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雙版納的最高檔女裝店和最好吃的冷飲店
西雙版納的最高檔的當屬位於金地大酒店C—4的香港品牌【ORIGIN【安瑞井】】它們的電話為【0691—2157567(電話及傳真)】我家人都很愛在那買衣服,真的很值得買啊!高檔面料,而且服務很周到。冷飲店呢雖說羅羅的高檔,雖說冰冰涼的出名,但我還是覺得位於勐泐文化廣場表演台左邊,體育館南門對面的小花園的【萬邊留】冷飲店好吃,因為,他家的檸檬涼粉和奶油蜂蜜龜苓膏【都是版納第一個開始賣的】都非常好吃,而且物美價廉哦!
『貳』 西雙版納服裝廠在那裡
西雙版納景洪市民族服裝廠 地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 景洪東路14號
『叄』 西雙版納工藝品街在哪裡
在白象路軍分區下來直過紅綠燈就是。現在的西雙版納工藝品街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那一條街主要就是玉石店,服裝店,小的手工藝品。用不了半小時就逛完了。龍舟外灘泰國街里的工藝品個人感覺更值得一去。晚上8點左右過去可以欣賞人妖歌舞表演,看泰拳表演,還可以休閑購物!
『肆』 西雙版納的特色服裝具體叫什麼
傣族服裝服飾
傣族是雲南省眾多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一個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傣族居住在雲南省南部和西南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為主要聚居區。傣族生活的地方,山林茂密,江河長流,氣候溫熱,物產富庶。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傣族人民,在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傣族的服裝服飾就反映了民族文化的鮮明特點和自然地理的特點,表現出傣族人民熱愛生活的審美情趣。
傣族服裝服飾,男子的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褲,多用白、藍布包頭,適於勞動,也方便歡樂時翩翩起舞,尤其是在傳統的象腳鼓舞中,與剛健的舞姿相襯托,顯得格外瀟灑、豪放。婦女的穿著飾物則絢麗多彩,展示出青春的活力和健美。她們上身穿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腰身細小,下擺寬大。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花紋。喜留長發挽髻,斜插梳、簪、鮮花,或扎花包巾,並側重戴耳環、系銀腰帶等飾品。全身服裝服飾色調諧和,輕盈合身,把她們襯托得更國婀娜多姿。當她們隨著象腳鼓的鼓點歡快舞蹈之時,彷彿一隻只美麗的孔雀,極為優美嫻雅。
傣族服裝服飾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為了滿足族人民的需要,在人民政府的翔下,傣族服裝服飾同其它民族特需商品一樣,生產得到發展,並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不斷創新,花色式樣日益豐富。
景頗族服裝服飾
景頗族是雲南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集中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
景頗族的服裝服飾,風格粗獷。男子多穿黑色圓領對襟上衣,褲短而寬大,包黑布或白布頭巾,頭巾兩端以圖案花邊和小絨球裝飾。外出時腰間再掛上「筒帕」和長刀,顯得氣宇軒昂,彷彿鏢悍的武士。
婦女的裝束一般是黑色對襟或左衽短上衣,下著黑、紅二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釘有很多銀泡、銀片,頸上掛六、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和銀響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作為裝飾。行走時銀器閃亮,叮鈴作響,尤見風采。許多婦女還愛好藤圈,塗以紅漆、黑漆,圍在腰部,打扮自己,並認為藤圈越多越美,可以說是一種奇特的風俗和裝飾。
『伍』 傣族在哪裡
一、傣族,又稱泰族、撣族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二、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三、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四、語言分三種方言,即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泐語、德宏地區的傣那語和孟連等地的傣綳語。傣族也有自己的文字,按使用地區不同,可分為傣泐文、傣那文、傣綳文和傣端文四種。長期以來,傣族人民用這些文字記載著傣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使大量文化典籍及民間手抄本得以流傳至今。傣族的民間藝術也豐富多彩,尤以音樂、舞蹈最為聞名。
五、傣族的服飾特點男女不同。
男子服飾: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女子服飾: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
青年婦女將長發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 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
傣族婦女都喜歡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衣料多選用薄而柔軟的喬其紗、的確良或有錦絲綢縫制。 衣裙款式在吸收傳統服飾「精華」的基礎上,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顯示出孔雀之鄉的孔雀羽毛般絢麗多彩的特點。
六、飲食文化: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食。
1、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2、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浴佛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還有把糯米飯泥炸後做成的麻脆等。
