白底日之丸/手裡劍
標志色:柳綠
特殊補給:飯團
登場版本:8.10 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雷諾輕戰(1級)
九五輕戰(2級)
九八輕戰(3級)
五式輕戰(4級) 九七原型車(2級)
九七中戰(3級)
一式中戰(4級)
三式中戰(5級)
四式中戰(6級)
五式中戰(7級)
STA-1(8級)
六一式(9級)
STB-1(10級) 九八原型車(3級)
三式改(5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89中、二式炮戰、奇盧方案、奇塞方案、四七耗、一式炮戰、三式炮戰、試制七厘半、試制十厘、STA75、STA2、STT、五式重炮戰車、四式重自走迫擊炮、60式殲擊車、特殊2~5輕坦、97式輕坦、74式 、74式105自行榴彈炮 、94式超輕型坦克 國服:O系(未定)
WG在接受采訪時曾回答「將會出現歐洲聯合坦克樹,包括瑞士、匈牙利、捷克、瑞典、羅馬尼亞等國的坦克」。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匈牙利系)V4、托爾迪輕型坦克、突朗一(41)型、突朗二(42)型、突朗三(43)型、陶氏44M、40M獵迷、陶氏44M突擊炮、茲寧伊自榴炮(一型、二型)、托爾迪—黃鼠狼坦克殲擊車、(捷克斯洛伐克系):35T、38T、(羅馬尼亞系)CKD AH-IV、TACAM R-1自行火炮、(瑞典系)Strvm/21、L-30、L-60、Strvm/42、Strvm/42EH、Strv74、IKV91和Str m/41輕坦、XX20、Strv103中坦、班德卡農1A型155自榴炮;瑞士PZ61/68坦克、奧地利SK105「龍騎兵」輕坦。 國服:I系(未定)
WGQ&A中說明可能會考慮從歐洲線中拆分出義大利系和波蘭系。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菲亞特3000、CV33-35、L6/40、M11/39、M13/40、M14/41、M15/42、P26/40、P43、P43 bis、OF40型坦克、塞毛系列自榴炮(M40、41、42)、賽毛L40坦克殲擊車、M43突擊炮等。 國服:B系(未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TKW、PZInz.130水陸坦克、4TP、7TP、7TPDW、9TP、10TP、11TP、12TP、14TP、20/25TP、B.U.G.I.、波制T-34、波制T-54、TK-3、TKS、TKF、TKD、TKS-D、PZInz.160等。 國服:Z系(未定)
可能出現車型:M50/51超級謝爾曼坦克、「肖特。卡爾」坦克、帝朗系列坦克、馬加奇3和馬加奇5型坦克 。

⑧ 坦克世界黑豹(偽裝M10)咋樣

評價:

  1. 黑豹偽裝M10是D系的7級中坦。

  2. 本身這輛車性能不錯,裝甲勉強,不過在國服環境下不是很好。

  3. 作為7級車,150穿深的炮明顯不好,進8級房很正常。豹一的車體豹二的炮塔,但是炮卻是豹一的白板炮,分房卻是七級的。

⑨ M18坦克殲擊車的發展經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國家的陸軍為了應對並消除敵方坦克帶來的威脅,都裝備了坦克殲擊車,這其中尤其是以蘇、德兩國的坦克殲擊車最為著名。而談到二戰第一強國美國的坦克殲擊車時,人們大多都在嘲笑那薄弱的裝甲防護和威力較低的火炮。美軍的坦克殲擊車無法同蘇德的坦克殲擊車進行單獨抗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美國的裝甲作戰條令中坦克殲擊車其實占據著更為核心的作用。只不過美軍的坦殲車的信條就是在坦克進攻時,伴隨坦克作戰,並能摧毀敵方重型裝甲火力的裝甲車輛,在防禦的時候,充當滅火消防員的角色,由此以來,美軍自然會去忽略防護,而去追求速度,在美軍指揮官的眼裡,坦克殲擊車就是自己防線上的「消防員」,能以最快的速度抵達「著火區」並撲滅「火情」,這也就是美國坦克殲擊車思想的起點。

正是在這一思想的主導下美軍的坦殲車大多都是以裝甲薄、速度快為特點,並且採用敞開式炮塔以獲得良好的觀察條件,他們都相信「防護力要靠良好的機動性來保證」。而量產化的第一型坦克殲擊車就是綽號「狼獾」的M-10「狼獾」坦克殲擊車。