3、節慶食俗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眾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4、 酸肉 傣族傳統風味菜餚,用牛肉經過腌制,而後炒制而成。特點是酸香味濃,可幫助消化。製法是將新鮮的黃牛肉用淘米水洗凈,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鮮花椒葉、鹽、米飯拌勻,裝入瓦罐,淋入白酒壓實,上蓋,用草木灰與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漬一個月即成。將腌好的黃牛肉切成絲,與青蒜苗炒熟。
5、火燒魚 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特點是軟嫩鮮甜,原汁原味。
6、腌牛頭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
7、酸角:冬春兩季,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酸角,它樹身高大,樹干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
8、蟲類食品: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各種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七、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地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州縣。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
『陸』 傣族服飾有哪些 男裝女裝都美艷
男性服飾傣族男子服裝各地基本一致,多用白布或青布,上著無領對襟或大襟短衫,下著黑色或白色長管褲,以青布束腰,紅、白布或藍布纏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喜掛背袋,身佩短刀或長刀,顯得英姿瀟灑。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傣族男子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女性服飾雲南傣族因分布區域不同,服飾也有區域性的不同,但男性的傳統服飾保存已不多,傳統服飾的特點主要還是通過婦女的穿著打扮來體現。主要可以劃分為西雙版納類型、德宏類型、元江-新平類型、元陽-紅河-金平類型等四種類型。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一般上穿白色或緋紅色的無袖吊帶對襟緊身內衣,外面是緊色短衫,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淡紅色,也有淺綠色和天藍色。傣族婦女的短衫,尤其是西雙版的窄袖短衫,更獨具民族風格,袖管又長又細,僅夠穿進一隻胳膊;衫身,除緊身外,長僅及腰部,後擺還不及腰部,少許脊背外露,時隱時現,為整個服裝增色不少。
下著長筒裙,一直長齊腳步背,腰身細小,下擺寬大。今天多數是用的確良、絲綢、喬其紗和其他料子縫制。窄袖短衫又緊又嚴實,袖管長細,緊緊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如果用肉色衣料縫制,就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銀制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筒裙口,筒裙亦剛好裹住雙腿,使其越顯得修長與苗條,不論走路做事,都給人一種俊俏,飄逸的感覺。過去,筒裙上有花條數道,花條的多少,表明所屬階層,規定極其嚴格,任何人不能違反。在這一地區,婦女有穿鞋的習慣,常見的有尖花鞋、朝鞋和拖鞋。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被其他民族呼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柒』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社會
2013年末西雙版納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4個,文化館4個,博物館1個,鄉鎮文化站31個。藝術團體2013年組織國內演出270場,觀眾48.1萬人次。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23.48萬冊,借閱者8.76萬人次。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9.05%,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9.05%。
以西雙版納知青為題材,由葉辛編劇,黃蜀芹導演。作為吳語(上海話、滬語)電視的傑出代表——《孽債》,在江浙地區乃至全國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該劇獲得1995年「飛天獎」三等獎,並獲「五個一」工程獎,創下了42.62%的高收視率。 西雙版納傣族,是與水有緣的民族,稱為水的民族。民諺說「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水創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萬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創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中講到,開天闢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質造成了地球。 在傣族的《回塔五蘊》醫學論著中,把「巴他維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約塔都」(風)解釋為人體的物質本源。水在其中起膠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認識到水不僅有飲用、洗滌、航運、灌溉、帶動水車等功能,還具有養育世間萬物的作用。傣族與水有割不斷的深情。