M-10坦克殲擊車的研究時間據信應該開始於1941年。最早是美軍軍械署推薦的一款在M4A2中型坦克底盤上裝備來自M6重型坦克的76.2毫米火炮的炮塔型坦克殲擊車。後來在該方案以T35為代號通過時,炮塔設計改為採用頂部開放式炮塔,而且炮塔四周全部有裝甲防護。但在定型之前,由於收到美軍在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在菲律賓的試用總結,又想將裝甲改進為傾斜裝甲,以增加裝甲的有效防護厚度。結果,改進型T35E1開始研製。1942年6月,在經歷了阿伯丁試驗場2個月的嚴格測試後,軍械署最終採用了改進型T35E1來定型生產,並將其命名為M10坦克殲擊車。
M10坦克殲擊車由通用動力公司負責生產,從1942年9月到1943年12月,共生產了4993輛。M10的另一種版本被稱為M10A1。兩者間沒有外形上的區別,唯一的不同在於M10A1換裝了一台福特公司的GAA V8汽油發動機,這使它的重量減輕為29t,儲油量873L,行程256km。後來由M10A1有發展出了M35全履帶拖車,它由M10A1拆除炮塔並裝了空氣壓縮機改裝成的,成員6人,重量25t,用來牽引155mm或240mm火炮。
M10A1的生產由福特公司負責,從1942年10月到1943年9月,共生產了1038輛;另外Grand Blanc公司從1943年9月到11月生產了675輛M10A1。這樣,在火力更強大的M36殲擊車投產之前,共生產了6706輛M10和M10A1,是二戰期間美國生產最多的殲擊車。超過了著名的德軍「獵豹」、「追獵者」等坦克殲擊車的生產總數。
M10坦克殲擊車作為主力裝備編入自行化坦克殲擊營。每個營下轄3個坦克殲擊連,1個偵察連和1個營部連。每個坦克殲擊連下轄3個殲擊排和一個連部。每個殲擊排配備兩組共四輛殲擊車和一輛M20裝甲車。另外M10還裝備於步兵和坦克部隊中用來提供火力支援。
M10系列殲擊車除裝備美軍外,還給盟國軍隊提供了3600輛,其中最多的是英國。英國在1944年獲得1648輛M10和M10A1,用於義大利和法國戰役。它們當中的一部分在1944年末裝備了威力更大的17磅(76.2mm)55倍口徑反坦克炮,用來對付「虎」式坦克,被稱為「阿基里斯」(achilles)MKIC;由M10A1殲擊車改裝的型號被稱為「阿基里斯」MKIIC,其特徵是安裝有炮口制退器。1943年又52輛M10被運往蘇聯以輔助蘇聯紅軍對德作戰。另有資料顯示,到1944年至少有2個坦克殲擊營在東線作戰。除此之外,更有一部份M10坦克殲擊車被撥為自由法國的軍隊麾下,協助法國人復國。
M10坦克殲擊車在戰場的表現還是比較出色的。首輛ACE級M10坦克殲擊車是由埃德溫.約斯特中士指揮、綽號為「白虎星」的那一輛。在1943年9月14日在義大利薩勒諾橋頭與德軍25分鍾的遭遇戰中,該車擊毀了5輛IV號坦克。而最傳奇的戰例是44年7月10日,在伊斯尼戰斗中美國899坦克殲擊營對決德國的裝甲教導師,M10坦克殲擊車在戰斗中靈活的攻擊對方黑豹坦克側面,取得了12輛黑豹、1輛4號坦克和1輛三號突擊炮的戰果。
總的來說,盡管M-10坦克殲擊車有著這樣那樣缺點,比如車身高,火力不足,裝甲薄弱等等,但是美軍充分的發揮了這種武器的最大效應,贏得了戰斗中的勝利。使得M-10坦克殲擊車被認為是美軍二戰中最成功的裝甲車輛之一。而且,不僅僅是美國,英國,法國都非常滿意的使用M-10坦克殲擊車來進行殘酷的戰斗。