傣族法典中規定:「建勐要有千條河。」豐富水源,是傣族選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條件之一。
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對水的依戀,還與風俗習慣和居住地氣候有關。傣族過新年節時,有浴佛、潑水、劃龍舟等活動,都離不開水;亞熱帶的高溫,人們要一日幾浴;傣族開水田種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離不開水。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態,是一夫一妻制的父權制小家庭。由於各地在社會發展階段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在西雙版納,解放前還保留著較多的對偶婚的殘余,表現為家庭和婚姻關系不很穩定,結婚、離婚比較自由。但由於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關系他們對家族和村社所應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因此需要家族長和村社頭人的同意。男女雙方戀愛成熟,男方即請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親。這時,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發言,由家族長和本村社頭人答話,詢問「上門」年限和如何宴請親友等,經族長頭人認可即可結婚。婚後男方必須如約到女家勞動數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時,由村社分給「份地」。假若雙方意見不合,徵得頭人同意,互遞一對蠟條就算辦了離婚手續;如果男方離家數月沒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紀多大,也要辦離婚手續,即以蠟條一對放在死者棺上,將館材送至樓口,即表示與死者離異。
傣族民居──竹樓,是中國現存最典型的干欄式建築,造型古雅別致,住在裡面清涼舒爽。傣族男子有紋身的習俗,表示勇敢、美觀,亦能吸引異性的愛慕。 傣族通巴與花包
通巴、即挎包。傣族通巴,以各色毛線、棉線為原料織制。包長30餘厘米,寬20餘厘米。包正面、側面、後面。或織花卉鳥獸、或織幾何圖形,包底部綴有彩穗。
民族服裝
美觀、素雅簡潔的傣族女裝;綉有各色圖案、鑲有銀飾品的哈尼族、基諾族男裝;古樸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裝。州民族工藝品廠,根據遊客的需求,開發了夫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諾族服裝生產,以傳統布料與現代布料相結合;傳統款式、色澤、飾品和現代款式、飾品相結合,設計縫制出民族特色鮮明的民族服裝進入市場。
木板畫
以木質細膩、色澤鮮明的木材和優質的層板為原料,採用繪樣、鋸裁、拼帖等方法,將反映西雙版納少數民族衣著服飾、生活習俗、民居建築、自然風光的雕刻藝術品,拼帖在成板框內,精心打磨、修飾而成。
木雕、根雕
傳統木雕,多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於拜佛。進入80年代以後,木雕隨之出現。主要木雕產品,是木象、木獅、木牛、木馬、人像、變形人、木手鐲、木項圈等。
黑陶
1991年5月,勐海縣鄉鎮企業局為滿足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興建工藝美陶廠生產黑陶。1992年開始出壇、罐、壺、瓶、煙具、茶具、陶馬、陶牛等63個系列產品。
銀飾品與蝴蝶裝飾製品
傳統銀飾品,主要有釵、耳環、項圈、手鐲、臂環、胸飾、腳鐲、戒指、腰帶等。 小乘佛教傳入雲南省西雙版納,成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佛寺建築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還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眾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聖殿,佛教建築藝術也成了傣族人民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西雙版納傣族佛寺建築,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築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東,屋頂坡面由三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南北兩側遞減,交錯起落。屋頂使用長方形片瓦,瓦尾鉤在平形的竹製橫椽之上。屋頂正脊及檐面之間的戧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種瓦飾。 傣族:「桑勘比邁」節:即潑水節,公歷4月13日至15日。舉辦盛大佛事活動,此外還有丟包、劃龍舟、放高升、堆沙、斗雞等活動。節日高潮是潑水,所謂「濕透全身,幸福終 生」。
哈尼族:「嘎湯帕」節:(思念祖先、棄舊迎新的意思),公歷1月2日至4日。人們舂糍粑,祭家神、辦酒席。男女青年邀約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無論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拉祜族」節:時間與漢族春節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搶新水。初一至初三稱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務,初十四至十六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獵,縱酒歡歌,節日主要活動是跳蘆笙舞。
布朗族:「豪瓦薩」節:即關門節,公歷7月中旬。家族成員向家族長舉行「松瑪」(懺悔)儀式,祈求來年平安無事,消災免難。
基諾族:「物懋克」節(過年):公歷2月6日至8日,敲響大鼓,舉行剽牛、備耕、打鐵、鐵匠收徙傳藝等儀式。
瑤族:盤王節:也稱「跳盤王」或「還盤王願」,「盤王」即「盤瓠」,它是瑤族的祖先和圖騰的象徵。 不能撫摸「小和尚」的頭部
西雙版納小乘教規定男人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會生活中凡遇到難事,才能解除苦難,從降生到成人後才會有社會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歲時都要時佛寺里當一段時期的和尚,稱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勞動,還要學習佛教經書,進行嚴格的修身教育。兩三年後可以還俗,還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結婚成家。若未當過和尚的男人,被視為生人或野人,在社會中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在寺院修身時,不準與女人談笑,不準外人撫摸小和尚的頭,(這和漢族喜愛兒童撫摸頭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別是女性)摸過頭,被視為仇人。小和尚修身時間一切作廢,必須從頭開始。所以,外來遊客,若到寺院參觀千萬記住此習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卧室只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卧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裡面,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定,若主人發現外人窺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遊客無論到傣家參觀或做客,千萬不要因神秘感而窺看主人的卧室,雖然現在打破了過去的俗規,但窺看傣家卧室始終是不受歡迎的。
客廳禁忌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卧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卧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後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屍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
上竹樓須知
進佛寺必須脫鞋。進門後要按照輩份大小、資歷深淺,依次而坐;傣族認為門檻是人、鬼必經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頭,因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腳跨過火塘,不能隨意移動火塘里支鍋用的鐵三角架;在街上買菜時,不能用腳指菜來討價還價;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們的頭。傣族認為頭是人的首領;上樓腳步要輕,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廣眾面前不能說別人的壞話;婦女產後不滿月不能到別人家去玩;家中有喪事,未出喪不準到任何人家去。
哈尼族風俗禁忌
在哈尼山寨,有親朋好友或賓客來訪,家裡大小主人會主動出門熱情相迎,並幫助客人取下挎包等東西。當客人坐定後,如果遞給你滿滿一杯或一碗灑,表示受到歡迎。如果第一次給客人倒滿茶水,就意味著他不受歡迎;如果第一次只給客人倒半杯或半碗灑,顯得主人很小氣。主人在給客人倒灑時,自己也必須倒上一杯,並先喝一口。好客的哈尼人還會拿出苞谷、瓜子、煙等招待客人。主人家定會殺一隻雞,加上鹽、辣子、等佐料煮一鍋雞肉稀飯。雞肉稀飯是哈尼人待客餐桌上的必備佳餚。吃稀飯時有許多規矩。入席後,主人把雞頭、雞肝敬給客人,雞腿給客人中的小孩。表明主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客人告辭時,主人會包一些茶葉、草煙等給客人。包中必定有幾個熟雞蛋,這是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同時,主人給客人的禮物一定要用芭蕉葉、黑棉線包紮,這象徵主客間深厚的友情。
彝族風俗禁忌
忌戲耍動頭;眾人面前說臟話;彝族家有病人時忌說死傷之類的話;忌說「殺年豬」,而要說「抓年豬」或「拿年豬」;忌對嬰兒用「胖」、「漂亮」、「重」之類的贊詞;忌夜間吹哨;忌拿靈長動物(熊、狗、猴、貓等)肉進屋,也忌食其肉;不論男女,忌跨火塘;禁婦女跨越男人;忌婚喪嫁娶日宰殺山羊;忌以苦蒿桿做筷子及打人;忌從客位方燒蕎粑;火燒蕎麥粑從炎塘里拿出時,忌馬上翻動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馬、騾、狗、猴、烏鴉、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將飯端給主人;忌把鋤頭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內將鋤或斧子找於肩上;有孕之婦忌給新娘梳頭,也忌給新娘縫嫁裝。
『捌』 西雙版納的服裝
傣族服飾在民族服飾中相當具有特點,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飾更是婀娜多姿。婦女服飾上身服裝淡雅,下身大紅大花 ,扎包頭,發上插各種花、梳子或裝飾等,與過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質量、花色品種、服裝的 式樣等,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他們一般都喜歡穿緋色的緊身小背心(胸前縫有各種色的花邊),外面穿的是緊身短上衣,圓領窄袖,有大襟 ,也有對襟,有淡紅色、淡黃色、青綠色和天藍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長齊腳背,色彩鮮亮美麗,大都用絲綢、緞子、的確良、錦 綸等料子縫制。腰間系一根工藝精細的銀腰帶 ,寬一寸多。婦女的衣服、 筒裙都緊緊地裹住身子,將人體的線條勾勒得更加流暢。
男子服裝,一般穿無領對襟小袖衫 ,下穿長管褲,用白布、藍 布、紅布包頭。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傣族青年歷來是自由戀愛,談戀愛的時間主要是秋收結束後松閑的日子裡。傣族青年談戀愛找對象的方式多種多樣。,希望可以幫到您
『玖』 西雙版納的特色服飾
傣裝大多要訂做(量體裁衣),才更好
不過普通的在很多店裡和景區也不少的,60-80元很常見
論特色當然是傣錦了!因為手工較復雜,做的人也不多了(我知道最有名的是嘎棟附近的曼巒典寨子了
有特色的女式傣族筒裙一件要約一百二十多元的
更多相關信息可到我的網路空間