⑩ 世界歷史一共出現了多少種坦克求詳細介紹

德國
國服:D系

德國坦克樹
標志:鐵十字/馬爾他十字
標志色:深灰
特殊補給:巧克力
登場版本:內測
德國坦克車身高大,噸位最高,優勢的血量,精準的火炮,強力輸出的發動機,原地轉向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高噸位帶來了機動的遲緩(轉場速度慢),前置的變速箱(正面被擊穿易著火),帶來了一定的缺陷。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早期實驗車(1級)
I號坦克(2級)
35(t)型(2級)
II號坦克(2級)
I號C型(3級)
38(t)型(3級)
II號G型(3級)
III號A型(3級)
II型「山貓」(4級)
PzKpfw 38nA(4級)
VK1602「豹」式(5級)
VK2801(6級)
黑豹偵察車(7級)

IV號A型(3級)
III號坦克(4級)
VK2001(DB)(4級)
IV號D型(4級)
III/IV號坦克(5級)
IV號H型(5級)
VK3001(P)(6級)
VK3001(DB)(6級)
VK3002(M)(6級)
VK3002(DB)(7級)
「黑豹」(7級)
「黑豹」II(8級)
印度坦克方案(8級)
E-50(9級)
「豹」I原型車(9級)
E-50M(10級)
「豹」I(10級)

DW2突破坦克(4級)
VK3001(H)(5級)
VK3601(H)(6級)
「虎」式(7級)
「虎」式P型(7級)
「虎王」(8級)
VK4502P(A)(8級)
VK4502P(B) (9級)
E-75(9級)
E-100(10級)
「鼠」式(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Gw MK. VI(e)(2級)
「野牛」(3級)
「黃蜂」(3級)
「野牛」II(4級)
10.5 cm Sfi IVB(4級)
「蟋蟀」(5級)
「野蜂」(6級)
黑豹自行火炮(7級)
Gw 虎(P)(8級)
虎式自行火炮(9級)
Gw E系列自行火炮(10級)

I型突擊炮 (2級)
「黃鼠狼」II (3級)
「追獵者」(4級)
"黃鼠狼"III(4級)
III號突擊炮B型(4級)
III號突擊炮 (5級)
Sfl.IVC(5級)
IV號坦克殲擊車 (6級)
「犀牛」(6級)
「獵豹」(7級)
埃米爾(7級)
「獵豹II」(8級)
斐迪南(8級)
Rhm.B WT(8級)
「獵虎」(9級)
Pz IV WT(9級)
E-100坦克殲擊車(10級)
E-100 WT(10級)

KARL(1級)
38H735 (f) (2級)
Pz II J(II號J型)(3級)
S35 739 (f) (3級)
斯柯達T-15 (3級)
克虜伯試驗車(3級)
B2 740(f) (4級)
IV號液力型 (5級)
斯柯達T-25 (5級)
V-IV號 (6級)
V-IV號Alpha (6級)
「大麥克斯」(6級)
IV號炮塔升級型(6級)
「黑豹」偽裝M-10型(7級)
E-25(7級)
88mm「獵虎」(8級)
PzKpfw VII Lowe 「獅」式 (8級)
VK7201「失敗獅」(10級,領土戰獎勵)

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車型:「傾斜虎」、「撞擊虎」、E-10、Nbfz多炮塔戰車、VK7001「虎鼠式」、RU251、JPZ45「美洲豹」殲擊車、「灰熊」突擊炮、RW61型380MM「突擊虎」、Kpz.70坦克、VT-1型無炮塔中坦、38D/IV型坦克。
蘇聯
國服:S系
標志:紅五角星/扛著紅旗的紅五角星

蘇聯坦克樹
標志色:暗綠
特殊補給:壓縮口糧
登場版本:內測
蘇聯坦克擁有很好的機動性(如IS-7和T-54),相比之下生命值稍顯脆弱。同等級坦克的主炮單發威力驚人,前期優勢相對德美明顯,精確度較低、瞄準時間較長,其傾斜裝甲和低矮的車身保證了它們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但是高隱蔽帶來的代價是視野窄、俯角差。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MS-1(1級)
BT-2(2級)
T-26(2級)
T-60(2級)
BT-7(3級)
T-46(3級)
T-70(3級)
A-20(4級)
T-50(4級)
T-80(4級)
MT-25(6級)

T-28(4級)
T-34(5級)
T-34-85(6級)
A-43(6級)
T-43(7級)
KV-13(7級)
A-44(7級)
T-44(8級)
416工程(8級)
T-54(9級)
430工程II型(9級)
T-62A(10級)
140工程(10級)
430工程(10級)

KV-1(5級)
KV-2(6級)
KV-1S(6級)
T-150(6級)
KV-3(7級)
IS(7級)
KV-4(8級)
IS-3(8級)
ST-1(9級)
IS-8(T-10)(9級)
IS-4(10級)
IS-7(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它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SU-18 (2級)
SU-26 (3級)
SU-5 (4級)
SU-122A(5級)
SU-8 (6級)
SU-14-1(7級)
S-51 (7級)
SU-14 (8級)
212工程 (9級)
261工程 (10級)

AT-1 (2級)
SU-76 (3級)
SU-85B (4級)
SU-85 (5級)
SU-100 (6級)
SU-152 (7級)
SU-100-M1(7級)
ISU-152 (8級)
SU-101(8級)
704工程 (9級)
SU-122-54(9級)
268工程(10級)
263工程(10級)

MK VII「領主」(2級)
T-127 (3級)
BT-SV(3級,現已絕版)
M3 「斯圖亞特L型」(3級)
LTP(3級)
「瓦倫丁L型」(4級)
A-32 (4級)
SU-76I(4級)
「瑪蒂爾達L型」(5級)
「丘吉爾L型」(5級)
KV-220 (5級)
KV-220T(5級)
SU-85I(5級)
SU-100Y(6級)
SU-122-44(7級)
T-43-85(7級)
T-43-122(7級)
KV-5(8級)
IS-6(8級)
907工程(10級,領土戰獎勵)

未來可能出現的車型:KV-6、「突破」、T-19、T-24、T-46-5、IT-45、SU-76BM、T-64A中坦、2S1/122、2S3/152、2S7-203自榴炮、PT76/B輕坦、ASU(57、85、100)殲擊車、T-55中坦、279和277工程中坦、770工程重坦、2A3型/406自榴炮、2B1\420自榴炮、T-39-7/8重坦、172工程原型車、T-10A/M和757工程重坦、266和260工程重坦、416和775及934工程中坦、685和934輕坦、SU101和261-2工程,SU152G,SU122T,ASU76P自行榴彈炮。
美國
國服:M系
標志:帶圈的白色五角星/帶箭頭的白色五角星

美國坦克樹
標志色:橄欖
特殊補給:可樂
登場版本:公測
美國車身裝甲普遍較薄弱,但是炮塔正面異常堅固,擁有所有坦克中最好的俯角,單位時間內DPS和DPM很高,機動性優秀,適合於突擊與速攻。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T1 科寧漢姆(1級)
M2 輕型坦克(2級)
M3 斯圖亞特(3級)
M5 斯圖亞特(4級)
M24 霞飛(5級)
T21(6級)
T71(7級)

T2 中型坦克(2級)
M2 中型坦克(3級)
M3 李(4級)
M4 謝爾曼(5級)
M7 (5級)
M4A3E8 謝爾曼(6級)
M4A3E2 小飛象(6級)
T20 (7級)
M26 潘興(8級)
T69(8級)
M46 巴頓(9級)
T54E1(9級)
M48A1 巴頓3(10級)

T1 重型坦克(5級)
M6(6級)
T29(7級)
T32(8級)
M103(9級)
T110E5(10級)
T57 重型坦克(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它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T57 (2級)
M7 牧師(3級)
M37(4級)
M41 (5級)
M44(6級)
M12 (7級)
M40/M43 (8級)
M53/55(9級)
T92 (10級)

T18(2級)
T82(3級)
T40(4級)
M8A1(4級)
M10 狼獾(5級)
T49(5級)
M36 傑克遜(6級)
M18 地獄貓(6級)
T25 AT(7級)
T25/2(7級)
T28 (8級)
T28原型車(8級)
T95 (9級)
T30(9級)
T110E3(10級)
T110E4(10級)

T1E6(2級限量坦克)
T2 LT(2級)
T7戰斗車(2級)
MTLS-1G14(3級)
M22 蟬式(3級)
公羊-II(5級)
T-14(5級)
M4A2E4(5級)
T23E3(7級)
T34(8級)
M6A2E1(8級)
T26E4 超級潘興(8級)
M60 巴頓(10級,領土戰獎勵)
T95E6(10級,領土戰獎勵?)

未來可能出現的車型:M52/105自榴炮、M110-203、M50「昂圖斯」殲擊車、M41「鬥牛犬」輕坦、M107/175自榴炮、M109自榴炮原型車、M2/115型自榴炮、M22和M551輕坦、T92輕坦、M48A3、M47中坦、M60A1和A1E2中坦、MBT-70中坦、T30型重坦、T55E1自榴炮。
法國
國服:F系
標志:藍白紅三色靶/藍底紅色公雞

法國坦克樹
標志色:藍灰/藍綠
特殊補給:提神咖啡
登場版本:7.1
法國坦克分為兩個時期,早期的法國坦克擁有非常厚實的裝甲,但缺乏速度和攻擊力,而且幾乎沒有仰角;而後期車型速度極快,行動敏捷,部分法國車型擁有獨門絕技——自動裝彈機,可以將多達三、四或六枚炮彈以極快的速度一瞬間打出,擁有極其恐怖的爆發力和秒殺力,但其代價是彈夾放空後漫長的裝填時間,以及薄弱的裝甲和更為稀少的生命值。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雷諾FT-17(1級)
D1(2級)
哈其開斯 H35(2級)
AMX 38(3級)
AMX 40(4級)
ELC AMX(5級)
AMX 12t(6級)
AMX 13 75(7級)
AMX 13 90(8級)

D2(3級)
洛林 40t(9級)
查狄倫 25t(10級)

B1(4級)
BDR G1B(5級)
ARL 44(6級)
AMX M4 1945(7級)
AMX 50 100(8級)
AMX 50 120(9級)
AMX 50B(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它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雷諾BS(2級)
洛林39L AM(3級)
MX105 AM 47(4級)
AMX 105 AM(5級)
AMX 13 F3 AM(6級)
洛林155 50(7級)
洛林155 51(8級)
査狄倫 155 55(9級)
查狄倫155(10級)

雷諾FT AC(2級)
雷諾UE 57(3級)
索瑪 S-40(4級)
S35 CA(5級)
ARL V39(6級)
AMX AC 1946(7級)
AMX AC 1948(8級)
AMX 50 福熙(9級)
AMX 50 福熙155(10級)

FCM36 Pak40 (3級)
105leFH18 (5級)
FCM 50T(8級)

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車型:雷諾R35、FCM36、FCM 20t、雷諾G1R、AMR 35、AMC 35、索瑪S35、波尼亞托夫斯基G1P、AMX試驗性C、AMX M4(1948)、AMX 65t、洛林G1L、R35 AC、ACL 135、AMR P.103、FCM F1、FCM 2C、2C Bis、28/32 38H、AMX 13 FL 11、MK61/F3自榴炮、AMX-30中坦。
英國
國服:Y系
標志:白底紅色杠/紅底白色獅子頭

英國坦克樹
標志色:暗黃
特殊補給:紅茶布丁
登場版本:8.1
英國坦克坦克本身裝甲較為平直厚重,提速優異,單發射速較快,精度較高,但單發火力偏低,最高速度並不快。部分英國坦克擁有特殊彈種——高爆彈的變形碎甲彈,未擊穿造成少量傷害,擊穿則會造成大量傷害。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A9 MK I(2級)
A13 MK III(2級)
A10 MK II(3級)
A13 MK IV(4級)
A13 盟約者(4級)
瓦倫丁(4級)
十字軍(5級)

維克斯MK I(1級)
維克斯MK II(2級)
維克斯MK III(3級)
瑪蒂爾達(4級)
克倫威爾(6級)
彗星(7級)
百夫長MK I(8級)
百夫長MK VII(9級)
FV4202酋長(10級)

丘吉爾MK I(5級)
丘吉爾MK VII(6級)
黑親王(7級)
卡那封(8級)
征服者(9級)
FV215b(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勞埃德(2級)
司事II(3級)
笞杖(4級)
主教(5級)
FV304(6級)
十字軍5.5英寸(7級)
FV207(8級)
FV3805(9級)
征服者自行火炮(10級)

UC2磅炮(2級)
瓦倫丁AT(3級)
復仇女神(4級)
AT2(5級)
AT8(6級)
丘吉爾GC(6級)
AT7(7級)
AT15(8級)
A39 土龜(9級)
FV215b 183(10級)

司事I(3級)
A33 奮進者(5級)
瑪蒂爾達黑親王(5級)
TOG II(6級)
AT-15A(7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勇士、小郡主、霍普金斯、丘吉爾工兵型、謝爾曼螢火蟲、「獨立」、「布穀鳥」、巡洋反坦、弓箭手、康維、維克斯5/6、阿伯特自榴炮、蠍式、半人馬、勝利、盟約者Ii~IV、憲法號多炮塔坦克。
中國
國服:C系
標志:帶有八一字樣的紅五星/紅五星(台灣車外服標志為青天白日)

中國坦克樹
標志色:棕綠/淺綠
特殊補給:紅燒肉
登場版本:8.3
中國在二戰並不是工業國,但早期曾經購買及繳獲過不少外國坦克,建國後更是開始了自行研發坦克之路,火炮口徑較大,履帶適應性優異,但火控和精度都不高,裝甲較差,發動機不給力。台灣研製的坦克會加入C系,但標志不同。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雷諾NC-31(1級)
維克斯Mk.E(2級)
97式(3級)
M5A1斯圖亞特(4級)
59-16(6級)
WZ-131 62式(7級)
WZ-132 62式改(8級)

T-34/76(5級)
58式(6級)
T-34-1(7級)
T-34-2(8級)
WZ-120 59式(9級)
WZ-121 69式(10級)

IS-2(7級)
WZ-110 IS-2U(8級)
WZ-111 1-4(9級)
WZ-113(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64式(6級)
62式(7級)
T-34-3(8級)
59式(8級)
WZ-111(8級)
WZ-112(8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62-1輕坦、59-1中坦、WZ131-1型輕坦、63式輕坦、70式自榴炮、69-1型、WZ122中坦、WZ141殲擊車型、WZ1224/1226中坦、ISU-152、SU76、SU100、SU122、M3A3、T-26、M4A4等。
日本
國服:R系

日本坦克樹
標志:白底日之丸/手裡劍
標志色:柳綠
特殊補給:飯團
登場版本:8.10
日本坦克受制於發動機,機動一般,裝甲相當於紙糊,炮穿深略差於同級,但俯角優良,地形適應性良好,且擁有喪心病狂的DPM。
輕型坦克 中型坦克 重型坦克

雷諾輕戰(1級)
九五輕戰(2級)
九八輕戰(3級)
五式輕戰(4級)

九七原型車(2級)
九七中戰(3級)
一式中戰(4級)
三式中戰(5級)
四式中戰(6級)
五式中戰(7級)
STA-1(8級)
六一式(9級)
STB-1(10級)



自行火炮 自行反坦克炮 其他坦克(金幣/特種坦克)



九八原型車(3級)
三式改(5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89中、二式炮戰、奇盧方案、奇塞方案、四七耗、一式炮戰、三式炮戰、試制七厘半、試制十厘、STA75、STA2、STT、五式重炮戰車、四式重自走迫擊炮、60式殲擊車、特殊2~5輕坦、97式輕坦。
歐洲聯合
國服:O系(未定)
WG在接受采訪時曾回答「將會出現歐洲聯合坦克樹,包括瑞士、匈牙利、捷克、瑞典、羅馬尼亞等國的坦克」。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匈牙利系)V4、托爾迪輕型坦克、突朗一(41)型、突朗二(42)型、突朗三(43)型、陶氏44M、40M獵迷、陶氏44M突擊炮、茲寧伊自榴炮(一型、二型)、托爾迪—黃鼠狼坦克殲擊車、(捷克斯洛伐克系):35T、38T、(羅馬尼亞系)CKD AH-IV、TACAM R-1自行火炮、(瑞典系)Strvm/21、L-30、L-60、Strvm/42、Strvm/42EH、Strv74、IKV91和Str m/41輕坦、XX20、Strv103中坦、班德卡農1A型155自榴炮;瑞士PZ61/68坦克、奧地利SK105「龍騎兵」輕坦。
義大利
國服:I系(未定)
WGQ&A中說明可能會考慮從歐洲線中拆分出義大利系和波蘭系。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菲亞特3000、CV33-35、L6/40、M11/39、M13/40、M14/41、M15/42、P26/40、P43、P43 bis、OF40型坦克、塞毛系列自榴炮(M40、41、42)、賽毛L40坦克殲擊車、M43突擊炮等。
波蘭

波蘭TKS-D坦克殲擊車
國服:B系(未定)
可能會出現的車型:TKW、PZInz.130水陸坦克、4TP、7TP、7TPDW、9TP、10TP、11TP、12TP、14TP、20/25TP、B.U.G.I.、波制T-34、波制T-54、TK-3、TKS、TKF、TKD、TKS-D、PZInz.160等。
中東/以色列
國服:Z系(未定)
可能出現車型:M50/51超級謝爾曼坦克、「肖特。卡爾」坦克、帝朗系列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